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国内外面向炎症性肠病病人的移动应用软件内容,为后期研究者开发应用软件及病人选择软件提供参考。[方法]在Android、IOS应用商店中搜索2010年—2015年发布的炎症性肠病移动应用软件,下载并安装后进行应用评价。[结果]共纳入21个面向炎症性肠病病人的移动应用软件,其中Android系统2个,IOS系统12个,IOS及Android系统7个;版本1.X 12个,2.X 6个,3.X及以上3个;中文2个,英文19个;需付费下载的软件6个,价格为(23.5±4.7)元。21个软件中,功能数1个~11个(4.0个±3.6个),主要涉及疾病知识、疾病管理、日记记录等功能。[结论]目前已有一些面向炎症性肠病病人的移动应用软件,且以国外为主,国内较少。这些软件功能不一,质量良莠不齐,多数软件设计时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的参与及循证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韧性、疾病接受度及社会支持对其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8月于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2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炎症性肠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炎症性肠病心理韧性量表、疾病接受度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AMOS 26.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结果 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139.00±21.13)分。患者心理韧性、疾病接受度对自我管理行为有直接正向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294、0.453(P<0.05),心理韧性对自我管理行为有间接效应,效应值为0.371(P<0.001);社会支持通过心理韧性和(或)疾病接受度间接作用于自我管理行为,总效应值为0.158(P<0.05)。心理韧性、疾病接受度和社会支持可解释自我管理行为总变异的50.1%。 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心理韧性、疾病接受度和社会支持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具有积极影响,护理人员可通过积极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设定阶段性成就目标及获取其家属和同事的积极支持等方法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3.
王谊  陈亚梅 《护理学报》2019,26(2):55-60
目的 了解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科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126例纳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量表、患者抑郁症筛查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结果 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14.13±49.42)分,为中等水平;患者焦虑评分为(13.21±4.37)分,焦虑发生率为49.2%,抑郁评分为(10.02±5.63)分,抑郁发生率为31.0%,为较高水平。社会支持得分为(30.97±5.14)分,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1.00±8.13)分。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抑郁、自我感受负担呈负相关(r=-0.455,-0.322,-0.315,P<0.01),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491,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肛周并发症、肠造口、体质量指数、医疗付费方式、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及自我感受负担总分是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医护人员需重点关注如何预防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现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减少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进而提高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的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1月就诊于消化内科的11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56例)。对照组采用消化内科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基于网络的互动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一般知识、用药知识和并发症知识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管理、饮食管理、疾病监测、情绪管理、生活管理和资源利用6个维度得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网络的互动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苗苗  熊宇  罗健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9):1394-1400
目的 检索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支持的相关证据,并汇总最佳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循证护理指南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网站、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Springer Link、Elsevier Science Direct、OVID、医脉通、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获得与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支持相关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及各类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6月18日。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系统评价质量评估量表、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 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汇总了21条与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支持相关的证据,包括饮食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评估、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微量营养素监测、营养支持治疗、人员支持6个方面。 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支持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开展营养支持提供循证依据。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情景、患者偏好有针对性的选择并应用最佳证据。  相似文献   

6.
张萍  徒文静  韩娟 《护理学报》2022,29(4):74-76
目的 探讨LEARNS模式在成人初显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9年6—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科成人初显期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LEARNS模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2周末自我护理能力、知识水平和服药依从性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成人初显期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护理、知识水平和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末,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知识水平及服药依从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成人初显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实施LEARNS模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增强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及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炎症性肠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临床规范化营养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作为框架,基于文献检索,结合临床实践,通过专家会议法初步形成了包括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71项三级指标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初稿。在北京市、湖北省、湖南省、山西省、广东省、陕西省、江苏省和山东省8个省市遴选了35名专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立了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结果 2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1,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31与0.142,最终形成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59项三级指标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论 构建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再造炎症性肠病患者生物制剂治疗服务流程,构建日间生物制剂治疗服务模式,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减轻患者负担,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基于流程再造理论,医院多部门协作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物制剂治疗服务流程再设计,根据患者意愿,将选择按再造前流程,行常规住院治疗者设为住院治疗组,按再造后流程治疗者为流程再造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用时、治疗费用及就医体验满意度。结果 2018年4—12月,共111例患者行常规住院治疗,98例按再造流程完成治疗。与住院治疗患者相比,流程再造组患者治疗用时及治疗费用更低(P<0.05);患者就医体验总体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物制剂治疗服务流程再造后的日间治疗模式减轻了患者时间、经济负担,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及我科生物制剂治疗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回授法饮食管理对改善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及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新院区腹膜透析患者纳入试验组,老院区患者纳入对照组,分别便利抽取40例,试验组在常规饮食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回授法饮食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管理。结果 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饮食依从态度总分、饮食依从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日饮食日记结果中蛋白质、饮食热量、总热量、钠、钾、液体摄入量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降低( χ2=6.646,P=0.010),血红蛋白(t=2.247,P=0.036)、白蛋白水平(t=2.547,P=0.017)有所改善。结论将回授法应用到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中可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索、评价和整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与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CINAH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以及美国指南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络、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示范研究所、BMJ最佳临床实践、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中文)、Clinicalkey等指南相关专业官方网站有关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与营养管理相关的所有证据。 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2篇。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营养筛查与评估、膳食指导与营养教育、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营养素的选择、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营养支持以及疗效评价与随访6个方面总结20条证据。 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需要重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管理,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以及患者意愿,合理选择最佳营养评估方法和营养支持策略,改善其营养不良状态,避免出现因长期营养不良所致的负性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昼夜节律机制为理论基础为ICU老年患者探索一套肠内营养延续性护理方案,从而降低该类患者经口进食早期消化道事件的发生风险。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58例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老年患者展开非同期随机对照研究,在肠内营养治疗结束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经口进食早期腹胀评分、肠鸣音听诊、促胃动力药物应用事件、夜间饥饿事件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2组患者经口进食早期在腹胀评分、肠鸣音听诊、累计用药频数、夜间饥饿事件累计频数以及操作护理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日促胃动力药物使用频数以及夜间饥饿事件发生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延续性护理方案对于ICU老年患者饮食过渡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高莲莲  陶静  刘清华 《护理学报》2019,26(23):75-78
目的 探讨应用饮食目标设定健康教育策略促进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80 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完成6次糖尿病饮食管理的个体化教育和24周答疑。观察组采用目标设定策略,通过评估饮食问题,设定5大饮食目标,制定饮食计划,定时反馈饮食问题,讨论目标达成条目,修正饮食计划。观察干预24周末2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得分以及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5得分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5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糖尿病饮食目标设定策略有利于提高患者饮食管理能力,改善患者代谢状态,缓解情绪障碍,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索并获取行结直肠镜检查的成年患者肠道准备不充分的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针对行结直肠镜检查的成年患者肠道准备不充分的预防及管理提出问题,按照证据资源的“6S”金字塔模型检索文献,采用英国2012版的《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2014版)以及Johns Hopkins医院的循证实践项目管理工具对各类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分级评定。结果 结合相关专业人员评定,汇总出22 条肠道准备不充分的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肠道准备不充分的评估;相关因素;方案的选择;不良事件的处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6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结直肠镜检查的成年患者肠道准备质量不充分的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肠道检查患者实施机械肠道准备提供了循证依据,以科学的方法来管理肠道准备不充分的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s characterized by periods of symptomatic remission and relapse.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IBD are based on clinical evaluation, serum parameters, radiology, and endoscopy. Fecal markers have emerged as new diagnostic tools to detect and monitor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Fecal calprotectin (FC) and lactoferrin (FL) were identified decades ago as potentially revolutionary markers for IBD. Following these discoveries numerous additional markers, including S100A12, M2-PK, metalloproteinases, hemoglobin, myeloperoxidase, lysozyme, polymorphonuclear elastase, neopterin, and nitric oxide, have also been suggested as novel markers of IBD. But only FC and FL are us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IBD patien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is to introduc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fecal 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outcome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验式饮食管理在糖调节受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糖尿病门诊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比较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均低于对照组(t=5.523,P<0.001;t=4.280,P<0.001;t=2.970,P=0.004;t=3.478,P=0.001)。患者糖尿病前期自我管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0.357,P<0.001)。2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验式饮食管理能有效控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部分血脂指标水平,同时提高了患者的饮食自我管理能力,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的饮食指导具有良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