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放疗诱发肿瘤--附四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 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而放射线的致癌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就表现出来。统计 1970~ 1995年 6月 35 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 ,(其中 130例60 Co治疗和 2 2 0例加速器治疗 ) ,发现其中 4例放疗后诱发恶性肿瘤。1 病例报告例 1:男 ,6 6岁。因鼻咽低分化鳞癌 (T2 NoMo)于 1987年 8月开始加速器放疗 ,鼻咽颅底照射DT70Gy(左右耳前野各DT35Gy)颈部照射DT6 0Gy(双侧颈均为DT6 0Gy)放疗后鼻咽病灶完全消失。 1991年 9月因咽部疼痛、声嘶 ,进行性加重 3个月…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侵犯咽旁间隙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收集1988年7月~1992年11月在本院住院做首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并于放疗前经CT扫描的361例鼻咽癌病例,分析鼻咽癌侵犯咽旁间隙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男性247例,女性114例;年龄18~71岁。病理分类:高分化腺癌1例,高分化鳞癌6例,低分化鳞癌342例,泡状核细胞癌12例,低分化癌占98.1%。 颈部淋巴结分期按1992年分期标准(癌症,1992,11:290)。N_1组153例,N_2组112例,N_3组19例。单侧颈淋巴结转移195例,双侧转移者89例,合计284例,占78.7%。全部病例开始放疗时均未发现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3.
59例扁桃体癌放射治疗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从1980至1990年共收治扁桃体癌59例。现将影响生存的因素分析如下。本组男43例,女16例。年龄从18~68岁,中位数年龄为493岁。全组皆经病理证实:未分化癌35例,鳞癌23例,低分化癌1例。临床分期按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Ⅰ期2例,Ⅱ期6例,Ⅲ期19例,Ⅳ期32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43例,无转移者16例。本组采用60Coγ线,直线加速器X线,β线和深部X线机X线治疗原发灶和颈转移灶。对原发灶采用双面颈联合野相对照射,照射野包括韦氏环和上颈部,达肿瘤量40Gy/4周后,缩野避开脊髓加量至总量70~80Gy/7~8周。颈部转移灶同原…  相似文献   

4.
中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同期化疗加放疗对中晚期鼻咽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88例3、4a期鼻咽癌('92分期)随机分为化疗加放疗组(7和化组44例)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44例)。单纯组采用^60Co加180kvX线常规分割,鼻咽部及颈切线用^60Co-γ线,颈部垂直野用180kvX射线。鼻咽部剂量65~78Gy,颈部根治量60~70Gy,残留病灶加10Gy左右,放化组加用顺铂(DDP)及氟尿嘧啶(5-FU)化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放射性脑病三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996年 6月至 1998年 2月本院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 (NPC) 4 93例。 398例采用面颈联合野常规外照射DT36Gy后改用耳前野照射至根治量 ,或全程采用耳前野常规照射 ;95例采用前程常规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 ,即先采用面颈联合野DT36Gy或耳前野照射DT36~ 40Gy后 ,改用耳前野照射至根治量 (1.5Gy/次 ,2次 /d ,2次间隔 6h以上 ,10次 /周 )。有 2例患者放射治疗中和 1例患者放射治疗结束时 ,出现急性放射性脑病 ,现报道如下。  例 1 男性 ,6 0岁。T3 N2 M0 期 (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 ,下同 )。 1996年 6月 16日开始放…  相似文献   

6.
嗅神经母细胞瘤12例放射治疗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在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地位和疗效。材料与方法1980年12月~1996年6月间收治1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A期1例、B期3例、C期8例),均经病理证实。9例单纯放疗,3例术后放疗。1例术后无残存予以D_T50Gy,其余均在D_T60Gy以上。颈部无淋巴结转移者未做预防照射。结果本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7/9.4/8,1/2。放疗结束时原发肿瘤近全消失,仅1例局部复发。其中B、C期病人6例原发灶放疗后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7例出现远地转移再程放疗仍敏感。结论A期放疗剂量在DT60~65Gy以上可很好地控制原发病灶;B、C期病人由于区域淋巴结及远地转移比例较高,有必要行颈淋巴结预防性照射及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颈淋巴结阴性鼻咽癌患者颈部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冼超贵  张恩罴 《癌症》1996,15(2):137-138
本文分析1988年1月至12月在我科放疗前有CT检查的N0鼻咽癌患者单纯分段放疗191例,上颈放疗剂量〉45Gy-50Gy,和〉50Gy-59Gy的颈淋巴结复发率在CT示颈动脉鞘区阳性者差异显著(P〈0.01);阴性者差异不显著。全组上颈放疗剂量〉50-59Gy和〉60Gy者颈淋巴结复发率无显著差异,只行上半颈和行全颈预防放疗的颈淋巴结复发率亦无显著差异。因此,N0鼻咽癌患者颈部放疗剂量〉50Gy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为美国癌症委员会标准确定为可切除性Ⅲ、Ⅳ期头颈部鳞癌施行放化疗结合与单纯放疗比较的Ⅲ期随机试验结果。作者将 1 0 0例头颈部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一组单纯接受放疗 (ArmA) ,总剂量 60Gy~ 72Gy ,每日分割量为 1 .8Gy~ 2 .0Gy ;另外一组接受相同计划的放疗加以化疗 (ArmB) ,每天 5 FU1 0 0 0mg/m2 ,DDP 2 0mg/m2 ,自放疗第 1天和第 2 2天始连续静脉滴注 4天。经上述治疗仍有病灶残留或局部复发者行手术切除 ;对颈部淋巴结经治疗无明显变化或复发或就诊时即为N期病变者行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治…  相似文献   

9.
116例鼻咽癌一体化照射野调强放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初诊时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应用一体化照射野调强放疗的远期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116例初诊时无转移鼻咽癌患者,根据福州分期:Ⅰ期4例,Ⅱ期22例,Ⅲ期45例,ⅣA期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咽和全颈部一体化照射野调强放疗,具体剂量为:GTVnx61.32~75Gy,GTVnd65~80Gy,中位剂量均为70Gy;CTV156~60Gy,CTV250~52Gy。21例单纯放疗,95例合并化疗,采用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结果 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期28个月(6~60个月)。3例局部复发,3例颈淋巴结复发,16例远处转移。1、2、3、4年总生存率及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6% 、92% 、92%、84%及91%、85%、80%、80%。12例死亡患者中6例死于鼻咽癌远处转移,其余6例死于其他疾病。预后因素分析,临床分期、T分期与3年无疾病生存率、3年无转移生存率明显相关(P<0.05)。随访满2年的65例患者中,6例出现3级以上口干(9.2%),4例出现放射性脑病(3.4%)。全组未发现后组颅神经损伤及张口困难病例。结论 采用一体化照射野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初诊时无转移鼻咽癌远期疗效较好,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分期、T分期是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ChengSWK等回顾性分析了9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状况。96例均无颈动脉手术史 ,放疗为主要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原发灶放疗量为64Gy~72Gy,若颈部淋巴结阴性 ,颈部放疗量为45Gy~50Gy,若颈部淋巴结阳性 ,颈部放疗量为60Gy~66Gy。放疗结束时间至少12个月以上。所有患者的双侧颈总、颈内和颈外动脉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70 %为有临床意义。对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放疗后时间间隔等因素作单独分析。以9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得数据…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双肺先后转移局部放射治疗后生存14年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7岁。1984年3月本院诊断为鼻咽部低分化鳞癌,伴右上颈淋巴结转移,T2N1M0Ⅱ期(长沙会议分期)。60Co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鼻咽部总剂量7000cGy,全颈总量500cGy,左上颈总量6000cGy,5次/周,1次/天,200cGy/次...  相似文献   

12.
中晚期鼻咽癌单纯放疗及放、化疗综合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0月~1994年10月,我们采用放疗后定期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35例(放化组),并与同期单纯放疗28例(单放组)进行对比分析。1材料与方法本资料均为我院初诊、经病理和CT检查确诊、收治时无远处转移、入院前未经抗癌治疗,按1979年长沙TNM分期法分期的Ⅲ、Ⅳ期鼻咽癌患者。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理分类和临床分期均相仿,见表1。治疗全部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8MV-X线常规照射鼻咽、颅底和颈部。照射剂量:鼻咽部肿瘤68~71Gy/8周,颈部预防剂量50~60Gy/5~6周,治疗量65~7…  相似文献   

13.
放疗加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曹卡加  黄惠英 《癌症》1997,16(6):445-447
探讨化疗对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放疗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90例ⅢⅣ期鼻咽低分化鳞癌病人随机分为放疗加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进行研究,每组45例。单放组采用钴-60或9MeV光子线以常规分割及分段治疗的方式照射颅底,鼻咽及颈部三个区域。鼻咽剂量65-75Gy,颈部根治剂量60-75Gy,残留病灶追加照射10Gy左右。  相似文献   

14.
自 1993~ 2 0 0 0年我院共收治原发性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8例 ,均采用综合治疗 ,现将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3 9~ 68岁 ,中位年龄 5 0 .4岁 ;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 ,吐白色粘液 ,5例持续性胸背部疼痛 ,5例锁骨上和 (或 )颈部肿块 ,2例声音嘶哑 ,1例低热 ,根据1987年国际食管癌分期标准 ,2例为Ⅲ期 ,6例为Ⅳ期。诊断  8例中 3例行食管拉网、4例行食管镜、1例行颈部淋巴结活检证实为未分化小细胞癌 ,采用多项检查 ,确定有无转移。治疗方法  2例先采用Co60放疗 ,常规分割 ,DT2Gy/次 ,放疗总剂量 60~ 61G…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个基于IMRT和RTOG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的鼻咽癌新N分期。 方法 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2011年经病理学证实、无DM并接受IMRT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24例,根据鼻咽癌UICC/AJCC分期标准(第7版)进行重新分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324例患者中269例(83.0%)出现转移淋巴结,中位随访58个月(6~77个月),全组5年OS率为84.8%,DFS率为77.1%,RFS率为92.7%,DMFS率为80.5%。对其中颈部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因素分析显示咽后淋巴结、颈部淋巴结水平、侧数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因素(P值均<0.05)。根据风险比差异确定鼻咽癌新N分期: N0期为无淋巴结转移;N1期为Ⅶa区或/和单侧上颈(Ⅰ、Ⅱ、Ⅲ、Va区)淋巴结转移;N2期为双侧上颈(Ⅰ、Ⅱ、Ⅲ、Ⅴaa区)淋巴结转移;N3期为Ⅳ a、Ⅴb区及以下区域淋巴结转移。 结论 基于IMRT和RTOG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的鼻咽癌新N分期更符合现状,并能更客观预测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脾脏原发性肿瘤少见 ,转移癌罕见。我们收治鼻咽癌脾转移 1例 ,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男性 ,5 1岁。因上颈部双侧肿块 1年于 1998年 11月 3日住院治疗 ,经鼻咽部CT及鼻咽活检等检查 ,确诊为鼻咽低分化鳞癌Ⅲ期。 11月 6日开始放疗及化疗 ,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 ,40Gy后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介绍例 1.患者男性 ,45岁 ,已婚。因发现左侧颈部肿物 8个月于 1985年 10月 11日入院。经鼻咽活检诊断为鼻咽低分化鳞癌 ,T2 N2 M0 期 (福州会议分期 )。行60 Co外照射 ,鼻咽部DT70Gy ,放疗结束后鼻咽部肿物及颈部肿大淋巴结均消失。 1987年6月 2 0日来院复查发现 ,右侧腋窝淋巴结 2cm× 3cm大小 ,左侧腹股沟淋巴结为 2cm× 2cm大小 ,鼻咽部未发现新生物。B超检查提示腹主动脉旁有多个肿大淋巴结 ;全胸正位片 :心、肺、纵隔未发现异常。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转移性低分化鳞癌。行60 Co外照射 ,腋窝、…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放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且以常规外照射为主 ,单纯放疗 5年治愈率为 45~ 5 0 %。现报告 1例严重的迟发反应。患者男性 ,5 0岁 ,1995年 6月确诊“鼻咽癌T2 N1M0 ” ,常规60 Co放疗 ,鼻咽部局灶 70GY ,左上颈 70GY ,左下颈 40GY。放疗后面部皮肤变暗 ,张口受限 ,左耳呈传导性聋 ,骨气导差30dB。随访 2年 ,鼻咽部及颅底CT未见异常 ,4年后因“左面部肿痛 ,左鼻旁脓瘘伴发、口臭 1月”再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 ,心肺无异常 ,肝脾不大 ,淋巴结未及。左面部及颈部纤维化变硬 ,面部无压痛 ,双鼻唇沟对称…  相似文献   

19.
我国鼻咽癌发病率可占头颈部肿瘤的首位,其CD44V6的表达情况,国内外未见报道。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鼻咽癌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CD44V6蛋白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取1994~1997年本科鼻咽癌标本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7.1岁(23~86岁)。按鼻咽癌1992年分期标准有T1期9例,T2期17例,T3期21例,T4期8例。伴颈淋巴结转移者34例。病理组织分类均为低分化鳞癌。1.2 方法:所有标本均经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抗CD44V6单抗及SP试剂盒分别为美国R&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相邻野衔接设计方案进行剂量学研究,探讨其在临床放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5例早期初治鼻咽癌患者,设计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即先给予面颈联合野DT19Gy/10f,下颈锁骨上单前野Dm25Gy/10f,后将两野衔接上移15cm,继续予两野至DT38Gy/20f和Dm50Gy/20f;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设计5°水平(95°和265°)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两种方案,两野DT20Gy/10f。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其与常规衔接方案剂量分布。结果 (1)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常规衔接方案衔接处组织受照最高剂量以及DT52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DT(56.27±1.81)Gy和(12.49±8.29)cm3,衔接移位方案分别为DT(52.82±1.3)Gy和(2.13±4.16)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常规0°水平共线衔接两野相邻处存在低剂量区。5°水平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衔接时未见明显的低剂量区,但衔接处组织受量增加,DT23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24.05±9.03)cm3和(44.7±8.2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初治鼻咽癌常规放疗时,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较常规衔接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衔接处剂量分布。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与面颈缩野衔接时推荐采用5°水平共线成角照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