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实验组(36例),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实验组采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2.
两种气道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芬  季玲  朱滨 《护理研究》2008,22(36):3350-3351
[目的]比较氧气雾化湿化法和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气道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氧气雾化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吸痰次数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氧气雾化湿化法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效果明显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0例)与实验组(B组,40例),A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B组采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A组气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持续雾化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间歇气道滴注,实验组采用持续雾化提高吸入气体的湿度,进行2 w的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 实验组刺激性咳嗽和气管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及促进痰液排出、减少感染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持续雾化进行气道湿化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气道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2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5例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雾化器接面罩半封闭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0.45%生理盐水气道湿化,比较2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雾化器面罩半封闭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持续滴注0.45%生理盐水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爱民 《现代护理》2007,13(20):1876-187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的疗效。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0例)与实验组(B组,40例),A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B组采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A组气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加温湿化吸氧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35例)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痰痂、日均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痰痂、日均吸痰次数、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早期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增加氧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应用持续滴注湿化加定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8年8月本科室8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液管持续滴注给药湿化气道法,实验组在输液管持续滴注给药湿化气道的基础上定时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诱导排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应用持续滴注湿化加定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滴注湿化气道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湿化瓶内是否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内加蒸馏水,实验组的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其初次咳痰量以及雾化时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氧饱和度[(98.7±11.2)% vs(94.4±10.7)%]、心率[(73.9±11.57)次/min vs(80.0±12.31)次/min]、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3.33% vs 6.67%)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氧气雾化湿化法和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气道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氧气雾化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吸痰次数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氧气雾化湿化法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效果明显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