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胶质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同时具有胶质瘤和肉瘤成分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约占胶质母细胞瘤的2%,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59%~0.76%[1].病灶多位于幕上,以男性好发,2013年WHO将其归为胶质母细胞瘤的一个亚型.该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前诊断准确性较低.本文通过对3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肉瘤的影像特点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胶质肉瘤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质肉瘤(Cliosarcomas,GS)为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占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1.8%~8.0%~([1-2]).其组织学特点是由两种明显不同的胶质和肉瘤成分组成.以往的报道多是关于胶质肉瘤的组织病理学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而关于该肿瘤影像方面的报道较少.国内、外已有少量关于该肿瘤CT及MRI的报道,但多为小宗病例报道~([3-9]).本研究搜集我院及协作医院(南方医院)自2003年8月至2008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胶质肉瘤15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胶质肉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罕见肿瘤,有关其影像表现的文献报道甚少.本文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胶质肉瘤,分析其影像征象,以增加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术前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仅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0.3~1.5%。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受累的部位是脑,而累及脊髓的极为罕见。影像学检查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肿瘤的发生脑原发性淋巴瘤以前有许多不同的病理学名称:网状细胞肉瘤,微小胶质瘤,血管周围肉瘤,网状组织细胞肉芽肿性脑炎,外膜肉瘤,外膜周围肉瘤,圆形细胞肉瘤,微小神经胶质增生等。这些不同的名称反映了对于这种肿瘤的细胞起源有所争论。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中枢系统神经元肿瘤包括单纯神经元肿瘤及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是2002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十大类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之一.肿瘤含有异常的神经元成分,能够引起所在位置的神经机能障碍,且大多显示出特征性放射学表现.其具有良好的预后,因此与胶质瘤的鉴别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中枢系统神经元肿瘤包括单纯神经元肿瘤及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是2002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十大类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之一。肿瘤舍有异常的神经元成分,能够引起所在位置的神经机能障碍.且大多显示出特征性放射学表现。其具有良好的预后,因此与胶质瘤的鉴别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肿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是一种小儿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在 WHO(2007)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AT/RT被定义为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胚胎性肿瘤(WHO Ⅳ级),占1~17岁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1.3%,占0~2岁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6.7%[1].国内关于此瘤的报道大多涉及病理学[2],有关影像学方面报道非常少[3],且均为个案报道.笔者搜集3例AT/RT,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下丘脑错构瘤(HH)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发育异常,由异位的脑灰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纤维束组成[1],通常位于第三脑室底部、灰结节、乳头体附近。1990年,WHO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修订再版中,将HH归入囊肿和类肿瘤病变。现将  相似文献   

9.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CNC)在2000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属于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瘤(WHO Ⅱ级).最早由Hassoun等1982年报道,是一种好发于青年人孟氏孔或透明隔少见的良性神经元性肿瘤,仅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1],影像学极易误诊为室管膜瘤或少枝胶质细胞瘤.收集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CNC的CT、MRI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认识.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本文综述了2021年6月29日《Neuro-Oncology》上线的第五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概述的总体变化。2021年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HO CNS5),是最新版脑和脊髓肿瘤分类国际标准。WHO CNS5建立了CNS肿瘤命名和分级的不同方法,并强调了综合诊断和分层报告的重要性。同时新定义了多种肿瘤类型和相关亚型,包括胶质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均有重大改变。WHO CNS5将弥漫性胶质瘤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成人型弥漫性星形胶质细胞瘤具有微血管增生、坏死和/或特定的分子特征如TERT启动子突变、EGFR基因扩增和/或 7号染色体扩增/10号染色体缺失应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IDH突变的胶质母细胞瘤现被称为IDH突变的星形细胞瘤WHO 4级。所有IDH突变型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被认为是同一类型,分为CNS WHO 2级、3级或4级,并且新增CDKN2A/B位点纯合缺失为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中WHO 4级的重要分子标记物。同时新增儿童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和儿童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两种类型,各包括4种类型,这些肿瘤的精确分类需要明确其关键分子特征,新增分子标志物包括: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伴MYB或MYBL1改变;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伴MAPK信号通路改变以及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 K27改变;弥漫性半球胶质瘤,H3 G34突变型;弥漫性儿童型高级别胶质瘤,H3及IDH野生型,需要综合组织学外观和分子特征做出诊断。WHO CNS5对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分类也有重大改变,包括幕上室管膜瘤ZFTA融合和YAP1融合、脊髓室管膜瘤MYCN扩增以及后颅窝室管膜瘤PFA组和PFB组以及髓母细胞瘤新增多个亚群,以反映其临床和生物学异质性。此外,WHO CNS5纳入了更多新的诊断技术如DNA甲基化谱分析、光学显微镜、组织化学染色、电子显微镜、分子遗传学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分子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MS)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肉瘤,2013版 WHO 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其归属为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恶性肿瘤中,临床少见,常被误诊为良性肿瘤。国内外文献对该病影像学表现的报道较少,笔者分析了2例 LGFMS 的 MRI、CT及B 超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合有关文献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2007年6月出版了第四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比较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与2000年旧分类的变化,并概述新增8种肿瘤实体及3种新肿瘤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3.
贾佳  刘慧龙  王志忠 《人民军医》2012,(9):887-888,898
脑胶质细胞瘤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占总数的50%~60%,其中以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较高[1]。脑胶质瘤发病率虽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但因治疗手段有限、肿瘤生物学行为多样且呈浸润性生长,预后差、平均生存期短。根据  相似文献   

14.
<正>胶质肉瘤是一种较罕见的中枢系统肿瘤,通常被认为是胶质母细胞瘤的变种,具有神经胶质和间质双向分化的特征。其胶质成分与胶质母细胞瘤非常相似,间质成分多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因此最常见的类型类似于纤维肉瘤或所谓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1]。现报道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伴发胶质肉瘤1例并复习文献,对其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其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胶质瘤起源于大脑非神经元或胶质部分,即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或室管膜细胞。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约30%为胶质瘤,恶性肿瘤中超过80%为胶质瘤[1]。胶质瘤的主要特征为癫痫发作、头痛、视力模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是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并结合化疗, 但由于其生长呈侵袭性和浸润性,总切除率低,残余肿瘤组织对放疗和化疗有明显抵抗,胶质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低,因此胶质瘤的靶向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2]。  相似文献   

16.
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以往曾称为叶状褒肉瘤,2003年WHO将其命名为叶状肿瘤,该肿瘤大部分为良性。其临床及超声表现与纤维腺瘤(breast fibroadenoma,BY)较为相似,影像学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7.
黏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s,PMA)又称毛细胞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是2007年WHO关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新增加的一种肿瘤亚型[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其生长较缓慢,属WHO Ⅰ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新增肿瘤及肿瘤亚型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搜集6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新增肿瘤及肿瘤亚型病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6例中脑室外神经细胞瘤3例,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黏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例。3例脑室外神经细胞瘤.位于左预叶1例,左额顶叶1倒,鞍区1例。均表现为巨大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增强后病变均见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表现为四脑室内实性分叶状肿块,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2例黏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表现为小儿丘脑和基底节区囊实性肿块,增强后不均匀环形或丝务形强化。结论:尽管本研究显示的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新增肿瘤及肿瘤亚型的影像学表现并非特异,但认识这些新增肿瘤及肿瘤亚型对于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出版了第四版.比较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与2000年旧分类的变化,并概述新增8种肿瘤实体及3种新肿瘤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20.
颅内原发胶质肉瘤的MRI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胶质肉瘤的MRI影像特征,以及这些影像特征在与颅内其他常见原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4月至2011年4月9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患者的MRI影像表现、病理结果及临床表现。患者年龄30~66岁,平均48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9例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及增强扫描,部分患者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扫描。结果本组9例胶质肉瘤均发生在幕上。MRI平扫,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均匀性或囊实性占位,伴有中重度水肿。T1WI上多呈低信号,T2WI上多呈高信号,FLAIR图像上,4例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多为明显环形强化。结论胶质肉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能清晰显示病变,但与颅内其他原发肿瘤鉴别较困难,多序列成像有助于其鉴别诊断及预后的估计,确诊仍需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