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构式游戏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4例ADHD儿童进行评估后,制定结构式游戏治疗方案并进行干预,治疗前后及半年后随访时分别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和Conners′量表父母症状问卷进行效果评估。【结果】24例ADHD儿童在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总分明显提高(P0.01),体现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虑体验等维度,半年后随访时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onners′量表各因子分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结构式游戏治疗能有效提高ADHD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意识特征,以便更好地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分别进行评估。 【结果】 ADHD 儿童的父母在理解及温暖的情感养育儿童方面得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ADHD儿童父亲更多拒绝和否定患儿,母亲则更多严厉惩罚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偏爱、过度保护、干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患儿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满足及总分低于对照组,焦虑分高于对照组。患儿的自我意识水平与父母养育方式中的多个因子相关。 【结论】 ADHD儿童的父母不能理解患儿,不能以温暖的情感养育患儿,更多的采用拒绝和否定,严厉惩罚儿童,同时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发展不良,自我评价低。患儿的自我意识低下与父母养育方式不当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男童的行为问题、父母的应付方式及其相关性,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ADHD)儿童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ADHD男童30例和正常对照男童30例,由其父母分别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父母应付方式问卷。 【结果】 ADHD组的分裂性、抑郁、交往不良、强迫、多动、攻击、违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ADHD组母亲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ADHD组父亲解决问题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行为总粗分与母亲解决因子呈负相关,母亲合理化因子呈正相关;与父亲解决因子分呈负相关,与父亲退避和合理化呈正相关。 【结论】 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不容忽视,对ADHD儿童进行干预时需同时对父母进行指导,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影响因素,为ADHD儿童的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ADHD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ADHD儿童就诊平均年龄为(8.23±2.15)岁,男女比例为3.36∶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儿童ADHD与性别、出生时窒息、饮食习惯、家庭关系、教育方法有关,单因素分析还显示6月内喂养方式与儿童ADHD的发生高度相关。【结论】出生窒息、6月内非母乳喂养及家庭关系融洽程度低、教育方式不当是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 【方法】 应用Vanderbilt ADHD家长及教师评定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确诊门诊ADHD儿童224例,其中男205例,女19例。同时随机抽取广州市一所普通小学部分1~6年级学生,完整填写上述量表及调查表,入选的非ADHD普通儿童共计326例,其中男217例,女109例,分别获取其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信息。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均分为正性和负性两种,然后分别对ADHD和非ADHD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进行比较。 【结果】 非ADHD组接受正性家庭教养方式的比例为93.3%,ADHD儿童接受正性家庭教养方式的比例为47.3%,非ADHD儿童接受正性家庭教养的比率高于ADHD儿童(χ2=122.399,P<0.05);非ADHD组接受正性学校教育方式的比例为87.4%,ADHD儿童接受正性学校教育方式的比例为33.9%,非ADHD组接受正性的学校教育方式的比率高于ADHD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54,P<0.05),二者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 ADHD儿童接受正性家庭教养方式及正性学校教育方式的比率明显低于非ADHD的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儿童在Benton视觉保持测验中(visualretentiontest,VRT)的反应特征,为研究ADHD发病机制提供信息,也为矫治训练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52例ADHD儿童和30例正常儿童分别用B、C、D法进行测试及对照研究。【结果】ADHD组的正确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表现在持续、旋转、位置错误、大小错误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ADHD儿童存在视觉记忆、视知觉障碍,视动协调困难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掌握盐城市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对确诊ADHD患儿给予治疗并评价效果。【方法】采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对3 000名学龄儿童进行ADHD筛查,对阳性疑似患儿进行诊断,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对确诊ADHD患儿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ADHD筛查阳性率为6.02%,ADHD发病率为4.77%,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父母遗传、轻度脑损伤和脑发育迟缓史、血铅含量高、感觉统合失调、家庭环境等因素与ADHD发生有关系。药物配合行为干预、心理支持等方法治疗ADHD效果明显。【结论】ADHD危害严重,应及早预防,药物是治疗ADHD的首选,ADHD的综合治疗可提高ADHD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在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ADHD儿童在学业成绩、同伴关系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存在困难。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对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心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更容易参与校园欺凌行为,且校园欺凌对ADHD儿童造成的影响更严重。年龄和ADHD症状等个人特征因素,同伴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等风险因素都可能是影响ADHD儿童参与校园欺凌的潜在因素,而校园欺凌经历可能导致ADHD儿童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校园欺凌的干预策略需考虑到ADHD儿童的特殊性,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ADHD儿童进行多层面的干预可能是更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厦门市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发病状况,探讨与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及Conners量表(家长问卷),应用DSM-Ⅳ诊断标准确诊。调查了厦门市6所不同层次的小学1~5年级学生。【结果】厦门市小学生ADHD患病情况调查3989人,确诊ADHD256人,患病率6.42%。ADHD儿童男女之比约6∶1。单亲家庭与大家庭和核心家庭,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家庭内部社会化不足和过度及家庭外部社会化失控和不足均可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血中微量元素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评定160例ADHD患儿(实验组)和1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父母养育方式,测定血中微量元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因子分和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血铅水平、"父亲拒绝、否认"是预测ADHD的重要因素。【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和患儿血铅水平是预测ADHD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56例ADHD儿童(ADHD组)与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比。 【结果】 ADHD组儿童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我认识、抑郁体验、认知成份、情感成份及总体满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生活环境、同伴交往、焦虑体验及躯体情感等维度满意度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ADHD儿童主观生活质量低下,建议对患儿及家长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心理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c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的疗效。【方法】采用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ADHD5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abbreviatedsymptomquestionnaire,ASQ)评定治疗效果,两组同时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因子对照治疗效果。【结果】ASQ总分<1为治愈、1~1.5为好转、>1.5为未治愈。治疗组治愈46例,好转4例;对照组治愈40例,好转10例;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因子,品行问题、学习问题、身心障碍、焦虑治疗前后对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冲动-多动、多动指数治疗前后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心理行为治疗ADHD效果显著、心理治疗方法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现状和系统性家长培训对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在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知识问卷和Conner′s父母问卷(PSQ)对63例ADHD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之后,以讲座、观看VCD、现场互动、布置作业等形式开展了系统性家长培训工作,让家长全面了解儿童ADHD科学知识,与子女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掌握一些帮助子女的方法。培训6个月后应用PSQ与家长未接受系统培训的53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大多数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不甚了解,培训后家长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大为改善。PSQ评估结果显示家长培训组患儿在家长接受培训后学习问题、多动-冲动、多动指数等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对系统培训的满意度达90%以上。【结论】针对ADHD患儿家庭开展系统性家长培训工作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智商结构不平衡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的特征。【方法】以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PIQ)大于言语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15为分组标准,将60例ADHD儿童分为操作智商占优组和智商结构平衡两组,每组30例,以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分别对儿童及家长进行测量。【结果】儿童自我意识评分结果表明,操作智商占优组在行为、智力与学校、合群三个分量表及总分方面显著低于智商平衡组(P0.05)。各组家庭环境评分发现,操作智商占优组家庭亲密度低于智商平衡组(P0.05),家庭矛盾性高于ADHD智商平衡组(P0.05)。【结论】操作智商占优组儿童自我意识更低,家庭环境存在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将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应用于门诊中疑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儿童,探讨该量表在辅助ADHD诊断及共患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3月~2007年5月期间收集疑似ADHD儿童1478名,家长填写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同时专业医生按照DSM-IV标准对儿童进行诊断,将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根据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的结果进行共患病筛查。【结果】以DSM-IV为参照标准,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对ADHD总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62.2%,诊断一致率为72.5%;对注意缺陷为主型的敏感度为64.9%,特异度为82.3%,诊断一致率为78.0%;对多动冲动为主型的敏感度为62.2%,特异度为90.0%,诊断一致率为88.6%;对混合型的敏感度为62.6%,特异度为88.5%,诊断一致率为86.8%。ADHD儿童中筛查出对立违抗障碍者165名,品行障碍者34名,焦虑/抑郁者21名。【结论】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对ADHD及各亚型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DSM-IV诊断结果较符合,能提供关于常见共患病及功能损害的信息,且易于填写和评分,可用于门诊或推广至基层卫生保健机构作为评估以及获得ADHD诊断相关信息、筛查共患病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有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ADHD控制与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31例ADHD儿童中,男女童之比为2∶1,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8~10岁;经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父亲年龄、母亲年龄、儿童每周尿床次数、居室装修时间、儿童任性和孤独、儿童血锌和铁水平等;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儿童孤独、儿童每周尿床次数和居室装修时间。【结论】建议以社区为单位,以ADHD儿童、家长、老师和医生为团队,开展儿童ADHD的控制与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病率流行病学情况并探索ADHD患儿的临床分型。【方法】使用美国精神障碍(DSM-Ⅳ)ADHD诊断标准制定的DSM-Ⅳ症状量表作为评定学生在学校的行为症状问卷;同时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作为评定学生在学校外的行为问卷,对云南汉、彝、傣、哈尼等四个不同民族有代表性的九所小学5650名学生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将其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Ⅰ)、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及混合型(ADHD-C)三个表型,无的为正常组。【结果】5650例儿童经PSQ筛选阳性者971例(17.18%),经教师用DSM-Ⅳ量表筛选阳性者636例(11.26%);二者均为阳性,符合DSM-Ⅳ标准儿童402例,诊断为ADHD,总体患病率为7.12%;其中男290例(5.13%),女112例(1.98%);男∶女=2.59∶1。汉族儿童患病率为7.5%,少数民族儿童总体患病率为6.04%,其中傣族为3.36%,哈尼族为4.62%,彝族为8.90%,各民族儿童间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亚型分布:ADHD-I占42.79%,ADHD-HI占11.44%,ADHD-C占45.77%。【结论】四民族儿童间ADHD患病率不同,提示ADHD发病与各民族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钟表绘画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用于5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和3例正常儿童测试时的反应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DT测试中常用的“命令”测评法对8例儿童进行测试,并用Cohen等的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案例组一ADHD儿童表现为计划性注意缺陷,前后绘画评分分别为14分、17分;案例组二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冲动性行为,绘画评分为14分;案例组三ADHD儿童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的正常儿童。【结论】CDT在评估ADHD儿童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与儿童血铅水平的关系。 【方法】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对162例ADHD儿童和同期在儿保门诊进行体检的181例健康儿童的血铅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ADHD儿童的血铅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血铅水平(P<0.01)。ADHD儿童中男童的高血铅率显著高于女童(P<0.05),不同年龄阶段铅中毒率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DHD与儿童高血铅水平相关,积极开展儿童防铅工作对ADHD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新疆维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各亚型分布情况及Conners父母量表六个因子得分差别。 【方法】 收集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2008年9月-2010年确诊的3~17岁ADHD儿童,分析维汉ADHD各亚型分布情况;然后按1/6比例随机抽取符合入组标准的三型ADHD汉族儿童,与维族所有各型ADHD儿童组成ADHD组,选取同期3~17岁非ADHD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维汉ADHD儿童与对照组Conners父母量表各因子分。 【结果】 1)符合入组标准的ADHD儿童共1 164人,汉族1 114人,维族50人,其中注意缺陷型485人,多动冲动型127人,混合型552人。2)维汉ADHD儿童各亚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汉族儿童以注意缺陷和混合型为主,维族儿童以混合型为主;汉、维儿童学龄前均以冲动多动型为主,小学阶段以混合型为主,其次为注意缺陷型;汉族儿童中学阶段以注意缺陷型为主,维族儿童各型未见差别;冲动多动型多以年龄段比较小的小学和学龄前为主。汉族ADHA三个亚型在PSQ品行、学习问题、焦虑、多动指数和冲动-多动因子等5个因子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维族ADHA三个亚型中仅冲动型和混合型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高于对照(P<0.05),在焦虑和身心障碍因子上无差异(P>0.05)。 【结论】 新疆维汉ADHD儿童亚型分布和相应的行为问题不同,应进一步探讨影响因素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