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从鼻导管得到的呼吸气流-时间曲线的平台指数,反映气道阻力的可靠性.方法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时用鼻导管观察呼吸气流,并用分析软件对气流-时间曲线进行量化、统计后得到平台指数.比较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neasyndrome,PSAHS)组、中度OSAHS驵、轻度OSAHS组、单纯鼾症组、疑上气道阻力综合征组(upper airway resistancesyndronme UARS?)及对照组(无鼾组)的平均平台指数.结果发现各级OSAHS组和UARS?组的各级平台指数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和无鼾组.结论从鼻导管得到的呼吸气流-时间曲线的平台指数是反映气道阻力的较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进行上气道成像,分析其形态特点.方法确诊的OSAS患者28例,对照者14例,于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平静呼吸、(Muller)动作时行上气道MSCT扫描,测量各咽部水平截面积及相应的矢、横径、软腭的长度、厚度,判断上气道的阻塞情况,计算气道塌陷度.结果(1)OSAS组腭后区及舌后区截面积比对照组明显狭窄,且多发生在吸气时相.(2)OSAS组腭后区及舌后区的气道塌陷度较正常人高.(3)OSAS组软腭厚度较正常人厚.结论腭后区及舌后区气道明显狭窄伴气道塌陷度的增加可能是OSAS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45岁.因"鼻塞及咽干2个月"于2007年7月就诊.患者于4个月前因咽异物感在外院行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术后咽异物感无明显减轻,2个月前出现鼻塞和咽干,检查见鼻咽闭锁.体格检查:双侧腭咽弓、软腭与咽后壁粘连,悬雍垂左侧可见一小缝隙与鼻咽相通.鼻内镜检查显示后鼻孔通畅,软腭下缘与咽后壁粘连.矢状位CT扫描可见软腭下缘与咽后壁粘连,上下缘距离约3 cm(见图①).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咽成形术,术中于距右软腭下缘0.5 cm处切开咽后壁黏膜,向上分离至完全游离粘连处,下缘翻向背面修复软腭黏膜缺损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SA-18量表评价儿童睡眠呼吸紊乱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我科收治的疑似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儿童患者160例,均行多道睡眠描记术(polysomnography,PSG)监测。采用OSA-18评估患儿的生活质量。分析确诊为OSAHS患儿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与OSA-18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确诊OSAHS患者123例,单纯鼾症37例。OSAHS患者的OSA-18评分与AHI及LSaO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5和-0.496,P<0.05。单纯鼾症及轻中度OSAHS患者各组间OSA-18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患者OSA-18中位数为91.0,高于单纯鼾症及轻、中度OSAHS患者(OSA-18评分依次为64.0、76.0和87.0,P<0.05)。以LSaO2为依据对OSAHS患者进行分组,发现无低氧血症组及轻、中度低氧血症患者各组间OSA-18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低氧血症患者OSA-18中位数为93.0,高于无低氧血症组及轻、中度低氧血症患者(OSA-18评分依次为69.0、81.0和89.0,P<0.05)。结论 OSA-18评分与PSG存在相关关系,在不同程度睡眠呼吸紊乱中有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儿童OSAHS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眼眶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眼眶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提高对眶部外伤的诊断率。方法29例眼眶外伤在螺旋CT常规轴位扫描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冠状、矢状平面的重建,观察眶部结构、关系。结果轴位、冠状、矢状面重建图像对不同眶壁骨折的观察各有优势。冠状面主要显示视神经、眼外肌等软组织密度结构的断面;矢状面显示整条上、下直肌和视神经;轴位显示整条内、外直肌和视神经。轴位、冠状面、矢状面图像对球后出血等密度改变,实现三维立体观察。术后复查能直观了解眶壁修复、眼球复位的手术效果。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提供眼眶多角度的影像信息,对于眼眶外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鼻腔持续正压通气(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 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的疗效较好,现将101例的近期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科2001年1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101例OSAHS患者,均经夜间PSG确诊,其中男性78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1.3±20.1)岁。临床均表现为白天嗜睡、睡眠时严重打鼾和反复呼吸暂停。鼻咽侧位X线片、CT扫描等证实上呼吸道狭窄因素包括鼻道畸形42例,扁桃体肿大或肿瘤23例,小颌畸形35例。  相似文献   

7.
SARS的早期X线及CT表现(摘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早期X线和CT表现。方法 对 2 8例SARS患者的早期X线和CT表现进行分析。患者在发病 1~ 3d内行X线及CT检查。CT检查包括常规螺旋扫描和高分辨率CT(HRCT)。结果  2 8例中胸部CT检查均有异常所见。X线胸片发现病变者占 6 0 7%(17/ 2 8)。影像表现可分为 :(1)单发小片状病灶 :占 82 1%(2 3/ 2 8)。在CT影像上病变分为 3种形态 :①类圆形磨玻璃样密度病灶 2 0例 ;②肺小叶形态的磨玻璃样密度病灶 2例 ;③小片状实变影像 1例。 (2 )多发小片状磨玻璃样病灶 2例。 (3)大片状影像 3例。 2 8例患者共发现 31个病灶 ,其分布上叶 7个 ,占2 2 6 %;中叶 3个 ,占 9 7%;下叶 2 1个 ,占 6 7 7%。病灶最大径多为 2 0~ 3 5cm。结论 SARS早期X线和CT主要表现为肺内单发小片状影像。CT显示病变的形态以类圆形磨玻璃样密度病灶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8.
姜虹  王振常  鲜军舫  满凤媛  艾立坤 《眼科》2009,18(5):311-314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MRI改变与Graves眶病上睑迟落的相关性。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例(20眼)正常志愿者,8例(10眼)Graves眶病无上睑迟落患者,7例(10眼)上睑迟落患者。方法受检者应用眼表面线圈,于前视眼位、上视眼位及下视眼位行斜冠状面、斜矢状面T1WI扫描。主要指标各眼位提上睑肌横截面积、厚度,腱膜上方脂肪厚度,提上睑肌收缩率、舒张率。结果正常者提上睑肌各眼位横截面积、厚度、腱膜上方脂肪厚度、收缩率、舒张率在侧别、性别及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上睑肌在上视眼位横截面积(17.93±4.48)mm2,厚度(2.21±0.22)mm较前视眼位增加,下视眼位横截面积(5.48±1.32)mm2、厚度(1.11±1.15)mm较前视眼位减小(p均〈0.05)。Graves眶病患者各眼位提上睑肌横截面积、厚度及腱膜上方脂肪厚度较正常者均增加,提上睑肌收缩率、舒张率均减小(P均〈0.05)。迟落征患者较无迟落征患者,下视眼位提上睑肌厚度(2.74±0.71)mm及腱膜上方脂肪厚度(1.94±0.54)mm明显增加,面积舒张率0.12±0.14和厚度舒张率0.11±0.08明显减小(P均〈0.05)。结论Graves眶病患者下视眼位提上睑肌厚度、舒张率及腱膜上方脂肪厚度的变化与上睑迟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正常眼眶容积的CT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en Z  Zheng XH  Xie BJ  Yuan JJ  Yu HH  Li SH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3):222-225
目的探讨正常眼眶容积的发育规律,建立人群眼眶容积计算机体层成像(CT)测量的正常参考值。方法选择123例眼部无阳性病征的患者,男性64例、女性59例,根据年龄分为5组,应用螺旋CT轴位、冠状位扫描及重建技术,在重建图像上逐层测量眼眶面积、眼球的最大横径和前后径,分别计算眼眶容积和眼球体积,分析眼眶容积与年龄、性别、眼球体积的关系。结果眼眶容积在各年龄阶段左右对称,20岁之前眼眶容积增长迅速,大约男性17岁、女性13岁时平均眼眶容积分别为23.54、21.75ml,达正常成年人眶容积的95%,正常成人眼眶容积男性大于女性,男女性平均眼眶容积分别为(25.04±2.37)ml、(22.89±2.67)ml。眼眶容积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14岁之前男女性眼眶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5);眼球发育与眼眶容积发育相适应;眼球/眼眶比值随年龄增长由0.40降至0.26。结论正常人眼眶容积左右对称,其大小与年龄、性别有关,且20岁之前增长迅速,40岁之后仍缓慢增长。(中华眼科杂志,2006,42:222-225)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8岁。因左眼内斜视逐渐加重15年余,于2012年11月12日来我院就诊。15余年前出现左眼内斜视,症状进行性加重,未予以重视及治疗。既往高度近视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目前血压、血糖控制稳定。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4(矫正),左眼:眼前手动/20cm (不能矫正)。左眼极度内斜,仅见1/4角膜,晶体核III级混浊,眼底无法窥清。眼球运动:右眼正常,左眼固定于内转位,各方向运动均受限(图1A)。角膜映光法33cm,右眼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左眼反光点在距角巩膜缘约3mm处,左眼向内偏斜大于60°。A超示右眼眼轴26.16mm,左眼33.36mm。B超示:左眼后巩膜葡萄肿。术前MRI示:冠状位扫描显示上直肌偏向鼻侧,外直肌下移,增长的眼球从肌锥的颞上方即外直肌与上直肌之间脱出。水平位和矢状位扫描显示眼球向颞后部脱出,脱出的眼球后部与外侧骨壁的空间狭窄,视神经较对侧眼变细、扭曲、模糊不清,眼眶内及球后未见占位性病变(图2)。诊断:(1)左眼固定性内斜视;(2)左眼高度近视。于2012年11月15日在局麻下行左眼Yokoyama斜视矫正术,术中我们证实了上直肌偏向鼻侧,外直肌下移,内直肌肥厚、挛缩(图3A)。手术采用角膜缘切口,离断内直肌,充分分离外直肌和上直肌的节制韧带,将外直肌和上直肌的1/2肌腹纵向分开,于肌止点后12mm处用5-0不可吸收缝线联合,不固定于巩膜上,根据术中眼位及内直肌张力,调整内直肌后徙为8mm。术后观察:双眼眼位正,外观较前明显改善(图3B)。术后冠状位MRI扫描显示:外直肌与上直肌联结后,颞上方脱出的眼球被还纳至肌锥内,外直肌和内直肌的肌肉宽度增加,位置明显改善,并且肌肉的行走路径也有所改善。水平位及矢状位扫描显示:眼球回至肌锥内,眼球后部与外侧骨壁的空间增加,视神经扭曲较前好转(图2)。出院后门诊复诊,左眼视力指数/30cm,术后第1天平视时双眼正位(图1B)。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4-7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问卷调查在筛选疑似病例中的价值。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普陀区幼儿园及小学一年级中抽取4-7岁学生6 000例,由学生家长填写问卷,再从中随机抽取无打鼾或轻微打鼾者10例,有频繁打鼾症状的儿童42例,行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实际调查人数5 040(应答率为84.0%),有效问卷4 045份(有效率为80.23%),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0.94为标准,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估算上海市4-7岁儿童OSAHS的患病率为3.91%。AHI与腺样体肥大相关性较强(偏相关系数为0.373);将问卷中打鼾、憋气、反复翻身、夜尿发生率等选项分配一个0-4分的数值,调查问卷得分与AHI呈正相关(r=0.518)。问卷中打鼾、张口呼吸选项的敏感度较高(95%、87%),特异性一般(67%、79%);憋气、憋醒选项敏感度一般(66%、29%),特异度较高(93%、100%);夜尿及反复翻身选项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普陀区4-7岁儿童OSAHS的患病率估计为3.91%,腺样体肥大为患病主要原因;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可用于初步筛选儿童OSAHS疑似病例,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关系.方法 单纯OSAHS患者205例,OSAHS合并IGT者69例,OSAHS合并2型糖尿病者46例,健康对照组86例,检测患者体质量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artery oxygen saturation,LSaO2)、收缩压、舒张压、红细胞数、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口服75 g葡萄糖2 h后血糖.OSAHS合并IGT者行悬雍垂聘咽成形术或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该组患者均未用降血糖药物治疗.结果 OSAHS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SaO,下降,体质量指数等其他指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各组间体质量指数等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合并IGT组空腹血糖及口服75 g葡萄糖2 h后血糖分别与体质量指数、AHI、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LSaO2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红细胞数、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无明显相关性.OSAHS合并IGT组患者治疗半年后与治疗前比较:体质量指数及舒张压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可并发糖代谢紊乱,其IGT与体质量指数、AHI、LSaO2、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水平相关,治疗OSAHS后,IGT可好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主观评估和客观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和Calgary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指数量表(sleep apnea quality of life index, SAQLI)评估200例OSAHS患者的打鼾、嗜睡症状和生活质量,分析它们与多导睡眠仪(polysomno-graphy,PSG)检查间的相关性.结果 VAS、ESS与PSG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 LSaO2)组间只有重度组VAS和ESS值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QLI同PSG间没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不同AHI和LSaO2组间只有重度低血氧组的症状维度分值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评估OSAHS患者须结合主观评估和客观检查.VAS和ESS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上的价值不大.(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145-147)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各指标与听力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行多导睡眠监测的OSAHS患儿62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大于等于5的32例为试验组,小于5的30例为对照组,同时行声导抗、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听性脑干反应、鼻咽侧位X线片、纤维鼻咽镜检查.结果 两组间听性脑干反应V波阈值试验组左耳(31.85±14.07)dB nHL,右耳(33.50±12.68)dB nHL;对照组左耳(20.76士7.50)dB nHL,右耳(23.09±6.39)dB nHL,两组间左耳(P=0.003)、右耳(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量AHI和声导抗声顺值是OSAHS患儿听力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氧是OSAHS患儿听力变化的决定因素,对OSAHS患儿应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手术前后持续正压通气(CPAP)压力滴定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经多道睡眠监测(PSG)确诊的重度OSAHS患者42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30次/h,经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结合Mtiller试验、上气道cT检查等确定存在鼻腔、鼻咽、腭咽及舌咽两平面或以上阻塞。所有患者术前先行经鼻CPAP(nCPAP)治疗5~7d;然后同期行悬雍重腭咽成形术联合鼻腔、舌根、下咽以及喉部的多平面手术。分别比较术前与术后1个月、6个月的CPAP平均压力值及最大值、体质量指数(BMI)、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02)、Epworth嗜睡量表(ESS)的变化。结果42例患者术后1个月及6个月,CPAP平均压力值从(14.±2.4)cm2H2O分别下降到(7.6±2.2)cm2H2O和(5.6±2.8)cm2 H2O;CPAP最高压力值从(15.6±3.2)cm2H2O分别下降到(8.2±2.8)cm2H2O及(6.2±1.5)cm2H2O;BMI从(29.2±2.8)kg/m2分别下降到(22.4±3.2)kg/m2及(21.4±2.5)kg/m2;AHI从(62.4±15.2)次/h分别下降到(25.4±13.3)次/h及(20.3±10.3)次/h;LSaO2min从65.5%±12.3%分别上升至75.3%±13.4%及80.3%±12.2%;ESS从17.8±5.7分别下降到12.3±2.6及10.3±2.2。上述各参数术前分别与术后1个月及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度OSAHS患者手术前后CPAP压力滴定值有明显变化,术后CPAP压力值低于术前。  相似文献   

16.
鼻腔扩容术对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扩容术对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有腭咽和鼻腔平面阻塞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30例,按住院床位号分为:A组15例,先行鼻腔扩容术,1周后评估疗效,再行H-UPPP;B组15例,先行H-UPPP,1个月后经多道睡眠监测(PSG)评估疗效,再行鼻腔扩容术。所有结果采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打鼾、憋气、头痛及嗜睡等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A组鼻腔扩容术后和H-UPPP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100%,B组H-UPPP后和鼻腔扩容术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100%。2组患者经2个平面手术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Epworth嗜睡评分(ESS)及鼾声评分4个指标与单平面手术后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单平面手术后及2个平面手术后,AHI、LSaO2、ESS及鼾声评分4个指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单平面手术后的AHI和LSaO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S和鼾声评分2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腭咽关闭不全或闭锁发生。结论单独行H-UPPP或鼻腔扩容术均能改善AHI和LSaO2,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先行鼻腔扩容术能增加行H-UPPP时的麻醉方便和安全,提高了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视网膜近视因子基因在原代培养的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3~4周龄断乳三色豚鼠40只,取20只建立近视眼模型(以右眼作为实验眼,以对侧未遮盖眼作自身对照),剩余的20只豚鼠作正常对照。用眼罩遮盖法建立豚鼠近视眼模型,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其视网膜Müller细胞。RT-PCR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视黄醛脱氢酶(retinaldehyde dehydrogenase,RALDH)、醛脱氢酶(aldehydedehydrogenase,ALDH)、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TGF-β)的mRNA在正常对照眼、自身对照眼和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数据分析采用One-way ANOVA检验。结果眼罩遮盖10d后,遮盖眼眼轴延长,近视形成。酶消化法成功培养出视网膜Müller细胞。正常对照眼、自身对照眼和遮盖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均阳性表达nNOS、bFGF、TH、TGF-βmRNA,且遮盖眼表达nNOS、bFGF和TGF-βmRNA上调(P〈0.05),TH mRNA下调(P〈0.05)。iNOS mRNA仅在遮盖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阳性表达。三组视网膜Müller细胞均不表达eNOS、RALDH和ALDHmRNA。结论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表达nNOS、iNOS、bFGF和TGF-βmRNA上调,TH mRNA下调。Müller细胞是近视眼视网膜信号因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多巴胺(dopamine,DA)、bFGF和TGF-β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VEGFmRNA,EPOmRNA和EPORmRNA在体外培养的Muiler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胰蛋白酶将新生小鼠视网膜组织吹打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体外培养Muller细胞,RT.PCR测定高糖条件下视网膜Mailer细胞VEGF,EPO和EPOR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视网膜Muller细胞,传代后90%以上的细胞呈兔抗鼠谷氨酰胺合酶(GS)染色阳性。Muller细胞VEGFmRNA,EPO mRNA和EPORmRNA在高糖条件下表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但糖浓度50mmol/L组较40mmol/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时间依赖性。结论:Muller细胞在高糖条件下VEGF,EPO,EPOR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近视人群脉络膜厚度(CT)与屈光度数及眼压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使用频域OCT测量118例近视患者黄斑中心凹及距中心凹0.5、1.0、2.5 mm的颞侧、鼻侧、上方、下方CT,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记录等效球镜度,取右眼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距离中心凹1.0、2.5 mm的鼻侧脉络膜显著薄于黄斑中心凹及其余3个方位(P<0.01)。黄斑中心凹、距离中心凹0.5 mm和1.0 mm的4个方位CT与等效球镜度均呈负相关(r=-0.330、-0.207、-0.205、-0.272、-0.317、-0.283、-0.269、-0.212、-0.252,P<0.05);距离黄斑中心凹2.5 mm的4个方位CT与等效球镜度不相关。距离黄斑中心凹2.5 mm的鼻侧CT与眼压不相关,其余各位点的CT均与眼压呈负相关(r=-0.295、-0.358、-0.459、-0.675、-0.315、-0.285、-0.314、-0.322、-0.295、-0.392、-0.336、-0.317,P<0.01)。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如下方程:黄斑中心凹下CT(μm)=345.22-4.54×眼压(mmHg)-7.57×等效球镜度数(D)(F=12.51,P<0.01)。结论黄斑中心凹及靠近中心凹的各位点的CT随着屈光度数增加而变薄,远离中心凹的CT未受影响。大部分位点的CT随着眼压降低而增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