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 1,IGF -Ⅰ )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量度分析法 (IRMA)测定 30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IGF -Ⅰ水平 ,并以 30例健康组以及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作对照。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IGF -Ⅰ含量显著上升 (148± 49.6 μg/L) ,与BPH(91.0± 32 .8μg/L)及健康组 (10 5± 2 5 .6 μg/L)差异有显著性 (均为P <0 .0 0 1)。BPH组血清IGF -Ⅰ含量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前列腺癌患者各期血清IGF -Ⅰ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IGF-Ⅰ与BPH无关 ,其水平升高增加前列腺癌的危险性 ,与健康组相比较 ,高IGF -Ⅰ水平患者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 (OR)为 11.2 3,95 % ,可信区间为 3.0 9~ 40 .7,前列腺癌患者与健康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提示IGF -Ⅰ可能增加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 (IGF -Ⅱ )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 2 9例颅脑损伤患者在损伤 1天内、治疗后 3天、7天三种情况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 (IGF-Ⅱ )含量。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 1天内、治疗后 3天、7天IGF -Ⅱ水平 (0 131± 0 0 4 7ng ml、0 117± 0 0 4 6ng ml、0 12 3± 0 0 5 0ng ml)均较正常对照组 (0 4 4± 0 14ng ml)明显降低 ,损伤 1天内、治疗后 3天、7天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观察IGF -Ⅱ含量的变化对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早期病理生理机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及与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肝病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 -I)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 各型肝炎患者 113例 ,对照组 30例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GF -I含量 ,同时检测有关肝功能指标 .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患者血清IGF -I含量分别为 6 37.6± 178.3ng/ml、4 5 8.6± 2 76 .4ng/ml、6 0 1.7± 2 76 .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316 .1± 10 9.1ng/ml (p <0 .0 0 1) .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患者血清IGF -I含量为 2 2 4 .5± 16 8.2ng/ml和12 0 .5± 94 .4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IGF -I含量与部分肝功能指标相关 (p <0 .0 5 ) .结论 检测IGF -I对估计慢性肝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β-淀粉样蛋白 ( Aβ)和载脂蛋白 E4( Apo E4)对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 ,本文采用了神经细胞培养、MTT比色法、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 1) MTT法测得 Aβ( 3 1 - 3 5) ( 10 μmol/ L) +Apo E4( 10 μg/ ml)和 Aβ( 3 1 - 3 5)( 2 0μmol/ L ) +Apo E4( 10μg/ ml)的 OD值 ,分别为 0 .197± 0 .0 2 1和 0 .191± 0 .0 2 4,明显低于对照组 ( 0 .2 2 9± 0 .0 3,P<0 .0 5 )。( 2 )这两组神经元胞体的最长径分别为 ( 10 .0 7± 1.98)μm和 ( 10 .0 1± 1.6 8)μm;最短径分别为 ( 6 .40± 0 .77)μm和 ( 6 .2 8± 0 .89) μm,明显低于对照组、Apo E4组、Aβ( 3 1 - 3 5) 组的最长径和最短径 ( P<0 .0 5 ) ;其突起平均长度分别为 ( 2 6 .36± 7.73) μm和 ( 2 3.86± 7.2 9)μm,明显低于对照组 ( 30 .88± 9.79)μm、Apo E4组 ( 30 .6 0± 7.30 )μm以及 Aβ( 3 1 - 3 5) ( 10μmol/ L )组 ( 2 8.34± 4.40 )μm( P<0 .0 5 )。 ( 3) Aβ( 3 1 - 3 5) ( 2 0 μmol/ L)组的突起平均长度为 ( 2 6 .81± 5 .42 ) μm,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 30 .88± 9.79) μm和Apo E4组 ( 30 .6 0± 7.30 )μm ( P<0 .0 5 )。本研究结果提示 ,Aβ( 3 1 - 3 5) +Apo E4对神经元的抑制作用较 A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儿童血清甘露聚糖凝集素 (MBL)水平正常值参考范围 ,了解血清MBL低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重庆地区 91例新生婴儿脐血MBL水平 ,2 6 3例学龄前儿童、1 6例成人血清MBL水平 ,并对学龄前各年龄组血清低MBL水平的儿童进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回顾。结果 新生儿脐血MBL水平为 ( 1 .71± 1 .6 0 ) μg/ml,成人外周血 ( 2 .2 6± 1 .56 ) μ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学龄前各年龄组MBL水平分别为 ( 3.1 6±2 .0 0 ) μg/ml、( 3.1 9± 1 .88) μg/ml、( 3.30± 2 .0 5) μg/ml、( 3.6 9± 2 .2 2 ) μg/ml、( 2 .80± 1 .38) μg/ml,与新生儿比较明显增高 (P <0 .0 0 5) ,但学龄前期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1 6例血清低MBL水平儿童中 7例在 3岁前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 ( 4 3.7% ) ,主要感染方式为上呼吸道感染 ,血清MBL水平低于 1 0 0ng/ml组与血清MBL水平在 1 0 0~ 2 0 0ng/ml的儿童比较反复呼吸道感染频率有增多趋势。结论 新生儿期MBL水平可达成人水平 ,但明显低于学龄前各年龄组儿童 ,学龄前儿童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低血清MBL水平儿童在免疫脆弱阶段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易患倾向 ,血清MBL水平下降时 ,呼吸道感染频率有增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GFⅡ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 )与高血压病 (EH)以及与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EH伴LVH)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10 0例未治疗的EH患者和 5 0例正常人血清IGFⅡ水平。并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测定 10 0例EH患者的左心室重量 (LVM )。结果 :EH患者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0 6 6± 0 35 )ng/ml:(0 4 4± 0 14 )ng/ml,p <0 0 1],EH伴LVH者IGFⅡ高于EH非LVH者 [(0 82± 0 4 0 )ng/ml:(0 5 4± 0 2 0 )ng/ml,p <0 0 1]。结论 :EH患者IGFⅡ水平升高 ,其升高程度与病情密切相关 ,IGFⅡ可能参与了EH心肌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ANP)时肠组织血流量及炎症介质的变化.实验用9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ANP组,以5%牛磺胆酸钠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复制ANP模型.采用放射生物微球技术在制模后0h、2h和12h分别测定肠组织血流量,同时检测血清磷脂酶A2(PLA2)活性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观察肠粘膜病理改变.结果显示,ANP组在制模后2h及12h肠组织血流量(0.80±0.07,0.50±0.06)mL/(min*g)较对照组(1.56±0.18,1.61±0.11)mL/(min*g)明显减少(均P<0.001),血清PLA2活性(94.29±9.96,103.71±14.40)U/L,IL-1β水平(0.78±0.13,0.83±0.20)μg/L较对照组(65.27±10.52,66.63±9.81)U/L,(0.32±0.06,0.33±0.07)μg/L明显升高(均P<0.001),肠粘膜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加重(均P<0.001).提示ANP早期肠组织血流量减少与炎症介质的升高同时发生,两者均是ANP时肠粘膜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 1β(IL 1β)含量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6 6例SARS患者血清IL 1β含量,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进展期SARS患者血清IL 1β含量为0 2 9±0 2 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IL 1β含量为0 76±0 37ng/ml,显著高于普通型SARS患者;重型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IL 1β含量变化多样。结论:SARS患者存在免疫反应异常,血清IL 1β含量变化可能是SARS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室注射L -谷氨酸 (L -Glu)对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含量的影响。方法 :摘取下丘脑组织 ,匀浆化 ,用RIA法检测匀浆上清液中GnRH的含量。结果 :脑室分别注射 0 0 1176、0 1176、1 176 0 μg/ 2 0 μl-1 -1L -Glu后 40分钟 ,下丘脑GnRH含量依次为 1 5 9± 0 41、0 88± 0 34、0 70± 0 42ng/ 10mg湿重 ,均显著低于盐水对照组 (P <0 .0 1) ;脑室注射 0 1176 μg/ 2 0 μl-1·-1L -Glu后 2 0、40、12 0分钟 ,下丘脑GnRH含量依次为 0 99± 0 37、0 88± 0 34、1 2 6± 0 39ng/ 10mg湿重 ,亦均显著低于盐水对照组 (P <0 .0 1)。脑室注射L -Glu对下丘脑GnRH含量的降低作用呈现剂量与时间依从关系。而脑室注射3H -Glu 2 μCi/ 2 0 μl-1·-1后 40分钟发现 ,大脑、小脑、垂体、下丘脑内侧基底部 (MBH)和视前区 (POA) 5个不同部位脑组织中以MBH对3H -Glu的摄取量最大 (10 6 9 82± 490 33cpm/ 10mg湿重 )。结论 :L -Glu可能参与了大鼠下丘脑GnRH神经元功能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NSE和sICAM-1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中NSE和sICAM 1水平的改变。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了 30例CNS感染的患者和 2 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中的NSE和sICAM 1水平。结果 :在CNS感染患者血清中NSE( 12 5 .6 8± 14 .38μg/L)和sICAM 1( 4 48.94± 96 .70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NSE( 6 .6 6± 1.2 5 μg/L)和sICAM 1( 2 91.78± 39.18μg/L) ,P <0 .0 1。在CNS感染各组中病毒性脑炎患者的NSE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sICAM 1在CNS感染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提示NSE和ICAM 1可作为CNS损害和感染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Graves病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和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IGF 1 )与骨密度 (BMD)在Graves病 (GD)中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检测 30例女性G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F 1水平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桡骨骨密度 ,并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 (对照组 )比较。结果 :GD组 ,血清IGF 1水平 (1 6 5 4± 4 0 0 ) μg L明显升高 ,BMD(0 770± 0 0 81 )g cm2 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IGF - 1为 (92 5± 2 5 1 ) μg L、BMD为 (0 877± 0 0 6 9)g cm2 )〕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 ,IGF 1与FT4 正相关 (r=0 .38,P <0 .0 5 )、与BMD负相关 (r=- 0 .32 ,P <0 .0 5 )。GD治疗缓解后 ,IGF 1水平 (1 1 0 4± 33 2 ) μg L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MD(0 882± 0 0 80 )g cm2 有所增加 ,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GF 1可能在GD的发病以及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 IL- 12对慢性乙肝患者 TH1 / TH2 类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 5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BMC,分别与植物血凝素 (PHA ,10 0μg/ m L )、HBc Ag(1μg/ m L )、HBe Ag(1μg/ m L )单独或联合 IL - 12 (10 ng/ m L )体外培养 48h,EL 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 IL - 2、IFN -γ、IL - 4、IL - 10水平。 2 0例健康人群做对照。结果 IL - 12对健康人群 PBMC产生 TH1 /TH2 类细胞因子无显著影响 ,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显著增强 PBMC产生 IFN-γ,且慢性中度患者最为突出。 IL - 12与HBe Ag联合诱导 ,不但显著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BMC产生 IL- 2和 IFN- γ,还抑制 IL- 4和 IL- 10的产生。结论 IL- 12可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IFN-γ优势表达 ,可促进 HBe Ag诱导的 TH2 型优势表达向 TH1 型优势表达转换  相似文献   

13.
人生长激素的生物素—新和素放大酶联免疫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有生物素和亲和素放大系统的人血清生长激素 (hGH)酶联免疫分析法 (BA ELISA) ,以微量的GH抗原免疫BALB/C小鼠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 2 9株分泌抗hGH单克隆抗体 (MCA)的杂交瘤株。选择最佳配对MCA ,利用亲和素与生物素高亲和力的特性 ,建立了血清hGH双位点的BA ELISA法。我们的MCA滴度为 (0 5~ 5 0 0 )× 10 4,亲和常数Ka =(0 13~ 1 40 )× 10 10 L/mol。血清hGH的ELISA的灵敏度为 0 0 4± 0 0 1μg/L ;在血清中分别加入 1,2 5 ,5 μg/L的hGH ,其回收率为 90 7%~ 10 7 6 % (平均为 10 1 2 0 %± 0 0 3 % ) ;hGH含量为 2 8、10 0、2 9 8μg/L的血清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4 9%、3 8%、7 9%和 6 2 %、3 5 %、9 5 % ;用本法测定了正常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 (GHD)患儿和活动性肢端肥大症患者空腹血清hGH水平 ,分别为 1 87± 3 0、0 30± 0 42和 8 71± 6 95 μg/L。上述结果表明 ,本ELISA方法灵敏、特异、稳定、准确 ,能确切反映hGH分泌功能 ,在诸多方面均优于RIA。  相似文献   

14.
健康人与代谢性骨病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正常与病理状态下血清骨钙素 (S -BG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了 2 70例不同年龄段 (每隔 1 0岁为一年龄段 )健康人 ,60例脑血管疾病以及 85例代谢性骨病患者的S -BGP水平。结果 :(1 ) 89例新生儿脐血S -BGP浓度为 1 9 3± 1 6 8μg/L ,2 2例出生 3天婴儿S -BGP浓度为 7 4± 2 3μg/L ,1 0 0例正常人 (1 1~ 60岁 ,平均年龄 39岁 )S -BGP浓度为 5 2± 1 35μg/L ,其中 :男性 5 3±1 4μg/L(n =47) ,女性 5 1± 1 34μg/L(n=53)。 30例老年健康人S -BGP浓度为 3 9± 1 48μg/L。S -BGP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 (r=- 0 383 ,P <0 0 0 1 )。 (2 ) 85例代谢性骨病患者S -BGP浓度 :甲亢患者 2 1 7± 2 0 46μg/L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 ;老年糖尿病 (NIDDM)患者 2 6± 0 99μg/L ,与正常老年健康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 (3) 60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S -BGP水平 :脑梗塞 2 2± 1 1 μg/L ,脑出血 2 5± 1 2 μg/L ,与正常老年健康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本文结果表明 ,S -BGP的放射免疫分析是研究正常与病理状态下骨代谢变化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提高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水平 ,本文探讨用脑肌酸激酶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肌酸激酶B亚基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用BCK McAbELISA法测定B亚基含量 ,动力学法测定CK、CK MB的活性 ,并对结果进行动态观测及比较。结果 :血清CK B亚基含量在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期为 344 .89± 2 0 5 .18ng/ 5 0 μl;正常对照组和缓解期B亚基分别为 6 .5× 10 - 1 ± 2 .2× 10 - 4 ng/ 5 0 μl和 18.5 0× 10 - 4 ± 12 .2 0× 10 - 4 ng/ 5 0 μl。血清B亚基在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对照组中含量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BCK McAbELISA法可检测血清中微量B亚基。当心肌梗死急性发作 ,CK、CK MB尚在正常范围时 ,B亚基含量已明显升高。使用本法测定血清B亚基含量具有准确、快速、灵敏、可靠、特异性高等特点 ,为临床上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疗效判断提供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瘦素和神经肽Y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 1 0 0例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瘦素和神经肽Y(NPY)浓度。结果 :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瘦素水平 7 1 5±3 72 μg/L ,NPY水平为 1 1 2± 4 2 36ng/L ;女婴组瘦素水平为 9 35± 3 5 1 μg/L ,NPY为 1 38 2 9± 4 2 6 7ng/L ,均明显高于男婴组瘦素水平 (4 95± 2 1 8μg/L)和NPY水平 (85 85± 4 0 39ng/L)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瘦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孕妇分娩前身高体重指数 (BM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分别为 0 6 4 7、0 5 4 7,p<0 0 5 ) ;NPY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孕妇分娩前BMI亦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84 ,0 70 5 ,p <0 0 5 )。结论 :胎儿组织及胎盘产生的瘦素和NPY可能参与了妊娠期胎儿体重增长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对IL-12诱导其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协同效应的影响。方法:分离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PHA(100μg/ml)、HBcAg(1μg/ml)、HBeAg(1μg/ml)单独或联合IL-12(10ng/ml)体外培养48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IL-2、IFN-γ、IL-10。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DNA含量,并分成HBVBDNA小于10^3拷贝/ml、1063-10^5拷贝/ml、1065-10^7拷贝/ml、大于10^7拷贝/ml4组。结果:以HBVDAN小于10^3拷贝/ml组做对照组,比较发现无论抗原(PHA、HBcAg、HBeAg)单独诱导还是联合IL-12共同诱导,随着血清HBVDNA含量的增高,PBMC产生IL-2和IFN-γ水平逐渐降低,产生IL-5和IL-10水平逐渐升高,并且IL-12对PBMC产生IFN-γ的增殖效应逐渐减弱,特别是血清HBVDNA大于10^7拷贝/ml患者几乎无明显增殖效应。结论:高水平血清HBVDNA含量对IL-12诱导慢性乙型肝炎PBMC产生IFN-γ协同效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rGST Sj32保护性免疫机制。 方法 :用rGST Sj32加弗氏完全佐剂 (FCA)皮下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前 ,攻击感染前 (第 3次免疫后 2wk)以及攻击感染后10d、30d及 4 5d ,各剖杀免疫组与对照组小鼠 5只 ,取脾细胞培养 ,对体外培养的脾细胞诱生的细胞因子进行分析。结果 :用rSj32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时 ,第 3次免疫后2wk(即攻击感染前 )剖杀小鼠的脾细胞分泌IL 4、IL 5和IFN γ的水平与佐剂对照组相比较 ,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分别为 ( 10 .2 1± 3.6 5 )ng/L (P >0 .0 5 )、( 19.89± 9.5 7)ng/L (P >0 .0 5 )、( 5 .0 9± 2 .5 1) μg/L (P <0 .0 1)。攻击感染后10d、30d及 4 5d ,对照组与免疫组IFN γ的水平未见升高 ;对照组IL 4和IL 5的水平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 ,免疫组升高不如对照组明显。结论 :rGST Sj32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 ,可诱导以Th1类细胞因子为主的免疫应答 ;而攻击性感染则诱导以Th2型细胞因子为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内皮素-1 (ET-1)与胎儿宫内发育受限(FGR)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21例FGR患儿脐血、孕妇(FGR组)血清及羊水中IGF-1和ET-1水平,同期住院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34例(正常妊娠组)作为对照.结果 (1)FGR组孕妇血清IGF-1为112.16±7.02μg/L,低于正常妊娠组的207.07±8.25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FGR组脐血清IGF-1为16.27±7.38μg/L,低于正常妊娠组的44.89±6.44μg/L,两者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FGR组羊水中IGF-1 与正常妊娠组无明显差异(P>0.05);(2)FGR组脐血清ET-1为79.34±3.67μg/L,高于正常妊娠组的43.96±4.16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FGR组羊水中ET-1水平(21.96±1.89μg/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10.41±2.13μg/L),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FGR组孕妇血清ET-1与正常妊娠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GF-1及ET-1在FGR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 β 淀粉样蛋白 (Betaamyloidpritein ,Aβ)与载脂蛋白E4(ApolipoproteinE ,ApoE4)对神经元的共同作用 ,探讨老年性痴呆发病的细胞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 :体外培养神经细胞 ,采用MTT比色法和免疫组化标记 ,结合图像分析技术 ,研究Aβ3 1 3 5和ApoE4对海马神经元存活和生长的作用。结果 :(1 )Aβ3 1 3 5(1 0 0 μmol/L) +ApoE4(1 0 μg/ml)和Aβ3 1 3 5(2 0 μmol/L) +ApoE4(1 0 μg/ml)的OD值 ,分别为 0 .1 97± 0 .0 2 1和 0 .1 91± 0 .0 2 4,明显低于对照组 0 .2 2 9± 0 .0 0 3 μm(P <0 .0 5 )。 (2 )这两组神经元胞体的最长径分别为 1 0 .0 7± 1 .98μm和 1 0 .0 1± 1 .68μm ;最短径分别为 6.40± 0 .77μm ,6.2 8± 0 .89μm ,明显低于对照组 1 2 .73± 3 .0 0 μm、7.0 5± 1 .0 4μm ,Aβ3 1 3 5组 1 2 .0 9± 2 .45 μm、7.0 1± 1 .0 2 μm ,最长径和最短径 (P <0 .0 5 ) ;(3 )两组神经元突起平均长度分别为 2 6.3 6± 7.73 μm和2 3 .86± 7.2 9μm ,明显低于对照组 3 0 .88± 9.79μm、2 8.3 4± 4.40 μm ,P <0 .0 5。 (4 )Aβ3 1 3 5(2 0 μmol/L)组的平均突起长度 (2 6.81± 5 .42 μm) ,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poE4组 3 0 .60± 7.3 0 μm(P <0 .0 5 )。ApoE4对海马神经元的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