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延缓或者阻止糖尿病肾病患者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进展[1~3].明确糖尿病引起肾脏病变的发病机制将会有助于我们找寻出有效的阻止糖尿病肾病进展及治疗的新方法.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在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5].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是指糖尿病与其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形成和深层组织破坏[1].据统计,糖尿病患者DFU为12%-25%,溃疡愈合后5年内的复发率为50%-70%[2].糖尿病足溃疡难以愈合的原因与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有着密切关系[3],现将张嗣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丽 《河北中医》2006,28(6):478-48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本病的特征为:有糖尿病病史,视力减退,眼底有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病变,严重时玻璃体出血、机化,可引起视网膜脱离,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1].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而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DR发病率在视网膜血管病中已居首位[2].研究发现,DR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发展有所不同,发病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60%,15年后可高达75%~80%,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占25%[3].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慢性进行性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和阻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根据DR有无新生血管形成常将疾病分为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两种类型,其中NPDR属于比较常[1].在对NPDR的治疗上临床常用西药为降糖及口服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病群,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组织的慢性进行性微血管病变,其中以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和视网膜病变最为重要[1].DN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严重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衰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约占2型糖尿病的10%~20%,约占T2DM患者死亡的6% ~10%,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肾病(DN)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范畴,是糖尿病(DM)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欧美发达国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透析患者中DN占43%左右[1].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N 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血栓素A2(TXA2)活化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血糖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是导致微血管病变发生的主要因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释放PAI-1、血栓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激活凝血系统和血小板,促使血管收缩、微血栓形成,促进细胞增殖及增加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从而参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1-3]。本科在多年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研制成的纯中药制剂贞清方,以前称为五龙克糖口服液[4],具有补肾养阴、活血化瘀等功效。本实验旨在观察贞清方对2…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血尿酸( uric acid,UA)水平增高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1],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是公认的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非创伤性诊断方法,可能为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而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UA与ABI之间的关系临床研究较少.2009 -01-2011 -01,我们对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检测,并根据ABI值分为4组,检测各组UA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造成20-65岁成年人失明的首发原因。视网膜光凝术可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有效稳定病情[1]。但激光本身也是一种病理过程,对视网膜产生光损伤可能造成患者视功能的下降。本研究将明睛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病程10~20年,DN的发生率为30%~50%,出现临床蛋白尿的患者约7年有50%进入终末期肾病[1].  相似文献   

12.
杨宇峰  石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52-205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其发病多因微血管病变所致肾小球硬化、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及肾乳头坏死,造成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其发病率国外约占2%,国内0.9%~3.6%[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但无法从根本上缓解肾小球血管损害.中医药多靶点作用,多途径起效的特点为DN的治疗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笔者特作此研究以明确其疗效并分析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b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1].它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其引发的截肢占非创伤性截肢总数的50%[2].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社区护理工作十分重要[3].通过社区护理,让社区糖尿病患者认识糖尿病足的危险性,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防护,减轻自身痛苦.  相似文献   

14.
1概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血管病变,其最早出现的眼底改变包括微血管瘤和出血。血管的改变可以发展为毛细血管无灌注,导致出血数量增加、棉絮斑和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1RMA)  相似文献   

15.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发病率高达50%~90%[1],其中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和生命质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公认其与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生长因子减少有关。前列地尔(PGE1)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笔者拟通过每日1次静滴PGE1,观察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既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又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3]:①四肢末梢感觉异常或感觉障碍,如麻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接近3%.糖尿病肾脏病变在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30%~40%及15%~20%[1].目前大家公认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临床和实验研究均发现,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能明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DN的防治中.现将ACEI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的发现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贝那普利联合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据美国、日本及许多西欧国家统计资料表明,DN已经升为终末期肾脏病首位病因[1].目前,在我国DN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所以必须积极防治 .笔者2006年12月-2009年10月应用贝那普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DN患者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衰竭,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2011-01-2012-01,我们应用虫草活血胶囊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36例,并与单纯虫草活血胶囊治疗36例、雷公藤多甙片治疗3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属中医学消渴、脱疽范畴,是糖尿病下肢神经、血管病变的结果.糖尿病足造成截肢者比非糖尿病患者高5~10倍[1].在美国每年有近200万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足,大约每年花费2亿美元在糖尿病足的医疗护理上[2].2004-07-2011 -06,我们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应用改良仙方活命饮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60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慢性进行性波及肢体大、中、微血管的特殊病变,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足部病变[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