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意义。方法1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方法经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注入PVA颗粒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12、24个月观察肌瘤缩小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肌瘤体积缩小明显(P<0.01),月经恢复正常,贫血及压迫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平滑肌瘤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21例,采用Se ld 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确认后注入PVA栓塞颗粒,阻断肌瘤血液供应。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肌瘤体积缩小(P<0.01),月经恢复正常,贫血、压迫症状改善。保留了子宫的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采用Seldinger′s方法经皮行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确认子宫动脉及肌瘤位置后,进行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经动脉导管注入PVA微粒+新鲜明胶海绵颗粒,阻断肌瘤血供,观察其疗效。结果 36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后随访3-15个月,结果表明,月经恢复正常,贫血得到改善,肌瘤比治疗前明显缩小。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效果好的保守性手术。近期效果显著,远期效果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选择自愿接受介入治疗的症状性子宫肌瘤及无症状子宫肌瘤,直径>4 cm患者38例,术前检查排除带蒂浆膜下子宫肌瘤,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为海藻酸钠微球(KMG)、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至消失,子宫及肌瘤体积减小、肌瘤消失或脱落经阴道排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明显缩小子宫及肌瘤体积,改善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应用选择性子官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32例临床效果。方法 32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两侧子宫动脉插管,经导管注入PVA颗粒,阻断肌瘤血供。结果 32例栓塞成功率96.88%,随访6个月,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贫血好转。术后3个月瘤体平均缩小40%以上;术后6个月瘤体平均缩小50%以上,其中3例完全消失;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子官动脉栓塞是子宫肌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圣德  张宇东  高斌  李华  汪涛  许国忠 《安徽医药》2006,10(10):759-760
目的评价经导管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子宫肌瘤患者经导管于子宫动脉注入PVA微粒或海澡酸钠微球 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随访3~60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症状改善、肌瘤大小及子宫体积的变化,同时通过对栓塞后月经观察,部分病例激素水平的测定,了解栓塞后卵巢功能的变化。结果月经完全恢复正常占有89.7%(26/29),12例下腹部及腰腿胀痛和7例尿频尿急于栓后2周症状消失。21例贫血有17例基本恢复正常。栓塞后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4.2%,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9.6%。5例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栓塞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TUAE是一项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经皮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 (TUR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6例子宫肌瘤病人 ,使用碘油平阳霉素乳剂加明胶海绵颗粒联合作栓塞剂 ,经皮导管栓塞子宫动脉 ,观察疗效。结果 子宫肌瘤多数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 ,栓塞子宫动脉后 3、6、12、18个月 ,复查B超或CT ,肌瘤体积平均缩小为4 2 6 %、6 5 3%、76 7%、83 4 % ;术后月经量减少 ,贫血明显改善者占 88% ;尿频、排尿困难、便秘压迫等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经皮导管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 ,近期疗效肯定 ,可明显改善子宫肌瘤病人的临床症状 ,是一种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8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用300um~500um的聚乙烯醇微粒(PVA)将子宫动脉栓塞。结果栓塞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月经恢复正常,贫血病例症状改善,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肌瘤平均缩小6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创伤小、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保留子宫、患者乐于接受的一种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00-101
目的 分析经导管子宫肌瘤栓塞术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疗效.方法 对36例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导管法选择性实施子宫动脉插管并应用聚乙烯醇(PVA)和微球栓塞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结果 36例患者共接受肌瘤栓塞术42次,均成功.术后6个月随访,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0%、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0%~50%,总有效率为97.2%;患者的贫血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月经量恢复正常占92%,盆腔疼痛及压迫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子宫肌瘤栓塞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经髂内动脉、选择性两侧子宫动脉造影,肌瘤染色明显,经导管注入栓塞剂,至血流缓慢,造影确认肌瘤再无染色作为手术结束的标准。术后抗感染治疗3~5d,随访12~18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肌瘤大小的变化。结果 31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肌瘤不同程度缩小,1例较大黏膜下肌瘤治疗失败,后转手术治疗。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症状性子宫肌瘤,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明确子宫肌瘤血供后,分别行栓塞术。结果 本组子宫肌瘤均表现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并行一次性两侧栓塞,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6个月,95.83%月经恢复正常。压迫症状均缓解,肌瘤体积分别缩小47.49%和57.37%。不良反应有缺血性盆腔疼痛、发热和消化道反应。结论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取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子宫动脉栓塞组、腹腔镜组各30例,药物治疗组在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每日空腹顿服米非司酮12.5mg,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复查B超,比较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和肌瘤数量及体积的变化;子宫动脉栓塞组,经股动脉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剂治疗,术后随访比较手术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腹腔镜组,手术剔除肌瘤。结果:药物治疗组子宫和肌瘤体积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子宫动脉栓塞组治疗后瘤体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成功率〉80%);腹腔镜组子宫肌瘤剔除率达98%,术中、术后流血少,对机体损伤小。结论:3种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药物保守治疗可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妇女避免手术,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或瘤体较大者可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13.
安峰 《临床医药实践》2013,22(2):105-10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7例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经动脉造影证实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瘤体均于1~9个月内进行性缩小,其中3例瘤体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月经量过多、贫血、下腹坠痛及膀胱压迫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甚至完全消失,2例术后闭经;所有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子宫肌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问于我院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及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华  李新萍  施超 《淮海医药》2001,19(4):270-271
目的 观察微创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法,用惰性聚乙烯醇颗粒(PVA)作为栓塞剂,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6例子宫肌瘤患。术前与术后定期在B超下测量子宫及肌瘤的大小,记录术后与肌瘤相关症状的变化。结果 4例单次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成功。2例因一侧子宫动脉过细而行单侧检塞。随访3-20个月,所有患因肌瘤引起的相关症状均得到控制。肌瘤体积平均缩小在42%-80%,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采用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90例,随机按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40例中,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子宫动脉栓塞术使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曾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84-185,187
目的分析3种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常规治疗的取舍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米非司酮治疗组、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每组25例。观察3种方法治疗3个月后子宫肌瘤的缩小情况、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随访2年后子宫肌瘤的复发情况。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和米非司酮治疗组治疗后的子宫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且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的子宫肌瘤缩小程度明显大于米非司酮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米非司酮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矾脉栓塞术治疗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的子宫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米非司酮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腹腔镜手术3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均有一定的效果.在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医生可结合患者年龄、生育要求、临床表现及可承担条件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灵活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