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在冠心病中的表达,观察通心络对粥样斑块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患者4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24例,比较各组间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将ACS组患者分为通心络亚组和辛伐他汀亚组,治疗4周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ACS患者TLR4、NF-κB、TNF-α的表达较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通心络亚组TLR4、NF-κB和TNF-α水平降低与辛伐他汀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与辛伐他汀一样,可抑制斑块的炎症反应,增强斑块稳定性,有望成为新的稳定斑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通心络的稳定斑块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6例,正常对照组24例,比较各组间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治疗组,治疗4 w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ACS患者TLR4、NF-κB、TNF-α的表达较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两组TLR4、NF-κB和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通心络治疗组TLR4、NF-κB和TNF-α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可减轻动脉的炎症反应,干预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有望成为新的稳定斑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综合诊断选择ACS患者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对照者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ACS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Gensini积分进行评估;对照者为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浓度。结果 ACS患者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和血清TNF-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而TLR4表达水平在AMI组与UAP组之间、SA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CS患者经PCI治疗后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和血清TNF-α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ACS患者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和血清TNF-α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15,P0.01;r=0.333,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增加,提示二者共同参与ACS的进展过程,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外周血TLR4和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经PCI治疗后二者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心肌灌注治疗可能改善冠状动脉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周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以了解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0例SAP患者被分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MMP-9和TNF-α水平。结果: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MMP-9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明显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MMP-9和TNF-α水平,有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使用苯那普利治疗后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60例诊断为CHF的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苯那普利治疗组30例。另随机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w后分别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CHF患者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4w后两个CHF治疗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有降低(P<0.01),常规治疗组患者仅有血清TNF-α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苯那普利治疗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清3种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可能与苯那普利的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炎性介质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ACS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ACS治疗方案,研究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睡前口服。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测炎性介质IL-6、TNF-α和MMP-9,并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IL-6、TNF-α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虽然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有抗炎作用,能改善斑块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检测各型冠心病中软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的分布,探讨冠脉斑块稳定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9例住院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64排螺旋CT检查后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正常对照组、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测定血清TNF-α和Hcy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1)在ACS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钙化斑块(P<0.001),而在SAP组钙化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ACS组(P<0.001);(2)各斑块组血清TNF-α和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血清TNF-α和Hcy水平高于钙化斑块组(P<0.05);而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间血清TNF-α和Hcy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ACS组血清TNF-α和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均P<0.01)。结论 (1)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可较准确地显示冠心病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2)血清TNF-α、Hcy水平可较好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3)64排螺旋CT检测分析斑块在各型冠心病分布特点结合TNF-α、Hcy含量分析,可对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分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循环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2例入选者分为4组:ACS组,4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2例;正常对照组,32例.比较各组间TLR4 、TNF-α、hsCRP表达差异, 分析TLR4与TNF-α、hsCRP的相关性.结果:ACS组TLR4、TNF-α、hsCRP的表达均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TLR4与TNF-α、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TLR4的表达增高,提示TLR4启动的免疫炎症机制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mRNA表达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离8例ACS、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及8例对照循环血单核细胞,采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法提取总RNA,扩增目的 基因MMP-9及TIMP-1 mRNA.根据冠脉造影进行冠脉狭窄程度计分并测定血清ox-LDL水平.结果 ①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MP-9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增加(P<0.05),而TIMP-1 mRNA表达在各组间无差异;②ACS组血清ox-LDL浓度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且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③单核细胞MMP-9 mRNA表达与血清ox-LDL浓度正相关(r=0.458,P=0.024);而与冠脉狭窄计分(CSS)无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MP-9、TIMP-1 mRNA表达比例失衡,可能直接参与了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及破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 MMP) -9水平与粥样斑块破裂的关系及其作为粥样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指标的意义。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组 3 4例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 18例、急性心肌梗死 ( AMI) 16例。稳定型心绞痛 ( SAP)组 3 0例。正常对照组 3 0例。比较 3组之间血清 MMP-9水平的差异。结果  ACS组血清 MMP-9水平高于 SAP组及正常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SAP组血清 MMP-9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 MMP-9水平增高与粥样斑块破裂相关 ,可作为判断粥样斑块不稳定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经临床诊断ACS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ACS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治疗组除给予ACS的一般治疗外,加服辛伐他汀40mg/d,共3d。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清CRP和MMP-9。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TC、TG、HDL-C、LDL-C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浆CRP、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RP和MMP-9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别下降39.82%和32.3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辛伐他汀短期治疗ACS患者能够使CRP和MMP-9显著下降,说明他汀类早期应用有抗炎、稳定斑块及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及比较,分析炎症及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4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44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3例(SAP组),无冠心病患者35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TNF-α、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患者血清IL-10、TNF-α、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UAP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MMP-9和CRP与IL-6呈正相关(r=0.308,r=0.384,P<0.01)。结论冠心痛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测定ACS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三组MMP-9分别为(284.30±64.60)ng/ml;(169.80±35.20)ng/ml;(164.40±33.80)ng/m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三组间两两比较,ACS组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而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22)。按SAP、不稳定型心绞痛到急性心肌梗死由轻到重的等级排列,发现MMP-9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MMP-9水平与冠心病事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62,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MMP-9水平增高可作为ACS的一个危险信号,同时也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一个重要生化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斑块显像特征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另选除外冠心病的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术前1h检测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应用血管内超声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冠状动脉斑块显像特征及测量参数,比较3组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对照组[(34.08±10.57)mU/L vs(11.38±8.56)mU/L,(9.50±6.24)mU/L,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冠状动脉斑块纤维帽厚度、管腔面积明显小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偏心指数及重构指数明显大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偏心指数、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355,r=0.297,P<0.05),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367,P<0.01)。结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血管内超声的斑块易损性指标存在相关性,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一个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表达量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8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57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于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CON组)。比较3组外周血EMMPRIN表达水平的差异,使用冠状动脉(冠脉)CT成像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评估斑块特性,分析EMMPRIN水平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结果ACS组和SAP组患者外周血EMMPR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N组,且ACS组明显高于SAP组(P均<0.05)。冠脉CT成像显示,ACS组患者病变血管处软斑块最多(56.10%),纤维斑块(25.61%)和硬化斑块(18.29%)较少;SAP组患者病变血管处钙化斑块最多(52.63%),软斑块(17.54%)和纤维斑块(29.82%)较少。OCT结果显示,ACS组斑块破裂、血栓及脂质弧明显高于SAP组,而斑块纤维帽厚度明显低于SAP组(P均<0.05)。软斑块患者外周血EMMPR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患者,且纤维斑块患者高于钙化斑块患者(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外周血EMMPRIN表达水平与斑块稳定程度及斑块纤维帽厚度呈明显的负相关,与斑块脂质弧呈明显的正相关(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MMP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斑块稳定性下降密切相关,其可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同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变化。结果三组间的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性差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和硬斑块积分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呈正相关(r=0.468,P〈0.01;r=0.592,P〈0.01;r=0.677,P〈0.01);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呈正相关(r=0.449,P〈0.01;r=0.493,P〈0.01;r=0.435,P〈0.01;r=0.227,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呈正相关(r=0.253,P〈0.05;r=0.431,P〈0.01;r=0.547,P〈0.01)。去除年龄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r=0.461,P〈0.001)、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r=0.441,P〈0.001)、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r=0.241,P〈0.0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和硬斑块积分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CXCL16与冠心病及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组16例、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组5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的血浆CXCL16、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1、MMP-2、MMP-9及细胞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CXCL-16、MMP-2、MMP-9及NF-κB浓度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CXCH6、MMP-2及MMP-9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CXCL16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368,P<0.05),与C反应蛋白(r=0.392,P<0.05)、MMP-2 (r=0.416,P<0.05)、MMP-9 (r=0.343,P<0.05)及NF-κB (r=0.447,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CXCH6可能通过NF-κB调节MMPs的水平进而影响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介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膜蛋白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ACS患者22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5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15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HMGB1、MMP-9、骨膜蛋白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HMGB1、MMP-9、骨膜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MI组较UPA组更高(P<0.05)。血清HMGB1、MMP-9、骨膜蛋白为老年AC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血清HMGB1、MMP-9、骨膜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521,r=0.592,r=0.596,P<0.01)、Gensini评分(r=0.589,r=0.594,r=0.601,P<0.01)、病情程度(r=0.621,r=0.614,r=0.629,P<0.01)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MGB1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略高于血清MMP-9和骨膜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MGB1、MMP-9、骨膜蛋白水平是老年AC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动态检测其水平,可为临床评估病情程度、判断预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人主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病变组主动脉组织取自外科手术腹主动脉瘤患者,对照组主动脉组织取自非正常死亡健康成人尸体的正常主动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CP-1,MMP-9,TNF-α和IGF-1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病变组MCP-1、TNF-α、MMP-9、IGF-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CP-1蛋白表达与MMP-9(rs=0.464,P<0.05)、TNF-α表达呈正相关(rs=0.516,P<0.05),但与IGF-1表达无相关性(rs=0.370,P>0.05).结论 MCP-1、MMP-9、TNF-α和IGF-1在人动脉粥样硬化中高表达,MCP-1对MMP-9、TNF-α有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