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303例下咽癌的外科治疗及组织移植修复重建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下咽癌的外科治疗及术后下咽食管缺损不同组织移植Ⅰ期重建方法在下咽癌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65~1998年外科治疗下咽癌患者303例,其中130例经不同组织移植重建下咽食管手术治疗(1997年UICC分期Ⅱ期5例;Ⅲ期16例;Ⅳ期109例),其中梨状窝区94例,咽后壁区18例,环后区18例.游离空肠15例,胃代下咽食管81例,结肠代下咽食管10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20例,其他方法4例.173例下咽癌患者不需要重建(Ⅰ期7例,Ⅱ期12例,Ⅲ期51例,Ⅳ期103例),其中梨状窝160例,咽后壁8例,环后5例.结果 Kaplan-Meire法统计生存率,130例组织移植重建患者3年生存率为43.2%,5年生存率为36.4%;173例不需要组织重建患者3年生存率为59.2%,5年生存率为47.7%.各组吞咽功能良好率均在80%以上.胃代下咽食管手术死亡率为8.6%(7/81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手术死亡率15.0%(3/209例);游离空肠及结肠代食管下咽无手术死亡.总手术并发症20世纪90年代之前为44.3%(35/79例),90年代手术并发症为13.7%(7/51例),χ2=13.457,P=0.004,差异有显著性;其中90年代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并发症最高为18.2%(2/11例).结论游离空肠、胃代下咽食管、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在下咽癌的生存率、吞咽功能的恢复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是值得提倡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修复重建下咽颈食管环周缺损的适应证,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方法对1993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下咽颈食管区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并根据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范围,采用胸大肌肌皮瓣、喉管、游离空肠、游离前臂皮瓣和胃上提咽胃吻合5种方法对肿瘤切除术后所致的下咽颈食管环周缺损进行一期修复重建,并重点对所有患者术后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客观评估。结果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重建31例,喉管代下咽颈食管8例,游离空肠移植12例,游离前臂皮瓣移植4例,胃上提咽胃吻合术17例。其中1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创口感染、咽漏、皮瓣部分坏死、胃壁部分坏死和食管吻合口狭窄等,除1例死亡外,其他患者经处理全部治愈。本组患者术后吞咽功能恢复满意,除2例食管吻合口狭窄患者可以进半流食外,其余患者均恢复了正常的进食功能。平均随访时间为1.6年,术后2年生存率为45.3%。结论下咽颈段食管癌切除术后所致的环周缺损可依据缺损的范围和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只要适应证掌握得当均可获得满意的修复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3.
晚期下咽癌、喉复发癌术后颈部缺损整复组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不同组织移植物Ⅰ期重建晚期下咽癌、喉复发癌术后颈部、下咽食管缺损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喉复发癌36例, 肿瘤切除后采用胸大肌肌皮 瓣修补组织缺损18例,肩胸皮瓣修补4例,胃代食管修补2例,胸部推移皮瓣重建下颈部与上纵隔组织缺损,并消灭手术死腔12例。晚期下咽癌16例,颈段食管癌8例,以游离空肠整复1例, 健侧喉黏膜瓣修复咽部缺损8例,喉气管代食道8例,胸大肌皮瓣修复咽部缺损2例,胃代食管2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下咽1例。 结果: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无修复组织坏死 ,全部组织瓣存活。采用健侧喉黏膜瓣修复者,仅 1例有术前放疗史的患者发生术后咽漏,胸大肌皮瓣 修复者发生咽漏1例,胃代食道术后发生咽漏1例。全部病例愈合后均恢复正常饮食。随访 9~84个月,14例出现吞咽梗阻,可进流质饮食。结论:下咽癌患者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各有侧重。肿瘤的部位和手术后组织缺损的大小是选择修复方法的首要因素;其次,应结合患者的年龄和全身状况,考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下咽癌喉癌术后广泛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修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4种方法Ⅰ期修复下咽癌及晚期喉癌术后广泛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用健侧喉黏膜瓣修复部分咽部缺损12例(伴颈段食管切除术2例).胸大肌皮瓣修复部分咽部缺损6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保留喉的部分下咽切除术2例.游离空肠重建全下咽和食管上段缺损1例。结果: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无修复组织坏死.全部组织瓣存活。采用健侧喉黏膜瓣修复者,仅1例术前放疗的患者术后发生咽漏;胸大肌皮瓣修复者,1例发生咽漏。全部病例愈合后均可进普通饮食。随访9~84个月,4例出现吞咽梗阻。结论:下咽癌缺损的修复方法各有侧重。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是选择修复方法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也应仔细考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报告下咽癌切除术后,应用会厌剖开延伸的粘软骨膜瓣修复下咽颈段食管的粘膜缺损8例,术中分别采用会厌瓣和胸骨舌骨肌筋股瓣、会厌瓣和残存下咽粘膜瓣作复合修复,术后恢复良好的吞咽功能,无咽颈瘘发生.临床上虽可应用胃、空肠、结肠和胸大肌肌皮瓣代下咽颈段食管,但手术费时、复杂、病人痛苦大。本术式优点:就近取材,血运丰富,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喉癌下咽癌患者下咽及颈段食管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喉癌下咽癌患者下咽或下咽及颈段食管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术后缺损 9例 (伴颈段食管部分切除 3例 ,颈段食管癌行食管全切除 1例 ) ,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 4例 ,直接修复 4例 ,胃咽吻合术 1例。不保留喉功能 2 0例 (伴颈段食管部分切除 2例 ) ,舌瓣修复 16例 ,喉组织瓣 2例 ,胸大肌肌皮瓣与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联合重建下咽 2例。结果 :术后 8例Ⅰ期恢复吞咽及喉功能 ,1例下咽狭窄 ,Ⅱ期行残喉切除。余 2 0例中 16例Ⅰ期恢复吞咽功能 ,1例下咽狭窄经扩张进食 ,3例咽瘘 ,其中 1例咽瘘行Ⅱ期胃咽吻合术。 1、3及 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2 %、6 4 .7%和 4 6 .2 %。结论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或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可直接修复或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 ,不保留喉功能者 ,可采用舌瓣、胸大肌皮瓣修复或咽胃吻合术。肌皮瓣和肌筋膜瓣联合重建全下咽易引起下咽狭窄或咽瘘  相似文献   

7.
下咽癌累及颈段食管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下咽癌累及颈段食管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2000年48例累及颈段食管的下咽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26~71岁,平均54.3岁。梨状窝癌33例,下咽后壁区癌14例,环后癌1例,均无远处转移。根据UICC1997年TNM分期标准均为T4M0期,其中cN0 28例,cNl 15例,cN2 5例。喉全切除术8例,喉部分切除残喉气管瓣修复下咽17例,23例保留了喉功能。所有病例均行改良性颈清扫术,其中单侧清扫38例,双侧清扫10例。患侧甲状腺叶切除42例。下咽食管缺损的修复方法分别为:喉气管瓣修复11例,胸大肌肌皮瓣13例,喉气管瓣+胸大肌肌皮瓣6例,裂层皮片+胸大肌肌皮瓣10例,胃上提咽胃吻合3例,结肠上徙5例。术后均接受放射治疗,剂量为55—75Gy。结果手术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20例病理诊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8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24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6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胸部刀口裂开1例,咽瘘10例。直接法计算生存率,失访2例以死亡计。全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1%(25/48)和27.3%(12/44)。保留喉功能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15/23)和33.3%(7/21),不保留喉功能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0%(10/25)和21.7%(5/23)。23例保留了喉功能,15例患者拔除了气管套管,恢复了全部喉功能(发音、呼吸、吞咽保护),8例患者恢复了部分喉功能(发音、吞咽保护),拔管率为65.2%(15/23)。结论下咽癌累及颈段食管的处理以手术+放疗的综合治疗为主,需行患侧颈清扫术,应尽量保留喉功能,无法保留喉功能时可以采用喉气管瓣或联合裂层皮片、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下咽颈段食管缺损,颈段食管缺损较大时则采用胃或结肠代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晚期喉癌下咽癌术后的舌部、咽喉部、颈段食管及颈部皮肤等组织缺损的修复经验。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手术治疗喉癌、下咽癌患者177例,男147例,女30例。年龄42~75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首次治疗的IV期喉癌49例、IV期下咽癌44例、复发喉癌55例和复发下咽癌29例。原发灶切除:全喉+全下咽切除88例,全喉+全下咽+舌根切除29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33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26例,全舌+全下咽+全喉+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1例。缺损类型及修复材料:下咽近环周缺损120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其中颏下皮瓣25例、胸大肌肌皮瓣53例、股前外侧皮瓣42例。下咽环周缺损57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15例,包括股前外侧皮瓣9例和胸大肌肌皮瓣6例;行游离空肠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口咽、颈段食道缺损者21例;联合应用游离空肠瓣、胸大肌肌皮瓣或(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舌、口咽、颈段食道缺损或(和)颈部皮肤组织缺损者10例;采用胃上徙管胃成形修复下咽合并全食道缺损11例。术后放疗95例,组织瓣无放射性坏死。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92.1%(163/177);修复瓣坏死14例患者行再次修复手术成功,包括空肠4例,另一侧胸大肌皮瓣6例,另一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4例。咽瘘经换药后愈合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咽部及造瘘口复发13例(再手术7例,放化疗6例),食管二重癌5例予以放化疗,颈部淋巴结复发17例(再手术9例,放化疗8例)。肺转移6例,肝转移2例,多个远处转移4例,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7例。局部复发死亡23例,远处转移死亡12例。全组3年生存率50.4%;5年生存率39.4%。结论①晚期和复发的喉癌及下咽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需根据患者的缺损范围和身体状况选择自体修复材料;②复杂的多重组织和器官的缺损需要用多种自身材料叠加修复以重建上消化道;③密切观察游离组织瓣的血运状况,及早处理坏死的组织瓣并重新修复,以确保伤口尽快愈合。  相似文献   

9.
1977~1987年,作者为117例下咽和口咽癌病人施行了喉咽切除术,咽重建方法分胸大肌肌皮瓣和游离空肠微血管吻合自体移植两种。为便于临床分析,将全部病人分为四组: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一期重建者12例(第一组),5例成功(42%),7例瘘口形成(58%),其中6例(86%)经挽救手术修复成功;应用游离空肠一期重建者70例(第二组),44例成功(63%),9例失败(13%),其中5例经再次应用游离空肠、1例经胸大肌肌皮瓣挽救成功,17例瘘口形成(24%),其中9例(53  相似文献   

10.
报道113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应用岛状胸大肌肌皮瓣、咽胃吻合术、结肠代食管、游离空肠或前臂游离皮瓣以及残存下咽粘膜等方法重建上消化道,全组早期吞咽功能恢复率为94.6%。应用保留全喉或部分喉以及T-E分路等方法同时重建发音功能者25例,占总数的22.1%。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60.2%、40.7%。手术死亡2例,占全组的1.8%。作者认为所应用的上消化道重建方法是有效而可靠的,某些病例同时恢复和重建发音功能的措施也是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喉咽癌病变被切除后应用喉气管瓣及其复合瓣重建上消化道的合理性、可靠性、有效性及其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2年12月~2010年11月共94例喉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2例,女2例。临床诊断为梨状窝癌者69例,下咽后壁癌11例,环后癌9例和下咽及颈段食管癌5例。I期1例,II期9例,III期27例,IV期A 53例,IV期B 4例。单纯应用喉气管瓣重建上消化道者33例,应用喉气管瓣与胸大肌皮瓣复合瓣重建者61例。结果所有患者无1例手术死亡,多数患者在术后10~14 d开始经口进食,X线钡餐透视检查通过顺利。发生咽瘘15例(16.0%),无一例发生狭窄或消化道梗阻。中位随诊期3.5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60.5%和39.3%。结论本术式是一个根治性手术,喉气管瓣及其复合瓣重建上消化道手术简便易行,功能效果良好,有高度实用性和良好的肿瘤效果以及低的并发症,适合于大多数晚期喉咽癌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情况下应用胸大肌肌皮瓣(PMF)修复下咽颈食管区域重要和复合缺损的方法和可行性。 方法 采用PMF单独或联合其他修复方法,结合对修复方法的改良,采用不同方式修复晚期和复发性下咽癌和喉癌侵犯下咽颈食管区域手术切除术后下咽颈食管巨大和复合性缺损59例,缺损类型包括下咽颈食管部分缺损、下咽颈食管环周缺损以及下咽颈食管缺损合并颈前软组织巨大复合缺损。 结果 完成单纯PMF覆盖法26例,椎前筋膜游离植皮加PMF覆盖4例,PMF覆盖加颈前表面游离植皮2例,PMF覆盖下咽加胸三角皮瓣(DPF)修复颈前缺损2例,单纯PMF皮管16例,PMF皮管加肩胸皮瓣表面覆盖4例,胃上提加PMF覆盖3例,双岛瓦合PMF 2例。术后20例出现了不同程度并发症,除1例院内死亡外,其余均经妥善处理治愈,恢复吞咽功能。 结论 PMF适合各种情况的下咽颈食管缺损修复,特别是在颈部同时伴有巨大软组织复合缺损时,这种方法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Resection of the whole circumference of the pharynx and esophagus is usually reconstructed with gastric pull-up, jejunum free graft or free forearm flap.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use of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for closure of total pharyngeal defect. In 11 patients with hypopharynx and larynx cancer, total pharyngo-laryngectomy and excision of the cervical part of the esophagus and neck dissections were performed; the defects were closed with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s. The skin island was sutured to prevertebral muscles, forming a letter U shape. Good healing was obtained in six patients, and five patients developed fistula that closed spontaneously within 3–4 weeks. The use of U-shaped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suturing it to prevertebral muscles, gives good functional results, and it is a simple and time-saving second choice method of reconstruction of the pharynx after total pharyngo-laryngectom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咽、颈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喉功能保留与发声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6例下咽、颈段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实施保留全喉及部分喉切除喉功能重建;全喉切除后Blom-Singer 1期、2期发声重建术,同时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分别采用胃-咽吻合、前臂游离皮瓣、胸大肌肌皮瓣、胸三角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颈前肌皮瓣、喉气管粘膜瓣等方法进行整复。保留全喉8例,保留部分喉喉重建3例,全喉切除后行Blom-Singer发声重建1期4例,2期1例。结果:16例中除1例术后14d心脏病变发死亡外,均恢复了吞咽功能,13例恢复发声功能,6例恢复了全喉功能,2例恢复了部分喉功能(不能拔管)。5例行Blom-Singer发声重建者,均发声成功。结论:依据患者病变部位、肿瘤分期、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切除肿瘤后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行喉功能保留及发声重建,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喉咽及颈段食管癌病变切除后上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84~2008年共计308例喉咽及颈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8例,女性50例,喉咽癌278例(梨状窝224例、环后18例及喉咽后壁36例),颈段食管癌30例.Ⅰ期19例,Ⅱ期52例,Ⅲ期117例,Ⅳ期...  相似文献   

16.
The free jejunum flap approach is the optimal option for circumferential pharyngolaryngectomy reconstruction. In this study, we designed a “watch window” for monitoring buried free jejunum flaps, thereby allowing us to assess graft viability. From 2007 to 2011, 14 patients with hypopharyngeal cancer underwent circumferential pharyngolaryngectomy that was reconstructed using a free jejunum flap at the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re. During the closing of the neck incision, a “watch window” was designed for postoperative monitoring. Two patients experienced thrombosis of the pedicle. One was detected early and successfully rescued by removal of the thrombosis, the other one managed with a second free jejunum flap.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buried flaps was 92.9%. No pharyngocutaneous fistulas or strictures occurred. All patients eventually resumed oral feeding and swallowing. The “watch window” technique for monitoring buried free jejunum flaps is simple, reliable and useful for finding vascular problems. Level of evidence Case ser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的分类及不同类型缺损的修复方法选择原则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01—2012-06期间共行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修复术39例。根据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程度分为环周/近环周缺损组(A组,23例)和部分缺损组(B组,16例);根据颈部血管状况分为颈部血管状况不良组(22例)和颈部血管状况良好组(17例)。供区选择主要根据缺损程度和颈部血管状况决定。A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8例、胃上提6例、桡侧前臂皮瓣3例、空肠瓣和胸大肌肌皮瓣各3例;B组采用舌骨下肌肌皮瓣8例、桡侧前臂皮瓣3例、胸大肌肌皮瓣5例。观察皮瓣的存活率、手术并发症、功能效果和肿瘤治疗的临床转归。结果: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5/39)。A组空肠瓣、股前外侧皮瓣、胸大肌肌皮瓣坏死各1例,皮瓣坏死均发生在颈部血管状况不良组;B组发生咽瘘1例,无皮瓣坏死。全组2例未能经口进食,其余病例无进食障碍;保留喉功能16例均发音良好。全组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1%和65.2%。结论: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供区的选择应根据缺损程度、颈部血管状况和组织瓣的特性综合分析,个体化应用。个体化下咽及颈段食管修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梨状窝癌喉下咽切除残喉瓣修补下咽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梨状窝癌喉下咽切除术后应用残喉瓣修补下咽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残喉瓣修补梨状窝癌喉下咽切除术后下咽缺损7例。术中切除患侧半咽和半喉,保留健侧半喉,剔除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及杓状软骨,将软骨内膜保留于喉瓣上,形成一个与健侧舌根有宽广基蒂的大小约4.0cm×2.0cm的喉瓣,术中保留健侧的舌骨下肌群,勿损伤健侧喉上动脉。下拉舌根与咽侧壁上方切缘缝合,喉瓣切缘与下咽后壁及食管入口上方切缘缝合。术后均行放疗,剂量为60Gy。结果:术后6例患者一期愈合;1例患者出现局部感染和咽瘘,经局部换药2周内愈合。全部患者吞咽功能良好。7例术后随访3~5年,3年内死亡3例,4年内死亡1例。结论:对于适合的梨状窝癌患者,应用残喉黏膜瓣修补下咽缺损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