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式预防严重胫骨平台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严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6例,入院后均行常规脱水剂快速静脉滴注治疗,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Ⅰ组42例患者采用小腿静脉按压,观察Ⅱ组42例患者采用冰袋冷敷,比较各组患者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情况、7 d内皮肤褶皱情况、张力性水疱情况。结果观察Ⅰ组骨筋膜室综合征、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 d内皮肤褶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Ⅱ组骨筋膜室综合征、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 d内皮肤褶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Ⅰ组骨筋膜室综合征、7 d内皮肤褶皱、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均低于观察Ⅱ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小腿静脉按压与冰袋冷敷均是预防严重胫骨平台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骨伤复元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8例胫腓骨骨折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及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VSD+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骨伤复元汤治疗,疗程14 d,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 d、5 d、7 d、14 d后患侧小腿最大周径、患肢引流量、淤血面积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以上时间点的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记录2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2组治疗3 d、5 d、7 d、14 d后患侧小腿最大周径、患肢引流量、淤血面积、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在上述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3 d、5 d、7 d、14 d后血清CK、LDH、MDA均显著降低(P均0.05),SOD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更换敷料次数、感染率和植皮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骨伤复元汤联合VSD、髓内钉固定能够显著缓解胫腓骨骨折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水肿、淤血、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K和LDH、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联合通络祛瘀生肌方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3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及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切开减张术及彻底清创后,对照组在彻底清创后置入VSD敷料,将专用的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到引流管;治疗组同时服用本院自制的通络祛瘀生肌方,共服14天;观察①两组患者创面缩小程度、创面肉芽生长及二期修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有无并发症发生。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治疗组在创面缩小程度、二期修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联合通络祛瘀生肌方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纱块联合甘露醇在骨伤科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于乐昌市人民医院骨伤科行骨折治疗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后单独使用甘露醇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组则使用自制中药纱块联合甘露醇用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防治。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后24 h周径差,平均消肿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肢用药后24 h周径差、平均消肿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中药纱块联合甘露醇应用于骨伤科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防治中可帮助患者迅速消肿止痛,缩短患者肿痛时间,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 1991年以来 ,对 10例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取骨筋膜室切开减压 ,并同时行骨折内固定术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2 0~ 51岁。 10例均为胫腓骨骨折 ,具有典型的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表现。在早期采取骨筋膜室切开减压的同时 ,6例作克氏针交叉内固定 ,3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1例螺丝钉栓内固定。术后用 5% Na HCO3持续冲洗伤口 ,2 0 %甘露醇 2 50 m L ,每日 2次静点 ,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伤口均一期愈合 ,无任何肌肉与神经功能损伤。随访 3~ 6个月 X线片显示骨折完全愈合 ,内固定无不良反应。体会 :对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VSD一期治疗严重的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应用VSD一期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37例,男24例,女13例,单足31例,双足6例;平均年龄32.5岁。根据骨折类型应用VSD技术加克氏针内固定,8d后拆除VSD,观察软组织情况,必要时可重复应用VSD和进行植皮,术后观察功能及随访。结果:34例患者软组织一期均获得治愈,3例患者再次进行VSD技术治疗,并且进行植皮术,随访6-8月跟骨均未感染,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87-96分,平均91分,其中,优13例,良21例,中3例。结论:应用VSD技术一期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粗隆骨骨折手术(PFNA)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内服。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卧床、住院、患肢肿胀消退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能缩短术后下床活动、住院、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跟骨牵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8例采用骨牵引方法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58例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骨痂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下床负重时间及达到关节活动度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0.7%,对照组为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症少并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负重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植骨后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健骨促愈中药对胫骨骨折不愈合关节功能改善、骨痂评分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收治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共1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分别采用植骨后外固定支架固定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健骨促愈中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后骨痂评分,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HSS评分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植骨后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健骨促愈中药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膝关节功能,并有助于上调BMP-2,IGF-1,IGF-2及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发早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机制。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8例,其中11例并发早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入院后应用膝关节穿刺抽液,中药冰硝散外敷,配合应用甘露醇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1周后骨折行内固定治疗,均预后良好,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发早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方法简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2012年5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76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其中3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其余38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螺钉及钢板螺钉松动、脱出、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四肢骨折患者7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腓骨干骨折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即采用闭合整复或骨牵引加小夹板固定外治的同时,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胫腓骨干骨折36例,并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0例作了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丁汉源  王金磊 《新中医》2015,47(2):85-87
目的:观察植骨术后口服桃红四物汤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9例(47足)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9例(24足)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23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角度及跟骨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6~12月,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8.7%,对照组为29.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关节功能Mary-land分级疗效优良率观察组为91.3%,对照组为66.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植骨术后口服桃红四物汤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Bohler角及Gissane角复位丢失,利于促进跟距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陈海波  杨胜武 《新中医》2015,47(8):108-109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联合西医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胫腓骨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无菌换药及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伤科接骨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2、4、6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折消肿时间、住院时间、骨痂生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4、6天,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胫骨骨折、腓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的骨痂生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92%,对照组为86.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可以有效消除术后患者的肿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加快骨痂生长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肾断续汤结合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疗效以及对C反应蛋白(CRP)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5例采用微创植骨后应用外固定架联合口服补肾断续汤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微创植骨后应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骨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骨折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骨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疼痛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个月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经过6个月康复,观察组骨折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断续汤结合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临床疗效肯定,可明显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肌肉及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外敷祛风消肿酊加针刺疗法治疗四肢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涪陵郭昌毕骨伤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97例四肢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减压以及二次植皮缝合治疗,观察组采用外敷祛风消肿酊加针刺疗法治疗。比较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消退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的花费金额,比较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肿时间、抗菌药物花费金额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敷祛风消肿酊加针刺疗法治疗四肢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疗效较好,能够缩短患者患肢的肿胀消退时间,减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剂量,控制其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小夹板固定加中药外敷治疗胫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濮阳市中医院骨科治疗的74例胫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小夹板固定,观察组给予小夹板固定加中药外敷,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效果、愈合时间及骨痂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愈合时间明显较短,骨痂评分明显较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夹板固定加中药外敷治疗胫骨骨折延迟愈合有良好疗效,能够加速骨折愈合,缩短治疗时间,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20例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应用动力化治疗,观察组应用锁定钢板联合髂骨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成角畸形、骨不连、下肢短缩畸形以及术后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更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术后骨不连的愈合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10%)显著低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是一个较为良好的选择,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确切、术中操作较为简便,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愈合快,是一种临床实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结果:优良率治疗组90%、对照组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