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我们从3216例DCG资料中,选择了睡眠时出现缓慢心律失常388例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讨睡 眠时缓慢心律失常的类型、发生原因、预后以及与原发疾病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93~1996年,我院俭查收集DCG资料3216例,从中选择388例单纯在睡眠时,间歇发生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占12%。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
辅酶Q10治疗缓慢心律失常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慢心律失常病因各异,临床上有不同的治疗措施。我们自1992年10月以来应用辅酶Q~(10)治疗缓慢心律失常36例,疗效显著,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5种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致老年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常见。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最常见的类型 ,尤其老年患者 ,随年龄增长 ,心脏传导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都有退行性改变 ,同时伴随不同的基础疾病 ,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作用反应较差 ,而对其副作用反应敏感。为了探讨临床常用的 5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致老年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特点 ,现收集了 36例病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收集本院近 8年来收治的 5种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致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 36例 ,男 30例 ,女 6例 ,年龄 6 1~ 88岁 ,平均 (6 8.5± 6 .6 )岁。…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可突然并发各种严重缓慢心律失常而危及患者生命。此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首选人工心脏起搏。当种种条件限制不能实施经静脉心内膜临时起搏时,可经食道紧急左心室起搏以挽救患者生命。我院自1987年以来经食道左心室起搏治疗各种严重缓慢心律失常16例,收到较好效果。现简要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4例,年龄28~65岁,平均54岁。心律失常性质:严重窦缓、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7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本文有5例患者在缓慢心律失常基础上合并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早及/或短阵室速),1例发生心脏骤停。基础心脏病:冠心病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例,心肌病2例,糖尿病肾病并高钾血症1例。  相似文献   

5.
王履京  柳俊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115-2115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见并发症,且为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缓慢型心律失常在AMI中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本文对33例AMI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律失常48例监测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卫华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0):2006-2007
2002年7月~2005年6月,我院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67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48例,经严密监测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7例,男25例,女42例,26~75岁,其中≥50岁13例。心功能Ⅲ级53例,Ⅳ级14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8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6例(包括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7.
朱海英  朱雪凤  张夏芳  王晓芳 《护理研究》2013,27(24):2651-2652
高钾血症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死亡率达82.7%[1],急救时维持心率和血流动力学是有效的救治措施之一[2]。我科2009年3月—2011年12月对67例高钾血症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进行无创伤性临时起搏与高容量滤过联合治疗,死亡率降至16.42%。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贵刊1990年第10期登载王铭等同志的《大剂量谷维素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一文后,我们对46例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取得93.5%的有效率,证实大剂量谷维素确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及方法 一、临床资料 4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0例,女26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2岁,平均51岁。全部病人常规心电图有频繁的早搏存在或房颤存在,心律失常的病程2天~10年。其中首次发病者1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手术成功,均能正常活动,未再出现突然晕厥等症状。[结论]加强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的康复护理有助于病人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芳  俞申妹 《现代护理》2002,8(5):351-351
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我科自1986年1月~1999年8月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患者613例,现就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13例,其中男288例,女325例。年  相似文献   

11.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心悸、胸闷、乏力,严重者可出现黑朦、晕厥、抽搐.笔者于2∞1年3月-2∞2年6月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不伴有黑朦、晕厥、抽搐症状的患者35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多种心脏疾患共同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则是临床上相当常见的一个棘手问题。鉴于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方法与单纯心衰有相当大的区别,加上目前对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处理上仍有争议;特将我院1988年12~1991年12月期间住院的经心电图证实的36例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作一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略加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36例系以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而入院或住院过程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者。36例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17~72岁,平均52岁。均经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证实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存在。  相似文献   

13.
安置永久性起搏器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自莉  戴玲 《现代护理》2004,10(3):226-227
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我科近 4年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患者 115例 ,现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 1998年 7月~ 2 0 0 2年 7月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115例 ,男 6 0例 ,  相似文献   

14.
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2 0 2例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一般资料、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0 9例 (5 4 .0 % )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5 2例 (2 5 .7% ) ,心房颤动伴长R R间歇 4 1例 (2 0 .3% ) ,晕厥 73例(36 .1% ) ,接近晕厥或黑 71例 (35 .2 % ) ,脑供血不足 5 8例 (2 8.7% )。②动态心电图长R R间歇 2 .1~ 9s ,平均 3.3s ;≥ 2s的长R R间歇 3~ 30 2次 /2 4h ;平均 4 1次 /2 4h ;合并快速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71例(35 .2 % )。③均给予永久心脏起搏治疗 ,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73例 (36 .1% )。结论 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引起老年患者严重症状 ;动态心电图可更全面了解患者心律和心率 ,明确晕厥原因 ,便于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控制缓慢心律失常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之一。院自2001年至2004年共为5例老年患者安装了永久心脏起搏器,跟踪回访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7岁,心动过缓病程0.5~2年。诊断病态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心梗患者行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特点,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介入的顺利进行。方法 对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急性心梗的患者1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4例患者有58例术中出现RA,其中缓慢性心律失常3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26例。有12例应用了临时起搏器,有1例应用了电复律。下后壁心梗及右冠状动脉梗阻患者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可能性大,血管再通时间越早<4h,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比时间晚的可能性大。结论 了解不同部位,不同血管,不同再通时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情况,对PCI术的护理配合有着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斌  蔡其云 《临床荟萃》1997,12(2):60-61
我院自1988~1995年共收治数百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现对资料比较完整的423例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此类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423例均行食道调搏(TEAP)检查。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累及右冠状动脉病变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否是右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右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引起慢性窦房结和房室传导功能障碍,国内未见系统性的研究报道.作者通过对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资料的对比分析,以揭示右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特征以及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2月至2008年6月,本院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45例,回顾分析患者资料。观察术后生理性起搏组(18例)与非生理性起搏组(27例)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脑卒中、新发房颤、死亡等事件。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囊袋血肿2例。两组各1例发生脑梗死,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62,P〉0.05)。两组均无新发房颤病例。非生理性起搏组死亡1例,死因心室颤动。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近中期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心律失常较为常见,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选取我院2007-O1/2007—1260岁以上46例住院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20例,平均69.7岁。诊断符合WHO规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冠心病21例(心功能不全12例,心功能正常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