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腔内心电图技术在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 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因各种临床情况而需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 的妇科肿瘤患者168例(年龄20~76岁)。置管过程中以腔内心电图P波特征指导置管操作及导管头端定位,判断导管头端位置和方向。导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据此评估腔内心电图技术在三向瓣膜式PICC穿刺置管术中的准确率及敏感度。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腔内心电图的P 波均有特征性改变,15例患者在置管中第1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导人且导管尖端位于中心静脉的置管技术。目前,在国外PICC已成为一种主要的中长期静脉体液治疗的途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10例次PICC的临床应用资料,观察其置管成功率、带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效果,以评价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到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30例实施了PICC的患者进行直接观察.结果 一次置入导管成功率为96.7%.结论 PICC是一种既安全有效又简单易学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在外科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PICC与CVC的置管用时、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异常及不良反应.结果 CVC组置管操作平均时间(28.67±5.13) min短于PICC组的(45.20±6.89) min (P=0.035);PICC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114.85±10.29)d长于CVC组的(24.78±8.42)d(P=0.033);PICC组与CVC组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优于CVC组的并发症有5项,而CVC组优于PICC组的并发症仅为静脉炎.结论 对于长期营养(>4周)的患者提倡使用PICC,护理管理者应着眼于PICC技术的培训与发展;而CVC具有置管操作时间短、流速快的优点,更适合于重症急诊患者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具有操作安全、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可输入各种药物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导管功能丧失、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报道显示,老年患者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51%[2].本文主要分析老年患者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总结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具有中心静脉置管的各种优点,而且只需外周血管穿刺,便于护士操作,不受性别年龄等限制,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方面,已成为建立静脉营养通道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72例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157例PICC置管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2例,感染率为6.2%;其中64例为局部感染,给予加强换药、局部理疗及外涂抗菌药物软膏、口服或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62例好转,PICC导管继续留用,2例无效拔管;8例为全身感染,经确诊后立即予以拔管.结论 导管相关性感染主要与置管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患者的遵医行为、特殊药物应用、导管留置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实施PICC操作准入制度、严格无菌操作等有利于更好地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CVC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景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2):189-190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在恶性肿瘤病人中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方法将67例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设为PICC组,89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设为CVC组。分别记录插管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留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ICC置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4%,CVC置管组为80%,P〈0.05;PICC置管组平均穿刺时间为(15.20±4.34)min,CVC置管组为(27.71±4.01)min。P〈0、01:PICC置管组平均留管时间为72d,CVC置管组为36d,P〈0.01;PICC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CVC置管组为33%,P〉0.05。结论PICC组较CV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但并发症发生率,中途拔管率与C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方式成本效益的差异显示,需长期输液的肿瘤患者中,PICC并不能替代CVC。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具有中心静脉置管的各种优点,而且只需外周血管穿刺,便于护士操作,不受性别年龄等限制,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方面,已成为建立静脉营养通道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头静脉植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处理后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方法286例经头静脉置管的患者,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PICC异位39例,其中26例使用末端开口PICC,13例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观察PICC异位处理后输入化疗药过程中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在输化疗药时,使用末端开口PICC患者静脉炎发生率(11.5%)显著低于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患者(76.9%)(P〈0.05)。结论临床PICC置管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导管类型。出现异位后正确处理,加强置管后局部观察和护理,可以提高异位导管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置放途径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两种经不同途径置放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8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应用双腔或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美国Arrow公司)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置管,B组应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美国B—D公司Peripherally Insen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观察2组置管成功率、流速及导管相关并发症30天。结果 置管成功率相近(P=0.5562):PICC导管置管成功97.5%(39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100%(40例)。导管堵塞率有明显差别(P=0.0231):PICC9例(22.5%),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锁骨下静脉置管流速明显快于PICC(P=0.0001)。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P=0.1521~0.5562)。气、血胸并发症: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动脉损伤: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导管易位:PICC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静脉炎:PICC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末发生。导管感染: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大多数PICC置管可由护士完成,而锁骨下静脉置管全部由医师操作。结论 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流速大,是抢救危重患的首选导管。PICC导管穿刺更安全、易推广;导管堵塞或感染后,能进行原地置换;是长期输液和大剂量长时间化疗的首选中心静脉导管。两种置管途径的导管相关感染率无统计学羌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肺癌患者中比较颈外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股静脉置管的效果,探讨肺癌患者治疗的最佳中心静脉置管途径.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13年4月275例在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外静脉置管3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96例、PICC 106例和股静脉置管35例,比较4种不同置管方式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总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导管平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4组深静脉一次置管成功、二次置管成功和总置管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5);平均置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PICC组平均置管时间显著短于颈外静脉组、锁骨下静脉组和股静脉组(P =0.004,P=0.003,P=0.006),平均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其余3组(P=0.001,P=0.000,P=0.002).置管过程和导管留置过程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患者舒适度与4种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有相关性(r=0.318,P=0.000).结论 4种深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均很高,为成熟的操作技术.可针对肺癌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深静脉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导管置管(PICC)临床应用以及护理方式进行讨论。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2月-2014年3月本院接受经外周静脉导管置管(PICC)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常规置管;给予研究纽PICC输液技术以及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输液效果。结果:研究纽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外周静脉导管置管(PICC)相较于常规静脉输液法输液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ICC穿刺法穿刺简便、成功率高且可由护理人员单独操作,针对PICC的护理方式较于常规护理,护理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近几年广泛应用于临床.经PICC输注药液可以使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由于上腔静脉血流速度快,能尽快稀释药液,就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对组织及血管的损害.临床上PICC操作中常会遇到穿刺失败、送管困难、导管异位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导管异位.PICC置入的长度由操作者根据患者体表的测量进行估算,这种测量与实际置管长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置管时还可能因操作者因素、患者因素等导致导管异位.本文拟通过分析PICC置管过程中各种因素对置管异位的影响,找出相应对策,提高PICC置管的到位率,减少导管异位所导致的脱管、堵管、静脉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1]。我科自2003年7月开始在临床开展PICC技术,2006年5月开始采用BD安全型PICC,为患者建立了一条高质量的可重复使用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更可以避免化学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保护患者的血管,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应用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对应用PICC置管行静脉输液74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并发症,总结防护对策.结果 74例患儿均置管成功,置管后发生静脉炎5例、血栓性堵管2例、败血症1例、导管漂移2例,发生率分别为6.8%、2.7%、1.4%、2.7%,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间为1~85 d,平均留置12.3d,95.9%患儿完成输液计划.结论 成熟的PICC置管技术和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 对140例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分析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140例患者中置管成功率为98.6%,135例(96.4%)1次穿刺成功,5例(3.6%)2次穿刺成功.此外,10例(7.1%)送导丝不畅,5例(3.6%)PICC管送入不畅,3例(2.1%)在送管至同侧锁骨下静脉处受阻,3例(2.1%)PICC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例(1.4%)PICC管分别在上腔静脉及腋静脉处折返,均经处理,置管成功.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穿刺失败、送导丝不畅或失败、送管不畅或失败,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李天春 《医疗设备信息》2013,(5):110-111,109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解决临床传统穿刺不能完成的PICC病例,提高穿刺置入成功率。方法对54例经静脉给药肿瘤化疗患者行超声引导PICC置管。结果穿刺成功率98.1%(53/54),一次进针成功率92.5%(49/53),1例穿刺过程中患者主诉心悸,要求终止置管。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具有直观、动态、准确、安全的特点,大大地提高了穿刺置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邹蜜  张敏  王欢  高玫娟 《医疗装备》2022,(2):173-17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15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置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置管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因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的深静脉置管少,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静脉通道.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老年患者由于上肢皮肤肌肉松弛而形成"蝴蝶袖",采用盲穿方法穿刺置入PICC时成功率较低.2011年10月起,我院对老年蝴蝶袖患者采用改良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肘上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