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娇 《重庆医学》2015,(20):2857-2859
丛集性头痛是原发性头痛中最严重的头痛之一,又被称为“自杀性头痛”,其特点为严格单侧眼眶、眶周和(或)颞部的重度疼痛,伴同侧的自主神经症状和烦躁不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5~180 min.根据丛集期或缓解期时间长短,可分为发作性丛集性头痛和慢性丛集性头痛[1].丛集性头痛的治疗包括急性止痛和预防性治疗.国外数据显示,慢性丛集性头痛约占全部丛集性头痛患者的16.7%~31.1%[2-5],而亚洲慢性丛集性头痛患者仅占0~7.5%[6-8],这可能与人种差异有关.因此,急性治疗,尤其是亚洲人群的急性治疗尤为重要.高流量氧疗(100%氧气,至少7 L/min,至少15 min)及皮下注射曲普坦类药物(舒马曲普坦每日6 mg)为丛集性头痛急性止痛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2.
硫酸镁治疗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硫酸镁(MgSo4)静脉给药治疗神经内科常见六种头痛性疾病(包括偏头痛、脑卒中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和与结构性疾患无关的杂类头痛)的临床疗效,对不同临床类型头痛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硫酸镁对头痛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提供治疗头痛的新方法和科学依据;并观察各类型头痛血清离子镁的变化,探讨头痛发生致病因素。方法 用25%硫酸镁5ml加入10%葡萄糖20ml静注,或10%硫酸镁10ml溶液静注,每日一次,头痛缓解后可改用1-2.5MgSo4稀释成1%浓度溶液静滴维持治疗,疗程5-7天。结果:总有效率为85.0%,显效50.0%。结论 离子镁静脉注射治疗血管源性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头痛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本病的临床治愈率。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主诉有头疼症状的150例患者,深入了解患者头痛的病因、临床特征和种类的差异。结果150例头痛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分别占24.0%、18.7%、16.7%。结论在门诊面对头痛患者时,要重视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诊断和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头痛新Ⅰ号冲剂治疗丛集性头痛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集性头痛(clusterheadache,CH)又称偏头痛性神经痛、霍恩纳综合征、组织胺性头痛、自杀性头痛等。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症状严重,临床特征典型,而其发病机制较不明确的疾病〔1〕。临床有关丛集性头痛报道较少,而治疗方面又较为困难。3年来我们在...  相似文献   

5.
齐正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6):278-279
偏头痛病人在神内门诊很常见,丛集性头痛是偏头痛的特殊类型,约占偏头痛的1% ̄2%。丛集性头痛又称偏头痛性神经痛、组织胺性头痛、Horten综合征。临床特点是在一段时间内(一般3 ̄6周)有一连串密集的头痛发作,每日或数日一次,随之有数月至数年缓解期,以后可以同样方式同样季节复发,发病年龄多在30岁 ̄50岁,男性3 ̄4倍于女性。常在夜间入睡后突然发作而无先兆,剧痛使患者惊醒,短时间内达高峰,开始时病痛在一侧眶周或眼球后,迅速扩展至同侧、额、颞、耳鼻及面部。性质为跳痛、烧灼痛、牵扯痛、钻痛且直立位可减轻。伴以同侧眼及面部发红,流泪…  相似文献   

6.
验证4例丛集性头痛先证者及其家属58人,发现Ⅰ级亲属患偏头痛8例,家系4其父患偏头痛,其长子有丛集性头痛,实属罕见。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有免疫机制的参与,且与遗传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头痛是西医学的病名,是头痛的一个类型又称为“特发性头痛”,主要是指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机理不甚明确的头痛,临床较为常见。西医学治疗尚无较好方法。在临床工作中,笔者采用刺血通络法,自2004年4月-2007年6月,治疗功能性头痛7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头痛和睡眠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两者常并存于同一患者。偏头痛、紧张型头痛(TTH)、丛集性头痛和少见的睡眠性头痛(HH)是与睡眠相关性较大的原发性头痛,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是与头痛相关性较大的睡眠障碍。一方面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会诱发偏头痛,另一方面,偏头痛症状可以通过睡眠来缓解。研究显示,多数慢性头痛患者睡眠质量较差,而良好的睡眠可以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和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本综述就睡眠与头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以伴随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1,2],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本研究的对象是以头痛为主诉,不伴其他疾病的患者,主要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和慢性发作性偏侧头痛等。据文献报导此类患者约占头痛患者的80%,主要表现为血管...  相似文献   

10.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国际头痛协会分类血管神经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以及与组织结构无关的各类杂头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本病是一种发作性头颅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与遗传、内分泌和精神因素有关,可因各种因素如气候、季节、劳累、月经、饮酒、饮食、情绪等诱发。本病以偏头痛最为常见,发病率占总人数的  相似文献   

11.
血管神经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属于中医“偏头痛”范畴,可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因素而诱发。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进展概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85年~1996年我院针灸科运用针刺体穴双手行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50例,通过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30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最短两个月,最长者14年,多为中青年女性。根据《实用内科学》关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其中,典型偏头痛40例,普通型偏头痛80例,丛集型偏头痛18例,椎基动脉性偏头痛7例,非偏头痛型5例。12治疗方法121选穴:百会、风地、太阳、列缺、合谷、阿是大等,一般取双侧6一8个穴位。122操作:采用毫针,常规取穴,一M贿病,双侧取穴,然后采用…  相似文献   

13.
丛集性头痛     
【概念】本病的概念是根据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的诊断标准(如表1),在每天起床时发作称为丛集性,无头痛发作称为缓解期。多数病例这两期比较明确,丛集期可持续7日至1年,中间有14日以上的缓解期称为发作性丛集性头痛。没有缓解期,丛集期持续1年以上或者缓解期不足14日称为慢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患者近90%为男性。发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典型症状为一侧眼窝周围和眼窝深部剧痛。和偏头痛不同的是没有搏动性。疼痛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头痛妙灵丹1~4号治疗偏头病224例。方法运用头痛妙灵丹1~4号辨证治疗偏头痛。结果临床治愈136例,占60.7%;显效53例,占26、3%;有效27例,占12.1%;无效8例,占3.6%。结论头痛妙灵丹1-4号能显著提高偏头痛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病人30例,包括典型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与丛集性头痛患者。通过治疗前后3个月内头痛发作频率与头痛单位指数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其下降率分别为60%与71%,证明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有良好的效果,其副作用轻微,但本组病例中有6例因头痛加重,2例因头晕而中止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鼻部解剖异常与鼻源性头痛的发病关系以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对30例久治不愈的、鼻腔内存在"接触压迫点"的"偏头痛"或"丛集性头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解除其接触点,从而治疗头痛。结果:痊愈19例(63.3%),显效3例(10.0%),好转5例(16.7%),无效3例(10.0%)。结论:鼻腔内存在"接触压迫点"所致的头痛,由于病因隐匿,不易发现,经常被误诊为偏头痛或丛集性头痛,从而耽误了治疗时间,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头痛是临床上极为常见主诉,是全球范围前十位失能性疾患。包括原发性头痛与继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通常是某些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具有明确的病因,如脑肿瘤、脑血管病、脑膜炎等等;而原发性头痛是指目前尚未明确病因的一组头痛疾患,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及其他原发性头痛,它们被视为独立的疾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22例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患者给予β-七叶皂苷钠20 mg/d静脉输注,疼痛症状消除后用片剂每天0.3 g分2次口服,治疗7~10 d。然后在患者服药后与既往急性发作的丛集期比较,观察患者的头疼丛集性发作时间、发作频率。结果:22例患者服药后丛集性发作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头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能非常有效地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推荐作为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较少见的神经血管性头痛。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楚。多见于男性,以位于一侧眼眶、眼球后及额颞部密集发作的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每次密集发作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药物预防发作是治疗的重点。1流行病学我国1986年对26个省、市、自治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病患病率为16.8/10万人,男性多于女性,二者之比为6.2∶1,发作丛集期多集中于春秋两季,分别为31.8%和39.4%,73.7%的患者有固定的发作时间,而且多在夜间发作。男性发病年龄多集中在40~44岁,女性55~59岁。急、慢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20.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局限于单侧的以眶、颞、额等区域为主的严重发作性疼痛,并伴有同侧的球结膜充血、流泪、鼻塞等自主神经症状。有典型的丛集期和缓解期,在丛集期内头痛密集发作,因而得名。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形式,多将其归属于中医“偏头痛”、“头痛”、“头风”等范畴。本文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出发对其病因病机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