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5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术后3个月时对患者行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结果 35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基底节血肿均在1周内基本消失。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Ⅰ级10例,Ⅱ级17例,Ⅲ级6例,Ⅳ级2例。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血肿清除彻底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溢血的微创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兆辉 《中外医疗》2010,29(24):48-48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例高血压脑溢血分别采用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92例)和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66例)进行治疗。结果微创开颅血肿清除组的术后生存率86.9%,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7%;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组的生存率83.3%,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19.7%。结论高血压脑溢血微创手术的手术指征是意识分级低于Ⅳ级、出血量中等且血肿位于基底节和皮质下。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高血压脑溢血超早期及早期发病的患者,而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则较适用发病中期且血肿形成后较稳定的患者。结合患者的病情、术者的专业技术和手术设备条件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右江医学》2017,(2):198-201
目的对比分析脑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9月采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的60例HICH患者作为立体定向组,另选同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0例HICH患者作为开颅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GCS评分及ADL分级。结果立体定向组患者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均较开颅手术组明显减少,术后3 d、术后1周时GCS评分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术后6个月时ADL分级明显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的23.33%(P<0.05)。结论脑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报告4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21例予以血肿穿刺吸除术治疗,26例予以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者疗效。结果:应用血肿穿刺吸除术治疗的21例患者,术后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3例,Ⅴ级3例;死亡4例。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清除血肿的26例患者,术后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术后功能恢复为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5例,Ⅴ级4例;死亡5例。结论: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血肿穿刺吸除术或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强防治术后并发症是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脑疝治疗办法和临床疗效。方法4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床旁采用YL-1型针穿刺抽吸部分血肿,缓解高颅压症状,尔后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微创皮层造瘘,显微镜下清除残余血肿。结果本组43例,无一例出现术后再出血,死亡6例,死亡率14%。术后随访3—12个月,根据ADL分级法判定疗效。Ⅰ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7例,Ⅳ级5例,Ⅴ级3例。结论YL-1型针穿刺引流术联合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脑疝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疗效和优越性.方法:86例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和80例采用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清除血肿较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死亡率低,术后康复效果好.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恢复快、残死率低等优点,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双靶点单通道法辅助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双靶点单通道法辅助立体定向血肿次全排空术。观察术后引流管位置、再出血率、血肿清除时间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结果本组引流管定位准确、无再出血病例、置管引流时间平均3.13天、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ADL评分Ⅰ、Ⅱ、Ⅲ级)为85.19%。结论双靶点单通道法辅助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定位准、创伤小、并发症少、清除血肿较彻底、术后恢复较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永  徐力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2):110-111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穿刺引流部分兼行直视下血肿清除术)治疗82例高血压恼出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个月后ADL分级,ADL-Ⅰ级20例,ADL-Ⅱ级28例,ADL-Ⅲ级18例,ADL-Ⅳ级4例,ADL-Ⅴ级3例,死亡9例,死亡率11.0%。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良好手术方法之一,具有视野清楚、清除血肿彻底、减压快、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治疗脑内小血肿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脑内小血肿的疗效.方法 对21例脑内小血肿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结果 术后24 h后血肿量减少80%以上者16例,术后72 h血肿量减少95%以上者18例,1例术后再出血.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3个月后随访,Ⅰ级10例,Ⅱ级9例,Ⅲ级1例;术后半年随访,Ⅰ级15例,Ⅱ级3例,Ⅲ级2例.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脑内小血肿能够有效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早期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A)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5例行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HI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HICA分别在术后第1、3、7天复查CT,血肿清除率均在85%以上.2例继发出血行2次手术.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10例,Ⅱ级30例,3级10例,Ⅳ级5例.死亡5例.其中术前6例意识状态Ⅰ级者,术后ADL分级均为Ⅰ级.结论 早期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是治疗HICA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组,每组各39例患者.结果:在接受手术3个月后,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P<0.05);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低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方式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苹  李军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5):306-306
目的:总结32例高血压牺室内出血治疗体会。方法:分析32例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结果:存活者3个月后ADL分级,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2例,2例全脑室出血铸型死亡。其中1例死于中枢性高热,1例死于脑梗死后再出血、脑弥漫性肿胀。结论:经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及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张阳  童晓南 《吉林医学》2012,33(19):4144-4145
目的:观察3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颅内血肿。首先CT定位,行经颅穿刺血肿清除术后注入尿激酶1~2万U,留置引流,24 h后行第2~3次抽吸。根据病情及头CT复查结果,确定拔管时间。结果:32例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病情皆有好转,其中4例死于脑出血并发症,28例存活者随访3~6个月,ADLⅠ级7例,Ⅱ级8例,Ⅲ级8例,Ⅳ级5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具有创伤小、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张教  侯文  周锋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5):583-58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第1、4、7天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1周后GCS评分情况。方法:将194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两组,进行相应治疗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后第1、4、7天血清中VEGF水平和1周后GCS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各时间点上血清VEGF水平处于优势(P<0.05),GCS评分均值也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P<0.05)。结论: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能够促使患者体内VEGF的增殖表达,更好的改善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脑神经功能康复;对于出血量在30~60ml、意识状态尚可者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具有良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钻颅血肿立体定向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与可能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60例钻颅血肿定向排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排空组)的临床资料与经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组)的临床资料进行配对比较观察。结果 钻颅血肿排空术后1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ADLⅠ 15例(25%),ADLⅡ27例(45%),ADLⅢ 8例 (13%),ADLⅣ3例(5%),ADLⅤ+ADLⅥ 7例(12%);血肿排空术后 6个月ADL评定:ADLⅠ18例(31%),ADLⅡ26例(44%),ADLⅢ6例(11%),ADLⅣ2例(3%),ADLⅤ+ADLⅥ9例(15%)。结论钻颅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较保守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手术经验.方法 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对3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超早期(6 h内)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CT显示血肿清除效果满意.术后3个月进行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18例,Ⅳ级2例,Ⅴ级0例.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好,具有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并发症和致残率低,恢复功能快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分成超早期组(34例)和早期组(32例)施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超早期组术后死亡4例;获随访28例按ADL分级评定Ⅰ级(良好)5例,Ⅱ级(中残)18例,Ⅲ、Ⅳ级(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早期组术后死亡3例;获随访27例按ADL分级评定Ⅰ级(良好)3例,Ⅱ级(中残)12例,Ⅲ、Ⅳ级(重残)11例,植物生存1例。对两组患者良好.中残率及重残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015,P〈0.05),超早期组疗效优于早期组。结论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如条件许可,应尽早实施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02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术后生存89例(87.25%),死亡13例(12.74%),手术效果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ADLⅠ级9例,Ⅱ级20例,Ⅲ级45例,Ⅳ级15例,其中Ⅰ~Ⅲ级74例,占72.54%。结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近2年对36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病人施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的经验.结果 全组高血压丘脑出血存活35例,术后6月随访,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Ⅰ级8例,Ⅱ级13例,Ⅲ级8例,Ⅳ级4例,Ⅴ级2例,死亡1例.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是进行高血压丘脑出血血肿清除的最适宜技术,加之术后综合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军  李苹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1):1002-1003
目的探讨使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手术治疗丘脑血肿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使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手术治疗18例丘脑血肿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中抽吸出血肿量10-21ml,平均(16.5±4.5)ml。术后72小时血肿减少70%以上16例。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Ⅱ级8例,Ⅲ级5例,Ⅳ级2例。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手术治疗丘脑血肿,患者逆行脑室感染率少,疗程短,预后较单纯脑室引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