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致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上较为少见, 可引起患者头颈疼痛、活动受限、脊髓压迫及神经损害症状。传统治疗策略为前路经口咽或下颌下入路切断齿状突畸形愈合部分, 再经前路或后路进行寰枢椎复位固定融合, 存在经口咽Ⅱ类切口易感染、前后联合入路相关手术风险增加、学习曲线陡峭等不足。后侧方入路可经寰枢侧块关节抵达齿状突, 但不便于处理双侧寰枢侧块关节间隙及内固定置入操作, 而后正中入路相对显露简便、易于掌握。为此, 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4例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致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临床资料, 探讨后正中入路齿状突截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口咽前路枢椎椎体次全切在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口咽前路枢椎椎体次全切除椎管扩大范围减压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以C2后方受压为主的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 对15例先天畸形或外伤(12例先天畸形,3例外伤)引起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高位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C2椎体次全切除术(11例仅行C2椎体次全切除,4例行C2椎体次全切除同时切除C1前结节和齿突)。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按Symon和Lavender临床评定标准和影像学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临床总有效率15/15,显效率9/15,术后影像学显示椎管减压改善率平均为79.8%。本组无术中脊髓损伤、血管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该术式减压充分,是治疗以C2后方受压为主的脊髓压迫症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总结和介绍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采用同次进行经口咽前路减压松解和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2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伴高位颈髓压迫症。平均随访20个月,参照Symon和Lavender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颈椎管造影或MRI扫描椎管矢径的变化。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1.6%,显效率为50%;椎管减压改善率平均达73.6%。提示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是适应于陈旧性难复性和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伴颈髓压迫症的一种临床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口咽前路手术感染的预防(附80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介绍预防经口咽寰枢椎前路手术感染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80例经口咽前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颅底畸形等手术预防感染的措施和经验。结果 本组80例经口咽手术,术后咽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感染率为0。结论 只要预防措施得力,把握好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环节,经口咽入路手术的术后感染完全可以预防,经口咽前路途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ransoralpharynge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在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应用TARP系统复位和固定,两侧寰枢关节间植入自体髂骨融合。结果除1例因跌倒引起螺钉松动再次脱位外,均固定牢固,融合理想,脊髓减压满意。结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一次完成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造成的寰枢椎脱位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复习文献,对类风湿寰枢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影像特征、病理学基础和临床治疗进行论述.类风湿关节炎晚期80%以上患者颈椎受累,寰枕和寰枢关节最多见;枕颈部疼痛、脊髓压迫和上位颈椎脱位是常见临床表现,但神经症状、体征多因严重关节病损所掩盖.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有重要诊断和指导手术价值,经口咽入路切除齿状突和周围增生的纤维血管翳,能够解除延髓、颈髓的压迫,但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个体化寰枢椎内固定手术,防止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7.
经口咽前入路寰枢椎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经口咽前入路处理寰枢椎腹侧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0例新鲜的成人头颈部标本经口咽前入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 ,观察咽后壁的层次、椎动脉的走行、寰枢椎的解剖毗邻关系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等。结果 咽后壁分两层(黏膜层、椎前筋膜层)和两个间隙 (咽后间隙、椎前间隙 ) ;经口咽前入路可显露从枕骨大孔前缘至C3 椎体的范围 ;椎动脉距寰椎和枢椎中线的距离分别为 2 5 2± 2 3mm(2 0 4~ 2 9 7mm)和 18 4± 2 6mm(13 1~ 2 3 0mm) ;寰椎和枢椎可显露宽度分别为 39 4±2 2mm(36 2~ 4 2 7mm)和 39 0± 2 1mm(35 8~ 4 2 3mm) ,寰椎进钉点 (侧块中点 )间距 (a)为 31 4± 3 3mm(2 5 4~ 36 6mm) ,寰椎进钉点连线与枢椎进钉点 (椎体中线旁开 3~4mm)连线的垂直间距 (b)为 18 7± 2 7mm(14 9~ 2 3 2mm) ,a/b比值为 1 5~ 1 7。结论 经口咽前入路寰枢椎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适合做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 ,钢板的设计应以上述测量数据为依据  相似文献   

8.
枕颈固定技术在上颈椎不稳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各种原因引起的寰枢椎不稳或脱位均需要复位和稳定,复位后多数采用寰枢椎内固定和融合,如后路的Gallie和Bmoks手术及Magerl手术,但是对于某些严重的C1,2:联合性骨折,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或肿瘤、炎症、畸形等伴有脊髓压迫症且难以复位的患者,上述内固定方法往往无法使用。对于此类患者目前国内外均采用枕颈融合术。笔者自2001年10月-2004年6月采用枕颈固定技术治疗上颈椎不稳26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7例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经术前颅骨牵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行寰枢椎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结果 患者寰枢椎椎间稳定性得到恢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48个月(平均24个月),27例患者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可为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提供牢固的三维固定,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结合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寰枢椎结合性骨折临床特点、损伤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单纯性寰枢椎结合性骨折患者的致伤原因、并发的脊髓损伤情况、合并伤和影像学表现等进行总结,分析其损伤类型和机制。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1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占我院同期颅颈交界区损伤患者的12%(15/125);所有的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均为混合性外力机制,常见的外力形式有压缩、后伸和侧屈;5例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并发有脊髓损伤,均有齿状突骨折并发寰枢椎脱位;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或融合,自觉症状均有改善,未发生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常见的基本损伤机制可分为过伸 压缩机制和侧屈 压缩机制两类;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主要机制为寰枢椎脱位继发的椎管狭窄;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导致的脊柱失稳可分为寰枢关节和颈2/3关节两个节段;积极的适当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慢性脊髓创伤的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慢性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材料与方法 分析 2 8例慢性脊髓损伤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 ,其中男 2 1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39岁。伤后行MRI复查时间为 1个月~ 12年。MRI取常规SE序列T1WI、T2 WI矢状、横断面。结果  2 8例中有 16例发生在颈髓 ,上胸髓及脊髓圆锥各 6例。其中脊髓囊变 13例 ;慢性脊髓受压 5例 ,均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病理改变 ;脊髓软化 4例 ;脊髓空洞 2例 ;脊髓萎缩 3例 ;脊髓栓系 1例。结论 慢性脊髓损伤分别表现为脊髓囊变、空洞、萎缩、软化、栓系及慢性受压 6种病变 ,脊髓囊变与脊髓瞬间压迫伤有关 ,其病变局限。脊髓空洞及脊髓萎缩均与脊髓持续受压有关 ,病变潜在进展。脊髓软化可能由伤后脊髓缺血引起 ,脊髓栓系是伤后蛛网膜粘连造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制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ARP),并评价其术中即时复位作用。方法 设计一种新型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铜板系统,应用于临床治疗5侧难复型寰枢稚脱位患者.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联合应用寰枢椎复位器和钢板完成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过程,寰枢外侧关节间植骨。结果 TARP系统具有即时复位机制,5例患者在术中均能达到良好的即时复位.术后随访平均95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四肢麻痹消失.肌力恢复.病理反射消失.钢扳螺钉未松动。结论 临床应用表明.TARP设计新颖独到,手术操作简便台理.能即时复位,固定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四肢瘫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四肢瘫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随访0~12个月,平均(5.8±3.6)个月。4例患者死亡,19例患者存活,脊髓功能ASIA评分提高0~1级。术前ASIA分级为A级9例,术后ASIA评分提高为B级2例,无提高3例,死亡4例;术前ASIA分级为B级14例,术后ASIA评分提高为C级6例,无提高8例。4例死亡病例均为单纯前路减压手术:1例术后呼吸、心搏骤停死亡,2例因自主呼吸微弱出院后在家中死亡,1例死于并发肺部感染。8例ASIA分级提高一个级别的均为一期前后路减压手术。结论一期前后路颈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并硬膜下减压是治疗此类患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发生机理、好发部位及MRI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共发现脊髓异常MR信号 46处 ,多位于C4-6水平 ,异常信号T1WI为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 ;T2WI为信号均匀或不均匀的高信号。结论 :MRI能显示脊髓损伤的范围和病理改变 ,明确脊髓损伤处有无突出椎间盘的持续性压迫。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最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理基础、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近期疗效。结果2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中,退变性椎管狭窄13例(65%),节段性不稳6例(30%)。以颈椎间盘脱出为主要表现7例(35%);存在各种原因所致的椎管储备间隙明显减少或消失的病理基础7例(35%);在椎管储备间隙明显减少或消失的病理基础上,伴有节段性椎间不稳或椎间盘脱出6例(30%)。20例术后随访9~84个月,平均36.5个月。前路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后路手术无再关门现象。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3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合理选择术式,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上颈椎疾病的病因、寰枢椎复位和脊髓受压情况,探讨上颈椎疾病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 2003-01至2007-06收治169例上颈椎疾病,根据病因分为:上颈椎骨折74例,先天性上颈椎疾病65例,肿瘤21例,其他病因导致寰枢椎不稳9例.根据病因、寰枢椎复位情况和脊髓受压情况分别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者前后路手术.结果 28例可复位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97例上颈椎可复位,脊髓前方无明显受压患者采用单纯后路复位内固定,取自体松质骨植骨融合.44例难复位或脊髓前方明显受压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复位,后路内固定、取自体松质骨植骨融合.结论 根据上颈椎疾病病因、复位和脊髓受压情况,应分别选择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