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0.75%罗哌卡因和0.25%丁卡因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卵巢囊肿摘除手术病人40例,硬膜外连续麻醉时随机分别接受2%利多卡因10mL 罗哌卡因粉剂75mg 生理盐水10mL混合液,硬膜外腔给药10~15mL(A组,n=20),或2%利多卡因10mL 丁卡因粉剂50mg 生理盐水10mL混合液,硬膜外腔给药10~15mL(B组,n=20)。观察感觉阻滞(酒精棉签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给药后病人出现下肢麻木,发热等感觉的时间)、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下肢无法直腿抬高的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的时间)、腹壁肌质量、以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用药总量、感觉阻滞范围和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在运动阻滞方面,A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较B组长(P<0.05),感觉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两组均能满足手术的肌松要求,肌松质量无明显差异。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面,A组出现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的百分比都低于B组(P<0.05),对血压和心率影响小。结论与0.25%丁卡因相比,0.75%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感觉阻滞完善,能取得满意的肌松效果,对循环的影响更小,是一种安全、有效、毒性小的局麻药。  相似文献   

2.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军  张庆 《实用全科医学》2007,5(5):401-402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与相同剂量罗哌卡因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手术病人40例行硬膜外阻滞,随机分成两组,0.75%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和0.75%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20例,L组给予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R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观察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上界、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满意度、肌松满意度、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上界、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满意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松效果L组优于R组。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均可用于剖宫产手术并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同等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肌松效果优于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3.
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复合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复合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0.75%布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混合液,Ⅱ组0.894%磺酸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硬膜外麻醉。结果0.75%盐酸布比卡因复合利多卡因(Ⅰ组)和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Ⅱ组)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麻醉维持时间、循环稳定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和安全性。但Ⅱ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Ⅰ组。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好,利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和作用时间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选择40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为0.75%罗哌卡因15mL+布托啡诺0.25mg/mL,B组为0.75%罗哌卡因15mL+NS1mL。记录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同时记录30min内能到达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和感觉阻滞的持续时间。另外分别在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后根据改良Bromage评分系统判断患者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A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到达T10的时间比B组快(P〈0.05),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也比B组高(P〈0.05),特别是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更是明显比B组长(P〈0.01)。与此相反,两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手术后运动阻滞恢复程度基本一致。结论在腰部硬膜外阻滞麻醉中布托啡诺0.25mg混合0.75%罗哌卡因15mL的麻醉效能要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5.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腰麻时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临产妇76例采用双盲法分为罗哌卡因组34例和布比卡因组42例,罗哌卡因组局麻药配方选用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mL(15mg)+10%GS1mL混合液2.5mL,布比卡因组选用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5mL(12.5mg)+10%GS混合液2.5mL。观察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麻醉效果及胎儿胎心、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感觉恢复时间罗哌卡因组短于布比卡因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布比卡因组短于罗哌卡因组(P〈0.05),运动恢复时间罗哌卡因组短于布比卡因组(P〈0.05)。麻醉效果分级、胎儿胎心、新生儿Apga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感觉运动恢复时间短,有利于产妇的术后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左旋布比卡目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与相同剂量罗哌卡因比较.方法 选择ASA Ⅱ级,剖宫产手术病人60例行硬膜外阻滞,随机分成两组,0.75%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和0.75%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L组给予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R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OmL,观察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上界、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满意度、肌松满意度、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结果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上界、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满意度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松效果L组优于R组.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均可用于剖宫产手术并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同等浓度的左旋布此卡因肌松效果优于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0.75%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及0.375%左旋布比卡因,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和耐受性。方法择期剖宫产病人40例,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发为二组,I组0.75%国产盐酸罗哌卡因(n=20),Ⅱ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0.375%布比卡因组(n=20),观察感觉阻滞(针刺法)、运动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肌松评定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Ⅰ组比Ⅱ组起效块,达最高平面迅速;两组最高平面、达T6的百分率、Bromage评分、肌松评价及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虽然起效慢于0.75%国产盐酸罗哌卡因,但两组药运动阻滞、肌松评价及不良反应相似,都可用于剖宫产术的硬膜引、麻醉。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0.75%和1%两种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50例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别接受0.75%罗哌卡因25ml(Ⅰ组)或1%罗哌卡因19ml(Ⅱ组)。观察感觉阻滞(针刺法)、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镇痛及壁肌松质量,术后24h硬膜外镇痛药需要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及扩散差异无显著性。在运动阻滞方面Ⅱ组Bromage2,3级起效快于Ⅰ组。而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术中镇痛及腹壁肌松质量Ⅱ组优于Ⅰ组。Ⅱ组术中辅助用药及术后24h所需镇痛药少于Ⅰ组。观察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时镇痛和肌松效果更为完善,临床效能优于0.75%者。  相似文献   

9.
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国 《广东医学》2002,23(2):144-14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安全有效性及合适剂量,方法:择期妇科手术60例,ASA I-Ⅱ级,用一次性腰椎-硬膜外联合穿刺包在L1-2间隙穿刺。随机分成3组,I组,布比卡因11.35mg(n=20),Ⅱ组,罗哌卡因10mg(n=20);Ⅲ组,罗哌卡因15mg(n=20),术中酌情追加2%利多卡因以改善肌松。观察感觉与运动 阻滞时间,镇痛和腹壁肌松质量,Bromage评分及副作用。结果:I,Ⅲ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无差异(P>0.05),Ⅱ组阻滞完善时间较其他两组时间长(P<0.05),运动阻滞时间亦长(P<0.05),I,Ⅲ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差异(P>0.05),运动恢复时间,Ⅱ,Ⅲ组要知于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镇痛和腹壁肌松质量I组和Ⅲ组均优于Ⅱ组(P<0.05)。观察中无严重副作用。结论:适量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15mg是安全有效剂量,镇痛,肌松满意,术后运动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洪毅  尹极峰  蒋永强 《新疆医学》2001,31(3):170-172
目的:对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对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为罗哌卡因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32例下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硬膜外麻醉。在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n=16例)或0.5%布比卡因(n=16例)10~15ml,总量不超过20ml。结果:两组病人用药总量、感觉阻滞范围和肌松质量无差异(P>0.05)。罗哌卡因组病人的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明显短于布比卡因组(P<0.01)。罗哌卡因组感觉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止痛和肌松效果良好。结论:与0.5%布比卡因相比,0.75%罗哌卡因感觉阻滞完善,止痛和肌松效果良好,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明显,利于术后病人早期活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程凯军  董章利  江莉敏 《中外医疗》2009,28(11):115-117
目的比较2种局麻药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被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先给试验量含1∶200000mg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3mL,再分别给予浓度为0.5%的布比卡因、0.5%罗哌卡因和0.75%罗哌卡因中的一种,分次给药。记录各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有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但有一些肌松不满意的病例。0.5%罗哌卡因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效较其他2组长,但尚无统计学差异;其运动阻滞起效与时效和运动阻滞程度均不及其他2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0.5%布比卡因、0.5%罗哌卡因和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均有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有一些肌松不满意的病例,但0.5%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起效与时效和运动阻滞程度均不及0.5%布比卡因和0.75%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睾丸下降固定术患儿分为1%利多卡因组(A组)、0.5%利多卡因加0.2%罗哌卡因组(B组)和0.375%罗哌卡因组(C组),测定麻醉后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总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结果诱导药量与阻滞平面三组无差异;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A组短于B、C组(P〈0.01),B组短于C组(P〈0.01);总感觉阻滞时间与运动阻滞时间A、B、c三组依次递增(P均〈O.01)。结论B组药物起效快,诱导时问短,可用于多台接台手术麻醉;C组药物更适宜于诱导时间长、需要更好肌松的手术麻醉。罗哌卡因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布托啡诺延长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作用时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和作用时间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选择40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为0.75%罗哌卡因15mL 布托啡诺0.25mg/mL,B组为0.75%罗哌卡因15mL NS1mL。记录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同时记录30min内能到达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和感觉阻滞的持续时间。另外分别在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后根据改良Bromage评分系统判断患者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A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到达T10的时间比B组快(P<0.05),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也比B组高(P<0.05),特别是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更是明显比B组长(P<0.01)。与此相反,两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手术后运动阻滞恢复程度基本一致。结论在腰部硬膜外阻滞麻醉中布托啡诺0.25mg混合0.75%罗哌卡因15mL的麻醉效能要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盐酸罗哌卡因、盐酸布比卡因鞍麻用于宫颈锥形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60例,体重50~80妇,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等效剂量盐酸罗哌卡因(A)、盐酸布比卡因(B)2组,每组30例。2种药物均采用重比重配方:(A)0.75%盐酸罗哌卡因2ml+8%葡萄糖液1ml;(B)0.75%盐酸布比卡因2ml+8%葡萄糖液1ml,分别以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穿刺针穿刺成功后注入蛛网膜下腔,平卧后5min内测1次/min,以后5min测1次到25min.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直到运动恢复时间。如果手术时间过长,可在硬膜外分次追加1.33%利多卡因10~15ml。结果在运动阻滞方面:两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盐酸罗哌卡因组达到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较盐酸布比卡因组长;在感觉阻滞方面: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最大阻滞时间盐酸罗哌卡因稍大于盐酸布比卡因(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盐酸罗哌卡因更适用于鞍麻行宫颈锥形切除术,与等效剂量盐酸布比卡因鞍麻用于宫颈锥形切除术的麻醉效果相似。2种药物的感觉和运动的阻滞起效时间、程度、阻滞平面、恢复时间相似,但盐酸罗哌卡因的最大阻滞时间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较盐酸布比卡因长。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加芬太尼在纤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将80例择期行纤维内镜椎间盘切除手术病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F组(0.375%罗哌卡因+芬太尼3μg/ml)和R组(0.375%罗哌卡因),每组40例,记录两组麻醉后生命体征、阻滞平面、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状况。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镇痛效果、下肢运动阻滞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硬膜外低浓度罗哌卡因加芬太尼对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作用明显,能很好地满足纤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复合氯普鲁卡因及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Rc,Rf,R三组,硬膜外分别给予0.75%罗哌卡因18ml+氯普鲁卡因200mg+生理盐水2ml;0.75%罗哌卡因18ml+芬太尼0.1mg/2ml;0.75%罗哌卡因18ml+生理盐水2ml。记录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感觉阻滞平面迭T10的时问Rc、Rf组均明显短于R组,Rc组短于Rf组;最高阻滞平面Rc、Rf组均明显短于R组。结:论氯普鲁卡因200mg与芬太尼0.1mg均可缩短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且复合氯普鲁卡因200mg较芬太尼0.1mg起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为罗哌卡因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例剖宫产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罗组(Ⅰ组)0.75%罗哌卡因;布组(Ⅱ组)0.5%布比卡因。取L2-3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4cm,注入1.0%利多卡因5ml试验量.5分钟后患者无异常注入首次剂量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0.2ml/kg,如注射20分钟后仍未达到满意平面,可再追加1次,布组不超过2.0rag/kg,罗组不超过3.5mg/kg.结果:两组病人用药总量、感觉阻滞范围和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1组感觉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止痛和肌松效果良好,对血压和心率影响小。结论:与0.5%布比卡因相比,0.75%罗哌卡因感觉阻滞完善,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明显,止痛和肌松效果良好,对循环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郑红 《海南医学》2009,20(7):62-64
目的比较0.75%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与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4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两组(n=20):S组(舒芬太尼15μg+0.75%罗哌卡因15ml)和R组(0.75%罗哌卡因15ml)。选择L2-3间隙穿刺,将上述药液注入硬膜外腔。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中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牵拉反应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结果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短于R组,持续时间延长,最高平面升高,两组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牵拉反应程度低于R组。结论剖宫产手术患者混合舒芬太尼可增强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混合用于肌间沟神经阻滞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接受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以下麻醉药物:0.5%罗哌卡因30 mL、1%利多卡因15 mL与0.5%罗哌卡因15 mL、1%利多卡因30 mL。记录3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结果混合液组的阻滞起效时间慢于利多卡因组,快于罗哌卡因组;混合液组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利多卡因组,短于罗哌卡因组。结论临床应用1%利多卡因15 mL与0.5%罗哌卡因15 mL在药效动力学上优势并不明显,需综合考虑手术、患者情况审慎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0.75%盐酸罗哌卡因与0.75%盐酸布比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中的效果。方法:5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5)。分别用0.75%罗哌卡因2ml和0.75%布比卡因2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明显慢于布比卡因(P〈0.05),运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布比卡因(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腰麻能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与0.75%布比卡因相似,运动阻滞起效慢,但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