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碧坚 《中外医疗》2012,31(3):69-69
目的探讨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Alb)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取患者晨尿第一次中段尿液约10mL注入干燥清洁离心管,严格试剂盒标准程序操作,用免疫透射比浊法通过检测尿(mAlb)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判断肾功能损伤的程度。结果 1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尿液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结果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尿蛋白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肾小管的早期损伤,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一个临床上的敏感指标,早期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mAlb)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和对症治疗上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63例(观察组)和健康自然人63例(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Ⅳ型胶原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比较两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铜蓝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Ⅳ型胶原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Ⅳ型胶原蛋白、尿微量蛋白能够很好地反映糖尿病对肾脏造成的损害的大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胡俊谭红  王冬梅 《实用医技》2007,14(33):4557-455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免疫球蛋白G(IgG)、转铁蛋白(TRF)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7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尿蛋白阴性和阳性两组,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这两组患者尿的MA、IgG、TRF及RBP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尿蛋白阴性时,尿微量蛋白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尿蛋白定性阳性时,尿微量蛋白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尿蛋白阴性组(P〈0.01)。结论:四种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更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判断其病变部位和损伤程度,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临床价值。方法:将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皆采取免疫透射比浊法对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单纯高血压与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与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同时尿微量白蛋白可作为敏感指标,在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有很高的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早期肾损伤标志物在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肾功能指标检验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46例,其中肾功能正常者102例,为观察组;肾功能受损者144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120例老年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的肾功能指标(包含血肌酐S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Urea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结果研究组的Scr、Urea与对照组、观察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研究组的尿RBP、CysC、尿β2-MG以及Um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其尿RBP、CysC、尿β2-MG和UmALB指标明显升高,而老年高血压肾功能正常患者的各项指标与老年健康体检者无明显差异,说明肾功能部分指标在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文玉  常岐  杨金玉  甘凤丽 《中外医疗》2012,31(21):37+39-37,39
目的监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个项目的总体水平,判断糖尿病合并早期肾损伤。方法选择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5~10年以上患者,与正常体检无病史组对照。留取中段尿,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仪.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肌酐(Cr)、胱抑素C(CysC)、蛋白定性.分别比较2组的阳性率,最后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蛋白四项敏感性明显高于血Cr、CysC、蛋白定性,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四项均值比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0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蛋白四项联合检测有利于监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2例2型糖尿病及13例正常人尿中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白蛋白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放免法测定α1微球蛋白.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患者尿转铁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均增高,差异显著(P<0.05).A组20例尿白蛋白正常,尿转铁蛋白异常者40%,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异常者70%,差异显著(P<0.05).尿转铁蛋白与尿白蛋白明显正相关(r=0.70,P<0.05).结论糖尿病肾小管损害较肾小球损害出现更早,防治糖尿病肾病应从糖尿病确诊之日开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布美他尼(Bumetanide)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晚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中晚期肾病40例,在基础治疗(控制饮食、运动,控制血压、血糖)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呋塞米,治疗组口服布美他尼并跟踪随访3个月,评估治疗前后转铁蛋白(TRF)和尿微量白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有所降低,2组患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有所降低,2组患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2)40例老年DN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转铁蛋白测定值较前减低,但2组患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至4周,8周,12周,布美他尼组较呋塞米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转铁蛋白测定值较前明显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美他尼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晚期肾病的疗效优于呋塞米.  相似文献   

9.
尿微量蛋白测定在肾脏损伤和病变的早期诊断、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1]。本研究通过对 30例尿常规阴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作尿微量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 (TRF)和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检测 ,同时测定肾功能及血脂等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出现尿微量蛋白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观察组 30例中男 1 6例 ,女 1 4例 ,平均年龄 71 .5± 7.6岁 ,标准 期 5例 , 期 1 5例 , 期 1 0例 ,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肾病、糖尿病史 ,平均病程 1 5.6年 ,平均血压为 2 3.6/1 2 .5k Pa, 、 期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为心、脑。其中轻度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液微量白蛋白(mAlb)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并在尿液分析仪上检测蛋白定性试验,以正常健康体检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结果: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尿蛋白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对糖尿病肾病诊断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及血清胱抑素C(SCys-c)联合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2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3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常规体检的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肌酐和晨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肌酐水平大致相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呈高度相关性,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呈正比。结论在高血压早期肾病的临床诊断中,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法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硒酵母片(西维尔)对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以晨尿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定义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UMALB),UMALB〈30μg/g Cr为无微量白蛋白尿,UMALB≥30mg/g Cr为微量白蛋白尿,连续2次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肾病。以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作为肾功能的评价指标(e GFR 80-100m L/min·1.73m^2为肾功能正常),将67例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西维尔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8例,用t检验分析比较了治疗前后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尿微量白蛋白(326.9±101.7)mg/g Cr低于对照组(349.6±115.4)mg/g 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维尔可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检测尿微量蛋白对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尿微量蛋白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结果:Ⅰ期高血压患者66例尿α1-MG、尿mALB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与对照组结果一致.Ⅱ期高血压患者65例尿α1-MG与尿mALB明显增高(P<0.01),尿TRF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其他各项基本正常.Ⅲ期高血压患者68例尿α1-MG、mALB显著增高(P<0.001),尿TRF明显增高(P<0.01),尿IgG、血清尿素氮(BUN)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有明显价值.尿α1-MG、mALB含量能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小管与肾小球功能性损伤,较其他肾功能检测指标更灵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血肌酐检测在高血压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肾病组、单纯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测定其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高血压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增高,与另两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肌酐水平较另两组亦有增高(P〈0.05);而单纯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可以作为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在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体检人员84例,所有患者均患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二者合并;随机选取门诊健康体检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分别测量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氮素及肌酐.结果 对照组尿微量蛋白相较合并肾病的高血压、糖尿病组及不合并肾病的高血压、糖尿病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肾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排除肾病损害患者的干扰后,差异仍然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尿微量蛋白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萍  周素娴  蒙艳 《右江医学》2014,(1):35-37,40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107例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4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6例)和临床蛋白尿组(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同时检测四组患者的肌酐、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和Hcy.结果 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Hcy水平随UAER的升高而升高(P<0.01).结论 血清Hcy水平可作为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NAG等生化指标在高血压肾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诊治的8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入院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NAG、肌酐、BUN以及胱抑素C指标,分析其在高血压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指标为(28.2±9.3)mg/L,NAG指标为(22.6±1.3),胱抑素C指标为(1.82±0.56)mg/L,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为(18.2±4.1),低于对照组(3.5±1.4),(P<0.05)。结论:高血压肾病患者采用尿微量白蛋白、NAG、胱抑素C等指标检查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周俏苗  郑海玲 《海南医学》2014,(21):3188-3190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85例,其中妊娠高血压34例(轻度组),轻度先兆子痫25例(中度组),重度先兆子痫26例(重度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四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尿微量白蛋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重度组最高,中度组次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尿微量白蛋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程度存在线性关系,呈正相关(r=0.74,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伤,其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防治2型糖尿病肾病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30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微量尿白蛋白组、大量尿白蛋白组,并选我院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量血清铁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肾功能、胰岛素等项目。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组,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增高的发生率随糖尿病肾功能受损程度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京慧  丁菊华 《现代医学》2002,30(6):380-381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探讨其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以指导临床及早期预防。方法 测定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α1-微球蛋白(α1-MG),观察其结果变化。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尿TR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尿RBP,IgG,α1-MG无明显升高,微量白蛋白尿组尿TRF,RBP,IgG,α1-MG均明显升高,大量白蛋白尿组升高更为显著。结论 尿微量蛋白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