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多以月经稀发、月经过少、继发闭经、无排卵、不孕、多毛、肥胖、卵巢多囊性增大为特征的综合征,属中医"月经后期"、"闭经"、"崩漏"、"不孕"、"症瘕"等范畴,文章从月经产生的机理、与肝脏的关系,阐述疏肝解郁配中药人工周期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月经不调的机理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为妇科常见病 ,是引起不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PCOS在不孕患者中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我院对 30例曾用促排卵药物治疗未奏效的PCOS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 ,收到一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 ,曾用克罗米酚及促性腺激素治疗 1年以上未有妊娠的PCOS患者 30例。年龄 2 5~ 4 0岁 ,平均 2 9岁 ,原发不孕 2 6例 ,继发不孕 4例。术前患者血清雄激素 (T)增高 ,黄体生成素(LH)升高 ,LH FSH >2 5 ,B超检查双侧卵巢增大 ,卵巢有散在多个囊性卵…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一组由于月经调节机制失常使卵巢长期不能排卵所产生的复杂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规则阴道流血、多毛、不孕、肥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双侧卵巢囊性增大等一系列症状及病变,引起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原因主要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等症状,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大,生化指标出现紊乱。病因未明,但据研究对机体多系统均有影响,本研究对5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方面的异常进行分析,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的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可以促发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需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多起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为多态性的综合征[1]。其发病率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10%,占不排卵性不孕症的50%~70%。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稀发、闭经、月经不规律)、不孕、多毛、痤疮、肥胖、黑棘皮症和卵巢多囊性改变、性激素异常等症候群,是妇科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本病在中医学中无记载,但根据其症状特点可归属于中医的"闭经"、"不孕"、"月经失调"等范畴,从卵巢多囊性增大改变来看,又可属于"瘢瘕"范畴[2]。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等症状,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大,生化指标出现紊乱。病因未明,但据研究对机体多系统均有影响,本研究对5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方面的异常进行分析,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的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可以促发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需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慢性无排卵、闭经或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和卵巢多囊性增大为临床特征的综合征候群该类患者以持续无排卵、高雄激素为特征。多好发于20~30岁的育龄妇女,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6%~10%,占无排卵性不孕的50%~70%。炔雌醇环丙孕酮能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减少卵巢雄激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月经紊乱达66%,不孕达74%。本文报告1例,初孕妊娠晚期,彩超检查时发现双侧卵巢囊肿(直径〉12cm)。剖宫产术中自双侧卵巢多囊性肿瘤取材,冰冻切片证实为多囊卵巢。较少见,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它影响到约5%~10%的育龄期妇女并且是构成妇女不孕的最常见的原因[1]。主要临床特点是雄激素过多和卵巢的多囊性改变。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失调,高雄激素  相似文献   

10.
李静 《继续医学教育》2005,19(12):68-7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以月经过少、多毛、肥胖和不孕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它与垂体促性睬激素分泌疾患和卵巢甾体激素的分泌疾患有关,伴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它是一系列疾病,月经周期正常的患者可以有多囊卵巢而无上述其它症状。PCOS的诊断标型:(1)月经紊乱(闭经、月经稀少或功血)、多毛、痤疮、肥胖和不孕;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典型的表现除高雄激素血症、卵巢的多囊性改变外,还可不同程度地表现为月经异常(稀发、量少、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  相似文献   

12.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表现为复杂的内分泌紊乱及临床表现: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ence,IR)、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ism,HI)、高雄激素血症、促性腺激素(SHBG)水平异常、体毛增多、肥胖、月经紊乱甚至闭经、不排卵、不孕、并且双侧卵巢增大呈多囊性改变。育龄期妇女发病率为5%-10%。排卵障碍性不孕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血清睾酮与泌乳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内分泌失调,也是无排卵性不孕的最常见原因。患者通常以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症状为主诉来就诊。然而,对于这种内分泌失调的精确诊断还依靠内分泌方面的实验室检查,故我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血清睾酮与泌乳素水平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1996年10月~1998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不孕患者212例,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88例(Ⅰ组),平均年龄为29岁±4岁;非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Ⅱ组),其不孕原因为子宫性或输卵管性或免疫性疾病,平均年龄为27岁±4岁;…  相似文献   

14.
二甲双胍联合促排卵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占育龄妇女的5%~10%[1],是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促排卵药克罗米芬虽存在高排卵率、低妊娠率,但因其价格低,且较少引起卵巢过激综合征(OHSS),仍为无排卵性不孕的一线促排卵药物.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 PCOS 不孕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长期无排卵和雄激素过多为特征的常见妇科内分泌疾病,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月经异常(月经稀发,量少,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不孕,多毛,痤疮,肥胖,卵巢多囊性改变等,以慢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特征[1-2]。胡芝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40余年,医术精湛,擅长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以慢性无排卵、闭经或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和卵巢多囊性增大为临床特征的综合征候群。中医属“闭经”、“不孕”范畴,病人常以闭经或不孕症就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资料与方法1资料22例病人,均在门诊就诊,根据...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以闭经、不孕、多毛、肥胖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一种综合征。临床常以闭经、不孕作为主诉就诊。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常见内分泌紊乱疾病之一,以月经紊乱(闭经或月经稀发)、不孕、多毛及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等为特征.临床诊断标准:①稀发排卵和(或)不排卵;②有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或)生化改变;③超声检查发现多囊性卵巢,三项中符合任何两项即可确诊为PCOS[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其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以及肾上腺内分泌功能异常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殷岫绮教授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殷岫绮教授参与临床诊疗工作并整理相关病例资料,从病因病机、临证辨治及遣方用药方面对其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并附验案一则以验证.[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是导致不孕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赵俐  程群 《河北医学》2006,12(12):1314-1317
无排卵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不孕症的7.3~8.6%[1]。它涉及两个方面[2],一是卵子发育成熟障碍,二是卵子排出障碍,任何一方均会引起排卵功能障碍而致不孕。临床表现为月经虽然能来潮,但后期量少,尤以量少为主。导致无排卵性不孕的疾病有:功能性月经稀少或闭经,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除外垂体肿瘤),卵巢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希恩综合征,神经性厌食症,高雄激素血症,卵巢早衰和卵巢不敏感综合征,以及甲状腺,肾上腺等功能失调所致的无排卵疾病如甲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3],相当于中医学的月经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