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狂犬暴露人群接种和未接种狂苗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狂犬暴露人群接种和未接种狂苗血清IgG抗体产生效果,为预防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7月-2009年12月来我门诊就诊的狂犬暴露人群接种疫苗者为试验组,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IgG检测。结果试验组阳性率为96.55%。对照组阳性率为3.63%,两组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0,P0.01);试验组人群3针后,抗体阳性122例,阳性率84.14%;5针后,抗体阳性者140例,阳性率96.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P0.01);暴露部位为头面部阳性率95.12%;暴露部位为四肢及躯干阳性率9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5);16岁组阳性率95.92%;≥16岁组阳性率9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P0.05)。结论及时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对暴露人群将会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这种保护性抗体与全程足量有关,与暴露人群的年龄及暴露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接种国产人用狂犬病疫苗后的抗体产生效果,为加强狂犬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来我中心接种狂犬疫苗后的人群血清抗体进行检测,采用间接ELISA法测狂犬病毒抗体,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程免疫接种者1892人,血清狂犬抗体阳性率为97.20%,未完成全程接种者51人,抗体阳性率为4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P0.01);全程免疫者中,检测男性血清961份,抗体阳性率为96.77%,女性血清931份,抗体阳性率为97.64%,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P0.05);全程免疫者各年龄组间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2,P0.05),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逐渐下降趋势,60岁一组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60岁以下各组;抗体阳性率四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7,P0.05);各年度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P0.05);第一次全程免疫后抗体检测阴性者53人,经加强1针免疫20 d后测定抗体,51份转阳性,阳转率为96.23%。结论按规定全程接种狂犬疫苗才能保障有效产生抗体预防该病,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逐渐下降趋势,加强免疫效果较好,免疫功能较低的老年人及免疫失败者进行加强免疫很必要。  相似文献   

3.
段会恩 《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1055-1056
目的了解国产纯化狂犬疫苗接种后的效果。方法以5 200例接种狂犬疫苗的暴露者为研究对象,每位对象取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简称ELISA法)检测抗-RA。结果国产纯化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后总抗-RA阳转率为98.27%,性别间分布无差异,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70岁以上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其他组低。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联合接种者抗体阳性率为100%,未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组抗体阳性率为97.35%。多剂量(针次)接种组与常规接种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97,P〈0.05)。结论按免疫程序及时全程注射人用纯化狂犬疫苗,可产生较为理想的保护性抗体,对疑似狂犬、流浪犬和三度咬伤者采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联合、早期、足量、全程、规则的免疫原则,中老年伤者增大剂量或增加接种针次,均可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了解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与控制狂犬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宁市2008-2013年共11 728例狂犬病暴露者全程接种狂犬疫苗15 d后,采用ELISA法检测狂犬抗体水平。结果 接种疫苗后抗体总阳性率达97.98%(11 491/11 728),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4,P<0.05)。2-1-1程序(4针法)接种后阳性率为96.06%,低于传统的5针法98.92%,不同免疫程序狂犬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5,P<0.05)。低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高于高年龄组人群,(χ2=124.98,P<0.05)。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夏季接种抗体阳性率为96.68%,冬季阳性率为99.75%,各季节接种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9,P<0.05)。结论 不同免疫程序、年龄、季节对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均有影响,狂犬疫苗常规免疫后进行抗体检测十分重要,对未产生抗体者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确保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曹亮  朱劼  刘红  唐海波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493-1494
目的 了解嘉禾县2009-2011年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疫苗的效果. 方法 3036例暴露者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15 d后,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狂犬病抗体. 结果 经全程注射狂犬疫苗的3036例暴露者中,抗体阳性2908例,阳性率为95.78%.抗体阳性率与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055,P=0.000),与接种的年份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后,要检测抗体,才能保证免疫效果,以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狂犬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林平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6):629-629,635
目的:了解狂犬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全程免疫和未全程免疫后4 5d的患者血清抗体。结果:经全程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83 5 5 % (739/ 874 ) ,未完成全程免疫者抗体阳转率为34 5 3% (96 / 2 78)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 =2 4 9 4 9,P <0 0 0 1) ;男女性别抗体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χ2 =0 2 4 5 ,P >0 0 5 ) ;低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高年龄组人群,(χ2 =32 13,P <0 0 0 1) ;约15 %的人初免失败。结论:纯化狂犬疫苗对人类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对暴露后狂犬疫苗要全程接种,对免疫功能减弱者要适当增加免疫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探讨预防策略。[方法]观察疫苗使用者的反应情况,随机抽取624例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5针(0、3、7、14、28d)后10~20d采集静脉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狂犬病毒(RV)IgG抗体。[结果]报告接种反应发生率为9.35/万,无严重不良反应;624例暴露者接种疫苗后RV-IgG抗体阳性594人,平均阳性率95.19%;男、女暴露者RV-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9,P﹥0.05);﹤15岁人群抗体阳性率最高100%,﹥65岁率最低为90.48%,随年龄增大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46,P﹤0.01);大连金港安迪、辽宁依生、辽宁成大、宁波荣安、武汉5家生物所的疫苗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638,P﹥0.01),但均高于长春生物所χ2=95.446,P﹤0.01);大连金港安迪、辽宁成大、宁波荣安3所各批号疫苗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1.26、0.22,P均﹥0.05)。[结论]国产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好;年龄小者免疫效果优于年长者;除个别外多数厂家疫苗免疫效果差异不大;暴露后使用国产疫苗能够起到预防狂犬病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用纯化地鼠肾细胞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种人用地鼠肾细胞狂犬纯化疫苗628人的流行病学资料,并分别采集接种疫苗后第7 d和第15 d的血清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gG抗体,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接种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疫苗接种人群628人,免疫后7 d和15 d的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71%和94.11%,经χ2检验,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岁以下年龄组接种人群无论是接种7 d还是接种15 d的血清IgG抗体阳性率高于60岁以上年龄组(P<0.05)。不同性别免疫接种7 d后与免疫接种15 d后的IgG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人用纯化地鼠肾细胞狂犬疫苗的人群IgG抗体阳性率与接种人群的年龄、接种后的时间相关,接种后15 d的IgG抗体阳性率达到94.11%,60岁以上年龄组的IgG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10岁以下年龄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高邮市2009-2014年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疫苗的效果.方法 11951例暴露者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10-15d后,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狂犬病抗体.结果 11 951份血清标本,阳性11 587份,总阳性率96.95%.其中男性阳性率96.31%;女性阳性率97.62%;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1,P<0.05).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43,P<0.05).结论 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96.95%以上的患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合格,还有3.05%的患者抗体水平低于保护阈值,需进一步加强接种,才能保证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玉林市在过去的几年内犬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产生的情况。方法:对玉林市2005-2009年狂犬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150份血清标本,阳性14445份,总阳性率95.35%。其中男性9050份,阳性8596份,阳性率94.98%;女性6100份,阳性5849份,阳性率95.89%;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6,P0.05)。抗体阳性率各季度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41,P0.05)。抗体阳性率年度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94,P0.05)。结论:狂犬疫苗常规免疫后进行抗体检测十分重要,特别是对暂时未产生抗体者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确保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惠州市人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免疫的抗体水平,及时了解和观察本市犬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IgG)抗体产生的免疫效果,评价目前本市使用的狂犬病疫苗质量,为今后的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及制订科学完善的防患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惠州市人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咬伤后),抽取全程接种五针疫苗1个月后自愿进行狂犬病毒抗体检测人员静脉血,按酶联免疫法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结果惠州市1186例接种狂犬疫苗后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检测阳性率为96.1%。其中男性97.2%,女性94.5%。不同年龄组抗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不同厂家狂犬疫苗免疫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0、3、7、14和28d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后,96.1%以上的患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合格,还有3.9%的患者抗体水平低于保护阈值,需进一步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福州市民被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的效果。[方法]对被动物咬、抓伤者全程注射狂犬疫苗后20d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狂犬病抗体。[结果]经全程注射狂犬疫苗的1531例动物咬、抓伤者中,抗体阳性1439例,平均阳性率为93.99%。抗体阳性率与年龄有差异(χ2=18.898,P﹤0.01)。[结论]被动物咬、抓伤者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是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接种狂犬疫苗未获得免疫水平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补种措施,保证每个狂犬病暴露者得到科学防治。方法采集6217份狂犬疫苗免疫后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受检者血清抗体IgG,对238例血清阴性者资料进行调查整理。结果共调查238例,男性123例,女性115例。不同年龄组狂犬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岁以上年龄组阴性率最高为13.66%,正确处理伤口176例(73.95%),及时、足量、全程规范完成预防接种的184例(77.31%),接种期间身体健康状态188例(78.99%),严格注意饮食禁忌175例(73.52%)。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大,抗体阴性率有所升高。影响血清抗体产生的因素很多,伤口处置、不规范接种、个体状况、饮食禁忌等。医务人员工作中应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同时也要防范伤者自身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确保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的效果,本站于1996年6月~2000年7月采用酶免疫法(EIA)开展了对我市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灭活苗)免疫后血清狂犬抗体(Anti-RV)的检测工作,检测血清1736份,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血清标本 ①暴露者狂犬病疫苗按规定全程(5针接种)免疫后45d抽取的静脉血1555份。②暴露者狂犬病疫苗未完成全程免疫(3~4针接种)也按全程免疫后45d抽取静脉血30份。③暴露者狂犬病疫苗免疫前血清40份。④正常健康者未接种狂犬病疫苗的血清48份。⑤第1次全程免疫失败,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郑州市狂犬病暴露后人群接种狂犬疫苗的群体免疫效果。方法收集狂犬病暴露人群免疫前和免疫后血清标本,以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检测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RVNAs),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FFIT检测结果及统计学分析显示,2份免疫前血清RVNAs0.5 IU/ml,免疫后血清RVNAs呈阳性;狂犬疫苗免疫前后RVN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09,P=0.000),免疫后血清阳转率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87,P=0.18和χ~2=2.606,P=0.626);免疫后RVNAs与接种者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9,P=0.026),与接种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97,P=0.185);RVNAs水平与免疫后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54,P=0.000)。结论河南省郑州市狂犬病暴露后人群狂犬疫苗总体免疫效果良好,免疫前RVNAs0.5 IU/ml的个体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福州市763名犬伤者狂犬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福州市犬伤者注射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犬伤者全程注射狂犬疫苗 ,注射后 15~ 2 0d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清抗体。结果  76 3例接受全程狂犬疫苗注射的犬伤者中 ,抗体阳性 74 0人 ,平均阳性率为 96 .99%。 0~、2 0~、4 0~岁 3个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较 6 0岁以上年龄组高 (P <0 .0 5 )。结论 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犬伤者应及时注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解社旗县近5年来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的人群抗体产生情况.方法 对2006-2010年社旗县4 510例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后抗体检测.结果 4 510份血清标本中阳性4 309份,总阳性率95.54%.其中男女之间、各年龄组之间及接种季节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狂犬疫苗全程免疫的抗体检测十分重要,对未产生...  相似文献   

18.
接种狂犬病疫苗3174例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昆山市动物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抗体产生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uSA)法检测经全程免疫后的动物咬伤人群的血清抗体.结果:经狂犬病疫苗全程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94.55%,性别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P>0.05);城乡接种点抗体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00,P<0.05);低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人群(X2=21.76,P<0.05).结论:全程接种纯化狂犬病疫苗对暴露人群具有很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秀芝  宋志平 《职业与健康》2007,23(11):930-931
目的 了解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情况.方法 2005年采集1109份血清标本均采用全自动酶标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 1109份血清标本,阳性1045份,阳性率94.23%.其中男707份,阳性660份,阳性率93.35%;女402份,阳性385份,阳性率95.77%,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P>0.05).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4,P<0.05).抗体阳性率各月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5,P>0.05).城乡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结论 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应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其暴露者应全程接种狂犬疫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狂犬疫苗免疫后效果,为预防和控制狂犬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免疫注射狂犬疫苗后人群的人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水平。结果接受全程(1个免疫程序)免疫的人群狂犬病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99.18%(973/981),其中男性阳性率为98.62%(572/580),女性阳性率为100%(401/401),男女性别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16,P〈0.05)。对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未阳转者再注射3针后全部阳转。结论注射狂犬疫苗1个免疫程序,未能达到100%的免疫效果。对注射狂犬疫苗免疫后的人群,有必要进行人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水平监测,以便及时补种,以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