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冯运红  谢静  金守梅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048-2049,2054
[目的]评价Holland等提出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新分类法在诊治HSK时的指导意义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在治疗HSK时的作用.[方法]对本院临床诊治的73例(92眼)HSK患者应用Holland等提出的新分类法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类型的HSK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灵活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07-01-2011-01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56例(56只眼)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完善相关的检查及必要的术前护理后,所有患者均行羊膜移植手术,术后联合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并进行观察与有效的术后护理.结果 术后3~6个月,患眼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19例角膜恢复透明,28例形成角膜斑翳,9例形成角膜白斑,眼表恢复稳定.所有患者均未见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结论 术前、术后的系统护理、必要的出院指导有助于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3.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是眼科常见的危害严重的致盲性角膜病,其发病率高,致育率高,复发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困难,发病机制不明。我院共收治HSK患者23例,用基因工程干扰素-alb大剂量球结膜下注射联合无环鸟甙静脉滴注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郭丽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81-5882
目的 观察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52例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胸腺五肽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和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胸腺五肽组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率.结论 胸腺五肽可减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HSK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3例HSK患者(其中活动期15例,非活动期28例)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并用同样方法对45例正常献血员作正常对照。结果所有HSK患者血清NO水平较正常对照高;HSK活动期患者N0水平较HSK非活动期患者高;HSK非活动期患者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α干扰素(IFN-α)、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比值(CD4/CD8)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HSK活动期患者TNF-α、IFN-α、CD4/CD8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1);HSK活动期患者血清N0水平与TNF-α水平正相关(r=0.89),与IFN-α、CD4/CD8负相关(r分别为-0.79和-0.87)。结论 HSK非活动期患者血清NO水平轻度增加是机体对炎症的正常应答,对角膜细胞起保护作用;HSK活动期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增高,对角膜组织有损伤作用。血清NO水平异常增高是活动期HSK的成因之一;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HSK患者的NO水平,可为HSK患者愈后评估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眼科较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笔者于1998年5月-2000年8月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47例47眼,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我所自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3月共收治阿米巴角膜炎 9例 ,其中误诊 4例 ,误诊率 4 4 4 %。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33~ 65岁。1 2 临床表现  3例角膜中央部溃疡 ,深达基质层 ,呈环形浸润 ,溃疡周边界限清楚 ,略隆起 ;其中 1例溃疡灶呈灰白色 ,无光泽、干燥 ,表面坏死组织易刮除。 1例角膜广泛浸润。 2例有前房积脓。 3例有放射性神经痛。1 3 辅助检查  3例术前、术后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找真菌菌丝均阴性。单纯疱疹 -l抗体IgM检测 ,2例阴性 ,1例弱阳性。1 4 误诊及确诊情况 误…  相似文献   

8.
张辉  董福祥 《临床医学》2000,20(3):46-47
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角膜炎(HSK)是眼科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常首选无环鸟苷进行抗病毒治疗。本病易复发,病程迁延。由于反复多次使用无环鸟苷,易造成病毒对该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部分患者用无环鸟苷疗效仍不理想。据资料报道,莪术油中所含主要成份莪术醇有抗多种病毒作用,我们按医院制剂规范制备了灭菌莪术油滴眼液,用于无环鸟苷治疗效果不佳的HSK患者,经33例临床观察,疗效较满意。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病例选择:受治者均为经无环鸟苷治疗效  相似文献   

9.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广泛存在感染人类的传染性病毒。眼部HSV感染主要由HSV—I引起。HSV—I角膜炎是常见的,也是较为严重的角膜病,居角膜病致盲原因的首位。由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在临床工作中常会出现误诊。以下就2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发病率、复发率、致盲率很高的病毒感染性眼病。目前尚缺乏有明显疗效的药物,尤其是深基质层病变。为了探讨该病的有疗效治疗方法,笔者对206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治疗观察,现将治疗的初步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维结合蛋白(简称FN)在单疱病毒性深层角膜炎治疗中的作州。方法:观察治疗组54例54眼单疱病毒性深层角膜炎患用纤维结合蛋白的冷沉淀滴眼液的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不用FN滴眼液)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4.4%,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为73.3%,有效率100%。结论:FN滴眼液可增强角膜弹性,促进角膜阿生,加速角膜缺损的修复,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对减轻角膜云翳的形成和视力的提高具有取要的意义,且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俗称“缠腰龙”,是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区疼痛及皮肤疱疹为特征的一种疼痛性疾病。多发生在胸部,其次是颌面部,腰腿部也可累及。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困扰中、老年人的顽固性痛症之一,其持续时间短则1~2a,长者甚至超过10a,  相似文献   

13.
程小禾 《天津护理》2003,11(5):251-252
基质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炎,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药物敏感性差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眼科最难治愈的眼病之一。自1993年以来,我院试用庆大霉素及氟美松眉弓注射治疗本病,取得较理想的疗效。基于本病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卫生宣教及正确的注射方法显得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HSK,简称单疱性角膜炎 )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常见眼科疾病 ,由于反复发作、病程迁延 ,治疗比较棘手 ,目前已成为感染性角膜炎中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1 ]。近年来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深层型 HSK普遍增多 ,常成为治疗中一种重要方法 ,但应用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以做到合理用药 ,避免滥用 ,减少不良后果。1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发病特点及危害HSK是单纯疱疹病毒 型 (HSV- )引起 ,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的增加 ,HSV- 也可以引起 HSV角膜的感染 [2 ] ,两者均为 DNA病毒 ,普遍存在于人群中 ,极易在人体内潜伏和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HSK患者(其中活动期15例,非活动期28例)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并用同样方法对45例正常献血员作正常对照。结果所有HSK患者血清NO水平较正常对照高;HSK活动期患者NO水平较HSK非活动期患者高;HSK非活动期患者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α干扰素(IFN-α)、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比值(CD4/CD8)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HSK活动期患者TNF-α、IFN-α、CD4/CD8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1);HSK活动期患者血清NO水平与TNF-α水平正相关(r=0.89),与IFN-α、CD4/CD8负相关(r分别为-0.79和-0.87)。结论HSK非活动期患者血清NO水平轻度增加是机体对炎症的正常应答,对角膜细胞起保护作用;HSK活动期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增高,对角膜组织有损伤作用。血清NO水平异常增高是活动期HSK的成因之一;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HSK患者的NO水平,可为HSK患者愈后评估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系眼科较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具有迁延与复发的特点,虽然有文献报告用干扰素等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但药价昂贵,尤其在农村不易广泛用于临床。我们于1996年8月—1998年8月采用中药煎剂口服及眼部局部雾化内外兼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3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治疗39例40眼,男26例,女13例;年龄14~61岁,病程最短2d,最长反复发作近2年。临床属点状、树枝状角膜炎25例(26眼),地图状角膜炎9例(9……  相似文献   

17.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病毒性角膜炎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导致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一直尚无令人满意的方法。我院自1989年以来对105例初发和复发性单纯疱 性角膜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的疗效.方法 对62例(62眼)复发性HSK病例随机分成两组:中西结合治疗30例为治疗组,西医治疗32例为对照组,疗程45~60 d,随访3年.结果 治疗组治愈28例,占93.3%,有效29例,占96.7%,随访24例复发1例,占4.19%;对照组治愈25例,占78.1%,有效29例,占90.6%,随访26例,复发3例,占11.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HSK有显著的疗效,且具有预防和减少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2004—01/2007—12接诊成人患者以疼痛为首发症状被误诊为急性牙髓炎的疱疹性龈口炎1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小鼠角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8、9阳性细胞计数、细胞来源及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HSK)模型,分别收集正常角膜和感染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后2d、7d、14d的小鼠角膜,行免疫组化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免疫组化切片的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MMP-2、8、9在角膜组织中的定位,并分别统计中央角膜及周边角膜基质中MMP-2、8、9阳性细胞、MMP-2、8、9阳性的中性粒细胞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总细胞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后第2天,上述各细胞表达增加,主要位于浅表基质层及上皮下的炎性细胞,周边角膜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和MMP-2、8、9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中央角膜基质中;感染后第7天,MMP-2、8、9及中性粒细胞表达下降;感染后第14天可见中央角膜坏死及角膜溃疡形成,同时角膜基质和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尤其溃疡处,可见MMP-2、8、9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HSV-1感染角膜后,大量中性粒细胞自角膜缘血管网侵入中央角膜基质。中性粒细胞与角膜细胞释放大量的蛋白水解酶(MMP-2、8、9),可能在角膜上皮炎、角膜溃疡穿孔、新生血管形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