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复方丹参滴丸的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s、Disgnet和TTD数据库检索心绞痛疾病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Metascape开放平台对复方丹参滴丸与心绞痛的交集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注释。采用SYBYL2.1软件的Surflex-Dock模块对筛选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复方丹参滴丸中筛选出76种活性化合物,涉及500个潜在靶点。复方丹参滴丸成分靶点与心绞痛疾病靶点取交集,共获得457个交集靶点;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作用靶标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中共包含158个节点,其中重要的靶点有STAT3、TP53、AKT1、JUN、MAPK1、HSP90AA1等。复方丹参滴丸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凋亡信号通路、积极调节细胞迁移等GO生物过程,参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心绞痛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与靶点有较强的结合。结论 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推测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潜在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筛选的关键活性成分与重要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探讨黄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黄连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经GeneCards、OMIM、Drugbank、TTD、DisGeNET数据库筛选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获取黄连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交集靶点,并上传String 11.0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Cytoscape3.9.0的Cyto Hubb插件和“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筛选核心靶点。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注释(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将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法验证最佳结合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共筛选出黄连7个活性成分及其137个靶点,溃疡性结肠炎1 258个相关靶点和81个交集靶点。核心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1(Akt1)、B淋巴细胞2(BCL2)、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生物过程包括无机物的反应、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主要包括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连的核心活性成分能够很好地与关键靶点结合。MD进一步验证了能量结合最好的小檗碱与白细胞介素(IL)-1β的结合能为−36.19 kJ/mol。结论 黄连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通路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李新  刘肖莹  蒋蕾  杨波  彭海生 《药学研究》2022,41(6):357-364,372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丹参-川芎-葛根有效活性成分抗高血压的相关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TCMSP、Uniport数据库,获得丹参-川芎-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高血压相关靶点。运用Venny数据库构建丹参-川芎-葛根和疾病靶点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并将得到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使用RStudio 1.4.1106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对“药材-活性成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行可视化。采用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将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运用PyMOL对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 通过筛选共获得68个活性成分,759个高血压相关靶点,62个交集靶点。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丹参-川芎-葛根通过调节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AGE-RAGE、松弛素、cGMP-PKG等通路起到抗高血压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β-谷甾醇与NOS3、FOS、VEGFA、AKT1等核心靶点结合能力较好。结论 证实了丹参-川芎-葛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4.
李成蹊  关智宇  蒋太平  刘志伦  刘昭明 《药学研究》2022,41(12):771-775,79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络石藤(Chinese Starjasmine Stem)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方法 首先利用数据库检索中药“络石藤”的化学成分,并通过TCMSP平台的DL(类药性指数)和OB(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划定范围,从该药物成分中进一步筛选其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再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尽可能全面的RA靶点基因,从而确定药物与疾病可能存在的交集靶点,以此构建络石藤中活性成分与类风湿关节炎靶点的关系网络,筛选治疗疾病的核心靶点。最后,对络石藤治疗RA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同时对核心靶点及其结合性良好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最终筛选得到络石藤9个活性成分,其中包括木犀草素、植物甾醇、伊博格碱等;涉及67个RA相关靶点,核心靶点包括RB1、MAPK1、AKT1、JUN、IL6、RELA等;分子对接显示络石藤某些活性成分与RA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络石藤可以作用于疾病核心靶点,发挥抗炎、调节免疫功能及调控细胞凋亡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干预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靶点,并补充文献报道相关药理作用的成分作为潜在活性成分。以"peritoneal fibrosis"为关键词分别在OMIM、Genecards获取目前已知的与腹膜纤维化相关的疾病靶点,后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对交集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核心网络。基于R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终采用AutoDock软件将主要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得出其结合能力。结果 筛选出20个黄芪活性成分及文献报道有相关药理作用4个, 457药物作用靶点,与674个腹膜纤维化病靶点取交集,得到86个共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黄芪拮抗腹膜纤维化主要参与了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的调节、细胞对化学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等通路; 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调控肿瘤、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黄芪治疗腹膜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多种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当归六黄汤(DGLHD)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公共数据库(TCMSP、DrugBank和UniProt)寻找当归六黄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和相应的靶基因,构建DGLHD活性成分-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基于DisGeNE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基因,获取当归六黄汤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交集靶点基因。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分析,获取核心靶点基因。采用Metascape在线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通过DiscoveryStudio 2016进行分子对接,确定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标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结果 共筛选出82种活性化合物和132个交集靶基因。核心靶点基因涉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TP53、AKT1、MAPK1、JU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通路富集主要为“肿瘤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NF-κB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当归六黄汤核心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氢键等相互作用与核心靶基因形成稳定的对接模式。结论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当归六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及主要信号通路,为当归六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益气开秘方治疗便秘的作用靶点及效应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收集筛选益气开秘方中组方药材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PharmGKB、TTD及DrugBank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利用R软件4.1.1筛选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version 11.5)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R软件4.1.1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作用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结果 益气开秘方主要包含68个活性成分,活性成分对应靶点170个;便秘疾病靶点共1 586个;益气开秘方与便秘的交集靶点基因共68个。PPI分析出核心靶点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MAPK3、蛋白激酶B1(AKT1)等;GO功能注释得到生物学过程条目1 825条(如衰老、平滑肌细胞增殖、肽基-丝氨酸磷酸化等),细胞组成条目60条(如膜筏、膜微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复合物等)、分子功能条目157条(如磷酸酶结合、内肽酶活力、丝氨酸肽链内切酶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168条益气开秘方治疗便秘作用靶点的通路(如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衰老、MAPK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等);分子对接提示MAPK1、MAPK3、AKT1与主要核心成分(槲皮苷、木犀草素以及山柰酚)的结合能均<—20 kJ/mol。结论 益气开秘方中的槲皮苷、木犀草素以及山柰酚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与MAPK1、MAPK3、AKT1等靶点进而调控MAPK信号通路以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任莉  王凯杰  宗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10):1964-197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槲皮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和PharmMapper数据库查询槲皮素的作用靶点,Genecards和CTD数据库收集T2DM的相关靶点,求出槲皮素-T2DM交集靶点并利用STRING和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通路分析,使用Cytoscape 3.6.1软件进行"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利用Auto 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槲皮素对T2DM作用靶点的结合能。结果 筛选出槲皮素的潜在靶点312个,与T2DM相关的靶点121个,核心靶点6个:NOS3、CYP1B1、NOS2、TGFB1、TTR和CDKN1A。KEGG信号通路30条,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与6个核心基因的分子对接亲和力均远小于-20 kJ/mol,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槲皮素治疗T2DM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可能是通过作用于NOS3、CYP1B1、NOS2等核心基因调控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预测荆防败毒散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活性成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检索荆防败毒散组方中所有药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对应的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利用疾病数据库检索COVID-19相关的靶点,筛选出重合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Metascape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对接,计算核心成分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强度。结果 限定筛选条件为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共得到荆防败毒散的159个活性成分和277个靶点,与获得的273个COVID-19相关的靶点取交集,得到55个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376个和136条信号通路,涉及感染性疾病、癌症、细胞进程、免疫系统、信号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荆防败毒散核心成分与SARS-CoV-2 3CL水解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合形式有氢键、疏水作用。结论 荆防败毒散中的活性成分能通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蛋白,ACE2结合,通过对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发挥对COVID-19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三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筛选三七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三七“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靶点,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使用R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MOE软件对有效成分与潜在靶点作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三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活性成分8个、有效药物靶点33个,其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半胱氨酸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细胞趋化因子2等靶点基因可能起着关键作用。GO富集分析选取43个条目,主要包括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膜筏、膜微区等细胞组分;内肽酶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了涉及炎症、细胞凋亡、代谢、免疫、肿瘤等102个条目,其中IL-17信号通路起着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三七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 三七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肾和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肾病多虚证,但由于外邪侵入人体或病理产物停留体内,也可出现因虚致实的肾实证。因此在临床上只有正确认识小儿的肾虚实证,才能辨证准确,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院1990—1O~1991—10门诊和住院17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呼吸道菌群分布和细菌药敏试验进行了分析。肠杆菌科细菌65株,链球菌科细菌61株。其中,D群肠球菌(26株),D群非肠球菌(24株),铜绿假单胞菌(18株),明显占优势。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是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和砒哌酸。  相似文献   

13.
干化学法与镜检法检测尿红细胞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万忠 《安徽医药》2004,8(1):36-37
目的观察尿液十项分析仪(简称尿仪)与显微镜检测(简称镜检)尿中红细胞的相关性.方法住院患者送检的晨尿标本1 421份,同时进行两种方法检测,将结果分析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85.4%,其中阴性完全符合率为100%,阳性完全符合率为14.8%.结论尿仪检测的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镜检,尿仪检测BLD≤1 ,可忽略镜检;>1 则必须镜检;明显不符时,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必要时与医师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会阴部设置人工肛门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和防治。方法1985-02~2005-10共收治行直肠癌根治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的6092例直肠癌患者,对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种类,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肠癌根治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常见并发症和发生率为性功能障碍(男性)751例、占17.9%,排尿功能障碍518例、占8.5%,人工肛门黏膜脱垂372例、占6.1%,人工肛门狭窄98例、占1.6%,骶前静脉出血32例、占0.53%,末端结肠缺血坏死64例、占1.05%,输尿管损伤7例、占0.11%。结论直肠癌根治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中注意保护盆腔内脏神经,保护精囊腺及附属组织,分离盆腔时减少或不用电刀,不大块分离结扎直肠周围组织,是预防和减少性功能障碍和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游离直肠后壁时认准骶前间隙,直视下分离能有效的预防骶前静脉大出血;游离延长结肠时保留大血管弓及交通支,保证结肠末端的血液供应;术中估计肿瘤大、暴露输尿管困难时,术前应静脉注入亚甲蓝使输尿管蓝染或术前预置输尿管支架管,便于术中寻找;术中正确将人工直肠角缝合固定盆底以及术前充分准备减少盆腔及肛周感染,能有效预防直肠黏膜脱垂和人工肛门狭窄。  相似文献   

15.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其中,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10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呈良性肿瘤生长特点,电切为其标准治疗方法 ,术后应定期行膀胱镜复查.  相似文献   

16.
《执业医师法》与《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法律地位、资格准入条件、奖励办法、法律责任等方面,将《执业药师》与《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国加入WTO的现实,应尽快出台《执业药师法》。  相似文献   

17.
李可染作品在1945年前后经历了一次巨大改变,这一改变表现在作品内容上,就是1932年以前以人物和西洋画为主,抗战时期作了大量宣传画,也一度画牛多年。1945年后又将山水画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方向。抗战前后中国社会背景的大变动、家庭的大变故以及交往人士的影响造成了李可染新的艺术思想形成,这一思想形成是李可染艺术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完成医学高职高专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探讨药理学实验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为基层、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药理学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方法 在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中随机选取1~3班,共计18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药理学实验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药理学实验;把设计性实验引入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改良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方法;将双盲法引入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中;优化药理学实验考核方式和内容。护理1~3班302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理学实验方法教学。结果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用t检验,两组学生的药理学实验考核成绩和药理学总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理学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也提高了学生推理和处理多种问题的能力,改变了药理学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Two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toxicity of rosaramicin (a macrolide antibiotic) when given intravenously for 30 consecutive days to beagle dogs with and without a tapetum lucidum (a light reflecting structure within the choroid of the eye). In the initial study, groups of three tapetal dogs/sex were given 20, 40, or 80 mg of rosaramicin/kg, twice daily. Ophthalmoscopic examination during Week 4 revealed dose-related, bilateral ocular changes characterized by a brown-tan discoloration and general pallor or loss of reflectivity of the normally blue-purple or yellow-green, highly reflective tapetum lucidum. These findings were restricted to the tapetal fundus; recovery occurred between Weeks 4 and 10 of the postdose perio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se changes, a secon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which groups of three tapetal dogs were given rosaramicin or erythromycin lactobionate (comparative macrolide antibiotic) at 80 mg/kg, twice daily. A third group of atapetal dogs was given 80 mg of rosaramicin/kg, twice daily. A similar change was observed in tapetal dogs given 80 mg of rosaramicin/kg, twice daily, in the follow-up study, but not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No other compound-related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either study. The ocular changes observed in dogs given rosaramicin were reversible and structure-specific, occurring only in animals possessing a tapetum lucidum.  相似文献   

20.
补阳还五汤对自发性脑出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自发性脑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半球出血旦在11 mL~50 mL之间的68例患者,除脱水降颅压等一般治疗外,每日服用补阳还五汤中药二剂,疗程21d,另设66例同样患者仅给一般治疗作为对照。结果:疗程结束后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评估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查CT结果示血肿吸收体积>50%者亦以试验组为多(P<0.05)。结论:补田还五汤能够加速自发性脑出血的吸收,改善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