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PET已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监测、治疗后评价、随访.但PET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尚不是十分明确.本研究探讨18F-FDG PE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ET中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最高SUV(标准化摄取比)对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病灶最高SUV为(6.3±3.2),全部转移病灶最高SUV为(4.3±3.1),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灶最高SUV为(4.6±3.4).原发灶最高SUV≥7组和<7组的总生存期分别为26.1个月和38.7个月(P=0.02).淋巴结转移灶最高SUV≥5和<5患者的生存期分别为17.0个月和28.9个月(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灶SUV、淋巴结转移灶SUV、肿瘤分期、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接受手术治疗、转移器官个数、PET发现淋巴结转移、PET发现骨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ET检查时是否发现转移病灶,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以及肿瘤病理高分化是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PET检查中原发灶最高SUV、转移淋巴结最高SUV可以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0月-2012年3月107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统计,并进行Log-rank时序检验,利用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因素.结果: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5%、24.3%、12.1%和1.8%,中位生存时间为12.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KPS评分、组织学类型、靶向治疗、化疗周期大于2个、原发病灶控制情况对生存期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原发灶已控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KPS≥70分、原发灶已控是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这些患者的生存期较长,是潜在的治疗获益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种因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0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4年经5次调查,生存率分别为86%、76%、70%、66%、62%。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手术后的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手术治疗方式、手术前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等因素可以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以及转移程度等为独立性预后因素。结论进行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患者肿瘤细胞的大小、手术后的TNM分期、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以及转移的程度、手术治疗的方式等独立因素可以影响预后;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保护因素有手术前的血红蛋白和性别。  相似文献   

4.
1380例手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多因素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本研究旨在结合临床资料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03年1月1380例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对影响其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85%、49.78%和38.96%,中位生存时间38.77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临床类型(中心型和周围型)、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术后是否化疗及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是否化疗和化疗的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化疗情况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所收住的20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201例,单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吸烟、治疗情况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有影响,多因素COX分析提示吸烟及治疗情况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吸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预后有较大差异.本研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化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06年7月间山东省立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20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化疗治疗患者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时序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本组患者整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1年生存率为54.9%.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P=0.0075)、KPS评分(P=0.0151)、化疗方式(P=0.0325)、化疗周期数(P=0.0298)以及近期疗效(P=0.0061)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P=0.019)、TNM分期(P=0.011)及近期疗效(P=0.009)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TNM分期、KPS评分及化疗的近期疗效是化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46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居癌症之首,其中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最高.本研究旨在分析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组织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46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局限期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72%、54.95%、41.09%,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广泛期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81%、25.77%、17.06%,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是否肝转移、是否手术、化疗、放疗、一线化疗疗效、一线化疗周期数、初治时血红蛋白水平、LDH值、NSE值及CY-FRA21-1值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放疗、总周期数、一线化疗疗效和CYFRA21-1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结论:是否放疗、化疗总周期数、一线化疗疗效和初治时CYFRA21-1水平是影响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晚期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中药干预70岁以上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复习210例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中医药疗效。 结果 210例70岁以上晚期NSCLC的中位生存期为17.7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42.2%、25.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大于75岁)、吸烟指数、组织学类型、ECOG评分、既往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是否放疗、全身系统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及中医综合治疗周期与生存期均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临床分期、首诊中医证型(P>0.05)与生存期并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P=0.041,95%CI:1.017~1.415)、ECOG评分(P=0.044,95% CI:1.007~1.664)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手术史(P=0.002,95%CI:0.348~0.796)、全身治疗(P=0.038,95%CI:0.638~0.987)、中医综合治疗(P=0.001,95%CI:0.609~0.885)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吸烟、ECOG评分高的老年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手术治疗、系统全身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及中医综合治疗周期越长是70岁以上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长期中药辨证治疗能有效延长老年晚期NSCLC生存期。对于老年晚期肺癌无法耐受其他治疗的情况下,中医药治疗可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Ⅰ期患者尤其是Ib期术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能否从辅助化疗中获益备受争议.2009年第7版肺癌TNM分期发表.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新版TNM分期对Ⅰ期NSCLC患者的价值,以及评估术后辅助化疗是否能提高早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研究纳入了上海市胸科医院1998年6月-2010年6月早期NSCLC完全切除术的433例患者,按照新的分期标准重新分期.把新分期的参数与其它已被证明与肺癌预后相关的因子结合起来,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纳入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吸炯史、病理类型、手术切除方式(叶切、双叶切、袖切和全切)、肿瘤大小(肿瘤最长径)、T分期、淋巴管血管癌栓和辅助化疗.结果 女性患者3年生存率优于男性(89.22%vs 77.53%,P=0.001,8).老年患者预后不佳,≥70岁的NSCLC患者3年生存率为70.64%,<70岁为85.85%,P=0.000,1).肿瘤最长径≤2 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优于>2 cm且 ≤3 cm患者(95.15%vs85.71%),肿瘤最长径>3 cm且≤5 cm及>5 cm且≤7 cm者3年生存率为74.80%vs 60.47%(P<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血管癌栓、病理类型、胸膜侵犯是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结论 对Ⅰ期NSCLC患者而言,肿瘤最长径及病理类型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优于其它病理类型.女性和非吸烟患者结局较好.Ib期患者可能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辅助化疗序贯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33例接受新辅助化疗+肺癌根治性切除术+辅助化疗序贯治疗的局限期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局限期SCLC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局限期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33例局限期SCLC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为39个月(95%CI:15.013~62.987),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44个月(95%CI:28.418~59.58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37%、53.44%、42.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吸烟量、术前N分期、术前临床分期局限期SCLC患者的中位D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烟量、术前N分期、术前临床分期、辅助化疗周期数局限期SCLC患者的中位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临床分期为Ⅲ期和辅助化疗周期数﹤4期或﹥4期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胸腔镜手术方式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性保护因素(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辅助化疗序贯治疗有望延长局限期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术前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和辅助化疗周期数均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PET-CT指导下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对59例在PET-CT定位下行3DCRT的Ⅲ期NSCLC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Cox 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探讨胸部放疗在Ⅳ期NSCL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有远处转移并行胸部放疗的Ⅳ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进行分析,对统计学有意义的因素进一步用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2年生存率分别为34.2%、12.3%,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Ⅳ期NSCLC预后的因素有是否吸烟、转移灶数、胸部放疗剂量(P=0.021、0.000 1、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灶数、胸部放疗剂量是系统化疗并行胸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Ⅳ期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2、0.045)。结论:Ⅳ期NSCLC行胸部放疗有潜在的临床意义,并且转移灶数目、胸部放疗剂量是影响其生存的显著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Ⅲ期NSCLC的3DCRT疗效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0—2010年接受3DCRT的NSCLC患者474例,其中男382例、女92例,中位年龄63岁;ⅢA期211例、ⅢB期263例。单纯放疗165例、放疗+化疗者309例;采用常规放疗+3DCRT、3DCRT、IMRT者分别为55、340、79例,中位等效剂量60(44~77) Gy。Kapi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96.6%;全组1、3、5年OS率分别为63.0%、24.9%、17.8%,中位生存期1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近期疗效、放疗方式、分割方式、化疗与否、RP为预后因素(P=0.004、0.001、0.000、0.007、0.004、0.009、0.049);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近期疗效、放疗方式、RP为预后因素(P=0.006、0.000、0.000、0.003、0.048),其中放疗剂量60~66 Gy者预后最好。结论 Ⅲ期NSCLC的3DCRT疗效表明女性、低年龄组、近期疗效好、全程3DCRT、0-1级RP者预后好,反之预后差;3DCRT联合化疗有生存获益,放疗剂量以60~66 Gy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PET—CTSUVmx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ncer,NSCL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行18F—FDGPET-CT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SUVmax、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部位、原发肿瘤大小、血清TM水平、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均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SUVmax、pTNM分期、肿瘤大小和年龄是影响本组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原发灶SUVmax对预测NSCLC患者术后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独立于pTNM分期之外的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临床上相同TNM分期的患者可考虑根据SUVmax高低进行预后危险度分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局部晚期未手术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按纳入标准搜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的未手术、局部晚期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患者162例.对相关预后因素分别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中位年龄73.6岁,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9.4个月,1年生存率为71.0%,2年生存率为35.9%.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示:年龄(x2=7.94,P=0.00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x2=42.12,P=0.000)、放化疗联合与否(x2=14.99,P=0.000)是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示:ECOG评分(HR=0.30,95% CI为0.19 ~0.46,P=0.000)、N分期(HR =0.65,95%CI为0.44 ~0.95,P =0.026)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ECOG评分和N分期是影响未手术、局部晚期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疗前FDG PET-CT获得的NSCLC原发灶代谢参数及其临床因素对NSCLC放疗患者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3年间在本院首程放疗前行PET-CT的170例NSCLC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因素、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及TLG等参数与患者预后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7.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联合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Ⅰ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结果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的9项基因表达指标(c-myc、MDM2、c-erbB-2、EGFR、p53、p14^ARF、p16^INK4、p21^WAF1、nm23)。观察患者的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性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结果 全组5年生存率、局部区域性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1.1%,11.1%和33.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细胞的低分化是影响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P=0.028);c—myc与c-erbB-2的高表达均为影响总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的不良预后因素;促进肿瘤增殖基因总分组的高分值(P=0.041)与综合肿瘤基因组的高分值(P=0.006),是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综合肿瘤基因的联合表达,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组结果还显示,已行化疗的高危组患者,其总生存率与无远处转移率均优于未行化疗者,但差异尚未见有显著性。结论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综合肿瘤基因的表达,可能是Ⅰ期NSCLC的预后因素。高危组患者进行术后化疗似有提高疗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影响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4年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的74例T3-4N0-1M0期食管鳞癌患者资料,Ⅱ期26例,Ⅲ期48例。Kaplan-Meier法计算OS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TRG1,TRG2,TRG3级的1、3年OS率分别为86%、50%,85%、50%,94%、86%(P=0.049)。pCR和非pCR者1、3年OS率分别为94%、87%和85%、52%(P=0.015)。淋巴结阴性和阳性1、3年OS率分别为97%、61%和57%、36%(P=0.015)。降期和非降期1、3年OS率分别为93%、70%和67%、17%(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及是否降期是影响预后因素(P=0.028、0.015)。结论 术后肿瘤缓解反应分级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尤其pCR者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淋巴结状态及是否降期是影响患者生存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金子良  李娜  张翠翠  陈程  李凯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9):1217-1220
观察肺乳头状腺癌(lung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LPA)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0年9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42例肺乳头状腺癌,分别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TNM分期等对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临床特征与其他类型腺癌相似,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34.5%、2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39)、吸烟史(P=0.001)、肿瘤大小(P<0.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有无远处转移(P<0.001)、pTNM分期(P<0.001)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P<0.001)、肿瘤大小(P=0.003)、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肺乳头状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缺乏特异性临床表征,吸烟史、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Yano T  Miura N  Takenaka T  Haro A  Okazaki H  Ohba T  Kouso H  Kometani T  Shoji F  Maehara Y 《Cancer》2008,113(5):1012-1018
BACKGROUND: To propose 'never-smoking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s a separate entity, the clinicopathologic differences of operable NSCLC between never-smoking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smoking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1405 patients with primary NSCLC who underwent a complete resection at the study institution from 1974 through 2004 were reviewed for clinicopathologic variables and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never-smoking patients with NSCLC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over 30 years, from 15.9% in the 1970s to 32.8% in the 2000s.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proportion of female patients or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was found in the 'never-smoking NSCLC' group in comparison to the 'smoking NSCLC' group (85.8% vs 11.2% and 87.8% vs 49.1%, respectively). The proportion of pathologic stage IA disease for the 'never-smoking NSCL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for the 'smoking NSCLC' group (40.1% vs 25.4%; P < .0001). With regard to both overall and cancer-specific survival, the 'never-smoking NSCLC' pati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smoking NSCLC' group. In addition to smoking status, the factor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were sex, histologic type, T classification, and N classification by univariate analyses.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never-smoking status to be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addition to pathologic T and N classification. CONCLUSION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and survivals between the 'never-smoking NSCLC' patient group and the 'smoking NSCLC' group suggest that NSCLC in never-smokers should be considered a separate disease ent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