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沈建乐  时飞  孙立新 《山东医药》2006,46(29):49-50
将24例行快通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OPCABG)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12例,术后分别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A)和皮下PCA。负荷量注射完毕后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开始后12、24、36、48h记录疼痛VAS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程度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数字分级评分(NRS评分)。结果Ⅰ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早于Ⅱ组(P〈0.01);两组疼痛评分、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评分、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镇痛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皮下PCA用于OPCABG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内分泌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65岁以上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n=18例)术后按需肌肉注射哌替啶50叫次。Ⅱ组(PCIA组n=19例)术后行PCIA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1h、24h、48h、72h采血测定血糖(Glu)、皮质醇浓度(Col),同时监测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每分钟通气量(MY)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结果Ⅱ组病人VAS评分低,血糖于术后48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24h皮质醇基本恢复正常;而Ⅰ组病人48h后血糖及皮质醇仍居高不下。同时,Ⅱ组呼吸功能改善明显。结论PCIA改善了老年人术后的肺功能,减轻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张宗旺  张书广 《山东医药》2006,46(15):12-14
目的通过围术期口服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观察妇科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与血清中血栓素(TX)B2、前列腺素(PG)E2与脑脊液中PG水平的变化。方法6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麻醉前1h至术后48h口服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100mg,1次/12h;B组:麻醉前1h至术后48h内口服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布洛芬400mg,1次/6h;C组:不服用任何药物。分别于麻醉前,术后24、48h测定脑脊液中6-酮PGF1α和血清中TXB2、PGE2水平。3组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止痛泵(PCA)注射吗啡进行术后止痛,记录术后2、6、1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48h累计吗啡需要量。结果术后48hA组脑脊液中6-酮PGF1α水平与术前比较无差异,但明显低于B、C组(P〈0.05);术后6、12、24h,A组VAS评分和术后48h累计吗啡总需要量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围术期口服选择性COX-2抑制剂比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镇痛(TEA)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全麻下行开胸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TEA组和肌注镇痛(IM)组,于麻醉前、术后30min和第1天,第2天,第3天测定血糖、皮质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毕血糖和皮质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TEA组在术后第1天血糖和皮质醇就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而IM组在术后第3天才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应用TEA镇痛能较好的调控内分泌功能,抑制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硬膜外腔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 随机将320例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于手术关腹膜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Ⅰ组)、托烷司琼5 mg(Ⅱ组)、地塞米松10 mg(Ⅲ组)和地塞米松10 mg+托烷司琼5 mg(Ⅳ组).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观察术后48 h内患者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间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Ⅰ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Ⅳ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与Ⅰ组比较,P<0.01,与Ⅱ组和Ⅲ组比较,P<0.05.结论 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比其单独应用更能有效地减少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方法: 择期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20例。P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经T3、4间隙行双侧胸椎旁间隙穿刺置管,两侧分别注射试验剂量3.75 g/L罗哌卡因5 ml,5 min后分别给予首次量3.75 g/L罗哌卡因15 ml。于麻醉前、体外循环(CPB)前、术毕及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胰岛素、皮质醇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记录两组心脏复跳情况、术后正性肌力药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心衰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皮质醇及AngⅡ水平均从CPB前开始升高,至术毕达到高峰(P<0.05或P<0.01),P组患者术后24 h降至正常水平。与G组比较,胰岛素水平在术后24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及术后24 h皮质醇及AngⅡ水平均低于G组(P<0.05),术毕胰岛素水平低于G组(P<0.05)。P组患者术后24 h多巴胺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 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应激激素释放。  相似文献   

7.
60例经腹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肌注哌替啶50~75 mg;B组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C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观察三组镇痛效果以及麻醉前和术后6、12、24、48 h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结果:C组镇痛效果最好,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5.A组术后血浆β-EP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B、C组术后血浆β-EP与麻醉前比较,P>0.05;与A组比较,P均<0.05.认为经腹子宫切除术后PCEA镇痛效果确切,能明显降低患者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清IL-2、IL-10、sIL-2R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5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术后以曲马多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Ⅱ组以氯诺昔康行PCIA;Ⅲ组在麻醉前和关腹时静推氯诺昔康8 mg,术后以曲马多行PCIA。分别于PCIA后8、12、24、48、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镇痛效果,分别于麻醉前(T1)、切皮后90 min(T2)及术后24(T3)、48(T4)、72 h(T5)测定血清IL-2、IL-10、sIL-2R。结果三组PCIA后各时点VAS比较,P均〉0.05。三组血清IL-2从T2起均较T1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IL-10从T3起均较T1显著升高(P均〈0.05),Ⅰ、Ⅲ组T5时仍显著高于T1水平(P均〈0.05),Ⅱ组则恢复至T1水平(P〉0.05),与Ⅰ、Ⅲ组值相比较P均〈0.05;Ⅰ、Ⅱ组血清sIL-2R从T3起均较T1明显升高(P均〈0.05),Ⅲ组此时与T1相比,P〉0.05,但明显低于Ⅰ、Ⅱ组(P均〈0.05),T5时与T1相比,P〈0.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能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IL-2、IL-10、sIL-2R水平,从而减少手术对机体免疫的影响,且不影响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多模式镇痛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的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5 min连接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多模式镇痛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吗啡1.5~2 mg,然后连接PCIA泵,对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和48 h进行静息时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RSS),测定术后24 h时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静息时,多模式镇痛组24 h、48 h 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12 h 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时,多模式镇痛组12 h、24 h、48 h 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模式镇痛组12 h、24 h、48 h RSS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多模式镇痛组血清IL-6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的镇痛效果较好,可以减轻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静脉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单次硬膜外注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老年患者术后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Ⅲ级,年龄65~80岁,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行腹部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静脉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组)术后予氟比洛芬酯100~150mg联合吗啡1mg硬膜外注射;对照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应用硬膜外镇痛泵,吗啡0.05mg/mL复合罗哌卡因2mg/mL背景剂量2mL/h,PCEA单次剂量2mL/次。观察患者术后12h、24h、3611和48h作VAS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单次硬膜外注射用于术后镇痛,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与PCEA镇痛相比效果相当,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刺激导管连续"三合一"股神经阻滞技术用于老年患者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自控区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美国麻醉工程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3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刺激导管连续三合一殷神经阻滞技术进行术后镇痛(FB组)和舒芬太尼(Ⅳ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FB组术后镇痛采用"三合一"股神经阻滞方法,PCA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0.1μg/ml,持续背景剂量5 ml/h,单次注入剂量1.0 ml/次,锁定时间15 min.Ⅳ组术后镇痛采用静脉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泵(PCA)配方为1 μg/ml舒芬太尼和0.04 mg/ml盐酸托烷司琼,持续背景剂量2 ml/h,单次注入剂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min.两组镇痛维持时间48 h.结果 FB组术后4、8、12、24、48 h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1.3±1.1、1.2±1.0、1.1±0.9、1.1±1.0、1.0±0.9)分和术后z4、48 h主动功能锻炼时VAS评分(3.0±1.4和2.3±1.3)分与Ⅳ组(4.0±1.6、3.5±1.6、3.2±1.4、3.0±1.3、2.5±1.2、4.7±1.5、3.3±1.5)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358、4.707、4.852、3.784、3.743、3.254、1.932,P<0.01或P<0.05).Ⅳ组恶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B组(P=0.0022).FB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Ⅳ组(χ2=41.1,P<0.01),术后48 h内吗啡追加用量显著低于Ⅳ组(U=2.412,P<0.01).结论 刺激导管连续"三合一"股神经阻滞技术用于老年患者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无恶心、呕吐、瘙痒及嗜睡等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门冬氨酸钾镁是门冬氨酸钾盐和镁盐组成的混合盐,可迅速有效地提高细胞内钾镁离子含量,本实验旨在研究门冬氨酸钾镁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OPCABG患者60例,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A组)及普通氯化钾对照组(B组)。A组将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潘南金)100 mL加入0.9%氯化钠液150 mL中;B组使用15%氯化钾注射液15 mL加入0.9%氯化钠液250 mL中,于气管插管后经中心静脉持续输注,必要时两组可酌情输注15‰氯化钾或利尿剂以维持术中血浆钾离子浓度4.0~5.0 mmol/L。监测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分别在诱导前、术后6 h、24 h及72h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浆镁离子浓度、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A组在术后6 h、24 h及72 h的血浆镁离子浓度均高于B组(P<0.05)。两组cTnⅠ和CK-MB水平从术后6 h开始逐渐升高(P<0.05),72 h开始降低。与B组比较,A组在术后6h、24 h和72 h的血浆cTnⅠ和CK-MB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OPCABG中常规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有利于缺血心肌的保护,可减轻术中心肌损伤,预防心律失常,有益于术后心脏功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高龄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冠脉搭桥术高龄患者(>70岁)30例,其中14例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1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测定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点呼吸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术后氧合指数(OI),呼吸机支持时间,气管插管拔除后24h内自主呼吸频率和呼吸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CaO2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OI相应时点较术前显著增高。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术后各时点CaO2明显高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组(P<0.05),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术后各时点的OI值均显著低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组(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呼吸机支持时间较短(P<0.05),气管插管拔除后自主呼吸频率较平稳(P<0.05)。结论大于70岁患者行冠脉搭桥术其呼吸功能均受影响,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优点较多,更适合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OPCABG术患者13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舒芬太尼(Sufentanil)镇痛组(A组,n=65例)和对照组:地佐辛(Dezocin)镇痛组(B组,n=65例)。A组静脉持续输注舒芬太尼镇痛液2 mL/h,2.5μg/mL,B组持续静脉输注地佐辛镇痛液2 mL/h,25μg/mL。观察指标:疼痛评分:术后16 h、24 h、48 h、拔除镇痛泵后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镇痛效果评分、镇静效果评分(Ramsay)。结果:1.手术后VAS法评分:2组都在4分以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后2组患者的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泵以后舒芬组有5例轻微躁动,地佐辛组有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PCA次数在手术后16 h:地佐辛组比舒芬太尼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镇痛期间不良反应:2组患者恶心、呕吐、尿储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17例患者有眩晕,B组中有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OPCABG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地佐辛,其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者术后眩晕的发生率舒芬太尼高于地佐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PB-CABG)与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对血清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首次择期行CABG的冠心病(CHD)患者,按是否应用心肺转流(CPB)随机分为CPB-CABG组和OPCABG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6、24 h采集血标本,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2、6 h SOD活性明显降低,2、6、24 h MDA水平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与CPB-CABG组相比,OPCABG组术后2、6 h SOD活性明显增加,2、6、24 h 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OPCABG较CPB-CABG能显著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氯诺昔康与吗啡镇痛对开胸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与吗啡镇痛对开胸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开胸手术患者4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4、48、72h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24、48h的FVC%、FEV1%和FEV1/FVC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0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a02和P(A—a)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与吗啡镇痛用于开胸术后患者可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围术期肾素-血管紧张素(RAAS)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37例冠心病分为5组。组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室壁瘤切除,组2体外循环(CPB)下CABG,组3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组4激光心肌打孔组(TMLR)。用放免法测术前,主动脉阻断前(搭桥前或打孔前),开放时(搭桥结束时或打孔后),开放后3,6及24 h血管紧张素Ⅱ(AGⅡ)、醛固酮(ALD)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收集0~6 h、6~24 h尿钾总量。结果:AGⅡ:组1,2主动脉开放时,开放后3,6及24 h显著高于术前(P<0.05)。组间:组2术后3 h显著高于组3(P<0.05)。ALD组内:组1,2主动脉开放时,开放后3 h显著高于术前(P<0.05)。组间:组2开放时、术后3 h显著高于组3(P<0.05)。术后各组心排指数(CI)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尿钾:术后各组间尿钾排出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术后早期RAAS活性升高,使用CPB的患者,升高更明显,但24 h以内恢复正常。冠心病行OPCABG,术后心功能恢复快,全身反应轻,如有适应症应积极选用此术式。TMLR患者全身反应,是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浓度的影响。方法:2O例拟行OPCABG患者根据麻醉方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气管内插管全麻组;B组为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终,术后24h、48h血浆ET及ANP浓度,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所用血管活性药剂量。结果:B组术后,术后 24h、48h ET及 ANP值显著低于A组(P<0.01,P<0.05),血流动力学稳定,所用血管活性药物较少(P<0.05)。结论:高胸段硬膜外阻滞能抑制麻醉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对OPCABG病人的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l plane block,ESPB)在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根治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0年9月在浦东医院择期行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根治手术的患者62例,年龄66~7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试验组)组31例和全身麻醉组(对照组)31例。试验组于全身麻醉前行超声引导下术侧0.375%左布比卡因20mL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照组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2组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泵自控镇痛(PCA)。记录术后1h、6 h、12 h和24 h 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的舒芬太尼使用总量、PCA)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次数和患者术后舒适度。记录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头晕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镇痛泵PCA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h、12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皮肤瘙痒和头晕胸闷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未发生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 ESPB可减少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根治术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