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旭  何援利 《现代医院》2012,12(8):17-19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在位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以计数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VD。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HIF-1α、VEGF、MVD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组织(p<0.01);HIF-1α与VEGF、MV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06,p=0.000;r=0.777,p=0.000);VEGF与MV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9,p=0.000)。结论 HIF-1α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对该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HIF-1α与VEGF可能共同促进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稽留流产绒毛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厚街医院稽留流产60例及正常早孕20例患者绒毛中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 HIF-1α及VEGF在稽留流产患者绒毛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早孕妇女绒毛中的表达,两组间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与VEGF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5)。结论 HIF-1α、VEGF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稽留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IF-1α、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1例正常子宫内膜、14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HIF-1α和VEGF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VEGF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增加、手术病理分期的进展阳性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9,P=0.007)。结论:在缺氧状态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基因被激活,过渡表达HIF-1α蛋白,并通过VEGF的上调而刺激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使肿瘤耐受缺氧,促进子宫内膜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宫颈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宫颈癌组织HIF-1α及VEGF在不同海拔地区差异有显著性(P0.05);HIF-1α及VEGF表达呈一致性,呈正相关;HIF-1α或VEGF的MVD值有显著性。结论:提示高海拔地区检测HIF-1α对早期诊断、预防宫颈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VEGF、Ang-2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已经得到确诊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30例异位内膜标本作为观察组,30例在位内膜组织样本为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样本30例为空白组,对各组组织的VEGF、Ang-2、MVD(标记为阳性血管的微血管密度)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VEGF、Ang-2F在观察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MVD在观察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结论 VEGF、Ang-2及MV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表明Ang-2和VEGF与血管生成之间存在着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5-LOX)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5-LOX与EMs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SABC法检测32例EMs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中5-LOX、VEGF的表达和MVD值,并与25例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5-LOX、VEGF的表达及MVD值在异位内膜组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P〈0.05),三者在在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异位内膜组中,5-LOX、VEGF的表达和MVD值在Ⅲ/Ⅳ期均高于Ⅰ/Ⅱ期(P〈0.05);5-LOX、VEGF的表达及MVD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在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中,5-LOX与VEGF的表达、MVD值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5-LOX在EMs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EMs的发病有关,并可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EMs的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杜建层  孙璐璐  王健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36-4440
目的:探讨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COX-2、VEGF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与子宫肌瘤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病理证实为单纯子宫肌瘤的标本53例,根据子宫肌瘤患者有无月经改变症状分为A、B两组,以月经正常的健康妇女子宫内膜作为正常对照(C组),各组再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类型进行组内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组子宫内膜中COX-2、VEGE、MVD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VEGF、COX-2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VEGF、COX-2在A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中的表达水平高于B、C两组同型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B、C 3组增生期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B组与C组同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增生期COX-2、VEGF表达水平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VD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MVD在A组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表达水平高于B、C两组同型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内膜中的表达水平近似但又低于A、B、C 3组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B组与C组同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B、C 3组增生期内膜与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COX-2、VEGF和MVD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COX-2与VEGF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γ=0.779,P<0.05;γ=0.626,P<0.05;γ=0.666,P<0.01),且MVD表达水平与COX-2、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γ=0.829,P<0.05;γ=0.798,P<0.05)。结论: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COX-2、VEGF和MVD的表达增强,特别是在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中COX-2、VEGF、MVD水平均有显著的变化,但无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内环境无异常改变,故认为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异常改变是子宫肌瘤患者产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这一结论为临床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有复发性流产(RSA)史妇女和正常早孕妇女的早孕妇女绒毛、蜕膜组织的表达及在血清中的水平,研究VEGF和NGF与妊娠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妇产科2016年8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RSA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妊娠妇女血清中VEGF、NGF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VEGF、NGF在两组妊娠妇女绒毛、蜕膜组织的表达,并对两组妊娠妇女绒毛、蜕膜及血清中的NGF与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NGF在复发性流产组孕妇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血清中的水平均较正常妊娠组降低(P<0. 05),VEGF、NGF在复发性流产组、正常妊娠组血清中的水平呈正相关(r1=0. 957,r2=0. 746,P均<0. 05),而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3=0. 381,r4=-0. 047,r5=0. 556,r6=-0. 168,P>0. 05)。结论 VEGF、NGF有促进胎盘血管形成的作用,两者在促进胎盘血管形成方面呈正相关性,两者的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RSA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例慢性宫颈炎、16例CINⅠ级、19例CINⅡ~Ⅲ级和6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用CD34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HIF-1α在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Ⅲ级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0%、12.50%、31.58%和75.38%;VEGF在以上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0%、18.75%、36.84%和72.31%。HIF-1α和VEGF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炎症组、CINⅠ级组和CINⅡ~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MVD和HIF-1α、VEGF的表达特点相同,在子宫颈鳞癌中HIF-1α、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HIF-1α和VEGF在子宫颈鳞癌中的高表达、MVD值的高水平可能在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水通道蛋白1(AQ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22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子宫内膜进行AQP1、VEGF的表达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QP1主要在微血管内皮细胞质中表达,VEGF主要在微血管内皮及间质细胞质中表达。异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半定量免疫组化评分(HSCORE)值均高于在位内膜(P<0.05);在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均高于对照组内膜(P<0.05);增殖期异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均明显高于分泌期(P<0.01);增殖期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AQP1、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有显著正相关性(r=0.774,P<0.01;r=0.749,P<0.01);AQP1和VEGF在对照组内膜的表达则均无相关性。结论:AQP1、VEGF在异位内膜细胞高表达,可能推动异位内膜黏附和侵袭,AQP1与VEGF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共同促进异位内膜种植与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常子宫内膜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RECK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RECK蛋白对MVD的影响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异位内膜组织标本,31例正常内膜中微血管密度(MVD)及REC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ECK蛋白在异位内膜中阳性表达率为43.8%,正常子宫内膜中阳性表达率为87.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VD计数在异位内膜表达为17.55±4.82,在正常内膜中为8.79±2.4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RECK的表达与MVD呈负相关(r=-0.530,P<0.05)。结论:RECK蛋白的低表达与EMs的新生血管生成有关,在EM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乳腺癌、20例癌旁组织中COX-2、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抗体标记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66%(33/50),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为60%(30/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在乳腺癌组织中COX-2、HIF-1α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0,P〈0.01)。COX-2、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COX-2、HIF-1α阳性的乳腺癌组织MVD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OX-2、HIF-1α的高表达。COX-2蛋白可通过诱导HIF-1α蛋白的表达上调,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力,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及绒毛中的表达及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为临床监测与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新的理论观点和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吉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行人工流产的患者164例分为复发性流产组和正常妊娠组,分析两组女性血清及绒毛组织中的VEGF表达,探讨VEGF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结果复发性流产组血清中VEGF的浓度及绒毛组织中VEGF表达为阳性的比例68. 29%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872±376及28.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复发流产与VEGF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袁媛  孙燕  岳锦春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353-235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正常子宫内膜和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以及VEGF、survivin蛋白在无排卵性功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7例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为病例组,以23例健康女性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一步法,检测VEGF和survivin在47例无排卵性功血和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在病例组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survivin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与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无排卵性功血患者的子宫异常出血与子宫内膜中VEGF和survivin表达失衡所致的子宫内膜微环境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FHIT和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30例同期单纯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对照组)中FHIT和HIF-1α的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χ2=28.865,P<0.000 1),在内异症r-AFS分期中比较,在位子宫内膜FHIT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7,P=0.341);而异位内膜中的FHIT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Ⅱ期高于Ⅲ~Ⅳ期(χ2=6.816,P=0.019)。HIF-1α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χ2=55.798,P=0.000),在内异症r-AFS分期中比较,HIF-1α在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67,P=1.000;χ2=2.049,P=0.583);FHIT与HIF-1α在内异症中表达有相关性,FHIT与HIF-1α的表达水平在在位内膜中呈显著负相关(r=-0.443,P=0.014);FHIT与HIF-1α的表达水平在异位内膜中呈显著负相关(r=-0.462,P=0.010)。结论:FHIT与HIF-1α可能共同促进了内异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间质微血管密度(MVD)与子宫腺肌症发病的关系。方法: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中VEGF的表达,同时选用CD34进行微血管标记并计数。另3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相同的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子宫腺肌症患者中VEGF的表达与间质MVD呈正相关(γ=0.752)。子宫腺肌症组VEGF的表达与MVD均高于子宫肌瘤组(P<0.05)。结论;VEGF的表达及MVD增高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有关,可作为子宫腺肌症疗效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TSP—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与VEGF、CD105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SP—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及与VEGF、CD105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腺癌、1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SP—1、VEGF及CD105的表达,图像分析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TSP-1表达逐渐减少(P〈0.05),VEGF、CD105表达则逐渐增强(P〈0.05)。TSP-1、VEGF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CD105与浸润肌层深度、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TSP-1表达与VEGF无相关(r=-0.239,P〉0.05);在VEGF低表达组TSP—1表达与MVD呈负相关(r=-0.388。P=0.01)。TSP—1与生存时间无关。结论TSP-1低表达、VEGF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血管生成过程,两者表达水平的失衡,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在乏氧的环境下对骨肉瘤LM8细胞株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骨肉瘤细胞体外乏氧培养模型,观察唑来膦酸对骨肉瘤LM8细胞HIF-1α和VEGF表达影响。RT-PCR法检测HIF-1α和VEGF mRNA转录水平;免疫组化和ELISA法分别检测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常氧组相比,单纯乏氧组和唑来膦酸乏氧组的HIF-1α mRNA转录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但在乏氧条件下,唑来膦酸能明显抑制HIF-1α蛋白的表达。而唑来膦酸能剂量依赖性抑制乏氧条件下V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在乏氧条件下唑来膦酸能够抑制骨肉瘤LM8细胞HIF-1α蛋白的表达,从而使V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sflt-1)对复发性流产(RSA)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以100例RSA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病患血清及绒毛中的VEGF及其sflt-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以同期接诊的10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妇女为对照,比较和探讨VEGF及sflt-1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RSA组妇女血清VEGF、sflt-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绒毛组织VEGF和sflt-1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的表达增高密切相关,sflt-1蛋白的过度表达可抑制VEGF的血管促生功能、抑制胎盘绒毛血管生成引发流产。复发性流产病患血清和绒毛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的表达增高可能是导致早期胚胎停育引发RSA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间质微血管密度(MVD)与子宫腺肌症发病的关系.方法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中VEGF的表达,同时选用CD34进行微血管标记并计数.另3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相同的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子宫腺肌症患者中VEGF的表达与间质MVD呈正相关(γ=0.752).子宫腺肌症组VEGF的表达与MVD均高于子宫肌瘤组(P<0.05).结论;VEGF的表达及MVD增高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有关,可作为子宫腺肌症疗效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