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发生情况.方法:对12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少数过敏性紫癜患儿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临床上不易做出诊断.结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不易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10~11岁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有反复腹痛史和父母有胃病史儿童与正常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的差异.方法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119例农村儿童,其中有反复腹痛史40例;无反复腹痛史79例;父母有胃病史儿童48例,父母无胃病史71例.结果儿童Hp感染率为46.2%,无反复腹痛史儿童Hp感染率为36.7%,有反复腹痛史儿童Hp感染率为65.0%.119例儿童中父母有胃病史的儿童Hp感染率为60.4%,父母无胃病史儿童Hp感染率为36.6%.男童Hp阳性29例,感染率为24.3%,女童Hp阳性26例,感染率为21.8%.结论我国农村儿童Hp感染阳性率较其他发展中国家低.儿童的反复腹痛史同Hp感染有关,父母中有胃病史同儿童Hp感染有关,说明幽门螺杆菌可能在家庭成员间传播.对有胃病的父母进一步做胃镜检查或进行清除Hp治疗,是否可以减少儿童通过家庭成员感染Hp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腹痛与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 B.h)感染的关系和相应的治疗.方法:将200例反复腹痛患儿进行人芽囊原虫检测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发现反复腹痛患儿人芽囊原虫感染人数66例,感染率为33%,正常儿童人芽囊原虫感染人数9例,感染率为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相应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结论:儿童反复腹痛患儿的人芽囊原虫感染率很高,该研究拓宽了反复腹痛儿童病因的检测范围,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劳金泉  潘强 《右江医学》2013,41(1):94-95
<正>儿童腹痛是儿科门急诊的常见疾病。往往表现为起病急,疼痛较剧。且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腹痛。儿童腹痛分为原发性腹痛及继发性腹痛。原发性腹痛多见于肠痉挛。继发性腹痛多见于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肠套叠等疾病。需要鉴别儿童原发性腹痛或继发性腹痛往往较为困难,且易造成误诊及漏  相似文献   

5.
分析40例小儿反复腹痛的病因.结果提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和溃疡在儿童反复腹痛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反复腹痛的患儿要及早作必要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6.
别文琴  虢剑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230-1231
目的 探讨儿童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方法 对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26例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6例在腹痛1-28 d后出现皮肤紫癜,误诊为胃炎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4例,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炎5例,十二指肠溃疡、胆汁返流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3例,急性胃肠炎2例,急性阑尾炎2例.结论 如遇原因不明的腹痛,且腹痛症状与体征不甚符合时应想到该病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8~10岁儿童腹痛与性别、性格、饮食、排便习惯有无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无锡四所小学1068名8~10岁小学生(男生460人,女生608人)就有关腹痛及生活因子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59.55%的人有腹痛存在,女性儿童、性格文静内向、一日二餐或无规律进餐、喜好辣味油炸食物、进餐速度快、三日以上或无规律排便者与腹痛相关性高.结论 小儿腹痛是儿科常见症状,与不良生活习惯及紧张内向型情绪性格有关.要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8.
英国医学专家对大人吸烟与儿童腹痛的关系进行过专门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在不吸烟家庭的儿童,进餐后腹痛的发生率为32%;每天吸1~10支烟家庭的儿童,腹痛发生率为45%;每天吸20支烟以上家庭的儿童,腹痛的发生率高达91%。原来,引起儿童腹痛的原因并非都是肠道蛔虫、消化不良以及肠道感染等。有些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 60例 ,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 (99.3 3 % )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88.2 4% ,χ2 =6.13 5,P<0 .0 5)。结论 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性腹痛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反复慢性腹痛患儿82例.无反复腹痛史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C13-尿素呼气实验儿童的HP感染情况.结果 82例反复性腹痛儿童中,HP感染阳性率为4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3岁组HP感染阳性率为21.4%,4-6岁组HP感染阳性率为33.3%,7-10岁组HP感染阳性率为45.8%,11-14岁组HP感染阳性率为48.3%,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男女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反复性腹痛儿童与HP感染关系密切.利用C13-UBT诊断HP感染,具有无创、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福银 《微创医学》2002,21(3):287-288
目的探讨13碳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在诊断慢性反复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116例反复腹痛患儿均作13碳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116例儿童HP感染阳性率37.9%,且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HP感染率递增.结论 13C-UBT试验是一种简便、安全可行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再发性腹痛患儿血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分泌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0例观察组患儿和40例对照组儿童的空腹血Gas、MTL、SS进行检测,同时记录观察组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 再发性腹痛患儿血中Gas、MTL、SS平均值与对照组儿童相比有明显差异(P <0.01).结论 再发性腹痛患儿存在胃肠激素分泌紊乱,说明再发性腹痛的发病与胃肠激素有关系.诊治过程应注意其变化和调节.  相似文献   

13.
腹痛型癫痫是癫痫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剧烈腹痛,可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抽搐等,有自然缓解趋向.临床上患儿常以腹痛为主诉,易与急腹症相混淆.我们对我院1995年10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36例腹痛型癫痫患者的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脑电图在腹痛型癫痫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曹莉丹 《当代医学》2013,(24):28-29
目的分析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腹痛之间的关系,探讨超声对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40例门诊腹痛患儿及240例正常小儿的腹部行超声检查,观察腹部器官的形态,肠系膜淋巴结特征、部位及大小,分析腹痛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之间的关系。结果健康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为12.5%(30/240),腹痛患儿的发生率为95%(228/240),腹痛儿童发生率更高(P<0.01)。健康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纵径为(8.5±2.2)mm,横径为(3.4±1.8)mm,腹痛儿童淋巴结纵径为(16.3±5.3)mm,横径为(7.3±2.1)mm,比较两组儿童淋巴结大小,腹痛儿童淋巴结纵径及横径长度更长(P<0.05)。结论腹痛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生率高。超声检查能安全、准确地诊断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的肿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腹痛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慢性再发性腹痛指儿童在3个月左右时间内至少有3次以上不连续性的腹痛发作,其腹痛不规则,无明显诱因,可自行缓解。一般腹痛痛点位于上腹部,定位不准确,儿童常指脐围或全腹。有的儿童疼痛不剧烈,不影响儿童游戏、食欲、睡眠,故紧张、有新鲜事物刺激、目标转移等,马上就不觉得痛了。但也有的儿童疼痛比较剧烈,常常有消化不良、厌食等症,严重的还会合并呕吐,经常发作会影响儿童学习和生长发育。再发性腹痛(RAP)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目前儿科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难题。正确的区分器质性与功能性腹痛是治疗的关键,器质性可进行病因治疗,功能性RAP有赖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系统在多水平上相互协调,而不是盲目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腹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腹痛(RAP)属于慢性腹痛范畴.慢性腹痛是指在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时间内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作.RAP占小儿腹痛总数的50%以上,可分为器质性及功能性两大类.功能性RAP是本节讨论的重点,发病年龄以5~14岁儿童多见,虽无器质性病灶,但其中10%~15%儿童因频繁发作而影响了学习及日常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反复腹痛患儿空腹血浆中胃泌素(Gas)、P物质(SP)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变化与反复腹痛的关系.探讨反复腹痛患儿及其家庭成员血浆中Gas、SP及VIP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对30例反复腹痛患儿、反复腹痛患儿家庭的45名一级亲属及二级亲属、35例正常健康儿童和20例正常成人的空腹血浆中Gas、SP、VIP进行测定.根据有无反复腹痛分为5组:反复腹痛患儿组(研究组1)、家庭反复腹痛成人组(研究组2)、正常儿童组(对照组1)、家庭无腹痛成人组(对照组2)和健康成人组(对照组3).并对7个完整的反复腹痛患儿家庭成员血浆中Gas、SP、VIP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所有受检者共有130人,反复腹痛患者共有55人,其中反复腹痛患儿30人,反复腹痛成人25人;7个反复腹痛患儿家庭中,反复腹痛成人22人,无腹痛成人20人.研究组1血浆Gas含量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1血浆SP、VIP含量与对照组1比较均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血浆Gas、SP和VIP含量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血浆Gas含量与对照组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2血浆SP、VIP含量与对照组3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3血浆Ga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1与对照组3血浆SP和VI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1与研究组2的血浆SP和VI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个反复腹痛家庭中反复腹痛患儿组、反复腹痛成人组和无反复腹痛成人组空腹血浆中的Gas、SP、VI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儿童和正常成人血浆Gas的含量为相同水平,而正常儿童血浆SP和VIP的含量高于正常成人.反复腹痛患儿血浆SP和VIP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反复腹痛成人血浆SP和VIP水平高于正常成人,提示反复腹痛患儿和成人的发病可能与SP和VIP分泌紊乱也有关.7个反复腹痛患儿及其家庭成员中血浆Gas、SP、VIP的含量为相同水平,提示其家庭的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腹痛与肠道原虫感染的关系和相应的治疗.方法:对200例反复腹痛患儿进行肠道原虫的检测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为46%,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27%,人毛滴虫感染率为0.5%,隐包子虫感染率为1%,蓝氏贾第鞭毛虫合并双重感染为7%,总感染率为81.5%.通过相应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儿童反复腹痛患儿的肠道原虫感染率很高,甲硝唑联合甲氰胍治疗蓝氏贾第鞭毛虫及人芽囊原虫,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肠道原虫的检测,拓宽了反复腹痛儿童病因的检测范围,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邝炎波  周才  王淑珍 《广东医学》2008,29(1):118-12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消化道症状及呼吸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70例有消化道症状或呼吸道感染的儿童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抗原),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0例儿童粪便Hp抗原阳性47例,阳性率为17.41%;腹痛患儿Hp抗原阳性率为19.15%,胃炎患儿Hp抗原阳性率为22.90%,呼吸道感染患儿Hp抗原阳性率为15.31%;儿童Hp抗原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结论腹痛、胃炎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Hp感染率较高,呼吸道感染可能与Hp感染有关,儿童Hp感染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儿童腹痛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腹痛患儿均较痛苦,要仔细照顾,尤其症状持续较久或反复发作者更要体贴入微.对食欲差、消耗较多、吐泻较重的患儿应设法保证入量,怀疑急腹症者应禁食、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