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痫是神经内科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病症类型,小儿癫痫的发病原因、病症表现和治疗措施均与成年人有所不同,抗癫痫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也与成年人有明显,癫痫的发作和抗癫痫药物的应用对患者的正常发育、学习和生活均造成较大的影响。传统临床中应用的抗癫痫药物副作用明显,患儿不易耐受。随着医学中对癫痫的深入研究以及抗癫痫药物的更新换代,小儿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治疗取得显著进步。本文通过对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研究并结合文献资料针对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冯丽梅 《医学综述》2012,18(1):91-93
癫痫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儿童癫痫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上明显不同于成年癫痫,抗癫痫药物(AEDs)的药动学特点也不同于成人。另外,癫痫发作及AEDs均可影响患儿的行为、学习、教育、社交及情感发育。随着AEDs的不断创新和扩展以及人们对癫痫及癫痫综合征认识的深入,近年来有关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目前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手术、迷走神经刺激术、生酮饮食以及病因与心理治疗等。  相似文献   

3.
尽管新型抗癫痫药物不断问世,但10%~20%的儿童癫痫患者中,仍有一半患儿为定位相关性癫痫,且存在耐药性。在确诊儿童难治性癫痫前,必须对其症候群进行仔细地鉴别诊断,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避免医源性错误导致病情加重。合理地联合应用新型抗癫痫药物对某些患儿有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大多数难治性定位相关性癫痫患儿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由于对儿童癫痫的认识不同,最佳的手术时机仍存在争议,目前倾向于早期手术治疗。许多作者认为,正确应用两种以上抗癫痫药物治疗,仍每月发作1次或1次以上,持续18个月便可诊断为难治性癫痫。对于癫痫…  相似文献   

4.
黄景 《大家健康》2016,(11):114-115
目前,临床上儿童癫痫主要采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因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因此,具有一定特殊性,若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药物不合理,则可能导致儿童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新型抗癫痫药物(AED)为临床治疗癫痫患儿提供更多治疗方法,但是新型 AED 应用于儿童癫痫的临床实验比较少,患儿采用新型 AED 的剂量直接根据成人量进行折算,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儿童的特殊性,因此,本次研究对儿童癫痫采用新型 AED治疗的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5.
何谓难治性癫痫 有学者提出,患儿必须经过1年以上规律服药,剂量及血药浓度适宜,并且换用过2~3种一线抗癫痫药物(AEDs)仍无效时,才可诊断为难治性癫痫。也有学者认为,经正规抗癫痫药物合理治疗6个月~1年,发作未能减少50%,则视为儿童难治性癫痫。美国NIH的定义是“使用一切可行方法仍未能有效控制的癫痫”。就其内涵,难治性癫痫是指“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在有效治疗间期,合理用药不能终止其发作或已被临床证实是难治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佐治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儿58例,在对其行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LEV进行佐治,并对佐治前后患儿癫痫的发作频次行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本组58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经LEV佐治,临床总有效率为74.1%(43/58),不同类型癫痫患儿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LEV佐治后综合所有类型癫痫患儿情况,其总体发作频次减少率为42.5%,癫痫发作频次佐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患儿7例有轻微不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LEV佐治儿童难治性癫痫临床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轻微,患儿治疗耐受度良好,在传统抗癫痫药物较大程度失效时可加用LEV佐治。  相似文献   

7.
难治性癫痫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有学者提出,患儿必须经过1年以上规律服药、剂量及血药浓度适宜,并且换用过2~3种一线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仍无效时才可诊断为难治性癫痫。也有学者认为,经正规AEDs合理治疗6个月~1年,发作未能减少50%则视为儿童难治性癫痫。笔者就目前难治性癫痫的某些难治因素及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7例儿童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儿童癫痫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资料。结果:9例患儿癫痫分型错误;7例使用抗癫痫药物不规范;5例使用抗癫痫药物出现明显毒副反应;2例服用抗癫痫药物后出现血药浓度过量;11例服药疗程不够。结论:对儿童癫痫患者,应及时诊断,及治疗,并且应在儿科及神经内科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门诊随访。  相似文献   

9.
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薛妹  唐久来 《安徽医学》2010,31(1):84-86
难治性癫痫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同作用机制、不同作用途径的治疗方法不断被推出。传统的抗癫痫药物疗效确切但副作用较大,且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多,患者不易耐受。新型抗癫痫药物如左乙拉西坦、brivaracetam、Carisbamate等疗效显著且对肝功能损害小,药物间相互作用小;迷走神经刺激术、脑电刺激术、冷却法、放射疗法等物理疗法为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拓宽新的思路;改良后的生酮饮食疗法其临床实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癫痫(Epilepsy)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且成人癫痫中起源于儿童时期的比例较大。由于本病的长期性、反复性,除少数病因已经明确的病例可通过特殊药物、饮食、手术、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外,绝大多数的患儿需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来治疗,因此,癫痫疾病本身及口服抗癫痫药物对儿童的影响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目前,传统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等),以及成人相关药物试验的结果均已表明,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对生长发育,尤其是骨代谢方面有明确的负面影响,而作为区别于成人的特殊群体,小儿的生长发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评估内容。因此,本文着重于癫痫对患儿、抗癫痫药物对患儿的血清钙(Ca)、血清磷(Pi)、25-羟维生素D(25-(OH)VD)、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OC)、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骨密度(BMD)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癫痫儿童外周血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癫痫耐药的关系及在预测儿童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难治性癫痫患儿30例、初诊癫痫患儿40例及健康体检儿童30例,分别于入组前和治疗后6、12、18个月,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gp的表达,分析P-gp表达水平与癫痫发作频率和应用AEDs抗癫痫疗效的关系.结果 难治性癫痫组、初诊癫痫组在各个观察时间点P-gp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难治性癫痫组各个观察时间点P-gp表达较初诊癫痫组显著增高(P<0.05);难治性癫痫组各个观察时间点P-gp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初诊癫痫组各个观察时间点P-gp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癫痫组入组前P-gp表达阳性19例中16例(84.2%)经换药或加药治疗无效,表达阴性11例中3例(27.3%)无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癫痫组入组前P-gp表达阳性13例中9例(69.2%)转化为难治性癫痫,表达阴性27例中2例(7.4%)转化为难治性癫痫,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作频繁患儿P-gp水平明显高于发作较少患儿(P<0.01);使用4种AEDs患儿P-gp水平明显高于使用2种及3种AEDs(P<0.01).结论 癫痫患儿外周血P-gp表达升高,难治性癫痫升高更明显,可能是临床耐药的原因,可作为评价抗癫痫药物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74例癫痫孤残儿童抗癫痫药物治疗临床观察分析,积累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抗癫痫治疗经验。方法:以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的74例癫痫孤残儿童为对象,依据2013年7月观察期起始时使用抗癫痫药物种类数量情况进行分组,单药治疗组38例,联合用药组36例,观察各组儿童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抗癫痫药物治疗的74例癫痫孤残儿童,总治疗有效率为78.4%,其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单药治疗组疗效有效率84.2%,联合用药组为72.2%,两组患儿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癫痫孤残儿童需尽早、长期、系统、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有利于癫痫疾病的控制,提高癫痫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儿童难治性癫痫往往频繁发作,临床上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直接影响儿童发育。笔1999年9月~2002年6月,应用硫酸镁联合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4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癫痫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以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性、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癫痫发作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巨大影响,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负担。大部分癫痫患儿经过正规治疗后癫痫发作能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少部分难以有效控制,成为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癫痫患儿多合并有认知功能损害。目前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神经调控技术、生酮饮食治疗及外科手术。文章对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刘晓鸣  岳璇 《安徽医学》2012,33(12):1710-1713
<正>癫痫为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脑内神经细胞群过度放电导致的阵发性脑功能障碍。经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仍有25%~30%患儿由于对抗癫痫药物不敏感而发展为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IE)[1]。近年来,各国学者倾向于对难治性癫痫定义统一为"癫痫群体中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不能控制其发作的癫痫,也即用目前抗癫痫药,在有效治疗期内,合理用药不能终止其发作,或已被临床证实是难治性癫痫及癫痫综合征者"[2,3]。难治性癫痫一直是临床上的棘  相似文献   

16.
托吡酯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 ,自1999年3月在我国使用以来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又有了新的希望。我院1999年6月~2000年4月应用托吡酯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33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对象33例均为我院神经专科病房和门诊治疗及随访的癫痫患儿 ,经用1种以上抗癫痫药物的正规治疗(在血药浓度监测下) ,发作不能控制 ,且在近3月每月发作4次以上者。男性18例 ,女性15例 ,年龄11月~15岁 ,平均 (6.5±4.8)岁。按1981年和1989年国际抗癫痫协会提出的癫痫发作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 ,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新生儿惊厥中尽管给予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但仍不能完全控制。方法讨论新生儿惊厥中抗癫痫药物的选择、癫痫控制、抗癫痫药物的数量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我们纳入了88名新生儿惊厥的患儿(生于1998年至2006年),其中难治性癫痫为46人,预后正常的35人,预后异常的11人;一般癫痫42人,其中预后正常的33人,异常的9人。分析抗癫痫药物选择、抗癫痫药物的数量和的关系。儿童预后分为正常(临床和脑电均无发作)和异常(包括脑瘫、癫痫、发育落后和死亡)。结果在新生儿惊厥中首选的抗癫痫药物为苯巴比妥钠,其次是其次为妥泰、咪唑安定;结论 1种抗癫痫药物能控制的惊厥预后较好,需要2种以上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惊厥中,预后和癫痫能否控制相关,而需要应用的抗癫痫药物数量和预后之间则没有明确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前常用的抗癫痫药多数能使癫痫发作得到控制,但也有部分癫痫即使科学地应用常规抗癫痫药,发作仍难以控制而成为难治性癫痫,有的因药物毒副作用大而不得不停用。近年来国内外在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中使用一些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法,现就药物治疗方面的进展作综述如下。1 难治性癫痫的定义及发病率难治性癫痫又称顽固性癫痫,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确切的定义。有人认为如果癫痫经过3年的药物治疗,发作频率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发作次数增加,这种情况称之为难治性癫痫[1]。也有学者认为使用一线抗癫痫药物的单药或多药治疗,在足够时间(2年)的跟踪后…  相似文献   

19.
周世玲 《医学综述》2011,17(15):2321-2325
如何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儿童期难治疗癫痫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已经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广泛注意。新型抗癫痫药的问世和应用,给儿童癫痫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和更多的选择。虽然没有证据显示新型抗癫痫药比传统抗癫痫药更有效,但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它们的抗痫谱广,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和安全性较传统抗癫痫药好。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剂既有脑保护作用,又有抗癫痫作用。迷走神经刺激术、脑电刺激术、冷却法、放射疗法等物理疗法为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拓宽新的思路。改良后的生酮饮食疗法的临床实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癫痫患儿血清S-100β蛋白变化的意义. 方法 收集2010-06 ~2012-12在我院儿科确诊的癫痫患儿72例,其中新诊断癫痫组28例(全面性发作及部分性发作);难治性癫痫44例(婴儿痉挛22例,癫痫电持续状态11例,不典型失神2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1例,肌阵挛性癫痫3例,无法确定类型的癫痫5例).对照组31例均为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患儿.新诊断癫痫病例组确诊即采静脉血;难治性癫痫组分别于确诊及经治疗临床缓解50%以上4周时采静脉血.所有儿童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难治性癫痫患儿治疗临床缓解后4周再次复查血清S-100β蛋白. 结果 治疗前新诊断癫痫组及难治性癫痫组血清S-100β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难治性癫痫组血清S-100β蛋白明显高于新诊断癫痫组(P<0.01).难治性癫痫组治疗后血清S-100β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 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以评估癫痫的脑组织损伤程度,也可以作为抗癫痫药物疗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