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截肢这个严酷的现实给患者精神和肉体带来了巨大的创伤。选用合适的假肢不仅能帮助患者 修补肢体的残缺、恢复肢体功能,而且更有助于他们树立自信,重返生活。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奥托博克系列的假肢产品也是日益增多。康复医生、假肢技 师可以根据截肢者的体重,性别、残肢条件、生活习惯及患者对假肢功能的要求为其选配假 肢部件,奥托博克公司研制生产出多种系列下肢假肢部件供其选择。本文依照不同的截肢平面依次讲解假肢选配的基本知识。1 半足截肢可选配产品-硅橡胶半足1.1 功能特点硅橡胶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使用环境温…  相似文献   

2.
下肢永久性假肢装配后的功能训练和步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肢永久性假肢装配后,步态训练是最重要的。在实际训练中,患者穿戴下肢永久性假肢的步行模式应该尽可能接近于正常人的步行模式。文章着重讨论了下肢永久性假肢装配后的功能训练和步态分析方法。以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假肢的替代功能。  相似文献   

3.
翁长水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35-3637
下肢永久性假肢装配后,步态训练是最重要的。在实际训练中,患穿戴下肢永久性假肢的步行模式应该尽可能接近于正常人的步行模式。章着重讨论了下肢永久性假肢装配后的功能训练和步态分析方法。以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假肢的替代功能。  相似文献   

4.
《现代康复》1999,3(7):895-895
假肢是用于截肢为弥补肢体缺损.代偿已失肢体部分功能而制造,装配的人工肢体。假肢分类:  相似文献   

5.
假肢是用于截肢者为弥补肢体缺损,代偿已失肢体部分功能而制造,装配的人工肢体。假肢分类:按结构分为壳式假肢,亦称外骨骼假肢(exoskeltalProsthesis)、骨骼式假肢(EmdoskeletalProsthesis)亦称内骨骼假肢;按安装时间...  相似文献   

6.
截肢将造成终生残疾,但从康复医学考虑,截肢又是一种建设性手术,对今后假肢装配和功能重建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假肢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使用,使现代假肢的外形更加逼真,并最大可能的代偿肢体的功能,从而对截肢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
截肢术后康复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截肢将造成终生残疾,但从康复医学考虑,截肢又是一种建设性手术,对今后假肢装配和功能重建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假肢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使用,使现代假肢的外形更加逼真,并最大可能的代偿肢体的功能,从而对截肢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
<正> 许多研究提示:下肢截肢患者以同一速度步行时,每公斤体重的能量消耗要多于健康者20~100%。单侧的膝上或膝下截肢和双侧截肢均相同。以往减少行走者能量消耗所作的研究多数是用在改善假肢上。这种改善虽可减轻假肢的重量,并使使用者感到舒适,但尚未证实它能使患者行走更为省力。看来在过去的研究中,其原则是放在如何替代失去的肢体,而不是放在如何发展所保留的功能上。截肢患者同那些能用肢体起床、站立、散步的病人相比,由于失去肢体,患者的康复活动从一开始和保持进行功能锻炼均处于不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1背景据统计 ,我国现有肢体残疾人 877万人 ,其中截肢者 90万 ,上肢截肢者 2 6万人 ,下肢截肢者 6 4万人。由于种种原因 ,下肢截肢者约有 2 3万人尚未安装假肢 ,其中未安装小腿假肢者约 13万 ,未安装大腿假肢者约 10万。他们中间有的靠双拐渡过人生 ;有的双小腿截肢者靠膝盖爬行 ;有的单小腿截肢者利用竹筒、木料、钢筋等材料自制小腿假肢 ,艰难行走。这些缺肢者大多生活在农村和基层 ,由于丧失劳动能力 ,个人生存艰难、家庭生活贫困。截肢者至今未能安装下肢假肢的原因大致有 :1.1资源远离缺肢者 现有假肢安装机构和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省…  相似文献   

10.
<正> 下肢截肢是晚期下肢缺血的主要治疗方针,也是下肢损伤应早期采取的手段。Shirer 认为,早期截肢可以为严重下肢损伤者提供假肢代替的机会,并有良好的远期功能恢复。对截肢术后立即,还是延期(3月~半年)装配假肢,一直存在争论。已有许多文献报告,对下肢截肢的病人的最佳康复方法是术后立即使用假肢,并逐渐负重行走.Neff 在恶性骨肿瘤治疗中阐述了对下肢截肢者适当的术后处理,特别是立即、早期、临时性和永久性假肢的装配,确保这些患者康复的最佳远期效果.Millstein复习1000多例工伤截肢后恢复工作的情况指出,截肢者可从早期假肢训练中获得好处.本文特对下肢截肢后立即装配临时假肢这一方法进行介绍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1.
假肢是为恢复人体的形态和功能,以补偿截肢造成的缺损而制作和装配的人工肢体,安装假肢是截肢者康复、回归社会的重要手段。我国截肢者人数众多,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在2412万肢体残疾者中有226万截肢者。国家对假肢的生产和发展一直都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2.
截肢后安装假肢是重建肢体功能的重要手段,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充分发挥假肢的代偿作用,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文章就截肢康复的重要性、我国截肢康复的现状、现代截肢康复的特点及主要方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杨东运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38-3639,3641
截肢后安装假肢是重建肢体功能的重要手段,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充分发挥假肢的代偿作用,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文章就截肢康复的重要性,我国截肢康复的现状,现代截肢康复的特点及主要方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假肢研究的深入 ,现代技术条件已允许假肢达到很高的对症性 ,从而满足各种各样的残肢条件和对假肢不同的功能要求。从普及型下肢假肢到全电脑控制智能仿生腿 ,从普通的美容上肢假肢到带感应控制的肌电控制假手 ,假肢技术发展的同时又促进了截肢手术的发展 ,对原来的截肢观念产生了影响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残肢的功能 ,使截肢后的患者能更好地发挥假肢的代偿功能。1 现代假肢的发展现代假肢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假肢接受腔 ,二是假肢零部件 ,特别是功能性部件 ,如膝关节、假脚。接受腔作为患者和假肢之…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机体功能的缺失,下肢截肢患者在运动中的平衡能力明显减弱,更容易发生跌倒。假肢穿戴者一旦发生跌倒,会造成截肢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因此,对于下肢假肢跌倒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动力型假肢不仅能够跟随健肢运动,从而使健肢和假肢侧腿相互协调运动,还能够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复合材料特性及在假肢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假肢的质量对下肢截肢患者运动所消耗的能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为患者装配选择假肢零部件时,应在充分考虑满足患者要求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质量轻的下肢配件.基于上述原因,一些强度高、质量轻的材料,如钛合金、超轻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在设计与制造下肢假肢零部件时被广泛使用,使现代假肢功能更完善、质量更轻.其中,与前两种材料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假肢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相对较晚.文章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了近10年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下肢假肢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碳纤维假脚、踝关节、膝关节以及接受腔等.最后,对中国假肢领域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假肢是用来代偿正常人体截肢部位机能和外表形状的装置,安装假肢是截肢患者恢复活动能力和外观的主要康复手段。假肢接受腔作为人与机械系统之间生物力学的界面,是截肢患者肢体残端和假肢之间载荷传递的惟一通道,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以满足功能性、舒适性的要求。一个完整的残肢接受腔有限元模型包括几何模型、材料特性、载荷状况和模型边界条件。下肢残肢-假肢接受腔界面应力的有限元理论仿真要求能够达到快速建立几何模型、准确模拟不同部位的材质特性、定义人机界面的接触特征、精确施加动态载荷。假肢接受腔以人工假肢个性化制造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法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并集成了生物医学、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下肢截肢患者的增多以及微电子、控制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下肢假肢逐渐成为康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下肢假肢系统的核心部件,高性能的膝关节假肢设计仍然是当前假肢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难点。本文介绍国内外智能膝关节假肢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对现有膝关节假肢进行分类,分析当前膝关节假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膝关节假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小腿截肢残端假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残端假体增加下肢截肢后骨残端的横截面积,降低负重时截肢残端皮肤单位面积上的压强,减少由于穿戴假肢所引起的并发症。重建离断肌肉的下位附着点,使之保持肌肉的合适初长和原有肌力,并维持肌力平衡,防止关节挛缩畸形,以保持截肢平面上位关节的正常活动,提高截肢肢体穿戴假肢后的功能。方法:山羊10只,随机分为2组,左小腿膝下截肢后,分为对照组和假体放置组。假体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成,呈蘑菇状外观。术后穿戴假肢开始负重。观察站立和行走的时间,残端皮肤情况,并进行骨残端组织学检查。结果:假体放置组羊能在截肢术后较早穿戴假肢,负重站立和行走,无残端皮肤溃疡。假体与残端骨接合紧密,肌腱与假体连接良好,坚固。未发现任何假体放置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截肢后骨残端安放假体能明显增加骨残端横截面积,很好保持残肢末端的圆锥形,加之假体材料的缓冲作用,明显减少截肢骨残端与假肢接受腔间软组织单位面积上的压强,使之能较早安装假肢,减少穿戴假肢所引起的并发症。增加假肢穿戴后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智能下肢假肢、生物信息源控制的上肢假肢、有机硅人体仿生材料等假肢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促进了假肢矫形器临床应用的新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应围绕伤员康复目标应用假肢矫形器。应用临时假肢装配技术、全接触接受腔技术可有效促进伤员康复。安装矫形器既要遵循生物力学原则,又要从医学角度注意可能发生的问题。科学的功能评价是应用假肢矫形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