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尿管病变的螺旋CT评价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目的探讨螺旋CT各种成像方法在评价输尿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110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病变做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并作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观察螺旋CT各种成像方法显示和诊断病变的能力,并与其他检查技术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7例患者螺旋CT轴面结合曲面MPR能很好地显示输尿管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分布范围及尿路梗阻的情况,曲面MPR更为直观;81例手术患者,输尿管病变在螺旋CT图像上的表现与手术所见有很好的一致性。三维重建可获得类似于X线尿路造影的图像,能立体显示病变的状况。螺旋CT扫描能很好地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不足。结论螺旋CT扫描范围大,分辨率高,对输尿管病变的显示和诊断有优越性,尤以曲面MPR价值最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资料,分析其CT特点。结果:CT增强轴位扫描及MPR/CPR重建能够清楚地显示病变大小、形态、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地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MPR/CPR重建能较好显示病变,使病变定位、定性诊断更加准确,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张定  金舟  杨自勇  黎建蓉  丁华  白传书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2):1871-1873,1881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进行MPR、CPR、部分病例加用VRT、MIP。结果:2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CT平扫均表现为病变段输尿管壁增厚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MPR、CPR及VRT、MIP显示更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病变持续强化,接近肾实质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低于肾实质强化。病变以上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MSCT可准确显示输尿管癌的发生部位、病变形态、范围、病侧输尿管积水扩张和周围侵犯情况,增强扫描间接评价肾脏功能情况,为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提供指导依据;MPR、CPR、VRT、MIP图像在显示病变全貌上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影像特点和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螺旋CT影像表现,分析其特点.14例患者中13例行增强扫描,1例为逆行性尿路造影后CT平扫,14例均行MPR/CPR重建,4例同时行MIP重建及VE检查.结果:CT增强轴位扫描及MPR/CPR重建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IP重建能很好地显示肿瘤引起的输尿管管腔不规则狭窄或截断改变;VE检查则能够从管腔内观察肿瘤的形态.结论: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能够多平面、多方位、立体地显示病变,使病变定位、定性诊断更加准确,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13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3D),全部患者行平扫加动脉期、实质期、平衡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组(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输尿管癌中,肿瘤发生在右侧输尿管9例,左侧输尿管4例。多期增强扫描后,肿瘤及病灶呈渐进性轻到中度强化。MPR和CPR重建对显示肿瘤部位和病灶位置、纵向侵犯情况、输尿管壁增厚情况及肿瘤与周围组织毗邻更为清晰、直观。排泄期CT尿路造影(CTU)可显示输尿管排泄情况,是否合并输尿管狭窄。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能够多平面、多方位、直观立体地显示病灶,结合轴位CT增强扫描,可极大提高输尿管癌诊断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急性梗阻性尿外渗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SCT平扫对急性尿路梗阻并发尿外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因急性腰腹痛就诊的患者,分别采用16排螺旋CT或双源CT机(Definition)平扫,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其中的5例病人行增强扫描,附加容积再现(VR)图像后处理.结果:21例患者,19例尿路结石,2例输尿管癌,CT平扫均见患侧肾脏体积增大,密度减低,肾盂输尿管轻中度扩张积水,肾周积液.13例输尿管周围见液性渗出样密度影.MPR及CPR可更清楚显示全程梗阻表现及尿外渗征象.增强扫描后发现患侧肾脏强化较对侧延迟,延迟期可见条片状对比剂外渗.结论:MSCT平扫结合MPR及CPR图像后处理能清楚显示病变及梗阻原因,结合病史可诊断急性梗阻性尿外渗,避免应用对比剂对肾脏的损害和造成浪费.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尿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螺旋CT尿路成像(SCTU)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120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泌尿道病变患者做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并作曲面多平面重建(MPR)和SCTU重建,观察SCTU显示和诊断泌尿道病变的能力,并与其他检查技术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9.2%的患者SCTU结合轴位及曲面MPR能很好地三维立体显示泌尿道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分布范围及尿路梗阻的情况;101例手术患者,泌尿道病变在螺旋CT图像上的表现与手术所见有很好的一致性。SCTU能显示部分病变的特征,可作为轴位和MPR图像的补充,并可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不足。结论:SCTU对泌尿道病变的显示和诊断有优越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必须密切结合多期轴位和MPR图像,才能对病变做出全面、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MSCT MPR、CPR和CTU技术诊断腹膜后纤维化(RP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腹膜后纤维化的CT资料,分别由2名高年资医师采用盲法对RPF病变位置、边界、密度、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和强化情况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组(CPR)和CT尿路造影(CTU)技术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CT平扫表现腹膜后近似于肌肉密度的不规则形软组织病变,12例中7例(58.3%)包绕腹膜后大血管,6例(50%)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增强扫描示9例(75%)病变不同程度强化。结论:MSCT可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的特征,采用MPR和CTU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评价输尿管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3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输尿管癌的患者做平扫及4期增强扫描,并作多平面重组(MPR)和CT尿路成像(SCTU),观察螺旋CT各种成像方法诊断病变的能力,并与其他检查技术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2例输尿管癌中31例诊断正确,假阴性1例、假阳性2例.螺旋CT上肿瘤可分为3型:管壁增厚型、腔内肿块型和腔外肿块型;多期轴面结合MPR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侵犯范围、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尿路梗阻的情况,曲面MPR更为直观;29例手术患者输尿管病变在螺旋CT图像上的表现与手术所见有很好的一致性.SCTU可获得类似于X线尿路造影的图像,能立体显示肿瘤的状况.螺旋CT有利于患者术后的随访.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结合曲面MPR及SCTU图像能较完整、准确地提供输尿管癌多方位、全面的资料,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不足,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平扫多平面重建诊断输尿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多平面重建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对 3 9例疑诊为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行腹、盆部MSCT平扫及输尿管多平面重建 (MPR)。结果 :3 9例MPR成像均清楚显示输尿管 (其中结石 3 5例 ,未见结石 4例 ) ,同时显示结石的大小、形态、位置和输尿管扩张的程度及范围。结论 :MSCT平扫MPR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图像 ,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技术(VR)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骨盆外伤患者行MSCT扫描后,运用CT、MPR及VR等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观察和分析,并与手术所见相对照,判断MSCT重建技术诊断骨盆骨折的优缺点。结果在21例骨盆外伤患者中, MSCT正确诊断骨盆27处骨折,其检出率100%。结论 MSCT、MPR及三维重建能够立体地显示骨盆骨折的部位、形态、骨折块移位特点和类型等空间信息,是一种快速无创伤显示的最佳方法,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观宝  周利民  林家根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28-113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分析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CT平扫表现为病变段输尿管壁增厚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MPR、CPR显示更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病变持续强化,接近肾实质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低于肾实质强化。病变以上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输尿管癌与输尿管息肉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输尿管癌与输尿管息肉的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资科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输尿管息肉患者及33例输尿管癌患者螺旋CT平扫及4期增强扫描,以及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和CT尿路成像(CTU)的影像表现.观察输尿管息肉和输尿管癌的强化方式、形态特征及二者的CT表现差异.结果 27例输尿管息肉26例诊断正确,33例输尿管癌31例诊断正确.输尿管息肉强化峰值位于平衡期,CT值增加幅度40~90 HU,平均63.5 HU;输尿管癌强化峰值位于静脉期,CT值增加幅度20~60 HU,平均42.5 HU.27例输尿管息肉均表现为腔内软组织肿块,其中15例其内可见高密度,外壁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33例输尿管癌表现为腔内软组织肿块22例,管壁增厚型5例,腔外肿块型6例,1例肿瘤内可见高密度.15例病变管壁外脂肪间隙模糊.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图像及MPR、CPR、CTU三维后处理图像能够准确显示输尿管息肉及输尿管癌的病变形态及强化方式,在二者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临床可疑小肠出血患者行MSCT检查.采用7.5mm层厚平扫后行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并结合MSCT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分析诊断,大部分病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部分与DSA对照.结果:13例临床拟诊小肠出血患者,MSCT明确诊断出血部位11例,2例MSCT未发现出血灶及肠道异常.13例中5例行DSA,4例显示出血灶·1例表现阴性.MSCT出血显示率84.6%(11/13).CT显示出血部位:十二指肠出血3例,空肠出血4例,回肠出血4例,其中溃疡2例,肿瘤3例,炎症4例,血管畸形1例,憩室1例.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提高小肠出血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螺旋CT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76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或(和)4期增强扫描,并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CT尿路成像(MSCTU),观察螺旋CT各种成像方法诊断病变的能力,并与其他检查技术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6例中,输尿管结石38例,输尿管炎性纤维性狭窄21例,肾输尿管结核2例,肾输尿管畸形7例,输尿管癌3例,腹膜后肿瘤压迫输尿管狭窄5例.76例输尿管狭窄多期轴位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均显示了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侵犯范围、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尿路梗阻情况.结论 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输尿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输尿管病变106例,其中结石54例、肿瘤34例、结核7例、先天畸形5例、良性狭窄2例、膀胱尿潴留致输尿管扩张4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和后处理重组,观察后处理重组技术显示和诊断输尿管病变的能力.结果:106例后处理重建图像均能清楚显示输尿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周围情况以及病变上方输尿管肾盂梗阻扩张程度.曲面重组(CPR)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输尿管全程,对肾功能差、无功能肾及严重梗阻致输尿管不显影者价值更大;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图像类似于静脉尿路造影(IVU),能立体显示病变.结论:MS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输尿管病变的显示和诊断具有一定优势,尤以CPR价值最大,有望代替KUB和IVU成为一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 (MPR)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2例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 (MPR) ,其中 4例行增强延时扫描。结果 :CT确诊输尿管结石 95 .3 % ( 4 0 /4 2 ) ;MPR图像质量分为好、较好、差 ,分别为 66.7% ( 2 8/4 2 )、2 3 .8% ( 10 /4 2 )、9.5 % ( 4 /4 2 )。结论 :螺旋CT结合MPR可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及梗阻扩张的程度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与DSA对消化道出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磊  何立  张自力   《放射学实践》2011,26(6):623-62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消化道出血13例患者行MSCT检查,采用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并结合MSC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分析诊断,并与DSA对照,部分病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13例临床拟诊消化道出血患者,MSCT明确诊断出血部位1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SCT对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介入治疗证实的36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强扫描门脉期并进行血管重建.后处理采用容积显示技术(VRT)、多平面重组(MPR)和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动脉和门脉成像.结果:肠系膜上动脉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对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应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经病理证实15例原发性输尿管癌,对其MSCT影像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5例原发输尿管癌发生于下段7例,上段2例,中段1例,左肾盂、输尿管、膀胱同时受累2例,输尿管下段及膀胱同时发生3例。MSCT上表现为病变输尿管管腔内软组织块或管壁不均匀增厚,管腔变窄,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呈柱状,3例同时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影像所见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完全符合。结论:MSCT容积扫描能清楚显示原发输尿管癌部位、范围,可进行肿瘤分期,是极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