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对我市服务行业从业体检人员进行乙肝病毒及肝功能检测,并对检出HBsAg阳性同时伴HBeAg阳性及肝功能异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382份血样中HBsAg阳性率为5.42%;HBsAg阳性伴HBeAg阳性率为2.6%;HBeAg阳性率与HBsAg滴度及肝功能异常率呈正比。由此可进一步判断乙肝病毒感染者传染性强弱及肝细胞损害程度,并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乙肝病毒感染者对健康人群的传染。  相似文献   

2.
试述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美霞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0):744-744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血液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其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标志着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大(即俗称的大三阳);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一般标志着病毒复制受到抑制、传染性变小(并非都如此)(即俗称的小三阳).  相似文献   

3.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用乙肝疫苗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预防性乙肝疫苗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5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经放免方法检测,其中HBsAg、HBeAg、HBcAb3项阳性30例;HBsAg、HBeAb、HBcAb3项阳性15例;腿sAg、HBcAb两项阳性5例;肝功能全部正常;50例患者全部注射预防性乙肝疫苗,每次肌肉注射10μg,间隔15d,疗程3个月。结果:HBsAg转换HBsAb的阳性率为10%;HBeAg无1例转阴;疗程结束后肝功能仍全部正常。结论:预防性乙肝疫苗对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效,特别是HBsAg、HBeAb、HBcAb 3项阳性或HBsAg、HBeAb两项阳性者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今年29岁,结婚已经两年了。在结婚后,为了生个健康的宝宝,我和爱人一起去医院检查了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显示,我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但不具有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医生建议我按照“0、1、6”的方案注射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5.
曹永平  胡春蓉 《重庆医学》2005,34(9):1406-140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年住院期间收治的71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功异常26例(36.6%),其中HBsAg、HBeAb、HBcAb阳性及HBsAg、HBeAg、HBcAb阳性组16例(59.3%),肝损害发生时间多在化疗的1~4周以内(76.9%).结论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化疗中出现的肝损害应引起重视,要密切监测肝功,给予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6.
陆许贞  吴文仙 《嘉兴医学》2003,19(2):104-105
目的:为了探讨乙肝散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12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仪检测肝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治疗后患症状好转,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达87.5%,HBsAg阴转率为2.3%,HBeAg阴转率达38.2%,HBV—DNA阴转率达37.5%。结论:说明乙肝散具有改善肝功能及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HBsAg)携带,是指化验室检查血液中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以半年观察无变化者。目前,国内外、中西医均无令人满意的药物或方法治疗。近年来,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诊治百余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作一介绍,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龙锦建 《中外医疗》2008,27(24):31-31
目的 了解中山市小榄镇食品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搞好食品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镇2007年27530名食品从业人员先用酶联免疫法进行HBsAg、HBeAg.抗-HBc筛选,再对HBsAg阳性者采用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用ALT/GPT试剂盒检测ALT.结果 HBsAg、HBeAg、抗-HBc阳性(俗称大三阳)542名,阳性率1.97%;肝功能异常87名,占HBsAg阳性人数的16.1%.男性共捡12447名,检出345名,阳性率2.77%;女性共检15083名,检出197名,检出率1.31%.结论 我镇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虽明显低于全目近10%的平均感染水平,但情况不容乐观,今后对感染大三阳者,要立即调离岗位并隔离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cAg作为乙肝病毒传染及复制指标的临床优势,加强对HBcAg阳性,HBeAg阴性这部分患者的防范和治疗,降低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方法: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876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做血清HBcAg检测。结果:HBcAg检出率为41.87%,HBeAg检出率为12.31%,在俗 称“小三阳”、“大三阳”及HBsAg阴性,但抗-HBe、抗-HBc阳性组中HBcAg检出率分别为88.88%、61.31%和3.7%。结论:HBeAg阴性 ,抗-HBe阳性的HBV感染者,其体内仍有病毒复制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HBcAg与HBsAg,HBeAg,抗-HBc等乙肝免疫学指标项相比,更能反映乙肝病毒的存在及复制程度,因此HBcAg检测对乙肝的防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拉米夫定及阿昔洛韦对激素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乙肝病毒复制的有效性。方法:10例肾病综合征伴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口服足量泼尼松或甲基泼尼松龙同时,分别口服拉米夫定及阿昔洛韦治疗三个月以上,观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Ill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肝功能变化。结果:1、拉米夫定组肾病综合征伴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5例中(HB-sAg、HBeAg阳性1例,大三阳4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后3个月血清HBV-DNA滴度明显下降(P〈0.01,治疗1个月血清HBV-DNA滴度无显著差异(P〉0.05),5例中1例病人治疗后血HBV-DNA滴度阴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感染孕妇血液和新生儿脐带血中的HBsAg、HBeAg、HBeAb、HBcAb,探讨上述四种乙肝病毒标志与母婴垂直传播的关系。方法对2256名孕妇肘静脉血和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消毒的脐带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BsAg、HBeAg、HBeAb、HBcAb。并对上述四种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母婴垂直传播的分析。结果2256例孕妇血清中HBsAg阳性者289例,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2.81%。母亲HBsAg(+)/HBeAg(+)/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sAg阳性率高达19.8%,母亲HBsAg(+)/HBeAb(+)/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sAg(+)检出率为1.69%,对照组的新生儿则无一例HBsAg阳性?三组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92名母亲HBsAg(+)/HBeAg(+)/HBcAb(+)新生儿组中HBeAg阳性为44例,阳性率为47.8%。母亲HBsAg(+)/HBeAg(+1/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cAb检测结果:HBcAb(+)89例,HBcAb检出率为96.7%。母亲HBsAg(+)/HBeAb(+)/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cAb(+)检测结果:HBcAb(+)100例,HBcAb检出率为94.3%: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亲血清HbeAg阳性在母婴垂直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这类患者进行宫内阻断,减少新生儿乙盱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大三阳”:在乙型肝炎两对半的检验中,临床上习惯把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同时阳性的现象称为“大三阳”。往往表示患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而且乙肝病毒正在患者肝脏内进行复制、繁殖且十分活跃,需要及时给予隔离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应用玄驹(蚂蚁)胶囊治疗HBVDNA-PCR(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多聚酶链反应法)阳性者53例,治疗3~6个月后,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者HBVDNA转阴率为65.0%(26/40),HBeAg转阴率45.0%(18/40)。小三阳(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者HBVDNA转阴92.30%(12/13)。HBVDNA转阴表明乙肝病毒不再复制,避免孕妇垂直传播,具有较好的预防价值。玄驹为口服制剂,使用方便、价廉,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前S1(Pre-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关系,以探讨Pre-S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8例HBV标志物为阳性(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的Pre-S1,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158例HBV标志物为阳性(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139例HBsAg阳性Pre-S1阳性为73例,阳性率为52.5%,19例HBsAg阴性Pre-S1均为阴性;再将139例HBsAg阳性标本按照HBeAg阴阳性分为两组,HBeAg阳性组Pre-S1检出率为72.1%(44/61),HBeAg阴性组Pre-S1检出率为37.2%(29/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HBeAg阳性标本中,Pre-S1阳性44例,73例Pre-S1阳性标本中,HBeAg阳性44例。结论:Pre-S1与HBsAg、HBeAg具有相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的敏感标志,可弥补乙肝两对半的不足,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肝e 抗原(HBeAg)阳性与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毒载量及肝功能指标的差异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 年2 月-2016 年2 月在该院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 患者270 例,分析HBeAg 阳性(124 例)和HBeAg 阴性(146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 HBV DNA、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的差异及不同HBV DNA 载量的构成比。结果 HBeAg 阳性组HBsAg、HBV DNA、ALT、AST 的含量与HBeAg 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eAg 阳性组均高于HBeAg 阴性组的患者;两组间TBIL、ALB 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BeAg 阳性组HBV DNA<103 IU/ml 及103 ~ 105 IU/ml 患者的比例均低于HBeAg 阴性组;HBeAg 阳性组HBV DNA>105 IU/ml 患者的比例高于HBeAg 阴性组,两组间HBV DNA 水平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随着乙肝肝硬化患者体内HBeAg 的血清学转换,乙肝病毒复制水平降低,肝脏炎症反应减弱,但并不 意味着病情得到控制,有可能肝脏损害逐渐加重,仍需积极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方法:应用时间分辨技术(TRFIA)对19例仅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体(抗-HBc)为阳性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者7例,HBsAg、HBe—Ab、抗-HBc均为阳性者8例,而HBsAg、抗-HBc为阳性者只有4例。5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阳性检出数前者均高于后者。结论:应用时间分辨技术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代替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与HBsAg阳性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HBsAg阳性930例和HBsAg阴性850例,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有心脏病除外)。年龄选择20-40岁,以减少隐性心肌炎和冠心病对结果的影响,心律失常选择阵发性心动过速,频发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3种类型。结果:HBsAg阳性检出心律失常35例,HBsAg阳性21例,两组比较具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可侵犯心肌,引起心律失常,对HBsAg阳性应注意心脏的其它检查和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乙型病毒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362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的检测,按照不同的乙肝病毒标志阳性情况分级后,进行乙肝病毒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分析研究。结果 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 HBeAg 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97.7%,拷贝数在10^4-10^8之间;HBsAg HBeAb HBcAb阳性组阳性率56%,拷贝数在10^2-10^7之间;HBsAg HBcAb阳性组阳性率54%,拷贝数在10^2-10^7之间;HBsAg HBeAg组阳性率100%,拷贝数在10^7之间;HBeAb HBcAb组3例,有1例阳性,拷贝数10^2;HBsAb组阳性率14.3%,拷贝数在10^3-10^7之间;189例全阴性有2例阳性(1.06%),拷贝数在10^4-10^5之间。结论 HBV DNA在各种模式的HBV标志阳性血清甚至全阴性的血清中均可检出,但检出率相差甚大,从1.06%-100%;HBV DNA乙肝病毒标志中HBeAg阳性者其HBV DNA阳性率及拷贝数较高;HBsAg及其抗体阳性者仍可检出HBV DNA,说明仅仅依靠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9.
肝癌患者乙肝病毒标志与肝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癌患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情况及肝癌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调查227例肝癌住院患的HBV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在HBsAg阳性肝癌患中,抗—MBe阳性占63.8%;肝癌患经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后均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且外科手术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比介入治疗更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种方法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升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感染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以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为主,在肝癌阶段仍有部分患HBV处于复制活跃状态;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肝癌均可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加重,以外科手术治疗引起ALT升高更显。  相似文献   

20.
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在肝细胞中复制增殖,血清中则可检出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各种抗原抗体,常规可检出:①表面抗原(HBsAg);②表面抗体(HB-sAb);③E抗原(HBeAg);④E抗体(HBe-Ab);⑤核心抗体(HBcAb)。以上抗原抗体的检测,医学上称为HBV-M检查(俗称两对半检查),是检查有无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也是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依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