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和中长期随访情况。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的患者23例进行治疗,男10例,女13例;年龄59~82(68.4±10.4)岁。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Ⅱa型8例,Ⅱb型6例,Ⅲ型9例。根据Ficat分期,Ⅱa期3例,Ⅱb期3例,Ⅲ期9例,Ⅳ期8例。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术后7年时评估假体生存率。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出现急性假体周围感染,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出现髋关节脱位。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110(85.1±22.9)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3~92(89.8±5.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转子间骨折获得骨性愈合。23例患者假体7年生存率为95.7%。结论:对于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使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同时治疗骨折和术前症状性髋关节疼痛,具有满意的中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失效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2013年7月至2019年9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失效后的17例高龄患者,根据从确诊内固定失效到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两组。其中,早期手术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80~89(84.88±2.79)岁;间隔1~7(4.13±1.73) d。延期手术组9例,男4例,女5例;年龄80~89(84.22±3.03)岁;间隔15~30(25.56±4.36) 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首次下地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例数及死亡例数。术后1、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早期手术组泌尿道感染1例;延期手术组中,肌间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道感染3例,假体脱位1例。1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6(14.76±1.8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首次下地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失效后,早期手术同延期手术相比,其死亡率及最终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但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让患者更早下地负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率,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强  冷燕奎  金斌  吕杰  胡庆华  张勇胜 《中国骨伤》2020,33(11):1017-1022
目的:分析采用带股骨距假体髋关节置换术与同期行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患者(≥ 80岁)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Evans Ⅲ、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采用假体置换与PFNA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与假体组,其中PFNA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84.3±2.9)岁;假体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82.9±2.4)岁。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1 d血红蛋白差值、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12个月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9.3±4.8)个月,假体组1例1年后死于肺癌,随访终止。假体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P<0.05);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假体组与PFNA组无差异(P>0.05);下地活动时间,假体组早于PFNA组(P<0.05);并发症出现数量,假体组少于PFNA组(P<0.05);治疗前假体组与PFNA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3个月随访假体组评分高于髓内钉组(P<0.05),术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骨质疏松严重者,实施带股骨距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是一种良好选择,有利于高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和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及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4.
王强  冷燕奎  夏冰 《中国骨伤》2023,36(7):641-646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分别采用微创股骨头置换术(假体组)与PFNA内固定术。假体组35例,女24例,男11例,年龄(86.2±6.1)岁;PFNA组41例,女28例,男13例,年龄(84.6±5.3)岁。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6、12个月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7(14.3±1.4)个月。假体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P<0.05);PFNA组出血量少于假体组(P<0.05);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假体组明显早于PFNA组(P<0.05);术后1、6个月假体组的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体组并发症少于PFNA组(P<0.05)。结论: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是一种良好选择,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及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5.
卢炬锋 《中国骨伤》2019,32(9):824-82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采取PFNA治疗的45例与采取DHS治疗的38例。PFNA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82~94(88.35±6.12)岁;病程1.5~10(4.33±1.07) h;交通事故33例,高空坠落10例,跌倒伤2例;Evans-Jensen分型:ⅢA型21例,ⅢB型18例,Ⅳ型6例。DHS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83~95(88.77±5.52)岁;病程1~10(4.37±1.05) h;交通事故27例,高空坠落10例,跌倒伤1例;Evans-Jensen分型:ⅢA型18例,ⅢB型15例,Ⅳ型5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并发症。利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测定术前及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DHS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期间无脱落,两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PFNA组均明显高于DHS组(P<0.05);PFNA组优良率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更为简便、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短期优良率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可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田观明  李沛  毕大卫 《中国骨伤》2023,36(11):1026-1030
目的:分析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22例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61~84(72.5±9.8)岁。初次内固定方式:Gamma钉固定14例,PFNA固定8例。内固定术后至THA时间10~68(32.2±21.3)个月。比较术前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通过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评估假体位置。结果:1例在术后1年死于心衰,2例术后2年死于晚期肿瘤,其余1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6~64(48.5±11.9)个月。末次随访时14例可自由行走,4例需单手杖辅助,1例需助步器辅助。随访期间无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9.2±12.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74.2±11.2)分(P<0.05);其中优9例,良7例,可3例。结论: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有效避免骨水泥植入综合征,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万全增  付宝光 《中国骨伤》2020,33(11):1058-1062
目的:探讨钛缆辅助固定结合加长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5例股骨转子下长段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钛缆辅助固定结合加长Gamma钉(观察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54.2±12.8)岁;单纯加长Gamma钉固定(对照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1.4±15.9)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血红蛋白下降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3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率为79.1%(19/24),高于对照组的52.4%(11/21)(P<0.05)。两组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6、12个月的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深部感染、内固定断裂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例出现延迟愈合。。结论:加长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固定可靠,有限切开钛缆辅助固定可提高长段骨折复位率和固定强度,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骨保留型股骨柄假体在年轻患者Dorr C型股骨髓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Tri-lock生物短柄假体在年轻患者Dorr C型髓腔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Tri-Lock BPS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烟囱状股骨髓腔年轻患者35例(37髋),男18例(20髋),女17例(17髋);年龄21.2~38.5(32.2±3.0)岁。类风湿髋关节炎16例17髋,类风湿关节炎8例9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1例11髋。所有病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Ⅲ级26例,Ⅱ级9例。髋臼全部采用生物型假体,均采用陶瓷内衬,股骨头采用全陶瓷头。正位X线片上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均为Dorr C型,置换术后行X线检查评估假体柄位置,Engh标准评价骨-假体界面稳定性,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统计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5个月,平均33.8个月。35例(37髋) 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51.2~73.5(61.8±3.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2.5~98.8(93.3±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45,P<0.01)。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0~55(46.5±8.0)°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5~130(101.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091,P<0.01)。术后即刻X线片均显示股骨短柄假体与髓腔紧密压配,末次随访时37髋均有明显股骨骨皮质增厚;22髋有不同程度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其中Ⅰ度(股骨距密度低,且变圆钝)12髋,Ⅱ度(累及小转子)10髋。15髋有明显股骨骨皮质增厚,无大腿痛发生。结论:锥形柄短柄化的Tri-Lock生物短柄可良好充填Dorr C型烟囱状髓腔并有效保留良好的股骨近端骨量,表面钛微孔涂层可有效增加假体摩擦力,短小的柄端在髓腔内的指向作用可有效避免髋内外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雨辰  俞伟忠 《中国骨伤》2019,32(9):837-841
目的:评估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应用加速康复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8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按处置方案不同分为加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每组40例,加速康复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78.5±9.1)岁;传统康复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80.6±8.1)岁。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并发症发生、入院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改良BADL量表评分。结果:80例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4±2.6)个月。加速康复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明显低于传统康复组(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组入院至手术时间(1.48±0.51) d,明显低于传统康复组(4.35±1.55) d(t=11.185,P<0.01);加速康复组住院时间(6.4±1.1) d,明显低于传统康复组(9.9±1.9) d(t=9.958,P<0.01)。术后12个月时,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方案在老年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加快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张洋  钱秀娟  董玉鹏  季卫锋  沈景 《中国骨伤》2020,33(11):1037-1041
目的:评估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降低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8年9月,采用直接前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4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和生理盐水组,各23例。其中,氨甲环酸组中男14例,女9例,年龄52~72(63.70±5.34)岁,采用氨甲环酸3 g稀释于50 ml生理盐水中,在假体置换完毕后关节腔浸泡3 min;生理盐水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55~73(61.26±5.78)岁,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相同方法关节腔浸泡。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血红蛋白值、输血例数、术后首次下地时间、血栓以及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1、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切口愈合良好,两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46例患者获随访,时间12~59个月,平均31.11个月。随访患者无髋部疼痛,髋关节功能有效改善,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术后氨甲环酸组和生理盐水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分别为(740.09±77.14)、(1 069.07±113.53)ml,术后24 h引流量为(87.61±9.28)、(233.83±25.62)ml,隐性失血量为(409.65±38.01)、(588.33±57.16)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为(24.78±2.19)、(33.57±2.9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不影响关节功能正常恢复。  相似文献   

11.
《Injury》2018,49(8):1403-1408
As longevity increases globally, the number of older, frailer, comorbid patients requiring fragility fracture surgery will increase. Fundamentally, anaesthesia should aim to maintain these patients’ pre-fracture cognitive and physiological trajectories and facilitate early (ie day 1)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10 general principles of anaesthesia for fragility fracture surgery that best achieve these aims: multidisciplinary care, ‘getting it right first time’, timely surgery, standardisation, sympathetic anaesthesia, avoiding ischaemia, sympathetic analgesia, re-enablement, data collection and training.  相似文献   

12.
1995~ 1999年 ,笔者采用腓骨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胫腓骨骨折患者13例 ,效果尚佳。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13例 ,男 6例 ,女 7例 ,年龄 5 6~ 72岁。左侧 5例 ,右侧 8例 ;车祸伤 4例 ,跌伤 7例 ,直接暴力伤 2例 ;开放性骨折 4例 ,闭合性骨折 9例。骨折情况 :胫骨均为中下段严重粉碎性骨折 ,骨折碎块均在 4块以上 ,腓骨多段骨折 5例。合并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3例 ,高血压 2例 ,前列腺肥大 2例 ,心律不齐 1例。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以腓骨骨折处为中心 ,取小腿后外侧纵行切口 ,显露腓骨骨折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钢缆螺钉系统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钢缆螺钉系统对24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均获解剖复位。24例均获随访,时间7~16个月。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评分标准:优21例,良3例。无伤口感染,螺钉及钢缆断裂、松动、滑脱等并发症。3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钢缆螺钉系统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能够达到解剖复位,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月~2005年11月,我科使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8例,效果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1~65岁。胫骨的解剖分区:Ⅲ~Ⅴ区17例,Ⅵ区1例;骨折类型按Gustilo评定系统分为:Ⅰ型7例,Ⅱ型5例,ⅢA型5例,ⅢB型1例。急诊手术8例,10例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关节置换组(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及内固定组(PFNA)。关节置换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81.32±3.81)岁;骨折Evans分型,Ⅲ型15例,Ⅳ型16例,Ⅴ型3例。内固定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79.90±3.61)岁;骨折Evans分型,Ⅲ型10例,Ⅳ型15例,Ⅴ型5例。患者均因外伤致髋部肿痛、活动障碍,X线片及CT明确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39个月,平均23.4个月。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多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置换组发生1例肌间静脉血栓及1例因摔伤导致后脱位,内固定组发生1例骨折不愈合,2例肌间静脉血栓,4例轻度压疮,2例内固定松动,两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P=0.026)。末次随访时,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治疗,术后并发症更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periprosthetic posttraumatic fracture of subtrochanteric region of femur alter a megaprosthesis of the knee, done for resistant non- union of distal femur with secondary osteoarthrosis in a 51 years old man. Treatment with a locking femoral plate was able to achieve primary union with a good result.  相似文献   

17.
叶正从  曹国平  汪灿锋  韩雷  谢尚举 《中国骨伤》2019,32(12):1123-1127
目的:探讨采用反球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反球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12例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63~81岁,平均70.2岁;病程9~18个月,平均12.3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缓解程度,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统计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2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5~56个月,平均22.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VAS评分(1.9±1.4)分,Constant-Murley评分(83.4±8.4)分;肩关节前屈(92.5±7.7)°,外展(90.4±14.3)°,外旋(31.9±10.0)°,内旋(58.9±13.1)°;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发生肩胛盂切迹,影像学表现分别为Ⅰ级和Ⅱ级,随访未发现松动等表现,无病例发生感染、肩峰骨折、假体松动,腋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反球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应注意适应证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月~2005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54例,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54例,男37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19.
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8例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采用后路经鹰嘴V形截骨、尺神经前置、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均于术后4、10周及6、12个月摄片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随访12-30个月,术后12-18周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优9例,良5例,可2例,差2例。术后尺神经麻痹1例于术后6个月完全恢复;术后5周肘关节异位骨化1例,1例因糖尿病切口延迟愈合。结论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0.
重建钢板在粉碎性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粉碎性跟骨骨折均予以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其中8例行自体髂骨植骨;2例年老患者因严重骨质疏松不能达到解剖复位,予以整复跟骨外形,重建钢板内固定后,行距下关节融合术。结果28例术后随访10~25个月,根据天津医院骨科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优20例,良5例,可3例。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其内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