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择妇产科、血管外科、普通外科收治的围生期下肢DVT孕产妇68例.对68例围生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孕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时间、发生部位、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治疗及母儿结局等.结果 (1)发生时间及发生部位:围产期DVT产褥期较妊娠期更为常见(69.1% vs 30.9%).左下肢DVT明显高于右下肢 (85.3% vs 14.7%).(2)危险因素:围生期不规律检查、低龄或高龄、长期卧床、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内科疾病和既往DVT病史或血栓家族史是DVT发生主要危险因素.(3)患肢肿胀、疼痛、压痛及不同程度发热是DVT的常见首发临床表现.(4)影像学及辅助检查:68例DVT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辅助检查:D-二聚体阳性(89.7%)对于DVT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1)孕产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产褥期,剖宫产后DVT发生率高于经阴道分娩.(2)不规律产检、剖宫产术、卧床时间>3 d、存在妊娠合并症、病理产科及合并内科疾病是下肢DVT的重要危险因素.(3)下肢DVT时,首发临床症状以患肢肿胀最常见,其次为疼痛及发热.(4)静脉超声多普勒及D-二聚体是早期发现DVT的有效检查方法.(5)全身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较好.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应警惕其下肢DVT可能,及时诊断、治疗围生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改善其结局.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血管系统中常见病,如治疗不及时,有高达50%的患者易发展为血栓后综合征,因此,该病早期诊断及治疗尤其重要.本文对22例临床疑诊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分析并探讨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6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中50例DVT病例,经术前和术后第7天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项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关系.结果 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162例手术有50例发现DVT,全部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DVT发生率30.8%;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手术中或手术后输血是并发DVT的危险因素,预防性抗凝治疗,术后功能训练是并发症DVT的保护因素.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抗血栓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应将防止DVT等并发症的发生,作为术后治疗一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应用二维(2D)、CDFI及脉冲多普勒(PW)检查下肢DVT进行总结。结果 CDFI是一种简便的诊断方法,可反复检查,迅速作出结论。结论 CDFI可作为一种无创及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方法,能动态观察血栓变化,对指导临床用药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是诊断下肢DVT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万味柏  张寿  郭祥 《海南医学》2004,15(2):34-34,3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及术后如何预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方法 取老年患者并存在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等下肢骨折及术后易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等人群138例临床上对其进行系统的预防、治疗。结果 发病率1.44%,发病后进行溶栓、手术取栓等治疗后疗效标准达优。结论 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等易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对发病率的控制及治疗疗效,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联合腹部大血管的彩色超声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及其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5例有症状的下肢DVT患者行下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其中68例血栓累及股静脉的患者同时逆行扫查髂静脉及下腔静脉.结果 85例下肢DVT患者急性期51例,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4例,管腔内实性回声、探头加压管腔不被压瘪或消失,CDFI示血流充盈缺损或消失,PW未引出血流频谱或频谱波形不正常是DVT的特征性表现.腹部大血管扫查发现髂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内的血检、瘤栓形成、左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髂静脉炎性粘连等是导致下肢DVT的病因.结论 彩色超声对下肢DVT的诊断明确,联合髂静脉、下腔静脉及周围组织的扫查可提高DVT病因的检出率,对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社区医院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ghrombosis,DVT)形成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诊疗及肺栓塞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下肢DVT的住院患者诊治经过。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检查后均能明确下肢DVT的部位、范围及管腔的狭窄程度。血管造影X线检查,可以反映出血栓部位管腔狭窄的表现。结论 DVT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血管性疾病,外科手术、长期卧床及恶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基础疾病,共占75.38%;单侧肢体肿胀是下肢DVT的临床特点;彩色超声波检查能较好的作出下肢DVT的诊断;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是DVT形成的危险因子;在治疗DVT的过程中,社区医院尤其应注意预防急性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妍辰 《包头医学》2010,34(2):88-9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鉴别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可行性.方法:经超声诊断的43例46条下肢DVT患者,根据其诱因和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组和亚急性组,比较两组血栓形成部位、回声特点及病变静脉管径.结果:两组血栓的形成部位、回声特点有显著差别(P<0.05),而管径无明显差别(P>0.05).以低回声表现的局段性、周围型和中央型血栓诊断急性下肢DVT的特异性分别为100%、84.6%和75%.而以中回声表现的血栓和混合型血栓诊断亚急性下肢DVT的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6.9%.结论:对于诱因及症状不明确的下肢DVT患者,根据超声检查多数可区别急性和亚急性DVT,但少数仍不能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9.
邢利青  刘补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223-3224
目的:探讨妇科良性肿瘤经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妇科良性肿瘤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经彩超检查确诊,2例手术取栓,14例保守治疗,15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妇科肿瘤合并DVT应引起充分重视,彩超检查有助于DVT的诊断,急性DVT保守或手术治疗均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超声影像学及引发肺栓塞危险性。方法以100例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在术前、术后48 h、72 h常规双下肢超声检查,发现血栓者进一步进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10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78例,术后发生下肢DVT 4例(5.13%),恶性病变及交界性病变22例,发生下肢DVT 9例(40.91%)。恶性病变患者,卵巢癌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最高,次之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相对较少。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4例(36.36%)栓塞出现在肺段动脉之上。结论妇科患者术后下肢DVT好发部位为小腿深静脉,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性较高,小腿DVT是导致肺栓塞的主要因素,因此术后早期应进行常规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2例临床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病例2周内均接受静脉造影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1)92例疑似DVT患者中,CDFI检查阳性68例,阴性24例,其灵敏度为92.9%,特异性为90.5%,准确性为92.4%.(2)诊断正确的66例DVT中,左侧下肢52例,右侧下肢11例,双下肢2例.其中,髂-股静脉段21例(7例并大隐静脉起始部血栓),股-腘静脉段27例(9例并小隐静脉起始部血栓),单纯腘静脉内血栓10例.腘静脉-胫后静脉-肌间静脉-小隐静脉血栓8例.结论:CDFI诊断DVT准确,可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如不能及时检出,可使患者致残,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元创技术,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检查,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以80例疑似下肢DVT患者为对象,均接受腹部高频超声检查。结果80例患者中根据血栓的分部部位,可分为单纯性下肢DVT 36例(45.00%)、下肢DVT合并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5例(18.75%),单纯肌间静脉血栓24例(30.00%),浅表静脉血栓5例(6.25%)。按照肢体分布情况:左下肢DVT 55例(68.75%)、右下肢DVT 23例(28.75%)、双下肢DVT 2例(2.50%)。血栓按照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血栓53例(66.25%)、亚急性血栓20例(25.00%)、慢性血栓7例(8.75%)。按照血栓对血管的堵塞程度可将血栓分为完全堵塞56例(70.00%)、不完全堵塞24例(30.00%)。结论高频彩超在诊断下肢DVT,具有便捷、无创、准确的特点,可正确区分急慢性血栓。  相似文献   

14.
全子宫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夏玉红 《当代医学》2011,17(5):26-27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妇科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 临床诊断DVT的首选方法为血管多普勒超声.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DVT是妇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对有DVT高...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非溶栓药物综合应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下肢DVT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肌注罂粟碱、妥拉苏林;静滴丹参酮、低分子右旋糖苷;上述药物应用10 d,同时应用抗生素7 d.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测定肢围,并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结束时DVT后综合征治愈8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病变处深静脉部分再通26例,恢复通畅8例.治疗过程中,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下肢DVT后综合征仍然需要强调及早治疗.抗凝、解痉、改善血液流变对于下肢DVT后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血栓),DVT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临床比较常见,引起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DVT,PTE常为DVT的并发症。DVT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辦膜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临床疑有下肢DVT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发现下肢DVT 94条,左侧53例(59.55%),右侧33例(37.08%),双侧3例(3.37%),急性血栓68条,亚急性及慢性血栓26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DVT具有直接、快捷、安全的优势,是下肢DVT的首选检查方法,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此类病人进行检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20例脊髓损伤合并DVT病人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的特征、检查手法、发生部位等进行讨论,并发现DVT与肯髓损伤的部位和性质无关;左侧下肢发生率高;血栓多发生下肢的近心段并以复合血栓为多。作者认为对DVT病人来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以下优点;①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安全可靠。②不仅能发现血栓的部位而且还可以观察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对病程进行动态观察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丁艳丽 《当代医学》2012,18(25):118-120
目的 探讨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血栓形成因素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8年3月~2011年4月期间78例脑出血并发下肢DVT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 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有4种因素,即高龄、糖尿病、应用甘露醇、患侧肢体瘫痪.结论 实施系统、科学、完善、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康复及改善预后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邓仕军  孙青 《西部医学》2013,25(7):1065-1066,106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下肢DVT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47例患者中,超声检出DVT左侧31例,右侧14例,双侧2例。急性血栓26例,亚急性及慢性血栓21例,47例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并与超声诊断全部符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下肢DVT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