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医内科学作为基础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 ,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理论性 ,二是实践性。中医内科教学自然分为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两部分。笔者通过近 2 0年的中医内科教学实践 ,对如何搞好中医内科教学有如下体会 ,供同业者探讨。1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 ,深刻领会理论的内在实质 ,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来体现。同时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继续自学的基本前提。因此 ,讲授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 ,查阅资料 ,广征博引是必要的准备 ;良好的气质、清晰的…  相似文献   

2.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一门主课,也是临床其它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这门课,对于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仅就在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医内科学的特点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临床观察能力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1 教材内容应突出中医内科学的特点中医内科学,是祖国医学中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学术内容的一门学科,是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融古冶今,广征博采,努力从深度和广度上反映中医内科学丰富的内容,并重视它的实践性,是中医内科学的特  相似文献   

3.
《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了帮助大家学好这门课程,笔者结合自己近2 0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学习和学好这门课程,供大家参考。1 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作到重点记忆  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是在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各门前期基础课程之后进行的,要想学习好中医内科学,学好以上中医专业基础理论是前提,另外要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以上中医基本理论,因为学习中医内科学就是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常…  相似文献   

4.
中医内科辅修临床课是指以中医药专业为主 ,而非中医内科为主修课的中医药专业在校学生 ,在完成本专业主修课的学习 ,成绩合格 ,并有能力和精力从事辅修课学习而开设的课程。在云南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辅修课的对象主要是中药、针灸、推拿、骨伤专业的在校学生。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理论到中医临床的桥梁 ,是中医各临床学科的基础 ,在中医临床学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学好了中医内科学 ,既扩大了就业面 ,又促进了本专业的提高 ,因此 ,中医内科辅修课从一开始就很受学生的重视。  中医内科辅修临床课必须有合理的课堂设置和与之相适…  相似文献   

5.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既是对中医基础各门课程的总结,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等的改革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学科为基础,并对其进行综合运用的临床学科,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特色,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就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总结、改进,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中医教学工作多年,曾教过好几门中医基础课和临床课(中国医学史、中医学基础、内经、金匮要略、中医内科学、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选等)。通过较长时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搞好课堂讲授,首先必须把课备好。现在谈谈我对中医教学备课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名老中医师承教育工作是培养中医临床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医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中医内科学教师的中医临床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将我院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与教师培养结合起来,通过门诊跟师、临床查房、阅读中医经典、名医专题讲授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中医临床与教学能力,对名医师承教育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医内科学>是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临床学科,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课程,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适应形势,搞好<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体系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将来中医临床水平的高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医内科学教学以填鸭式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以致用,严重影响学生在临床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提倡并积极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1-2],同时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体系中的主干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也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临床疾病复杂多变,与课堂讲授的辨证分型证候往往不一致,给学生学习及临床实践带来困扰。因此,只有深入讲解病因病机,使学生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机理及其演化,才能真正做到辨证论治。故而,病因病机应当作为中医内科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虚拟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对临床学科的教学,理想的方法是随堂床边教学。笔者在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工作中,采用虚拟案例教学法,让同学们通过亲自观察患者的各种表现,结合教材上该病的各种证候进行讲授,能够使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虚拟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完全模拟案例教学法,只不过病人不是门诊或住院患者,使用这种教学法的目的和案例教学法完全相同。1方法《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单元是疾病,本法一般在某病的中间或结束后应用。1.1应用范围多在临床常见疾病的讲授中应用,如咳嗽、失…  相似文献   

13.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一门主课。是综合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课。它体现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和辨证施治的特点,是临床各种的基础。在教学时,中医内科每篇讲授的项目,大致分为;概说、病因病理、诊查要点(我院编《中医内科学》有此项目)、辨证施治、结语等五个部分。其  相似文献   

14.
加强病案讨论课是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张小萍(中医内科教研室)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病案讨论中医内科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的重点课程。它既是一门独立的中医临床学科,又是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医内科学是祖国医学临床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其自身特点,同时又是其它临床学科之基础。因此,对中医内科学科研思路与方法学进行探讨甚为再要,笔者略陈管见,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医内科学阐述的病证包括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等内科疾病。因此,临床教学是中医内科学教学成败极其重要的环节。笔者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系统病证的临床教学工作,现对该系统病证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期望对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医妇科是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中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医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中医妇科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如何适应形势,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搞好中医妇科教学改革,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门学科的内容,不仅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而且成为摆在中医妇科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现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粗浅的体会和认识总结如下。一、当前现状《中医妇科学》是将中医基础的理论具体地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学科,教材中部分内容与前期基础课和部分临床学科尤其是中医内科相重复。此时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教材的部分内容已能理解,认为书中的内容多有重复。加之学生在没有临床基础的情况下,系统地接受临床医疗知识,会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中医妇科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讲授,以教师为中心。但是“照本宣科”已被学生唾弃,“满堂灌”也被学生所敌视,这种教学模式势必使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逐渐下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如果不采取新的启发式教学法,讲出新见解,激发其求知欲,仍旧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法从本质上就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是主...  相似文献   

18.
临床见习是指医学生在临床学科理论阶段为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进行的初步实践,它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内科学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①中医内科学总论与各论的理论教学;②临床见习;③临床实习。这三个阶段具有有机的内在联系,组成了统一的教学整体。在临床教学中,临床见习是扩大学生视野、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及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  相似文献   

19.
从培养临床技能和拓展科研思路探讨中医内科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内科学作为基础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随着中医现代化的发展,多年来单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记笔记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今天的教学需求,也难以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社会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需要的毕业生。重视培养临床技能和开拓科研思路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中医内科学是各中医临床学科的基础 ,其在中医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因此 ,如何提高该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 ,以便更好地为其它学科及临床服务是我们从事中医内科教学工作者所一直探索的教学研究课题。结合本人十余年的中医内科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要上好中医内科学的理论课在教学中必须要重点注意几个问题。1 病名的定义解释问题  中医内科的病证命名主要有 3种形式 :1以主要症状特征命名。如咳嗽、哮证、喘证、肺痈、胸痹心痛、心悸、血证、胃痛、腹痛、泄泻、痢疾、黄疸、胁痛、鼓胀、消渴、头痛、眩晕、中风、腰痛、水肿等。2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