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因学及严重度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500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因、临床分型等临床资料,以酒精性、胆源性、高脂血症性、饮食性、其他病因、多因素、特发性进行病因分组,以18~24岁、25~39岁、40~64岁、65岁进行年龄分组。对不同性别、年龄段及严重度的病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胆源性急性胰腺炎129例(25.8%),显著多于其他病因组患者(P0.05)。胆源性病因在女性中的比例显著高于在男性中的比例(P0.05),酒精性病因在女性中的比例显著低于在男性中的比例(P0.05),而高脂血症性在男性和女性患者病因中均占较高比例。各年龄段病因中胆源性AP的比例均最高,与其他病因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病因中胆源性比例最高,与其他病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特发性、其他因素;SAP病因中高脂血症性比例最高,与其他病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的PCT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MAP患者(P0.05)。PCT和CRP水平与Ranson评分、Balthazar CT评分、APACHEⅡ评分正相关。结论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胆道疾病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胰腺炎(AP),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概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6-12期间共1 345例AP患者的住院资料,重点分析2012-01-2016-03急诊科病房(留观及监护室)收治入院的341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严重程度等级、病因及实验室资料等。结果:1 345例AP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4.16±16.83)岁,男女比例为1.46∶1,病死率为1.56%。期间,急诊科的AP诊治比例自2010年的16%上升至2015年59%。其中2012-01-2016-03急诊科收治的341例AP住院患者,共有SAP 22例(死亡5例)、轻度急性胰腺炎(MAP)155例、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164例。平均住院天数上,MAP组要少于MSAP组(P0.05)。其在病因分布上,依次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74例,酒精性急性胰腺炎(AAP)36例、HLAP14例。在HLAP组中,SAP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在BAP组以及AAP组(P0.05)。其中,118例AP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其复发率远高于223例不伴HTG的AP(P0.05)。结论:AP在急诊科的诊治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急诊科已成为承担AP诊治工作的主要科室。另外,高脂血症性AP有年轻化趋势,好发于男性,病情更重。而伴随HTG的AP患者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徐水亮  刘佳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9):1268-1271+1277
目的 探讨外周血肝素结合蛋白(HBP)、淀粉样蛋白A(SAA)和未成熟粒细胞百分率(IG%)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21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的分级标准将其分为轻症AP组(MAP组,63例)、中重症AP组(MSAP组,36例)和重症AP组(SAP组,22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外周血HBP、SAA水平和IG%。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HBP、SAA水平和IG%与A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HBP、SAA和IG%对AP的诊断价值。结果 4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P、SAA水平为SAP组>MSAP组>MAP组>对照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MSAP组IG%高于MAP组和对照组,且SAP组IG%高于M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AP组与对照组I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胰蛋白酶原-2(TPS-2)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在该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腹症患者,其中61例为急性胰腺炎患者(AP组),112例为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患者(非AP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P组又按2012年AP新分型标准,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其中MAP组36例、MSAP组19例、SAP组6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SAA、hs-CRP,酶法检测AMS与LPS,免疫荧光法测定PCT和免疫层析法检测TPS-2。结果 AP组的SAA、PCT、hs-CRP和TPS-2阳性率与非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S-2在各型A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SAA、PCT、hs-CRP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和M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SAA、PCT、hs-CRP、TPS-2可为急腹症与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及严重程度划分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分布情况及其与病情轻重的联系,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近年收治的210例患者从病因、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AP病因以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多见,男性在暴饮暴食和酒精性因素明显多于女性(P0.05或P0.01);女性以胆源性为主,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AP病因以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多见。高脂血症已成为AP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病因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重庆市部分三甲医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2 227例AP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其病因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 227例AP患者病因分布为胆源性1 137例(51.0%),代谢性741例(33.3%),酒精性349例(15.7%);局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9.0%,其中胆源性489例(43.0%),代谢性269例(36.3%),酒精性111例(31.6%),胆源性AP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酒精性与代谢性AP局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胰周渗液累及的部位数量将局部并发症分为轻、中、重3级,性别、年龄对于局部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AP局部并发症比代谢性AP和酒精性AP严重(P0.05),代谢性AP和酒精性AP在局部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源性AP局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代谢性AP和酒精性AP,胆源性AP的局部并发症也较其他2组严重,可见,保守治疗对于胆源性AP的疗效不及其他病因类型的AP,因此,在临床上处理胆源性AP时应及时解除胆管梗阻,而不能仅仅对炎性反应渗出情况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联合相关指标预测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AP病例343例,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比较3组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比较SAP组与非SAP组(MAP组+MSAP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D-dimer联合其他参数在预测SAP方面的价值。结果:①3组之间病因和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AP组与非SAP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dimer、APACHEⅡ、SIRS评分、血细胞比容(HCT)和尿素氮(BUN)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90 d病死率等治疗及预后指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D-dimer和D-dimer+APACHEⅡ+BUN联合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8(95%CI:0.917~0.979)、0.977(95%CI:0.958~0.995)。结论:D-dimer在SAP的预测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尤其,当其联合其他参数(APACHEⅡ、BUN)时预测效能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对急性胰腺炎(AP)诊断和分型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5月天津市南开医院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21例,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MAP)组、中重型(MSAP)组和重型(SAP)组,纳入同期非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Mon%及Mon#,以经典指标"血糖"和"血钙"为对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①急性胰腺炎组与对照组之间Mon%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Mon#、血钙(Ca)和血糖(G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AP患者的Mon#低于MAP患者,Ca明显低于MAP及MSAP患者,Glu明显高于MAP及MSAP患者,Mon#(P0.05)、Ca(P0.01)、Glu(P0.01);MSAP-1组患者的Mon#和Glu低于MSAP-2患者(P0.05);③ROC曲线预测SAP曲线下面积为Ca(0.66/0.69)Mon#(0.60/0.55)Glu(0.59/0.66);ROC曲线预测MSAP亚类曲线下面积为Mon#(0.66)Glu(0.62)Ca(0.55)。结论 Mon#可能是可以辅助鉴别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亚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分析肝功能指标与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AP患者,根据临床表现、CT评分、C-反应蛋白(CRP)及(或)Ranson评分综合考虑,分为重症(SAP)和轻症(MAP)两组,同时根据CT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及(或)B超判断其属于胆源性AP还是非胆源性AP,进一步分析并探讨其肝功能试验结果与AP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结果:胆源性AP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酸(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异常发生率高于非胆源性AP,差异具显著性(P0.05)。所有肝功能指标都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胆源性AP组的ALT、AST、GGT、TBIL平均秩和均显著高于非胆源性AP组(P<0.01),ALP平均秩和显著高于非胆源性AP组(P0.05)。然而,SAP组的白蛋白(ALB)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MAP组,其差异具显著性(P<0.01),且SAP组的ALB平均秩和显著低于MAP组(P<0.01)。重症的胆源性AP组和重症的非胆源性AP组ALT、ASTTBIL平均秩和的差异呈显著性(P<0.05),而轻症的胆源性AP和轻症的非胆源性APALT、AST、GGT平均秩和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胆源性因素导致胆管压力升高在AP肝功能损害中起主要作用。胆源性AP的肝功能损害实质上可能是胆源性疾病同时并发AP和肝功能损害,而并非AP并发肝功能损害,因此用肝功能指标异常程度来判断胆源性AP的严重程度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胰脂肪酶(LPS)、C反应蛋白(CRP)及血淀粉酶(S-AMY)联合相关肝功能指标检测诊断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93例急腹症患者分为AP组106例和非AP组87例,其中AP组根据病因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胆源组(n=64)和非胆源组(n=42);轻症组(MAP,n=69)和重症组(SAP,n=37)。另外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 AP组的S-AMY水平显著高于非AP组和对照组,且非AP组较对照组水平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组LPS指标也显著高于非AP组和对照组(P0.05),非AP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组和非AP组CRP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与MAP相比,SAP组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S-AMY和LPS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检测发现,胆源性AP组TB、ALT、AST三者指标水平高于非胆源性AP组(P0.05);胆源性AP组DB水平高于非胆源性AP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S指标特异度90.5%,敏感度91.2%,高于S-AMY和CRP;S-AMY与LPS联合检测特异度94.1%,敏感度92.9%,高于单个指标的诊断结果。结论 S-AMY与LPS联合检测有助于AP的诊断,CRP则更适用于评估AP的严重程度,监测病情和预后情况;血清中TB、DB、AST、ALT等相关肝功能指标对于临床上区分胆源性AP和非胆源性AP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利于提高胆源性AP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早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及合并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65例发病12 h内入院的AP患者,其中轻型胰腺炎(MAP组)114例,重型胰腺炎(SAP组)51例;合并感染(感染组)34例,未合并感染(非感染组)131例。检测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 SAP组患者各时点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MAP组(P<0.05),而血清CRP水平、IL-6水平与M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在入院时、第3天及第7天均高于非感染组(P<0.01),CRP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能够在早期反映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且能够反映AP患者是否合并感染,有助于早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早期合理预防感染,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29-1230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酯血症在急性胰腺炎病情与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145例,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高血脂性(A组)50例、胆源性(B组)60例、酒精性(C组)35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相关因子水平和预后情况。结果高血脂性患者血清中甘油三酯、葡萄糖水平、RANSON积分以及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几率均明显高于胆源性和酒精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与AP存在密切联系,易加重AP患者的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及时进行相关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淀粉酶(AMYL)、脂肪酶(LIPA)、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对急性胰腺炎(AP)诊断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AP患者、42例非AP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人员进行血清AMYL、LIPA测定;AP组和健康对照组同时检测CRP和WBC。AMYL和LIPA采用速率法,CRP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WBC计数采用核酸荧光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 AP组中AMY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6.0%和88.1%;LIPA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0.6%和92.9%。联合检测AMYL和LIPA单项指标阳性率为100.0%。重型胰腺炎(SAP)组和轻型胰腺炎(MAP)组的AMYL、LIP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与MAP组LIPA、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区分胰腺炎重型患者和轻型患者时,CRP是WBC的0.477倍,即WBC效果更好。SAP组与MAP组AMYL水平比较,MAP组与健康对照组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YL和LIPA可以应用于AP的早期诊断,联合检测AMYL、LIPA、CRP、WBC可提高AP的检出率和对患者的愈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比率(Neu%)联合乳酸脱氢酶(LDH)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加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共189例(MAP+ MS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反应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266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AP(MAP)组(198例)和重型AP(SAP)组(68例)。另选取同期该院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SAP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PT、APTT均较MAP组明显延长,FIB、D-D水平较MAP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与对照组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FIB及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MAP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AP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指标及全血NL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饮食结构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病因的关系。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246例,按诊治时间分为A组96例,B组150例,分析2组病因构成并进行比较。结果:胆源性因素、酒精性因素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饮食因素、高脂血症、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疾病仍然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结构的变化,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构成比发生了变化,高脂血症、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明显增多,饮食因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廖予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2):1433-1434,1436
目的探讨血液淀粉酶(AMY)、脂肪酶(LPS)、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包括2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和22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入院时以及50例非胰腺炎急腹症(NAA)患者入院时和50例健康者的血清AMY、LPS、CRP和IL-6的水平,并检测50例AP患者入院后第3、5、7天血清CRP和IL-6的水平。结果入院时AP患者AMY、LPS和CRP水平明显高于NA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A患者AMY、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NAA患者LPS水平和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M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SAP患者AMY和LPS水平和MAP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SAP组CRP和IL-6水平最高值均出现于第3天,SAP患者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M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患者和MAP患者治疗后第7天CRP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AMY、LPS、CRP和IL-6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MY、LPS、CRP和IL-6联合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病变程度的判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P患者79例(58例重症患者和21例轻型患者),非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于在入院后1、24h、3d抽血测试TAP,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于1、24h、3、5、7d抽血测试CRP,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胰腺炎组与非胰腺炎组相比,TAP明显升高,且SAP组和MAP组之间T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MAP组入院1周内各时测点CRP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能够早期准确诊断AP,其和CRP动态检测可作为AP患者严重度区分的指标,对AP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肝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并发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52例AP患者,其中65例出现急性肝损伤,87例不伴有急性肝损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因、血液生化指标、并发症、病程等相关因素与胰腺炎的因果关系。结果AP伴有肝功能损害原因中胆源性疾病明显高于AP不伴肝功能损害组(P<0.01);其血清淀粉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高于AP非肝功能损害组(P<0.05)。AP肝功能损害组的病程较AP非肝功能损害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合并急性肝损伤与AP所引起的机体内环境紊乱及是否合并胆道疾患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陈佩 《临床医学》2013,33(3):42-43
目的 观察并分析肝功能指标与急性胰腺炎(AP)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9例AP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检查结果.结果 129例中,90例(69.76%)有肝功能损害.轻型AP患者77例,发生肝功能损害38例(49.35%);重型AP患者52例,发生肝功能损害52例(100%).胆源性AP患者78例,发生肝功能损害61例(78.211%),明显高于非胆源性AP患者(56.86%).同时,轻型急性胰腺炎的肝损害程度与重型胰腺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胰腺炎肝损害发生率与非胆源性胰腺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肝损害,重症胰腺炎较轻症胰腺炎肝损害程度重,胆源性胰腺炎较非胆源性胰腺炎肝损害程度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