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人乳珠蛋白(hMAM-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MCF-7乳腺癌细胞为阳性对照,利用Nested-RT-PCR技术检测9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例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hMAM-mRNA表达情况.结果 hMAM-mRNA仅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92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mRNA表达率为43.5%(40/92),hMAM-mRNA在外周血中的表达与ER、PR状态,患者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无关.与HER-2、CEA、CA15-3在外周血中是否阳性表达及患者年龄相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密切相关.结论 外周血中hMAM-mRNA检测是乳腺癌血微转移可供参考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人乳珠蛋白(hMAM-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MCF-7乳腺癌细胞为阳性对照,利用Nested-RT-PCR技术检测9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例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hMAM-mRNA表达情况.结果 hMAM-mRNA仅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92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mRNA表达率为43.5%(40/92),hMAM-mRNA在外周血中的表达与ER、PR状态,患者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无关.与HER-2、CEA、CA15-3在外周血中是否阳性表达及患者年龄相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密切相关.结论 外周血中hMAM-mRNA检测是乳腺癌血微转移可供参考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小黏蛋白(SBEM-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Nested-RT-PCR技术检测9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例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0例健康人群外周血SBEM-mRNA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外周血SBEM-mRNA表达率为46.7%(43/92),其他各组均为阴性.SBEM表达与ER和PR状态、患者月经状况和肿瘤大小无关;与CEA,CA15-3和Her-2在外周血中的表达状况、患者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上述5因素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结论 外周血中SBEM-mRNA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微转移的一个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乳腺珠蛋白(hMAM)mRNA和CD44v6-mRNA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检测67例乳腺癌、1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hMAM-mRNA和CD44V6-mRNA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mRNA阳性表达率为50.7%;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mR-NA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Ⅲ期者(P〈0.05);hMAM-mRNA在健康人外周血无表达,乳腺良性肿瘤中仅6.25%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人(P〈0.05)。而CD44V6-mRNA在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及健康志愿者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AM-mRNA特异性表达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出hMAM-mRNA提示可能有血循环转移;而CD44V6-mRNA作为血液中乳腺癌细胞的标志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结和骨髓的微转移情况,以及辅助化疗对骨髓微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同时检测可手术的69例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结和骨髓中CK19 mRNA的表达,并观察辅助化疗对骨髓微转移的影响。结果骨髓微转移24例(34.8%),外周血CK19mRNA阳性11例(15.9%)。淋巴结微转移阳性40例(58.0%),其中淋巴结病理学检查阳性的35例中,32例(91.4%)淋巴结微转移阳性,在淋巴结病理学检查阴性的34例中,8例(23.5%)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的40例中,18例(45.0%)骨髓微转移阳性。24例骨髓微转移阳性的患者在接受6个周期的CAF方案辅助化疗后,有7例骨髓微转移转阴(29.2%)。结论CK19 mRNA的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微转移的指标。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骨髓差;骨髓微转移的检测可作为评价辅助化疗敏感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皮膜抗原(EMA)和表皮糖蛋白基因(EGP-2)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53例乳腺癌患者(乳癌组)和2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病组)EMA和EGP-2mRNA在外周血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乳癌组外周血EMA和EGP-2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33.96%和28.30%,而在良性病组外周血表达率分别为0和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A和EGP-2mRNA的检出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参数呈正相关;EMA和EGP-2mRNA联合检测敏感度和准确性在乳腺癌组分别为52.83%和66.23%,相对于EPG-2 mRNA单项检测敏感度及准确性有明显升高,但与EMA mRNA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MA和EGP-2联合检测时准确性明显升高,故两者可作为标志物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有可能对乳腺癌的疗效和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角蛋白20(CK-20)基因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转移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91例膀胱癌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CK-20mRNA外周血表达情况。结果 91例膀胱癌外周血CK-20基因表达阳性47例(51.6%),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与膀胱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P>0.05),随访中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T1-2期患者,术后8个月2例复发且均为CK-20RNA表达阳性。结论 RT-PCR方法检测CK-20mRNA在外周血表达是判断膀胱癌微转移的重要标志,对准确分期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微转移的CK19和CD44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和CD4 4mRNA的表达与术后乳腺癌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 ,检测 10 7例乳腺癌患者 (腋窝淋巴结癌转移阳性者 4 5例 ,腋窝淋巴结癌转移阴性者 6 2例 )手术前 2 4h和手术后 12d血中CK19与CD4 4mRNA的表达 ,同时与 35例良性乳腺病患者及 6 0例健康献血员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 2 4h患者血中CK19和CD4 4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1 8% (34/10 7)和 32 7% (35 /10 7) ,与手术后 12d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值 :CK19分别为 10 74、2 1 0 4 ;CD4 4分别为 8 70、2 0 18;均P <0 0 5 )。CK19与CD4 4检测血中乳腺癌细胞特异度为 88 7% ,此二项指标联合应用敏感度为 10 0 %。CK19与CD4 4均表达者的 5年生存率为 5 7 80 % (11/19) ,均不表达者的 5年生存率为 90 4 7% (19/2 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0 4 ,P <0 0 5 )。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患者血中CK19、CD4 4mRNA的表达 ,可提高诊断乳腺癌微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骨髓与外周血中角蛋白19与乳腺癌微小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骨髓与外周血中角蛋白19与乳腺癌微小转移的关系。方法对26例乳腺癌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采用RT-PCR方法检测角蛋白19(keratin,KT19)mRNA的表达,同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其骨髓涂片中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结果 26例患者KT19 mRNA表达中,外周血阳性4例(15.4%),骨髓阳性10例(38.4%),其中3例外周血与骨髓同时阳性,二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6例患者骨髓中有7例(26.9%)EMA阳性,其KT19 mRNA均为阳性,有3例(11.5%)免疫组化结果阴性而KT19 mRNA表达阳性。结论 RT-PCR方法检测KT19 mRNA是一种比较敏感的方法,同时免疫组化还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测方法。外周血中KT19 mRNA的检测结果还不能完全取代骨髓的微小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检测外周血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与结肠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T-PCR-ELISA)方法检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survivin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其中51例患者进行36个月随访,比较复发及转移时间与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95例结肠癌患者中35例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36.8%).肿瘤高中分化及低未分化患者survivin mRNA表达率分别为31.0%和45.0%(P<0.05),浸润深度达浆膜层者表达率为44.0%,高于侵及黏膜下层及肌层者(20.0%)(P<0.05),淋巴结有转移者表达率为47.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9.4%)(P<0.05).随访发现外周血survivin表达阳性患者的复发及转移率(47.3%)明显高于阴性患者(16.6%).提示survivin mRNA在外周血的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但与肿瘤部位无明显关系.结论 外周血survivin阳性患者易于复发或转移;外周血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微小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扩增乳腺组织特异性基因hMAM mRNA作为检测乳腺癌血行微小转移方法的可能性。方法:利用逆转录RT-PCR检测hMAM mRNA在乳腺癌细胞系SKBR3的表达,将FQ-PCR与普通PCR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并利用FQ-PCR对乳腺癌等不同病种患者101例及健康志愿者31例的外周血进行检测,分析hMAM mRNA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普通巢式PCR扩增hMAM mRNA在10^6个白细胞中可检测出1个SKBR3细胞,而巢式FQ-PCR可在10^7个白细胞中可检测出1个SKBR3细胞,63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19例hMAM mRNA阳性(阳性率30%),随肿瘤分期进展阳性率增高,其他病种患者外周血中均阴性,而31例健康献血员中有1例阳性,结论:巢式FQ-PCR是检测乳腺癌微小转移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5/6/18阳性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5/6/18(cytokeratin5/6/18,CK5/6/18)阳性细胞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6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5/6/18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5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6例外周血CK5/6/18细胞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6.4%,与健康对照人群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比较,P〈0.05;Ⅲ、IV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5/6/18阳性细胞的表达高于I、II期乳腺癌患者,P〈0.05;ER、PR阳性的患者与阴性患者表达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5/6/18阳性细胞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分期有关,可作为临床监测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乳腺珠蛋白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S  Li J  Luo C  Yu B  An P  Cai H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3):168-170
目的 探讨乳腺珠蛋白 (hMAM )mRNA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方法检测 5 6例乳腺癌、8例乳腺增生和 8例正常乳腺者外周血中hMAMmRNA的表达 ,并比较了hMAMmRNA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术后早期化疗对hMAM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5 6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mRNA表达阳性率为 30 4 % (17/ 5 6 ) ,8例慢性乳腺增生者和 8例正常乳腺者hMAMmRNA表达均为阴性 ,2组hMAMmRNA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19 76 6 ,P <0 0 1)。hMAM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原发癌灶大小 ,临床分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1 2 5 6 ,P >0 0 5 )。 17例hMAMmRNA表达阳性者经术后早期短程化疗后 ,转阴率为4 1 2 % (7/ 17) ,手术前hMAMmRNA表达阴性者无一例表达阳性。 结论 hMAMmRNA特异表达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 ,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4.
原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原癌基因(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探讨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癌基因进行标定,检测40例乳腺癌中c-erbB-2的表达。结果浸润性乳腺癌中c-erbB-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原位癌(P〈0.01);c-erbB-2阴性组10年的总存活率(100%)高于阳性组(86.1%)。结论c-erbB-2对于反映乳腺癌细胞侵袭力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DF3 antigen and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CA15-3, a breast carcinoma-associated antigen recognized by 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 115D8 and DF3, was investigated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he levels of serum CA15-3 in 23 primar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id not correlate to the percentage cytoplasmic reactivity of MAb DF3 with the carcinoma cells in tissue specimens from each respective patients. In 17 patients who subsequently develope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however, the serum CA15-3 concentrations generally correlated well to the cytoplasmic reactivity of MAb DF3 with the carcinoma cells in specimens obtained at initial biopsy or mastectomy. Elevated levels of serum CA15-3 were seen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en the carcinoma cells in their primary specimens expressed enhanced levels of cytoplasmic DF3 antige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demonstration of DF3 antigen in tissue specimens, together with the periodical measurement of circulating CA15-3 antigen, may be important for monitoring the clinical cours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细胞角蛋白34βE1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34βE12(CK34βE1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100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CK34βE12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分析CK34βE12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雌激素受体表达、孕激素受体表达、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TNM分期)、病理类型等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CK34βE12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 结果 (1)CK34βE12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等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等指标均有关(P<0.05).(2)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K34βE12阴性表达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44.23%)低于阳性表达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79.5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K34βE12的表达是乳腺癌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K34βE1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肿瘤恶性生物学指标相关,乳腺癌组织中CK34βE12阴性表达提示预后不佳,可用于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