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乌司他丁(UTI)在胸外科围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125例胸部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74例),实验组于术中和术后应用国产乌司他丁(天普洛安)4~6d,而对照组不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以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结果比较术后并发症:实验组4例(9.80%),而对照组15例(18.9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无死亡,对照组死亡1例。结论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开胸手术有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且抗手术侵袭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生脉注射液在老年急腹症患者围术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老年急腹症急诊手术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术前(T0)及术后3天(T2)常规治疗组(Ⅰ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乌司他丁组(Ⅱ组)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联合生脉注射液组(Ⅲ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术前(T0)及术后1天(T1)、3天(T2)、7天(T3)静脉采血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并进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休克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死亡率、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结果 T1~T3时Ⅱ组及Ⅲ组IL6、TNF-α浓度较Ⅰ组低(P〈0.05),Ⅲ组浓度最低;术后ALT、BUN、Cr在T1、T2时点以Ⅰ组增高最显著;3组术后CK-MB、cTnI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而以Ⅲ组升高幅度最低,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Ⅱ组及Ⅲ组均低于Ⅰ组(P〈0.05);Ⅱ、Ⅲ组休克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降低,其中Ⅲ组降低最显著,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患者住院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较Ⅰ组缩短,同时死亡率及MODS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老年急腹症患者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有助于改善全身炎症反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可进一步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保护心肌功能,减少休克发生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控温治疗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实施心肺复苏治疗,对照组予以控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肾功能指标[尿量、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第1、3、5、7 d观察组尿量高于对照组,BUN、尿蛋白、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5、7 d观察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控温治疗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患者,可降低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肾脏,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同期 4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术前 1天、术中、术后 1~ 5d ,每天予以乌司他丁 2 0万U静脉输注 ;同期观察、对比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清Cr、BUN以及血清胆红素 (TBIL)、ALT、AST水平的变化。结果 :腹部手术创伤会对肝肾功能产生损害 ;治疗组术后 1~ 5d血清Cr、BUN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对照组术后血清Cr、BUN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与治疗组同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 ,但治疗组各指标升高的幅度均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治疗组各指标恢复速度更快。结论 :乌司他丁对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脊柱手术患者肝肾功能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前1d、术后第1、2、3天给予乌司他丁1 600 U/(kg·次),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手术日于术中一次性给予乌司他丁20 U,用法同上;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于术前1 d、术后第1、3、5天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IL-6、IL-8和TNF-α.结果:两组术后第1、3天ALT和AS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较低(P<0.05).两组术后Scr、BUN较术前均有升高,但升高幅度治疗组较对照组要低,治疗组恢复较对照组快(P<0.05).两组术后第1、3天IL-6和IL-8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TNF-α较术前均有升高,但治疗组恢复较快,术后第3天已经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第5天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调节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重症监护病房( ICU)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8例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SIRS症状改善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SIRS症状改善时间及住ICU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ICU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肝胆手术术后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01-2016-12-31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肝胆手术术后发生脓毒症患者,依据是否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37例),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炎症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乌司他丁治疗前与治疗第5天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脓毒症持续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和术后总住院时间、28d存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差异。结果:治疗组乌司他丁使用剂量为90万U/d,平均使用时间5.3d;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当日APACHII评分、入组时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入组时的SOFA评分更高(P0.05)。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恢复至正常范围的平均时间更短,脓毒症治疗第5天PTa均值更高,脓毒症持续的平均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平均ICU住院时间、术后平均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肝胆手术术后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可能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但对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鸟司他丁对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病人炎性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全麻下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20例),乌司他丁组于麻醉给药前及术后1d各静滴乌司他丁20万单位,检测并比较两组病人麻醉给药前(T0)、术后30min(T1)、术后60min(T2)、术后90min(T3)、术后1d(T4)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乌司他丁组T1、T2、T3时IL-6、IL-8检测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L-10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2.63~3.29,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体内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对机体手术创伤有明显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9.
乌司他丁对急诊腹部手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急诊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 8例急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4例。观察组术后每日经静脉滴注乌司他丁 2 0万U ,共 3天。对患者术前、术后应激反应的部分指标 :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血糖、前白蛋白和皮质醇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术前各项指标无差异 ,术后血清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血糖和皮质醇浓度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前白蛋白浓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术后应用乌司他丁能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 ,稳定内环境 ,有利于急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2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乌司他丁+血必净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脂多糖(L PS )、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白细胞介素(IL )-6、IL-10、降钙素原(PC T )浓度,并统计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 U )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浆LPS、TNF-α、IL-6、PCT浓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生存率均优于单一治疗组。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情,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3):3053-305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围体外循环(CPB)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U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C组用生理盐水。检测不同时间点cTnI、CK-MB水平。结果:U组cTnI、CK-MB在T2、T3、T4时点增值较C组为低。结论: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乌司他丁对蝮蛇咬伤患者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蝮蛇咬伤患者应用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5 1例蝮蛇咬伤合并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分为观察组 (2 6例 )和对照组 (2 5例 )。除常规治疗外 ,观察组予以乌司他丁 2 0万UQ12hivgtt,疗程 7~ 10d ;对照组不用乌司他丁。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1周后血清Cr、BUN、K 和日尿量用于评价肾功能 ;血清TBil、ALT用于评价肝功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Cr、BUN和ALT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观察组日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5 ) ,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蝮蛇咬伤患者应用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维东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14-1016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小儿体外循环(CPB)手术中炎性反应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28)。实验组用乌司他丁按1.2万U/kg计算用药量,一次性加入预充液中;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1)、体外循环结束后1h(T2)、4h(T3),24h(T4)等时点采集血样,检测炎性介质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CPB前炎性介质和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炎性介质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CPB后各时点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T3时点IL-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T4时点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T1相比,两组T4BUN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4BUN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术后IL-6、TNF-α、IL-8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同时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胰腺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UTI)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在确诊后立即行动脉介入,应用改良Seldinger法置导管于胰腺病变供血动脉,持续灌注乌司他丁;对照组23例经静脉全身应用乌司他丁,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病人第3d、第6d血淀酶(BA)、尿淀粉酶(UA)、血糖(BS)、尿素氮(BUN)、白细胞(WBC)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而血钙(Ca^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部症状(腹痛、腹胀)体症(腹部压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腺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较静脉用药有更好疗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张玉梅 《新医学》2010,41(9):616-618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佐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重症AOPP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干预组(乌司他丁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规范肟类复能剂、抗胆碱能药物、改善机体器官功能的常规药物及血液灌流、机械通气等治疗;乌司他丁组在此基础上,予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ml,2h内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为7~10d。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TNF-α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病死率、痊愈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乌司他丁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乌司他丁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NF-α和ICAM-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0.05),而对照组TNF-α和ICAM-1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佐治AOPP患者,可提高患者痊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DKA合并SAP患者,通过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血乳酸(Lac)、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和血液pH值、腹痛减轻时间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HMGB1、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Lac、CO2CP、血液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O2CP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pH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腹痛缓解时间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DKA合并SAP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纠正酸中毒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胆炎合剂联合乌司他丁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接受诊疗的76例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乌司他丁治疗)和观察组(38例,采用乌司他丁+胰胆炎合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腹胀缓解、腹痛缓解、血淀粉酶恢复、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胆炎合剂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缩短AP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者生化指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急性肺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乌司他丁2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以50mL/h速率静脉泵注,1次/d,连续使用3d。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以50mL/h速率静脉泵注,1次/d,连续使用3d。比较2组入院时、治疗后72h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及入院时、治疗后48,72h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72h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48,72h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入院时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改善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重症肠源性腹膜炎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04年7月至2009年11月间收治成功的急性重症肠源性腹膜炎的患者107例,采用回顾对照分析,分为时照组(n=48)和治疗组(n=59).治疗组自入院当天至术后第7天,静脉应用乌司他丁(UTT),而对照组不用乌司他丁,其余接受相同常规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手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SIRS及MODS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均有较高的SIRS发生率,治疗组在术后第3天、第7天白细胞计数,凝血时间、TB、ALT、AST、Creat、Urea等肝肾功能指标的恢复优于对照组,SIRS的发生率减少.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肠源性腹膜炎术后SIRS的抑制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乌司他丁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各14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2000U/kg,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乌司他丁。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0),阻断升主动脉30min(T1),再灌注1h(T2),再灌注3h(T3)和再灌注6h(T4)测定血清IL-6和IL-8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血浆IL-6、IL-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1后各时点两组血清IL-6、IL-8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C组比较,U组的IL-6、IL-8上升幅度明显较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明显抑制心内直视手术患者IL-6和IL-8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