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总结中医正骨手法加撬拔复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之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治疗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拔伸牵引、摇摆碰触加撬拔复位;对照组撬拔后从两侧挤压复位。结果:两组病例均随访12~15个月,功能恢复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Bolher角术前与术后角度差值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跟骨轴位角术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跟骨撬拔复位中利用中医正骨手法技巧可以提高复位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杉树皮小夹板、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病人共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后采用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早期敷消肿生骨膏,中后期采用活血化瘀中药外洗后敷生骨中药治疗前臂双骨折,对照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后石膏托外固定,以上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37例,优24例,良好11例,可2例,优良率94.59%,对照组优16例,良好11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7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双骨折在良好的手法整复后需要良好的、可靠和稳固的外固定方法,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方法并配合中药外用方法简单、效果明显、合并症少,经济实惠,骨折端经整复后骨痂生长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中医正骨分期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正骨分期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整骨手法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按Klemm功能分级标准,治疗组优66例,良10例,无效1例,优良率为95%;对照组优37例,良20例,无效8例,优良率为71%.结论采用中医正骨分期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2.9%,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8.6%,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91例上肢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外固定,整复效果好,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动静结合,骨折早日愈合,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优61例,良22例,不满意6例,失败2例,优良率91%。结论:对上肢骨骨折患者进行中医正骨疗法,其疗效确切,安全经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胫腓骨干骨折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东阳 《中外医疗》2011,30(5):44-45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胫腓骨骨干骨折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整复骨折,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并配合中药内服;对照组采用跟骨牵引,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时间,膝踝功能恢复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行中医正骨手法整复,支架外固定骨折配合中药内服较之应用跟骨牵引,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腰腿痛患者中选取90例,其中45例行常规治疗(对照组),45例行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分层注射治疗(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疗效及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腿痛患者,可有效促进其体征及症状改善,并促使患者血液循环恢复正常,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苗雨后 《中外医疗》2014,(36):85-86
目的探讨踝部骨折中医手法复位效果的分析,用于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手法复位,联合相应的康复训练治疗,对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对照组治愈21例(50.00%),好转11例(26.19%),总好转率76.19%;治疗组治愈26例(61.90%),好转12例(28.58%),总好转率90.48%。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的治疗方法,联合相应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促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三踝骨折患者开展中医正骨疗法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手术解剖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正骨联合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并开展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1.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76.4%,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三踝骨折患者开展中医正骨疗法联合中药治疗,可有效避免外科手术所产生的损伤,并且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罗君丰 《中外医疗》2011,30(6):25-2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复位(拔伸牵引、整复手法)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144例,并设对照组观察骨折愈合及骨密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83.33%;对照组优良率为69.44%。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利于骨折愈合与腕关节和手指的功能恢复,且不易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采用的是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0.00%,对照组有效率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效果良好、花费少,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研究以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评估中医正骨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9例,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结果:26例患者获得满意复位,复位满意率89.7%;根据Paley足部评分标准,优良率93.3%;关节压缩优良率90.9%,总体优良率92.3%.结论:手法复位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良好,且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与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近期收治三踝骨折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5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和B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0.91%(50/55),89.09%(49/55);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9%(5/55),1.82%(1/5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与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效果相当,但中医手法复位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经济性佳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始点埋线配合正骨手法治疗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81例在患者腰椎旁夹脊处和臀部找寻明显的压痛区,在压痛区域进行埋线治疗,埋线后采用斜扳法纠正腰脊柱或骶髂关节错位;对照组68例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根据疼痛部位循经取穴。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1例(62.96%),显效22例(27.16%),有效4例(4.94%),无效4例(4.94%),总有效率95.06%;对照组临床治愈20例(29.41%),显效10例(14.71%),有效25例(36.76%),无效13例(19.12%),总有效率80.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原始点埋线配合正骨手法治疗腰腿痛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穆世民 《黑龙江医学》2019,43(5):462-463
目的对比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与手法复位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选取78例,并严格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优良率分别为64.10%和92.31%,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上,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之手法复位治疗显著,且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医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将66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3例/组。一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外固定器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三踝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三踝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同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更短(P0.05)。结论三踝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且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王斌晖 《中外医疗》2011,30(13):38+40-38,4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与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36例(治疗组),手术切开内固定组36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4.44%;对照组优良率为80.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术治疗相比,手法复位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正骨推拿联合中药熏蒸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给予中医手法正骨推拿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复发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肿胀、功能受限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疼痛、肿胀、功能受限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手法正骨推拿联合中药熏蒸能够明显缓解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局部症状,降低复发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对寰枢关节半脱位治疗的影响。方法:将所有患者126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3例完全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卧式床边持续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5%,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中医正骨手法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彭氏正骨复位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选择7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Colles)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采用彭氏正骨手法,对照组38例采用教科书传统正骨手法,观察功能复位、生物力学及复位影像学三组综合指标,加以生物力学分析评价。结果通过对上述三组综合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彭氏正骨复位Colles骨折技术,于术者能做到“省力、简、便、快”,更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