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规范书写护理记录是急诊室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2005年~2007年期间,我院要求急诊护士使用《急诊患者登记本》,配合住院部使用的危重患者记录单来完成急诊抢救护理记录,规定对进入抢救室的患者一般情况简单记录在登记本上,同时附上住院部使用的《危重患者记录单》。由于《危重患者记录单》表格式项目少,文字提醒功能不足,使护士难以书写,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无缝衔接的运行现状,为完善绿色通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6月的急诊危重患者绿色通道的运行情况,包括一般情况,院外急救时间,抢救室时间,转运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27例急诊危重患者,院外急救时间平均(7.79±6.54)min,抢救室时间(26.44±19.27) min,转运时间(9.45±5.12) min,表明急诊危重患者绿色通道有待改善。结论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掌握本院本地区的绿色通道现状,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提高硬件条件,落实各个环节,不断的演练,才能提高绿色通道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加快急诊患者分流、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5日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滞留时间的因素(性别、年龄、入抢救室时间段,就诊月份、节假日,初步诊断分类、转归去向等)。结果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5日急诊抢救室共收治患者1984例,滞带留时间0~722 h,滞带留时间<6 h的有454例(22.9%),滞留时间>6h有1530例(77.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滞留时间>6 h的影响因素有就诊时间段、季节、疾病类型、去向,而性别、年龄、节假日不影响滞留时间。结论该院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偏长,主要与就诊时间段,季节,疾病类型,去向相关,应当重视这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提高急诊质量管理的“六个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医疗管理体系和流程已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医院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已势在必行。作为宿迁市唯一家三级医院,急诊及危重患者总数常年居全市首位,急诊管理面临着挑战。为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力求做到医疗质量使患者放心、医疗服务使患者满意,宿迁市人民医院着重抓“培养急诊专业人员、加强急诊岗位培训、规范急诊诊疗流程、强化交接班制度、改进服务模式、定期考核测评”六个环节,以全面提高急诊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苏北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患者疾病谱特点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就诊资料,统计分析其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急诊抢救室共收治10 931例患者,男女比为1.47∶1,年龄以45~74岁为主,占比78.03%。随着年龄增加,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也随之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0.451,P<0.001)。抢救室收治患者月高峰为1月、10-12月,日高峰出现在9:00-12:00、16:00和19:00。排名前5位的病种为循环系统疾病3 457例(31.6%),症状、体征、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3 118例(28.5%),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1 932例(17.7%),消化系统疾病752例(6.9%),呼吸系统疾病561例(5.1%)。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为145 min,最长2.47 d,最短2 min。结论 医院应根据急危重症流行病学与疾病谱特点,以及滞留时间,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多部门协调,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科作为医院医疗服务的窗口,是各种纠纷易发生的场所,急诊科护士作为与急诊患者及家属接触最频繁的群体,每日面对病情危重、复杂多变、生命垂危、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的突发伤、群体伤的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7.
院外急救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危重患者的生命,也是急诊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加强急救护理的质量管理,对患者在进院前得到及时的救治,进而挽救宝贵的生命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入院前,对于患者紧急救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病患者的生命安危[2,3]。同时,随着近年来众多大中型的城市纷纷着手建立起覆盖全市范围的医疗急救体系,通过整合当前城市医院的医院资源,以及城市的各项医疗的资源,构建起一个更好的覆盖全市范围的紧急医疗的救援诊疗体系,逐渐来担负起各个医院的社会责任[4]。下面,本文就院外急救护理质量管理发展进行分析和探究,探讨如何加强院外急救护理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诊荨麻疹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本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诊荨麻疹患者70例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35例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35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整体效果、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SDS抑郁情绪评分、SAS焦虑情绪评分、DLQI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针对急诊荨麻疹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具有确切的效果,有利于患者负面情绪减轻、生活质量提高,而且大部分患者十分满意,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9.
急诊洗胃是急诊最常见的急救措施之一,要求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洗胃措施,有效清除胃肠内残留物,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1].细节管理则是把一整套流程拆分成多个细节,逐次量化,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若干个细节,最终完成初定下来的所有细节.之后再不断量化和完善细节.瑞安中医院急诊科从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临床上应用细节管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洗胃救护,现将护理细节管理及效果评价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床边交接班制度是病区常规工作之一,是加强护理工作连续性,保证患者治疗、护理不间断的必要措施[1].护士交接班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在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交接班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护理安全.为了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提出的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目标.武警总医院心胸外科将晨间交接班工作进行了改革,采用"三段式"交班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诊医护团队主导下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方法,为成人ECPR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23例成人ECP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急诊医护转运团队,对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进行全程管理。记录患者院内转运目的地及所用时间,转运突发情况及转运不良事件。比较23例患者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流量、体外膜肺氧合(ECMO)泵转速,ECMO水箱温度的差异。结果 23例成人ECPR患者进行43次院内转运,转运途中遇到4次突发情况,未发生转运不良事件,均安全抵达转运目的地。23例患者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流量、ECMO泵转速,ECMO水箱温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医护团队能够为成人ECPR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航,院内安全转运经验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院外急救中,急救车就是流动的抢救室。急救质量的提升要求医护人员有精湛技能以及充足、完好的抢救物品和设备。如何加强院外急救中的人、物、场所的规范管理,昆山市急救中心尝试将五常法管理运用在急救车上,2年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性化护理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使其感到舒适和满意。气管插管是ICU治疗危重患者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此类患者由于置身于无陪护的特殊环境,加上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护理管理在急诊急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急性荨麻疹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腹痛、皮疹、瘙痒等消失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急诊急性荨麻疹患者中应用护理管理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折行外固定患者实施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对其压疮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骨科行外固定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流程压疮管理,观察组给予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进行压疮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出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院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有效降低骨折行外固定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服务需求,制定护理对策.方法:自制产妇分娩需求调查表,对在我院分娩的3160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产妇的实际需求.制定人性化护理服务内容,设立产程陪护病区,建立产时支持系统,比较产妇满意度.结果:产妇在分娩中需求重点是心理需求和服务需求.改进护理服务措施后,产妇满意度较前有明显提高.结论:针对产妇特异性护理需求建立产时支持系统,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改善护理的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ACHE)II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的预后预测能力.方法 采集重症创伤患者入急诊抢救室后第一个24h内数据进行APACHE II评分,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的评分结果以及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APACHE II评分均值高于存活组[(26.56±6.19) vs (16.94±6.6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ACHE II预后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8;以0.5为标准,APACHE II预测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假阴性为80.00%、93.59%、57.14%、97.77%、6.41%、20.00%.结论 急诊室内APACHE II评分能准确预测重症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显像仪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在儿科急诊危重症困难穿刺患儿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急诊抢救室危重症,需要进行静脉穿刺者,且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共206例,其中男性133例,女性73例,年龄1 d~15岁.按照穿刺方法不同分为常规静脉穿刺组和血管显像仪穿刺组,其中常规静...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698例带状疱疹皮损的护理总结分析,改进对带状疱疹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浅表皮损进行湿敷,深在皮损外用磺胺嘧啶银,增加He-Na激光照射次数。充分暴露伤口,针对多次复发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结果经过加强护理,可以明显缩短带状疱疹的病程,缓解疼痛,防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结论带状疱疹,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皮损的护理,可以缩短病程,阻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急诊科如何应用急救绿色通道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快速、高效救治.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急救绿色通道建立后126例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与2008年10 月~2009年12月未建立绿色通道前救治的75例效果作比较.结果 急救绿色通道建立后患者死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救处置时间,从急诊到影像科检查完毕时间,会诊时间,患者入急诊科至达手术室交接班的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执行绿色通道前后患者满意度、临床科室对急诊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 基层医院通过加强规范急诊绿色通道内涵建设及高质量执行绿色通道制度后,明显提高多发伤急救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加强规范急诊绿色通道内涵建设及高质量执行绿色通道制度的做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