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妍  张力  于艳燕  严晋华 《重庆医学》2015,(19):2734-2736
2型糖尿病(T2DM )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临床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快速有效的控制血糖,尽快解除持续性高血糖对 T2DM 患者胰岛β细胞的损伤,延缓及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展[2]。目前,临床使用的强化治疗方式有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强化降糖治疗和传统的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MSII)治疗两种。与传统的胰岛素注射方式相比,胰岛素泵能够模拟正常生理分泌曲线,可以达到有效控制T2DM患者全天血糖谱的临床治疗效果[3]。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准确的反应各时段患者血糖水平的波动,从而指导调整胰岛素用量。本研究通过对照研究,探讨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合并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对降糖治疗的依从性及血糖达标情况。方法分别对抑郁症组T2DM患者(38例)及非抑郁症组T2DM(38例)进行常规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OGTT2小时血糖(2hBG)及其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较用药前降低(P〈0.05),但非抑郁症组糖尿病患者较抑郁症组糖尿病患者的HbAlc、FBG、2hBG下降更显著(P〈0.01);非抑郁症糖尿病组依从性显著好于抑郁症糖尿病组6/9〈0.05)。结论抑郁症降低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且影响血糖达标,对此类患者我们应积极给予心理和药物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毕艳  孙卫平  翁建平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84-1286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有90%存在胰岛素抵抗,后者也是T2DM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早期研究发现给予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不同病程中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并控制血糖。在1997年Ilkova等对13例经饮食控制疗效欠佳的初发T2DM患者使用强化胰岛素治疗2周,结果9例患者在停药后单纯饮食控制就能维持血糖达标时间达9~50个月。2004年Ryan等报道对严重的初发T2DM患者给予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的强化治疗2—3周,可以诱导长期的血糖控制。同年,我科翁建平教授等报道对138例初发T2DM患者给予2周的CSII强化治疗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后血糖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初诊T2DM患者接受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血糖及CRP,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CRP显著增高(P〈0.01)。(2)CSII治疗2周后血糖及CRP明显降低(P〈0.01)。结论短期CSII治疗可以控制血糖并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国际快讯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晨起血压相关 目前临床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与血压晨峰(MBPS)之间的相关性,以及MBPS对血管损伤的效应知之甚少。2013年12月发表在Diabetes Care的一项研究发现,血糖控制不佳和胰岛素抵抗与T2DM患者的MBPS发生独立相关,这或许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外科手术方式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型糖尿病(T2DM)外科治疗源于肥胖外科(bariatric surgery)。早期的研究发现,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肥胖外科手术后,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甚至可以完全脱离糖尿病药物;并且,这些患者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始现于手术后初期(<1周),远远早于体重下降[1-2],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在肥胖外科术后血糖恢复正常存在着除了体重下降以外的更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甘肃兰州城关区中老年人群基线血清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和血糖控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开展的“REACTION”研究兰州地区40~75岁居民的资料并于2014年开始随访,对2次调查资料完整的5044例对象进行研究。根据25(OH)D四分位水平将基线人群分为Q1、Q2、Q3、Q4组,比较不同糖代谢状态下各组的糖尿病发病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1)基线25(OH)D水平与空腹血糖(FPG)、OGTT-2h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相关性(P>0.05);(2)平均随访3.4±0.6年后发现,无论在正常糖耐量人群中还是在糖调节受损患者中,与Q1组相比,Q2、Q3、Q4组的糖尿病前期亦或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均未见显著降低(P>0.05);(3)T2DM患者随访后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随访前(63.4% vs 60.6%),且随访后的HbA1c、FPG、2h-PG水平较随访前明显下降,但与Q1组比较,无论是血糖控制达标率还是HbA1c、FPG、 2h-PG水平,Q2、Q3、Q4组随访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尚未发现基线25(OH)D水平的高低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及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 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进展。人机交互智能血糖监测管理是一种新型健康干预管理模式,其对初发T2DM患者疾病进展所起作用尚未明确。目的 探讨人机交互智能管理对初发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T2DM患者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6年6—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就诊的初发T2DM患者2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研究对象分为血糖监测组与对照组。血糖监测组除采用人机交互智能血糖监测外其他干预措施同对照组,记录患者入组时和随访3个月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指标[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MSES)、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量表(2-DSCS)]。结果 随访3个月后,血糖监测组入组95例,对照组入组97例。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FBG、2 h PG、Hb A1c水平均降低(P<0.05),DMSES各项评分升高(P<0.05)。干预后血糖监测组FBG、2 h PG、H...  相似文献   

9.
短链脂肪酸(SCFAs)在肠道微生物群调控宿主代谢中起到了主要介导作用,且与2型糖尿病(T2DM密切相关,可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体质量和血脂指标。尽管有学者认为SCFAs有望成为T2DM的新型治疗靶点,但目前尚未有相关综述。本文总结了短链脂肪酸的生物学特性,讨论了SCFAs调节食欲、炎症、胰岛β细胞、脂质代谢与肝脏糖原代谢的证据,进一步明确调控SCFAs在T2DM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探讨了调控SCFAs治疗T2DM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是降低 T2DM 及其并发症的关键。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作为T2DM的诊断标准之一,并将其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现对HbA1 c在T2DM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钠对联合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而血糖控制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7例联合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而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每天早餐前加服4 mg罗格列酮钠,进行为期12周的临床观察.结果 12周的HOMA-IR明显下降(P<0.05),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显著下降(P<0.01)、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HbAlC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联合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而疗效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加服罗格列酮钠可显著改善血糖.  相似文献   

12.
张东红  李强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7):2105-2109
糖化白蛋白(GA)反映近2~3周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状况,糖化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比值(GA/HbA1c)的t1/2短,能够反映比GA周期更短的血糖波动情况,是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新型指标,可用于诊断暴发性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功能、糖尿病筛查及诊断、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指标。GA/HbA1c与各项血糖监测指标互补,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严格治疗前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连续入组65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控制血糖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应用超声诊断仪测量三尖瓣环收缩位移、收缩期峰值速度、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应变和中间段应变。结果控制血糖后与控制前比较,右室基底段和中间段应变均明显改善(29.7±6.4 vs.26.1±6.7,30.3±6.3 vs.26.5±5.5, P均<0.05);其改善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69和0.345,P均<0.01),与空腹血糖降低幅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78和0.372,P均<0.01),与血脂和血压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积极药物治疗能减轻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对右室长轴收缩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饮食是糖尿病发病和血糖控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大量研究显示,高糖、高脂饮食对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及血糖控制均有重要影响,而控制高糖、高脂饮食则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糖摄入量在总卡路里量中的比例过高以及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饮用软饮料等对血糖均有直接影响。素食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地中海饮食结构中的牛奶、橄榄油、鱼肉也有益于糖尿病预防和控制。本文通过对关于饮食与糖尿病关系的论文进行系统检索,以期对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5.
规律运动可以帮助预防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本文综述了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改善情况,尤其是连续性及高强度间歇运动对2型糖尿病对血糖调控的影响,得出高强度间歇运动可调节骨骼肌中葡萄糖代谢情况,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3次/周及每周总计150 min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被认为是改善2型糖尿病的症状最佳方案,且训练频率越高及训练量越大对于2型糖尿病病情的改善越有效;抗阻训练同样能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但抗阻介入有氧运动及抗阻介入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否对2型糖尿病产生更大的改善效果尚需更多的试验去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联盟对温岭市某医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温岭市某医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愿原则组成糖尿病联盟即为试验组,并与常规护理组为对照即为对照组.比较干预后1年两组的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1年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试验组在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情绪角色功能和健康变化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糖尿病联盟”进行社区护理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Ghrelin is well recognized as a key factor in regulating appetite and energy homeostasi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characterize the plasma ghrelin concentrations in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metabolic control after insulin therapy on circulating ghrelin levels.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multaneous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and fasting plasma ghrelin concentrations was explored. MATERIAL/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assessed the changes in pre-prandial plasma ghrelin levels after treatment of type 1 diabetes with insulin. Results: The study comprised 19 children with new onset diabetes mellitus. Mean plasma ghrelin levels declined by 29% in diabetic children post insulin treatment (p=0.007).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ghrelin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in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at diagnosis (r=-0.54), but not at follow up. The difference in ghrelin at diagnosis and at 3 month follow up demonstrated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to difference in plasma glucose (r=-0.48). CONCLUSIONS: Plasma ghrelin concentrations could be suppressed in untreated type 1 diabetic children by improved glycemic control following insulin replacement.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症及死亡患者中有较高比例的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其救治更为困难,因此良好的血糖管理在COVID-19的综合救治过程中尤为重要。住院COVID-19合并糖尿病者可根据病情程度制定相应的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策略。轻型COVID-19患者,建议采取严格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6.1~7.8 mmol/L);普通型COVID-19患者,建议采取一般的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6.1~7.8 mmol/L,餐后2 h血糖7.8~10.0 mmol/L),推荐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重型或危重型COVID-19患者,建议采取相对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7.8~10.0 mmol/L,餐后2 h血糖7.8~13.9 mmol/L),推荐采用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由于部分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或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us,HHS)等,应加强血糖监测,动态评估,适时调整策略,进而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现阶段,老年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糖控制不佳、治疗依从性差等情况。饮食与血糖控制情况息息相关,研究如何管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观察自制糖尿病饮食管理器在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收集2018年2-10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且完成随访的60例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传统组;收集2019年2-10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且完成随访的60例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管理器组。传统组接受传统常规健康教育,管理器组接受自制糖尿病饮食管理器健康教育,均干预6个月。分别对比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两组血糖、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观察并记录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入院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干预前,且管理器组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食自我管理、运动自我管理、血糖自我监测及按医嘱用药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管理器组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周围神经和大血管病变,且管理器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自制糖尿病饮食管理器开展饮食健康教育在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最新研究表明,血糖波动(血糖变异性)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良好的血糖监测可以全面反映患者的血糖变化,而采取有效的血糖波动控制策略对糖尿病的防治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基于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血糖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依据基于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的血糖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依据常规指尖血糖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第3、6、9天时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低血糖发生例次和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干预第3、6、9天,研究组CV-FPG、PPGE、LAGE及MAGE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第6天CV-FPG、LAGE及MAGE均低于干预第3天,研究组干预第6天PPGE低于干预第3天(P<0.05);两组干预第9天CV-FPG、PPGE、LAGE及MAGE均低于干预第3天,研究组干预第9天CV-FPG、PPGE及LAGE均低于干预第6天(P<0.05)。研究组患者低血糖发生例次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以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为基础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血糖波动幅度、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