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参数在甲状腺癌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38例为甲状腺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45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均使用飞利浦EPIQ7诊断系统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超声造影参数: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平均通过时间及曲线下面积。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临床分期情况,分析超声造影参数的应用价值。结果 甲状腺癌组患者达峰时间(14.89±1.92)s、峰值强度(13.06±1.73)dB、平均通过时间(14.35±2.15)s、曲线下面积(896.09±51.75)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平均通过时间及曲线下面积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平均通过时间及曲线下面积在不同临床分期的甲状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平均通过时间及曲线下面积与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8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48例)和非转移组(60例)。观察两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转移组比较,转移组基础强度降低,达峰时间延长(均P<0.05)。两组患者的峰值强度、到达时间、增强强度和灌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础强度、达峰时间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均P<0.05)。两组患者卵巢癌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评价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为卵巢癌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逆行保留灌肠法结合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肠道病变,探讨结肠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血流灌注特征及逆行保留灌肠超声在结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先逆行保留灌肠法超声结合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结肠良恶性病变64例,分析结肠良恶性病变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实时超声造影灌注特征。并采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获取时间-强度曲线(TIC)及相关灌注参数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上升时间(RT)、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强度相对值(EI)。结果逆行保留灌肠超声检查(hydrocolonic sonography, HS)法可显著改善常规超声对结肠显像的条件,TIC曲线分析结果示:结肠良性病变组参数BI、PI、EI、AT、TTP、R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参数PI、EI、AT、TT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瘤组参数PI、E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保留灌肠法结合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肠壁层次结构,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形态,并能结合病变区域微血管灌注情况,对病灶的定位、良恶性鉴别有更进一步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肪肝内血管瘤的常规超声特点,定量分析脂肪肝及其内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血流灌注情况。方法:对比分析脂肪肝内血管瘤及正常肝内血管瘤的二维超声特点,分析比较两种肝实质背景及其内血管瘤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结果:与正常肝内血管瘤相比,脂肪肝内血管瘤常规超声低回声、边界不清及后方回声增强者较多且常规超声对脂肪肝内血管瘤的正确诊断率较低(P〈0.05);与正常肝相比,脂肪肝背景超声造影到达时间延迟且峰值强度低于正常肝,中、后场造影峰值时间延迟(P〈0.05)。结论:脂肪肝内血管瘤常规超声表现缺乏典型的声像图特征,诊断较困难;脂肪肝的超声造影血流灌注效应低于正常肝。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分析32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的灌注过程,通过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比较结节及周围正常腺体及良恶性结节间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参数的差别.结果 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造影后表现为结节早于周围实质开始增强及消退,与邻近甲状腺实质比较呈高增强,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参数AT、TTP、PI分别为(7.49±4.45)、(17.41±2.84)、(18.56±5.24)s,与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各项参数[分别为(13.22±3.30)、(20.92±2.59)、(19.15±5.47)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可以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提供更多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超声造影特征及与即刻早期基因(CyR61、EGR-1)表达和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为宫颈癌早期无创性筛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行超声造影检查绘制时间-信号曲线,得出峰值强度和达峰时间;宫腔镜下获取宫颈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RT-PCR检测CyR61、EGR-1mRNA表达水平;收集有无宫颈肿物、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情况,分析超声造影特征与CyR61、EGR-1基因和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织CyR61、EGR-1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宫颈癌组织CyR61、EGR-1mRNA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值,将8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CyR61基因低表达58例,高表达22例;EGR-1基因低表达62例,高表达18例。宫颈癌病灶组织峰值强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病灶组织达峰时间明显短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病灶组织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在不同CyR61、EGR-1基因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宫颈有无肿物、肿块大小、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在不同CyR61、EGR-1基因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其中CyR61、EGR-1基因低表达的患者峰值强度>75.60%、达峰时间≤32.54s、有宫颈肿物、肿块大小>4cm、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为低分化的比例明显高于CyR61、EGR-1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yR61、EGR-1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和增强模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在不同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和增强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程度为等/低的患者CyR61、EGR-1基因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超声造影增强程度为高的患者,增强模式为均匀的患者CyR61、EGR-1基因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增强模式为非均匀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指标与CyR61、EGR-1基因表达明显相关,而CyR61、EGR-1基因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相关;超声造影与CyR61、EGR-1基因联合检测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无创性诊断和对治疗预后评估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磁共振T2WI信号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超声造影血流灌注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2例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磁共振(MRI)T2WI信号分为高信号组、等信号组、低信号组,比较3组术前超声造影参数中的达峰时间(TTP)、达峰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及治疗相关指标;消融率≥70%为消融满意组,消融率70%为部分消融组,评估术前超声造影参数与消融率相关性。结果:122例患者根据T2WI信号分为高信号组(35例)、等信号组(27例)、低信号组(60例),高信号组TTP、消融率低于等信号组和低信号组,而PI、MTT及治疗时间、治疗功率、热剂量高于等信号组和低信号组(均P0.05),等信号组与低信号组TTP、PI、MTT及治疗时间、治疗功率、热剂量、消融率比较无差异(P0.05)。消融满意组88例(72.1%),部分消融组34例(27.9%),消融满意组TTP高于部分消融组,PI、MTT低于部分消融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HIFU治疗消融率与TTP呈正相关(r=0.352,P0.05),与PI、MTT呈负相关(r=-0.311、-0.394,P0.05)。结论:T2WI信号评估不同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超声造影血流灌注有较高应用价值,超声造影参数与HIFU消融率有相关性,可作为HIFU治疗指导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在肾移植诊断急性排斥反应(AR)和抗排斥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动态测定AR(7例)、肾功延迟恢复(8例)、近期肾功正常(27例)、长期肾功稳定(25例)的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和AR的关系。结果肾移植术后患者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强度依次为AR组、肾功延迟恢复组、近期肾功正常组、长期肾功稳定组,AR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升高时间比临床上出现AR的症状早3d左右,随着AR的逆转,其表达也逐渐降至基线水平。结论定量RT-PCR测定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是一种无创、较敏感的早期诊断肾移植AR的方法,可以预测抗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和敏感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Ⅱ~Ⅴ期慢性肾病患者240例,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12导联心电图系统、胸部正位DR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比较各方法的阳性率。根据确诊结果分为心血管疾病组104例、心血管正常组1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参数,探讨敏感指标。结果心血管疾病检出率随着慢性肾病患者病情进展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心动图检出各慢性肾病分期心血管疾病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心电图和胸部正位D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血管疾病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13±3)mm和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12±4)mm明显高于心血管正常组(10±5)mm、(9±3)mm,二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比值(1.0±0.3)明显低于心血管正常组的(1.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常规超声参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血管疾病组二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分别为(8.5±1.2)、(5.9±2.6)cm/s,明显低于心血管正常组的(10.7±1.8)、(10.3±3.1)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二尖瓣环舒张末期峰值速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适用于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筛查,其中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和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增加;二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比值降低是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及超声造影评价疗效的措施。方法:应用HIFU治疗106例子宫肌瘤患者113个肌瘤,治疗前后选用超声造影技术对子宫肌瘤血流灌注进行比较,通过曲线参数(平均渡越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Tmax、曲线下面积AVC、总灌注量V)评价HIFU效果。结果:HIFU治疗后曲线参数均发生变化,总有效率66.9%,显效率89.6%。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需要增强针对性,超声造影能准确地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阶段性健康教育效果作出科学评价,同时使受者系统了解。肾移植手术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提高生存质量。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48例受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对肾移植及手术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8.83,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实验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2,P〈0.05)。结论阶段性健康教育能提高受者对肾移植的认识,从而促进身心康复,提高受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凝血功能指标在严重创伤复苏前后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的5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组,按照其创伤严重度评分(AIS—ISS)进行分为B组(AIs~ISS〈25分)和A组(AIS-ISS≥25分)两个亚组,并选取同期的50名健康对象为对照组,观察各种复苏前后凝血功能中PT、APTT、D—D、FB、AT:A、PLG:A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具体的作用及意义。结果:经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复苏前研究组和对照组PT、APTT、D—D、FB、AT:A、PLG:A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复苏后研究组和对照组PT、APTT、D—D、FB、AT:A、PLG:A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复苏前A组和B组患者的PT、APTT、D—D、FB、AT:A、PLG:A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复苏后A组和B组患者的PT、APTT、D—D、FB、AT:A、PLG:A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复苏后A组和B组患者的PT、APTT、DD、FB、AT:A、PLG:A均较复苏前患者的PT、APTT、、D—D、FB、AT:A、PLG1:A有明显的改善,且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中严重创伤患者复苏前出现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复苏之后逐渐的恢复正常.并且其异常情况与患者创伤程度有关,临床中通过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判断创伤情况,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肾移植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组(排斥组)66例,肾移植术后正常组32例,测量两组移植肾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分析搏动指数与血肌酐(Scr)的关系。结果排斥组与正常组的Vmax分别为(20±7)cm/S、(23±5)cm/S,P〈0.05;排斥组与正常组的阻力指数分别为1.25±0.21、0.67±0.13,P〈0.01;搏动指数分别为1.65±0.63、0.75±0.11,P〈0.01;随着阻力指数增大对慢性排斥反应诊断敏感性下降,而特异性上升;血肌酐随阻力指数增大而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反映移植肾的血流信息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有助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factor,NG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cell,HSC)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将HSC—T6与100ng/mlNGF孵育24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HSC中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NGF、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NTR表达的情况。结果NGF作用HSC后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2.364±9.51)%VS(5.88±1.36)%,P〈0.05]。凋亡相关蛋白P^53、Caspase-3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78.41±4.00)%、(39.26±1.57)%VS(34.96±3.84)%、(9.27±1.01)%,P〈0.05],而Bcl-2表达实验组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降低[(18.12±1.38)%vs(91.53±2.98)%,P〈0.05]。NGF作用HSC后NGF表达增多(6.53±1.40vs1.77±0.17,P〈0.05),而p75NTR表达无明显变化(3.52±0.36VS4.24±0.38,P〉0.05)。结论NGF可能通过使凋亡相关基因p、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而诱导HSC凋亡。NGF作用HSC后可作为始动因子和效应因子增加NGF的表达,而对p75NTR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脑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阻力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28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进行检测,观察频谱形态,并对其收缩期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双侧MCA流速均较对照组减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侧MCA流速均较治疗前有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TCD)可作为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治疗前后观察脑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阻力状态变化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胰岛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胰岛血管重建和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成2组:联合移植组,胰岛和MSCs联合移植入受体糖尿病大鼠的肾包膜下;对照组,仅作单纯胰岛移植。采用细胞密度梯度分离(Percoll)法从同种供体SD大鼠骨髓中分离得到MSCs,并进行原代培养。进一步将MSCs和分离纯化的胰岛联合植入受体糖尿病大鼠的肾包膜下。胰岛的微血管密度(MVD)通过Lectin From Bandeiraea Simplicifolia(BS-1)的荧光染色来评估,胰岛功能通过测定血糖水平来评估。结果分离培养的原代MSCs在培养的第10天后细胞开始加快增殖,细胞排列成漩涡状。于术后14天,取出胰岛移植物,作荧光BS-1染色。荧光BS-1定位于血管内皮上。联合移植组的胰岛内MVD平均为20±1.9,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4±1.8(p〈0.05)。联合移植组受体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缓解时间为10.5±4.1天,对照组为8.5±2.5天,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MSCs在胰岛移植早期有助于增加移植胰岛内的血管密度,可作为改善胰岛移植效果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退伍铁道兵晚发性矽肺171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退伍铁道兵晚发性矽肺的发病规律及肺功能的损害情况,为防治和管理晚发性矽肺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71例铁道兵晚发性矽肺患者(晚发组)与195例无矽肺退伍铁道兵(无矽肺组)、177例煤矿纯掘进工矽肺病患者(纯掘组)分别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对照,分析晚发性矽肺的发病特征。结果退伍铁道兵晚发性矽肺患者接尘工龄平均2.74±0.55年,脱尘到确诊矽肺年限平均23.50±0.78年。肺通气功能检测显示:晚发组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均值明显低于无矽肺组,除FEV1%外,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晚发性矽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显著降低;与纯掘进组比较除FCV、FEV1、MVV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均值从无矽肺组到晚发组各期有逐渐减低趋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组肺通气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均重于无矽肺组(P〈0.01)。结论退伍铁道兵肺通气功能损害严重,提示要加强退伍铁道兵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低致敏患者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移植后10年生存率的差异。方珐通过对97例肾移植术前HLA配型结果的观察,将PRA阳性百分率在10.71%~32.14%的低致敏患者与PRA阴性患者分为致敏组和非致敏组,在肾移植10年后生存率是否有差异的随访比较。结果在97例尸体肾移植受者中,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百分率在10.71%~32.14%之间的有23例,占23.71%;另外,有74例移植术前为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占76.28%;目前移植肾10年后,有47例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有8例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术前检测PRA为10.71%~32.14%,占28.57%;计算肾移植患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阴性所占百分率与肾移植术后10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阴性所占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移植10年后,47例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其中,有8例PRA阳性检测为10.71%~32.14%的肾移植患者HLA-A、B、DR、位点6个抗原错配l~2个抗原;有20例PRA检测为阴性的肾移植患者HLA—A、B、DR、位点6个抗原错配1~2个抗原;有19例PRA检测为阴性的肾移植患者HLA_A、B、DR、错配3个或以上抗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HLA配型可提高移植肾的10年生存率,在良好的HLA配型的基础上PRA阳性百分率为10.71%~32.14%的低致敏受者与PRA阴性的受者10年生存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人体成分与动脉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年龄、性别等因素对于其关系的影响。方法通过健康体检的方法入选3859例研究对象,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定人体成分组成情况,并测定桡动脉增强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作为评价动脉功能的指标。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人体成分的相关指标与AI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引入年龄、性别等因素后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PwV水平与体质指数(BMI)(r=0.072,P〈0.01)及体脂肪率水平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114,P〈0.01),但是BMI水平的变化并不能反应其变化(r=0.022,P〉0.05),人体成分分析中的体脂肪率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则能够有效的反应AI水平的变化(r=0.263,P〈0.01)。女性BMI(r=0.219,P〈0.01)及体脂肪率(r=0.316,P〈0.01)与AI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在男性中这种相关性则消失(r=0.033,r=0.046,P〉0.05)。引入年龄因素后发现在50岁以下人群中,这种关系则要更为密切(卢=0.479,IB=0.321,P〈0.叭)。结论体脂肪率对于动脉功能变化的预测性要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BMI,可以通过对于人体成分变化的监测来追踪动脉功能的变化。年龄、性别会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对于50岁以下的女性患者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