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卷有益》2014,(4):5-5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于2014年3月1日施行。针对医患纠纷比较突出的情况,引人人民调解机制,强调调解优先与调解自愿相结合。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调委申请调解;患方当事人单独申请调解的,公立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相似文献   

2.
列举并分析了各地“医调委”对受理范围的规定,认为现有规定既不统一,也比较模糊。为了推进医疗纠纷人调解在全国的应用,建议应对受理范围进行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12日.山西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在太原挂牌成立.《人民日报》称,这是国内首家省级医疗纠纷调解专业机构。  相似文献   

4.
《开卷有益》2014,(4):5
<正>《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于2014年3月1日施行。针对医患纠纷比较突出的情况,引入人民调解机制,强调调解优先与调解自愿相结合。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调委申请调解;患方当事人单独申请调解的,公立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患方当事人请求赔偿金额在3万元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告知其可以向医调委申请调解,并与患方当事人共同接受调解。建立医患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目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形式和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分析了第三方调解机制的特点和优势,对比并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构建更加有效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方式的政策建议:制定相关法律;要全面引入并强制推行医疗责任险;建立“医调委”与医疗责任保险机构的衔接机制;完善“医调委”的队伍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方兴未艾,但其中尚存有不足,对于完善其机制,提出重视卫生立法工作;发挥政府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中的支持和领导作用;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与其他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机制;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稳定筹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动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建立专职、专业、稳定的调解人才队伍;加大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宣传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6年10月12日,山西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在太原挂牌成立,<人民日报>称,这是国内首家省级医疗纠纷调解专业机构.  相似文献   

8.
1河北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实施现状 1.1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构设置情况 2013年5月,河北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在秦皇岛市召开。省司法厅副厅长王大为强调,7月底前设区的市要全部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远离市区的县(市)要在8月底前单独建立医调委或依托现有县(市)疑难纠纷调解中心,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室。  相似文献   

9.
张宇  徐文学  高学兰  洪嵘  曹雪明  蔡丽娟 《中国病案》2013,14(7):45-46,M0002
目的调查2010年-2012年三年间昆山市医疗纠纷的发生、处理情况。探讨涉及纠纷诉前处理各方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汇总17家医疗机构2010年-2012年三年间的医疗纠纷发生、处理情况,分析三年来纠纷发生比例、处理方式之间的差异。结果三年间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2.7‰,3.1‰和2.9‰。但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发生了变化。三年间采用医患协商的比例分别为90.16%,82.17%和76.52%;采用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主持的第三方调解处理分别为9.29%、17.39%和19.84%;采用行政处理的分别为0、0.43%和2.02%;民事诉讼的比例分别为0、55%、0和1.62%。从医疗纠纷处理的途径上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年来纠纷发生率并无明显变化,目前医患纠纷诉前处理主要有医患协商、行政处理、第三方调解三种方式。医患协商是纠纷处理的主要方式,第三方调解的作用日益突出,卫生行政部门在纠纷处理中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当前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效果的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如指标太过于单一不具代表性、指标维度不够、指标对优势的反映不够而不具说服力,认为评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效果应分为“医调委”、医方和患方三个维度,并分析了各个维度下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1.
国内医疗纠纷“调赔结合”和“以调定赔”的调节模式,均在各省市的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调赔结合”调节模式注重调解依据、赔偿标准的法律规范性,治理“医闹”效果明显,但成本较高、案件审理和调解周期长;“以调定赔”模式则注重医患双方通过自愿协商确定赔偿金额、化解纠纷,具有成本低、快速灵活特点。各地市在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中,应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合理、分别适用“调赔结合”和“以调定赔”模式。  相似文献   

12.
铜陵市医疗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医调中心),是作为铜陵市医疗纠纷调解制度改革的一部分而成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张滨  胡亚林 《中国医院》2012,(12):16-18
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调解员是医疗纠纷调解制度的发展方向,实行异地鉴定机制是保证鉴定结论公正的必要条件。此外,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要能持续开展工作,还必须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并且,医疗调解法律制度要与诉讼相衔接,才能保证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4.
倾听在缓解医患矛盾的“谈话式”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倾听也是开启医患纠纷调解大门的钥匙,作为医患双方沟通的调解员能否有效倾听患者的诉求,是医方能否迅速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关系的关键。本文针对一起典型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案例,对该案中调解员的调解工作进行了阐述,并对调解员在医患纠纷调解工作中,由于调解员未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造成调解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调解员在调解中应该掌握倾听技巧,如保持安静、避免直接争论、合理利用非语言动作等方法,以帮助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德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医师公会建立了全国医疗纠纷调解和鉴定组织,调解医师受到患者的医疗纠纷投诉。虽然德国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高,但是其免费的鉴定或调解机制有效地化解了医疗纠纷。由于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费用,其调解或鉴定的中立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第三方调解的特征,指出第三方调解在医疗纠纷解决中具有程序简易性和灵活性,能够节约时间和成本;调解协议具有较好的执行力;调解内容具有开放性,医患双方能够实现"共赢";具有保密性,有利于保护医患双方的隐私;有利于改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7.
对医患纠纷及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的概念和要素进行了阐释,以时间为轴线,将我国第三方调解的发展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认可期并分别概述;总结我国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变化特征:政府主管部门从卫生部门变为司法部门、调解从收费变为免费、经费从困难变为政府财政支持、模式从单一趋向多元化。提出优化医疗责任保险运行机制和制定专属医患纠纷处理法律的建议:不断优化医疗责任保险运行机制,建立专属于医患纠纷的法律条例,统一第三方调解机构调解结果的法律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前医疗纠纷调解由于难以有效地整合各方力量、调节措施单一,使得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效果差、问题多。为解决国内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落实难”问题,在强调多项措施并举的同时,应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保障国内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全面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2014年5月28-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在上海召开专题会,研究有关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的法制建设工作,建立畅通有序的医疗纠纷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马晓伟要求,要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进一步做好法制建设的相关工作,加快进程,并尽快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共识。各地要加强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制度保障,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要持续深入开展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对暴力伤医行为实行“零容忍”;另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有机结合、相互衔接的“三调解一保险”制度体系,解决好医疗纠纷预防、化解和妥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医疗纠纷的调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滨 《中国医院》2003,7(11):50-51
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演化成为现代社会一种多发性的纠纷类型。由于调解在纠纷的解决上表现出来的简便、经济、快捷、灵活等优点,调解逐渐为人们所重视,鼓励和发展医疗纠纷的调解不失为一条快速、有效的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