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南五味子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佳宝  刘佳宝  崔保松  李帅 《中草药》2015,46(2):178-184
目的对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ODS、葡聚糖凝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五味子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inobatol(1)、leptolepisol B(2)、(7S,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3)、2,3-二-(3-甲氧基-4,7-二羟基-苯基)-丁基-1,4-二醇(4)、(7′S,8R,8′S)-4,4′,9-三羟基-3,3′,5-三甲氧基-9′-O-β-D-吡喃木糖-2,7′-环木脂素(5)、aviculin(6)、异落叶松脂素(7)、lawsorosemarinol(8)、(+)-安五脂素(9)、异落叶松脂素-2α-O-β-D-木糖苷(10)、原花青定B3(11)、原飞燕草素B3(12)、(-)-棓儿茶素(13)、(+)-儿茶素(14)、脱落酸-β-D-吡喃葡萄糖(15)、(-)-oleuropeic acid8-O-β-D-glucopyranoside(16)。结论化合物1~8、11~13、15、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HP20大孔树脂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尖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honanin(1)、牛蒡子苷元(2)、α-铁杉脂素(3)、罗汉松脂酚(4)、去甲络石苷元(5)、表去甲络石苷元(6)、(7′S)-羟罗汉脂素(7)、(7′R)-羟罗汉脂素(8)、(7′S)-hydroxyarctigenin(9)、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0)、4,4′-di-O-methylcephafortin A(11)、5-(3″,4″-二甲氧基苯基)-3-羟基-3-(4′-羟基-3′-甲氧基苄基)-4-羟甲基二氢呋喃-2-酮(12)、cephafortin B(13)、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14)、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5)、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6)、threo-1,2-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17)。结论化合物3、6、10、17为首次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4、5、7~9、12、14为首次从三尖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张佳  杨桠楠  姜建双  冯子明  苑祥  张旭  张培成 《中草药》2021,52(17):5176-5184
目的对仙鹤草Agrimoniapilosa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利用去血清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筛选化合物的神经保护活性。方法利用80%乙醇对仙鹤草进行提取,再通过大孔吸附树脂、ODS、硅胶、SephadexLH-20凝胶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然后根据质谱、核磁、圆二色谱等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仙鹤草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仙鹤草酸酯(1)、仙鹤草苷A(2)、苦树苷C(3)、长花马先蒿苷B(4)、(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β-D-葡萄糖苷(5)、(7S,8S)-3-甲氧基-8,4′-氧代新木脂素-3′,4,7,9,9′-五醇(6)、红叶藤苷(7)、(7S,8R)-1-[4-O-(β-D-吡喃葡糖糖基)-3-甲氧基苯基]-2-[4-(3-羟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8)、密穗马先蒿苷(9)、淫羊藿醇A2(10)。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仙鹤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a和1b为1对互变的葡萄糖端基手性相反的8-O-4′型木脂素酸酯;化合物1在10μmol/L对去血清损伤的PC12神经细胞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王威  刘小红  高华  张英华  李相成  范美玲  董方言 《中草药》2014,45(17):2440-2446
目的研究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松脂醇(1)、(+)-松脂醇(2)、(-)-表丁香树脂醇(3)、(+)-梣皮树脂醇(4)、(+)-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5)、(+)-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6)、(+)-表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7)、罗汉松脂素(8)、(+)-珍珠花环木脂素(9)、(+)-异落叶松脂素(10)、(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1)、(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2)、(7S,8R)-二氢脱氢双松柏醇(13)、木犀草素(14)、3″-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5)、2″-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6)、6″-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4、7~9、11、12、15~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臭椿皮中木脂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皮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HPLC等色谱方法,从臭椿干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新橄榄树脂素(1),prunustosanan AI(2),(7S,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3),(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4),(7S,8R)-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3-hydroxypropyl)-2,6-dimethoxyphenoxy]-1,3-propanediol(5),pinnatifidanin B V(6),pinnatifidanin B VI(7),(7R,7'R,7″S,8S,8'S,8″S)-4',4″-dihydroxy-3,3',3″,5-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in-7″,9″-diol(8),hedyotol D(9),5-(2-propenyl)-7-methoxy-2-(3,4-methylenediovxyphenyl)benzofuran(10),(7R,8S,7'E)-guaiacyl-glycerol-β-O-4'-sinapyl ether(11)。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研究木兰科植物望春玉兰花蕾(辛夷)Magnolia biondii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利用Diaion HP-20,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学结构。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兰脂素(1),epimagnolin(2),桉脂素(3),kobusin(4),aschantin(5),里立脂素B二甲醚(6),松脂素单甲醚(7),(+)-de-O-methylmagnolin(8),isoeucommin A(9),丁香树脂醇4-O-β-D-葡萄糖苷(10),连翘脂素(11),落叶松树脂醇-4'-O-β-D-葡萄糖苷(12),conicaoside(13),3,5'-二甲氧基-4',7-环氧-8,3'-新木脂素-4,9,9'-三醇(14),(7R*,8S*)-3,3'-二甲氧基-9,9'-二羟基-苯骈呋喃木脂素-4-O-β-D-葡萄糖苷(15),7S,8R-顺式-7,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4-O-β-D-葡萄糖苷(16),7S,8R-顺式-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β-D-葡萄糖苷(17)和(+)-异落叶松树脂醇(18)。化合物7~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邵莉  王锦  陈蔓芸  王冲之  黄卫华  袁钧苏 《中草药》2017,48(22):4620-4625
目的研究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的亲水性成分及其抗结直肠癌活性。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正、反相硅胶柱及制备HPLC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进行HCT-116和HT-29细胞增殖活性测定。结果从东北刺人参干燥根提取物正丁醇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1个酚苷化合物,其中6个苯丙素苷成分:3,5-二甲氧基肉桂酸-4-O-β-D-葡萄糖苷(1)、3-羟基二氢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2)、3-甲氧基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3)、3-甲氧基二氢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4)、3,5-二甲氧基二氢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5)、3,5-二甲氧基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6);5个木脂素苷成分:3,3′-二甲氧基-4,9,9′-三羟基-4′,7-环氧-5′,8-木脂素-4,9-O-β-D-二葡萄糖苷(7)、(+)-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9)、(+)-异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10)、(+)-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11)。所有酚苷对HCT-116和HT-29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IC50100μmol/L)。结论化合物4、6、9、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和10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7,(12)
目的研究尖叶假龙胆Gentianella acuta(Michx.)Hulten的化学成分。方法尖叶假龙胆70%乙醇提取物的30%、90%乙醇部位采用硅胶、ODS、HPLC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蜡苷Ⅰ(1)、(+)-落叶松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2)、(+)-8-羟基-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3)、(+)-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4)、(7S,8R)-赤式-7,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7S,8R)-赤式-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7S,8R)-赤式-4,7,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7)、蛇菰宁(8)、urolignoside(9)。结论化合物2~9为首次从假龙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分心木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HIV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冬雪  马晓玲  魏鸿雁  陆雨  马国需  陈刚  石磊岭  张晶 《中草药》2018,49(17):3992-3997
目的研究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 Fructus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方法运用柱色谱方法对分心木的9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理化常数鉴定结构,通过LEDGF/p75-IN蛋白复合体ELISA筛选模型对化合物进行抗HIV活性筛选。结果从分心木9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1)、(+)-松脂素(2)、(+)-(7R,7′R,7″S,7′′′S,8S,8′S,8″S,8′′′S)-4″,4′′′-dihydroxy-3,3′,3″,3′′′,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4′,8′′′-bisoxy-8,′-dineolignan-7″,7′′′,9″,9′′′-tetraol(3)、2,3-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酮(4)、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酮(5)、3′,4′-二甲氧基苯丙二醇(6)、(2S)-3,3-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2-二醇(7)、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1-酮(8)、(1R,5R,6R)-6-{4′-O-[8″-(7″-(4″-hydroxy-3″-methoxyphenyl))glyceol]-3′,5′-dimeth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2-one(9)、curcasinlignan B(10)、evofolin-B(11)、(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2)、pinnatifdanin C I(13)、(+)-(7S,8S)-4,1′-dihydroxy-3,3′,5′-trimethoxy-7,8,9-trinor-8,4′-oxyneolignan-7,9-diol(14)、八角莲醇(15)、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3-羟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丙-1,3-二醇(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分心木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具有潜在的抑制HIV-1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正二十三醇(2)、4-豆甾烯-3-酮(3)、正二十五醇(4)、豆甾烷醇(5)、(+)-环橄榄素(6)、(+)-africannal(7)、(+)-南烛木树脂酚(8)、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异落叶松脂素(10)、(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1)、(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13)、(-)-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14)。结论化合物2~5、7~14为首次从绣线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心叶淫羊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减压液相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对淫羊藿叶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7R,8S)-4,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鼠李糖苷(1)、(7R,8S,8′R)-4,4′,8′,9-四羟基-3,3′-二甲氧基-7,9′-单环氧木脂素(2)、(+)-cycloolivil(3)、3,5,7,4′-四羟基-8-异戊烯基黄酮-3-O-α-L-吡喃鼠李糖苷(4)、β-谷甾醇(5)、对羟基苯甲醛(6)、丁二酸(7)、对羟基苯乙醇(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杭白菊木脂素类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对杭白菊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sioriside (1)、nudiposide (2)、lyoniside (3)、tortoside A (4), viburfordoside E (5)、tiliamuroside A (6)、开环异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异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脂醇-9-O-β-D-吡喃木糖苷(9)、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醇-9′-O-β-D-吡喃木糖苷(10)、(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风子科大风子属植物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a中的木脂素类成分。采用聚酰胺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对大风子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MS,NMR)进行结构鉴定。从大风子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1),lirioresinol A(2),(+)-medioresinol(3),(7R,8R,8′R)-4′-guaiacylglyceryl-evofolin B(4), leptolepiso C(5),(-)-(7R,7′R,7″R,8S,8′S,8″S)-4′,4″-dihydroxy-3,3′,3″,5,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6),(-)-(7R,7′R,7″R,8S,8′S,8″S)-4′,4″-dihydroxy-3,3′,3″,5,5′-pent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7),肥牛木素(8),dydnocarpusol(9),isohydnocarpin(10),(-)-hydnocarpin (11),hydnocarpin (12),hydnocarpin-D(13)。其中,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去皮的干燥根和枝干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HPLC进行分离,运用谱学分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山沉香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了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4-三甲氧基-4′,8,9,9′-四羟基简单木脂素(1)、3,3 ′,4,9-四甲氧基-4′,8-二羟基-9 ′-乙氧基简单木脂素(2)和3,3′,4,9-四甲氧基-4′,8,9′-三羟基简单木脂素(3).结论 化合物1~3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山沉香木脂素C、山沉香木脂素D和山沉香木脂素E.  相似文献   

15.
紫丁香树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明  韩晶  吕嵩岩  张树军 《中草药》2012,43(2):251-254
目的研究紫丁香Syringa oblata树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薄层色谱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橄榄苦苷(1)、(8E)-ligstroside(2)、对羟基苯乙醇乙酸酯(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4)、对羟基苯乙醇(5)、3,5-二甲氧基-4-羟基肉桂醛(6)、3,4-亚甲基二氧苯酚(7)、(+)-pinoresinol(8)、芹菜素(9)、2-(3,4二羟基)苯乙醇乙酸酯(10)、(+)-丁香树脂酚(11)、落叶松脂醇(12)、落叶松脂醇-9-乙酸酯(13)、丁香苦苷(14)、丁香素(15)、(9R)-9-O-methylcubebin(16)、胡萝卜苷(17)、(9S)-9-O-methylcubebin(18)、4,4′,8,9-四羟基-3,3′-二甲氧基-7,9′-单环氧木脂素(19)、4,4′-二羟基-3,3′,5-三甲氧基双四氢呋喃木脂素(20)。结论化合物4、6、7、13、16、18~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欧莹宝  魏明杰  李贺然 《中草药》2013,44(14):1872-1876
目的研究黄背栎Quercus pannos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技术对该植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背栎95%乙醇浸出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4个木脂素类、4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α,8β)-3-甲氧基-4’,7-环氧-8,3'-氧新木脂素-4,9,8’-三醇或(7β,8α)-3-甲氧基-4’,7-环氧-8,3’-氧新木脂素-4,9,8’-三醇(1)、(7α,8β)-3-甲氧基-4’,7-环氧-8,3’-氧新木脂素-4,9,9’-三醇或(7p,8α)-3-甲氧基-4’,7-环氧-8,3’-氧新木脂素-4,9,9’-三醇(2)、(+)-丁香脂素(3)、(8R,8'R)-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木脂素-7,7’-二酮(4)、熊果酸(5)、齐墩果酸(6)、马斯里酸(7)、常春藤皂苷元(8).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命名为黄背栎三醇;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大八角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振峰  凌志群  施璐  曹晓琴  张涛 《中草药》2018,49(5):1019-1024
目的研究大八角Illicius maj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中压快速制备色谱和反相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MTT比色法评价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大八角枝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山柰酚-3-O-吡喃鼠李糖苷(1)、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2)、山柰酚-3-O-阿拉伯糖苷(3)、8′-氧代-6-羟基-二氢红花菜豆酸(4)、4-O-methylcedrusin(5)、左旋马尾松树脂醇(6)、(7S,8R)-4,9,9′-三羟基-3,3′,5-三甲氧基二氢苯并呋喃木脂素(7)、vladinol F(8)、9,9′-二羟基-3,3′-二甲氧基二氢苯并呋喃木脂素-4-O-吡喃鼠李糖苷(9)、槲皮素-3-O-吡喃鼠李糖苷(10)、山柰酚-3-O-吡喃鼠李糖苷(11)、牡荆素(12)、3,5,7-三羟基色原酮-3-O-葡萄糖苷(13)和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4)。14个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以及人肺癌细胞A549的IC50值均大于10μmol/L。结论 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5、7~9和1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14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6,(10)
目的研究六月雪Serissa japonica(Thunb.)Thunb.木脂素成分。方法六月雪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反相中压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所得化合物结构经波谱数据和相关文献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落叶松脂素(1)、(+)-环橄榄树脂素(2)、(-)-vladinol D(3)、(-)-(7'S,8S,8'R)-4,4'-二羟基-3,3',5,5'-四甲氧基-7',9-环氧木脂烷-9'-醇-7-酮(4)、(-)-wikstrone(5)、(+)-8-羟基松脂酚(6)、(+)-8-羟基杜仲树脂酚(7)、(+)-表丁香树脂酚(8)、(+)-表松脂醇(9)、(-)-丁香树脂酚(10)、(-)-(7R,7'R,7″R,8S,8'S,8″S)-4',4″-二羟基-3,3',3″,5-四甲氧基-7,9':7',9-双氧环-4,8″-氧-8,8'-倍半新木脂烷-7″,9″-二醇(11)、(-)-(7R,7'R,7″R,8S,8'S,8″S)-4',4″-二羟基-3,3',3″,5,5'-五甲氧基-7,9':7',9-双氧环-4,8″-氧-8,8'-倍半新木脂烷-7″,9″-二醇(12)。结论化合物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均为首次从白马骨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9.
李师  刘东彦  石晓峰  雷艳萍 《中草药》2014,45(18):2602-2606
目的对雪松Cedrus deodara松针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柱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雪松松针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3-丙醇基)-2″-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1)、(7S,8R)-9,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β-D-葡糖苷(2)、(7R,8R)-3′,9,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α-L-鼠李糖苷(3)、(6R,9R)-6-羟基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4)、(6R,9R)-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5)、莽草酸正丁酯(6)、奎宁酸正丁酯(7)、(6S,9R)-6-hydroxy-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8)、5-p-trans-coumaroylguinic acid(9)、(E)-1-O-对香豆酰基-α-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柳叶绣线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颜世达  姚慧丽  张英华  高华  刘坤  刘洋  董方言  王威 《中草药》2016,47(16):2806-2811
目的研究柳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柳叶绣线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R-3,5-双甲氧基-4′,7-环氧-8,5′-新木脂烷-3′,4,9,9′-四醇(1)、3β-乙酰基熊果酸甲酯(2)、3β-乙酰基齐墩果酸甲酯(3)、羽扇豆醇(4)、β-香树脂醇(5)、(7R,8S)-5-甲氧基二氢脱氢双松柏醇(6)、8-羟基-7′-表松脂醇(7)、8-羟基松脂醇(8)、fraxiresinol(9)、(+)-africannal(10)、(+)-南烛木树脂酚(11)、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柳叶绣线菊新木脂醇;化合物6、7为首次从绣线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分离过程中产生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人工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