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背景:双醋瑞因是一种新型的白细胞介素1阻滞剂,其是否对软骨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以及是否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的基础应用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双醋瑞因对体外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软骨细胞,用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模型,再用10-4,10-5,10-6 mol/L双醋瑞因干预培养。 结果与结论:10-4 mol/L和10-5 mol/L的双醋瑞因可降低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率(P < 0.01和P < 0.05)。      10-5 mol/L双醋瑞因能够显著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p38磷酸化(P < 0.01)。双醋瑞因干预的软骨细胞中p38 mRNA的表达量较模型组下降0.38倍(P < 0.01)。结果证实,双醋瑞因能够抑制软骨细胞中p38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关节软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背景:人参是具有抗炎、抗应激、调节免疫等广泛药理学活性的中草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是人参皂苷,而Rg1是含量较多的活性成分。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人骨关节炎模型中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及环氧合酶2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取因骨关节炎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膝关节软骨进行体外培养,取第2代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CCK-8检测0.001,0.01,0.1,1,10,100 mg/L人参皂苷Rg1对软骨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再将第2代体外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10 μg/L白细胞介素1β,10 μg/L白细胞介素1β+0.1,1,10,100 mg/L人参皂苷Rg1,培养24 h后反转录PCR检测各组细胞中Ⅱ型胶原和环氧合酶2 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Rg1质量浓度为0.001,0.01,0.1,1 mg/L时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当人参皂苷Rg1质量浓度为10,100 mg/L时,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明显(P < 0.05)。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明显下降,而环氧合酶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加入人参皂苷Rg1质量浓度为0.1和1 mg/L时,人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和环氧合酶2 mRN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 > 0.05);而联合加入人参皂苷Rg1质量浓度为10和100 mg/L时,人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mRNA表达增加,而环氧合酶2 mRNA表达降低(P < 0.05)。说明一定浓度的人参皂苷Rg1可以拮抗白细胞介素1β引起的人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的降低和环氧合酶2 mRNA表达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期研究证实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基因在骨关节炎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目的:通过白细胞介素1β体外诱导关节软骨细胞退变,观察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在软骨细胞退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C57BL/6J小鼠关节软骨细胞,将第2代软骨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β 24,48,     72 h组。后3组细胞分别以10 μg/L白细胞介素1β干预细胞。 结果与结论:软骨细胞经白细胞介素1β刺激后呈肥大化表现,软骨细胞活性随白细胞介素1β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 24,48,72 h组软骨细胞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 mRNA表达水平增加,而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降低。提示白细胞介素1β能抑制软骨细胞增殖和细胞重要基质成分表达,诱导其出现肥大化退行性改变,且在退变的过程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表达逐渐上调,与软骨关键基因的表达呈负向变化关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川芎嗪延缓肝纤维化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及其相关基因产物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株,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仅加入细胞;TNF-α组加入10 μg/L TNF-α;川芎嗪干预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 μg/L的TNF-α作用30 min后,分别加入川芎嗪50,100,200,400,600, 1 000 mg/L;PDTC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 μg/L的TNF-α作用30 min后,再加入终浓度18 μmol/L的核因子κB阻断剂PDTC。 结果与结论:MTT结果显示100,200,400,600,1 000 mg/L的川芎嗪均能抑制HSC-T6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10 μg/L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HSC-T6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明显增多(P < 0.01或P < 0.05),200,400,600 mg/L的川芎嗪及18 μmol/L的PDTC均可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HSC-T6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P < 0.01),且随着川芎嗪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PDTC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T6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核因子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0.980,P < 0.01)。说明川芎嗪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背景:蛋白聚糖和胶原纤维的降解是骨关节炎发病的主要生理和病理学基础,氨基葡萄糖不仅可以减轻骨关节炎疼痛症状,同时可以延缓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目的:了解氨基葡萄糖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蛋白聚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取骨关节炎患者的软骨细胞,分阶段酶消化法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剂,设立不含药兔血清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β对照组和加入不同浓度兔氨基葡萄糖含药血清的实验组。 结果与结论:各浓度氨基葡萄糖含药血清组体外培养软骨细胞释放入培养液中糖胺聚糖百分比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随氨基葡萄糖浓度的增加,糖胺聚糖百分比逐渐降低;蛋白聚糖合成标记物3B3含量的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 0.01),与氨基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而蛋白聚糖降解标记物5D4含量的均值则正相反;氨基葡萄糖可以增加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蛋白聚糖mRNA表达,减低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表达。表明氨基葡萄糖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对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蛋白聚糖代谢的促进作用,达到保护软骨,防止骨关节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背景:膝骨关节炎的主要改变是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病变的机制还不明确,但现已有实验证实膝骨关节炎的发病与炎症相关物质有密切的关系。 目的:分析炎症相关物质在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按美国风湿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来自因外伤截肢或半月板损伤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膝关节内损伤)6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膝关节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桥蛋白水平,采用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水平,按TBA荧光法测定过氧化脂质浓度。 结果与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表达高水平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桥蛋白、一氧化氮和过氧化脂质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些细胞因子及一氧化氮、过氧化脂质与膝骨关节炎的病变呈正相关。结果提示这些炎症相关物质确实参与了人膝骨关节炎的发病进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关节炎病理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β被认为是促进软骨基质降解和关节软骨破坏的最重要的细胞因之一。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在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并观察维药买朱尼对其的影响。 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模型对照组、维药买朱尼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维药买朱尼组采用改良Hulth造模法建立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假手术组仅显露膝关节,不切断韧带,不切除内侧半月板。维药买朱尼组建模第2周开始灌胃维药买朱尼10.31 mg/(kg•d),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均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4周。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软骨退变程度明显重于维药买朱尼组,模型组软骨大体评分及Mankin评分均明显高于维药买朱尼组(P < 0.05),模型组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强度亦明显高于维药买朱尼组(P <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软骨大体评分、Mankin评分及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果说明,维药买朱尼可以抑制关节软骨前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背景:细胞之间体外共培养能最大限度的模拟体内真实的微环境,细胞划痕实验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刺激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之间的平衡可能破坏,从而导致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软骨细胞功能的失调,关节软骨的退变。目的:在成骨细胞上清液与软骨细胞体外共培养下,观察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的迁移、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软骨细胞单培养组﹑软骨细胞与成骨细胞上清液共培养组和软骨细胞与成骨细胞上清液共培养+白细胞介素1β组,划痕实验观察3组24 h软骨细胞的迁移变化;半定量PCR实验分析以上3组24 h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3,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2,3,4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单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和共培养+白细胞介素1β组细胞迁移率显著增加(P < 0.01);与单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3,9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 < 0.05),共培养+白细胞介素1β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3,9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 < 0.01);与单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和共培养+白细胞介素1β组中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 < 0.0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4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 < 0.05)。提示成骨细胞上清液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促进软骨细胞的迁移,增强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3,9的基因表达且调节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家族的基因表达。白细胞介素1β抑制共培养的软骨细胞迁移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家族的基因表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发现吡咯喹啉醌可以促进许旺细胞增殖及生长因子的分泌,但其对关节软骨或关节软骨细胞有何作用尚未见报道。目的:验证吡咯喹啉醌对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对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吡咯喹啉醌保护软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无菌环境下消化得到1月龄新西兰白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培养并传代,第2代软骨细胞用于实验。细胞贴壁后用吡咯喹啉醌浓度为0,6.25,12.5,25.0,50.0,10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分别培养软骨细胞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培养30 h,采用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周期。细胞贴壁后用不同浓度吡咯喹啉醌预处理软骨细胞24 h,然后加入白细胞介素1β作用15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结论:吡咯喹啉醌能明显提高软骨细胞的增殖活力、S期,G2/M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P0.05),且在吡咯喹啉醌浓度为12.5μmol/L和25.0μmol/L时作用最强。吡咯喹啉醌能明显抑制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软骨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P0.05),在吡咯喹啉醌浓度为25.0μmol/L时作用最明显。结果表明吡咯喹啉醌可以促进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分裂与增殖,对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软骨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随着椎间盘退变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进展,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在椎间盘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且参与了椎间盘的损伤修复过程,但转化生长因子β1是否也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无定论。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72例椎间盘退变患者作为观察组(轻度22例,中度26例,重度24例),30例非椎间盘退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椎间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两组之间及不同椎间盘退变程度患者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炎性细胞因子及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腰椎间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重度退变患者腰椎间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及中度患者(P < 0.01),同时中度患者显著高于轻度患者(P < 0.01)。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以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198,0.312,0.356,0.275,0.724,P < 0.01)。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在退变椎间盘局部水平增高,且增高程度随着退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的失衡是骨关节炎软骨降解的关键。 目的:观察维药买朱尼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表达的影响。 方法:从1周龄SD大鼠关节中分离培养原代软骨细胞,鉴定后选用第2代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买朱尼组。模型组和买朱尼组用10 μg/L的白细胞介素1β干预24 h后,买朱尼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体积分数10%的买朱尼含药血清,模型组加入正常大鼠血清,继续培养12,24,48 h进行实验。 结果与结论:各组细胞培养48 h,RT-PCR检测发现体积分数10%的买朱尼含药血清可上调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mRNA的表达同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 mRNA的表达,但此作用在细胞培养的24,36 h时不明显。同时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也显示买朱尼含药血清可促进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表达。说明买朱尼可以调节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的表达,且此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证实,鹿茸多肽其具有显著的促细胞有丝分裂活性,可刺激软骨细胞的增殖。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实验性骨性关节炎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和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左膝关节内侧皮肤切开后缝合,模型组建立左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模型组建模成功后再将随机分为2组,鹿茸多肽组给予鹿茸多肽针剂生理盐水稀释液关节腔注射干预,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作为对照,干预后第1,7,15,30 天分别观察鹿茸多肽组和生理盐水组关节软骨形态学变化和软骨细胞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 结果与结论:在相同时间段内,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鹿茸多肽组关节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细胞增殖指数及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均增高(P < 0.05),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 (P < 0.05)。结果证实鹿茸多肽可降低实验性骨性关节炎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并可促进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通路;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心肌纤维化作用。 目的:验证丹参酮Ⅱ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致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SD大鼠心脏,利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取上述第3代心肌成纤维细胞,用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15,30,60,120 min或6,12,24 h后收集细胞,用不同浓度(10-5 mol/L、10-4 mol/L)丹参酮ⅡA预处理2 h后再加入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120 min或24 h后收集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ad7及磷酸化Smad3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磷酸化Smad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一定范围内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磷酸化Smad3及Smad7的表达,刺激终末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均P < 0.01);磷酸化Smad3及Smad7蛋白表达量在刺激后1 h达到峰值,表达量显著增加(均P < 0.01)。高浓度丹参酮ⅡA预处理可显著下调磷酸化Smad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表达(均P < 0.01)。两种浓度的丹参酮ⅡA预处理均可上调Smad7蛋白表达(P < 0.05,P < 0.01)。提示丹参酮ⅡA对心肌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上调Smad7蛋白表达,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Smad3磷酸化,部分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橄榄苦苷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SD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酶两步顺序消化法消化SD大鼠关节软骨分离细胞,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阿尔新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法对软骨细胞进行鉴定。橄榄苦苷对软骨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CCK-8实验进行评估。取第3代软骨细胞,分别用浓度为10、50或100μmol/L的橄榄苦苷预先处理,随后用IL-1β刺激细胞24 h,所生成的NO和前列腺素E2(PGE2)的量分别用格里斯重氮化反应和酶联反应吸附实验进行评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13 mRNA的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定量检测。采用免疫印迹实验分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和活化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软骨细胞在不同浓度橄榄苦苷培养24 h后,其生存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橄榄苦苷可以显著降低IL-1β刺激下软骨细胞MMP-1和MMP-13 mRNA的表达及NO、PGE2的生成。橄榄苦苷通过减少IκB蛋白的降解从而抑制IL-1β介导的NF-κB通路的活化。结论:橄榄苦苷可通过NF-κB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炎症的发生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橄榄苦苷对关节炎防治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骨关节炎的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背景:利用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韧带样细胞并促其分泌胶原蛋白是构建组织工程化韧带的关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转化为韧带样细胞,并研究此种韧带样细胞的生物特性。 方法:自幼兔四肢骨抽取骨髓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培养、增殖。采用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和25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分为空白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观察生长因子对骨髓间质干细胞生长、形态的影响,使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使用天狼腥红染色法定量对比骨髓间质干细胞分泌胶原蛋白量。把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使用BrdU荧光染色标记,然后移植到脱细胞真皮基质上,观察细胞增殖分布情况,并与空白组对照。 结果与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组,细胞形态优于空白组及单一因子组,细胞增殖率、胶原分泌量也较高。脱细胞真皮基质上,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细胞增殖分布情况明显优于空白组。提示联合使用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兔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促使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转化为韧带样细胞,对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