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CVHP)变化并分析了CVHP各指标的相关性联系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风患者CVHP各指标均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0.01);CVHP各指标均可见显著相关性联系;颈动脉最小血流量(Qmin、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脑血管外周阻力(R)、脑血管零压顺应性(Co)、颈动脉最大血流量(Qmax)、和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平均动脉血压(MBP)对脑血流量的多元回归方程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强兴  林青  罗桃英 《解剖学研究》2012,34(4):293-294,306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48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和52例同期健康对照人群进行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并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青年脑卒中组双侧ACA、PCA及健侧MCA的Vm、PI和RI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但MCA患侧的Vm较对照组及MCA健侧均明显降低,而其PI及RI中青年脑卒中组显著增高;P值均<0.01。结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对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叶酸、维生素B12 等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病变的关系 ,探讨其血浓度在预测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变中的意义 .方法 对 2 2 4例患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患者和 10 6例健康体检正常的对照组应用荧光偏振法 (FPIA)分析血清HCY和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 (MEIA)测定血清叶酸、VitB12 水平并比较各组间差异 .结果 心肌梗死组、脑溢血和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叶酸浓度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VitB12 含量仅在脑梗死组中低于正常对照组 .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心绞痛组的血清HCY和叶酸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在冠心病、脑卒患者中血清HCY浓度与血清叶酸浓度呈负相关 (r=- 0 .6 0 8,p<0 .0 1;r=- 0 .6 87,p<0 .0 1) .结论 在老年人群中血清HCY浓度增高与低叶酸水平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用荧光偏振 (FPIA)法检测血清HCY浓度可作为评价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敏感可信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发生前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探讨脑卒中发生前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异常变化,为卒中高危状态的识别提供参考。方法在基线调查和检测后,收集前瞻性研究人群中随访新发的脑卒中患者(200例)作为试验组,在同一人群中选择基线调查时病程在1年以内的卒中患者(22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和比较两组间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及其积分值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卒中发生前的血液运动学指标普遍低于对照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则普遍高于对照组,除最小流速舒张压与临界压的差值外,其他指标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血液动力学积分值(51.32±31.37)显著低于对照组(58.44±31.63),P<0.05。结论脑卒中发生前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损害程度高于病程1年内的卒中患者,可能是脑卒中的重要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5.
脑血液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脑血管梗塞及其他非心脑血管病病人的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液动力学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脑血液动力学参数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最大,且与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明显的相关性。红细胞压积对脑血液动力学诸参数影响大小的程度依次为动脉舒张压、血管扩张度、脑血管外周阻力、临界压力、脑动脉脉搏波波速。脑血液动力学与血夜流变学两组指标相比,脑血液动力学指标在反映高血压与脑血管梗塞的病理性变化方面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脑动脉壁中膜平滑肌细胞(SMC)的改变是高血压诱发脑卒中的病理基础。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基底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用体视学方法对基底动脉中膜平滑肌层面积与中膜总面积之比作动态定量分析。①透射电镜观察:高血压组7d内弹力膜(IEL)增厚,中膜SMC略有肥大;30d内皮细胞伸出伪足穿透IEL,中膜SMC胞体增大,细胞间隙变宽,间质增多;90dSMC排列紊乱,细胞变性、坏死,失去正常形态,残余胞质内可见大量粗面内织网(RER),细胞间隙增宽,充满间质,其中有大量SMC坏死碎片。②透射电镜定量分析:高血压组基底动脉中膜平滑肌层面积与中膜总面积之比7d、30d无明显改变;90d较对照组及高血压组7d、30d显著减少(P<0.01)。提示:脑血管SMC外间质成份增多、SMC大量变性坏死所致中膜SMC面积降低可能与高血压晚期发生脑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7.
上海农村40岁以上人群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农村40岁以上人群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分布特征。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农村某社区40岁以上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和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按年龄、性别、左右颈动脉检测部位进行分组,分析和比较各组间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及其整体分布特征。结果 4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最大(Vmax)、最小(Vmin)、平均(Vmean)血流速度,平均脑血流量(Qmean),舒张压与临界压的差值(Dp)等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脉搏波波速(Wv)、特性阻抗(Zcv)、外周阻力(Rv)、动态阻力(DR)和临界压(Cp)等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上述指标左右侧检测部位间和男女性别组间比较有一定差异,但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指标变化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与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筛选高危人群的意义.方法分析了100例有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结果100例中有92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30例最小血流速度<4c/s,与影像学结果一致.结论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兔动脉硬化时,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CVHP)的变化。动脉硬化组(AS组)颈动脉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和脑血管零压顺应性(CO)显著降低(P<0.05~0.01),脑血管外周阻力(R)及脑血管特性阻抗(Zc)显著升高(P<0.05及0.001)。颈动脉病变程度与Qmean、Vmean和CO有显著负相关(P<005),与R和Zc有显著正相关(P<005及0.01)。Qmean与Vmean、Vmax和CO有显著正相关(P<0.05~0.01),与R和Zc有显著负相关(P<0.01及0.05).对照组(C组)与AS组回归方程比较,Qmean-Vmax和Qmean-R斜率b有显著差别(P<0.01及0.001);Qmean-Vmean、Qmean-CO和Qmena-Zc截矩a有显著差别(P<0.05~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 4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历以及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报告。结果 2 434例患者中,1 958例(80. 4%)有脑血管粥样硬化性狭窄,814例(33. 4%)为单纯颅内狭窄,297例(12. 2%)为单纯颅外狭窄,847例(34. 8%)为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2 423例患者中共有5 352支狭窄病变,3 656支(68. 3%)位于前循环,1 696支(31. 7%)位于后循环,952支(39. 1%)位于大脑中动脉,为最常见受累血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颅内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及老年是颅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年、老年为颅内外同时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比颅外狭窄更常见,前循环狭窄多于后循环狭窄,大脑中动脉为最常见的受累血管。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颅内狭窄、颅外狭窄及同时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脑钠钛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钠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 79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和 4 9例非高血压患者的脑钠肽 (BNP)水平 ,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 :EH组血清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且与平均动脉压成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但与体重指数无相关性意义。Ⅰ、Ⅱ、Ⅲ期组间平均血清BNP水平依次显著性递增 (p <0 0 1 ) ,伴心脑血管并发症组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 (p <0 0 1 ) ,男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H患者血清BNP水平显著增高 ,且与平均动脉压、高血压分期及是否伴有并发症相关 ,提示BNP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41例高血压患者,用孟氏中药拔罐及活血通络液进行两周的降血压治疗,并以脑阻抗血流图为检查方法,研究了神罐及活血通络液对脑血管功能影响。1 一般资料及观察方法1.1 一般资料 41例患者中,病史最长者30年,最短3年,平均12年。患者中,伴有头痛头晕的35例次,头昏脑胀28例次,失眠多梦的19例次,按3:1比例随机分为神罐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31例,和口服复方罗布麻片对照组10例(以下简称对照组)。治疗组31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38,平均55±7.0岁。对照组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  相似文献   

13.
98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脑功能和脑代谢主要依赖于氧的供应 ,正常人脑血流量降低时脑组织通过代偿机制从血液中获得更多的氧来维持 ,脑梗塞 (CI)时 ,脑缺血中心区局部脑血流量低到正常人 2 0 %以上 ,脑组织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1] 。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流变性质 ,反映组织灌注和微循环阻力的重要参数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 ,引起机体血流循环障碍 ,能够反映CI患者脑血流量降低之前兆 ,这一点被许多专家学者所肯定[2 ,3 ] 。其中尤以血液粘度为重要因素 ,后者又受如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影响。本文对 98例CI患者组与健康组进行血流变性及血脂对比考察。1 …  相似文献   

14.
老年血管性痴呆与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血管性痴呆 ( VD)、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方法 :观察老年血管性痴呆 ( VD)患者 45例、脑血管病患者 3 5例的血液流变性状况 ,对其结果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同时 ,对 VD不同智力障碍程度的血液流变性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血管性痴呆及其不同程度的级别与脑血管对照组比较 ,全血粘度值在高切值 ( 15 0 s- 1 )明显高于脑血管病组 ( P均 <0 .0 5 ) ;血浆粘度值又明显低于脑血管病组 ( P<0 .0 5~ 0 .0 1) ;VD患者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显著低于脑血管病组 ( P<0 .0 5 )。结论 :血液流变性变化对于老年血管性痴呆的诊治不失为有用的临床参考指标 ,红细胞的老年性改变参与了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骨钙素 (BGP)是构成骨基质的有效成份 ,据文献报道 ,BGP与诸多激素 (如甲状腺素、雌激素、GH、BGH、FSH、LH)的代谢状态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本院 12 0例女性医务人员不同年龄分组进行BGP浓度变化分析观察。材料和方法一、观察对象 :育龄组 40例 ,年龄 2 0~ 35岁 ,平均 2 5 1岁 ;围绝经组 40例 ,年龄 45~ 5 5岁 ,平均 5 0 3岁 ;绝经组 40例 ,年龄 5 5~ 6 5岁 ,平均 6 0 4岁。二、方法 :血标本均为新鲜空腹血清。BGP试剂盒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 ,批内CV %≤ 5 0 % ,批间CV %≤10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心脑血管疾病在当今疾病死亡率中占第一位,如何早期防治,减少死亡率,对其相应研究内容非常之多。本文侧重研究心功能基本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其脑循环动力学的改变。方法: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68例正常对照组间的心功能参数及脑循环动力参数的比较。结果:本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8个指标中,唯有主动脉内径减小有显著性差异外,余项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脑循环动力参数已有显著性改变。主要表现在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最小血流速均减小、颈内动脉直径减小、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增高。脑血管阻力、特性阻抗增高。脑血管功能已受到明显损害。提示早期防治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性。结论:虽然老年冠心病人没有任何脑部症状和体征,但他们的脑血管功能早已发生变化。因此,对冠心病人早期防治脑血管疾患,减少脑血管疾病对病人带来的危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脑电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方法 利用样本熵和LZC复杂度分析的方法对10例健康人和14例脑卒中患者(4例脑卒中后无抑郁症患者及1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电信号进行复杂度分析.结果 除个别导联(FP1,p4)以外,脑卒中患者组脑电信号的样本熵和LZC复杂度值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对于所有导联,脑卒中后抑郁症组脑电信号的样本熵和LZC复杂度值均小于脑卒中后无抑郁症组,并且在导联O1、O2处2参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相对于健康人表现同步脑电活动增加,且简单有序,其复杂度有所下降;而脑卒中后抑郁症与非抑郁症患者比较前者复杂度下降更为明显,在大脑枕叶尤为突出.本研究有望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辅助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性高血压主动脉Gαq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其在高血压中的发病学意义。方法 :制作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分别于术后周 1、2、4和 8测定颈动脉血压 ;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ACE)活性 ;免疫印迹法测定主动脉Gαq蛋白含量 ;以 [3H]二磷酸磷脂酰肌醇为底物测定主动脉细胞膜蛋白PLC活性磷脂酶C活性。结果 :高血压组大鼠于术后 2周血压开始升高 ;血浆ACE活性于术后 1周至 4周显著升高 (P <0 0 1 ) ,8周时降至假手术组水平 ;主动脉G…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GFⅡ和ADM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 )和肾上腺髓质素 (ADM)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 6 2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和 4 0例非高血压患者的血清IGFⅡ和ADM水平 ,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 :EH组血清IGFⅡ和AD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且均与平均动脉压成显著正相关 (p<0 0 5 ) ,与体重指数无相关性意义。在Ⅰ、Ⅱ、Ⅲ期组间 ,血清ADM水平依次递增 (方差F检验 ,p <0 0 5 ) ,且Ⅲ期组显著高于Ⅰ期组 (p <0 0 1) ,伴心脑肾并发症组血清ADM水平也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 (p <0 0 5 ) ;血清IGFⅡ水平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H患者血清IGFⅡ和ADM水平显著升高 ,相互间成正相关 ,且均与平均动脉压成正相关 ,随着病情进展 ,ADM有进一步升高趋势 ,但IGFⅡ则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筛选高危人群的意义.方法分析了100例有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结果 100例中有92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30例最小血流速度<4c/s,与影像学结果一致.结论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