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骨骼肌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运动疲劳恢复期不同时相的动态变化特征。 方法:选取雄性健康2月龄SD大鼠32只,分为对照组S组(n=8)、实验组E组(n=24),取材时实验组又分为运动后即刻组(E0组n=8)、12h组(E1组n=8)、24h组(E2组n=8)。对照组正常生长,实验组采用7周递增负荷训练,并最后一次运动至力竭。最后一次运动至力竭后即刻,取S组和E0组血液及股四头肌,以测血清CK、BUN、睾酮和骨骼肌SOD及MDA;E1组和E2组分别于运动后12h、24h进行上述取样。 结果:①大鼠骨骼肌MDA含量:E0组和E1组显著性高于S组(P<0.01),E1组和E2组显著性低于E0组(P<0.05),E2组显著性低于E1(P<0.05)。②大鼠骨骼肌SOD活性:E1组显著性低于S组(P<0.05),E2组显著性高于E1组(P<0.05)。③大鼠骨骼肌SOD/MDA值:E0和E1组显著性低于S组(P<0.01),E2组显著性高于E0(P<0.01)和E1组(P<0.05)。 结论:7周递增负荷运动并末次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MDA含量显著升高,且24h后基本降低至正常水平;骨骼肌SOD活性降低,随时间的延长,SOD活性逐渐降低且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开始上升,于24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干预游离脂肪酸(FFA)诱发内质网应激介导胰岛素抵抗(IR)与β细胞凋亡机制。方法:应用FFA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建模大鼠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与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每天予200mg/kg浓度二甲双胍处理,模型组每天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处理,将正常喂养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同样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处理。三组均给药52d,比较三组大鼠尾尖静脉血糖代谢、β细胞凋亡率、内质网应激指标mRNA、内质网应激指标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与二甲双胍组大鼠体重、MBCI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组大鼠体重、MBCI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二甲双胍组大鼠胰腺β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组大鼠胰腺β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二甲双胍组大鼠Bip、CHOP等内质网应激指标mRNA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组大鼠Bip、CHOP等内质网应激指标mRNA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二甲双胍组大鼠p-AKt、Akt、IRβ等内质网应激指标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组大鼠p-AKt、Akt、IRβ等内质网应激指标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经由下调胰腺内质网应激相关指标mRNA,促进胰腺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有效抑制FAA所致胰岛素抵抗以及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骨骼肌损伤与修复过程中内质网应激(ERS)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内质网应激在骨骼肌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7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 n=8)和运动组(E组, n=64)。采用一次性持续90min下坡跑(速度为16m/min,坡度为-16°),分别在运动结束后的0h、6h、12h、1d、2d、3d、1周和2周处死,取大鼠右侧腓肠肌,用于组织学、SOD活性和MDA含量以及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和GADD153表达的测定。 结果:①运动后3d骨骼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损伤程度最为严重,运动后2周肌纤维形态结构基本恢复正常;②SOD的活性运动后即刻上升,之后下降,在1d最低,3d出现第二次下降;MDA的含量运动后即刻上升,之后持续下降,2周时低于对照组水平。SOD/MDA表现为运动后下降,1d最低,之后持续上升。上述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③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GADD153的表达以及GRP78/GADD153表现为运动后呈上升趋势,1d时出现第一次峰值,之后略有下降,1周达到最高,2周时出现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 结论: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前期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增加有利于发挥细胞保护的作用,后期的表达有利于促进骨骼肌损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急性运动对小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A组)、90min运动组(B组)、力竭组(C组)及力竭后恢复24h组(D组)各10只,以游泳为运动方式,观察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ATP合成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丙二醛(MDA)的变化,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与A组比较,C组血清CK、LDH水平及心肌MDA水平显著增高(P〈0.05).ATP合成能力显著下降(P〈0.05),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结论:急性力竭运动可造成线粒体损伤和心肌损伤,力竭运动后24h各项指标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5.
刘向东  李阳 《中国临床康复》2014,(18):2880-2885
背景:由于不同学者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同,对离心运动后细胞骨架蛋白的变化仍有争议。 目的:构建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不同时刻骨骼肌细胞骨架波形蛋白表达的变化。 方法:雄性48只 SD 大鼠建立下坡跑运动损伤模型,按运动时间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12 h组、运动后24 h组、运动后48 h组和运动后72 h组,每组8只。各运动组大鼠以速度16 m/min,坡度-16°进行跑台运动,运动100 min后,休息5 min,然后再运动100 min;安静对照组不做运动。应用抗波形蛋白抗体对大鼠骨骼肌波形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观察其目标面积百分比的变化反映在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不同时刻大鼠骨骼肌细胞骨架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大鼠骨骼肌细胞骨架波形蛋白目标面积百分比结果显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后即刻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与运动后即刻组相比,运动后12 h组目标面积百分比略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与运动后12 h组相比,运动后24 h组目标面积百分比略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后即刻组相比,运动后24 h组目标面积百分比有所增加(P<0.05);与运动后即刻组和运动后12 h组相比,运动后48 h组目标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与运动后48 h组相比,运动后72 h组目标面积百分比有所下降(P<0.05),但没有恢复到安静时水平。提示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波形蛋白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在运动后12 h逐渐增加,运动后48 h达峰值,随后波形蛋白表达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建立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大鼠模型的基础上,检测HFpEF大鼠心肌锌离子浓度及锌转运体Zip14表达的改变以及证实HFpEF大鼠心肌内质网应激和炎症的存在。方法采用达尔盐敏感大鼠(DSS)高盐饮食建立HFpEF动物模型,DSS大鼠随机分为高盐饮食组(HS组)和正常饮食组(NS组)。各组动物均每两周测量一次无创血压和心率,分别在第6周、12周、19周检测两组大鼠的心脏超声指标。麻醉并处死符合HFpEF模型标准以及同时期对照组的大鼠,快速分离左心室心肌并-80℃冰箱保存。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心肌组织的锌离子浓度。RT-fq-PCR和WB分别检测心肌组织锌转运体Zip1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研究进一步使用RT-f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ATF6、ATF4、CHOP、Bip和xBPI的mRNA表达水平。WB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CHOP、Bip和炎症相关转录因子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第19周时,与正常饮食组相比,高盐饮食组DSS大鼠的SBP、LVM和LVM/W明显升高,而两组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pEF组大鼠心肌组织的锌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FpEF组大鼠心肌组织的锌转运体Zip1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HFpEF组大鼠心肌组织的ATF6、ATF4、CHOP、Bip和xBPI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HFpEF组大鼠心肌组织的CHOP、Bip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HFpEF大鼠心肌的锌积累与锌转运体Zip14的表达上调、内质网应激以及炎症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相互之间的具体调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运动后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并将它们进行比较,以期探讨它们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游泳力竭后即刻组,游泳4.5h后6h,18h,24h组,分别测定其血清cTnI,CK,CK-MB,LDH。cTnI检测用改良Bodor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CK-MB测定用免疫抑制法。结果①游泳力竭后即刻组,大负荷运动后6,18,24h组cTnI的OD值与对照组相比,t=1.567,ν=13,P=0.141;F=1.393,P=0.267,组间P值0.061~0.897,显示差异均无显著性。②游泳力竭后即刻组CK,CK-MB,LDH升高,与对照组相比,t值分别为4.027,10.666,9.413,P值均<0.01,差异有显著性。③大负荷运动后6h组CK,CK-MB,LDH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是0.044,0.015,0.019,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①游泳力竭后即刻CK,CK-MB,LDH升高,但cTnI未有升高,尚需进一步动态检测cTnI。②大负荷运动后,动态检测未见有血清cTnI升高,提示未有心肌损伤。③大负荷运动后6h组出现的CK,CK-MB,LDH升高是否表明有心肌损伤应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背景:急性运动后肾脏组织易出现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现象,自由基生成增加,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肾功能异常。目的:观察黑加仑提取物对力竭运动后24 h大鼠肾脏结构、肿瘤坏死因子α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健康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黑加仑提取物组给予0.44 g/kg黑加仑提取物灌胃,安静对照组、力竭运动后24 h组灌服同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灌胃6周。力竭运动后24 h组和黑加仑提取物组于末次灌胃后进行无负重游泳运动直至力竭疲劳,于24 h后取材,电镜和光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和核因子κB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和核因子κB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安静对照组比较,力竭运动后24 h组中肾脏核因子κB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高表达,核因子κB 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增加(P 〈0.01);与力竭运动后24 h组比较,黑加仑提取物组中肾脏核因子κB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低表达,核因子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P 〈0.05);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力竭运动后24 h组大鼠肾脏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和超微结构损伤,黑加仑提取物组大鼠肾脏结构趋于正常。结果表明黑加仑提取物可修复力竭运动后24 h肾脏组织结构,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防止肾脏发生炎症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运动后大鼠血清中相关酶学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许敬  黄叔怀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22-2523
目的 通过检测运动后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并将它们进行比较,以期探讨它们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游泳力竭后即刻组,游泳4.5h后6h,18h,24h组,分别测定其血清cTnI,CK,CK—MB,LDH.cTnI检测用改良Bodor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CK—MB测定用免疫抑制法。结果 ①游泳力竭后即刻组,大负荷运动后6,18,24h组cTnI的OD值与对照组相比,t=1.567,v=13,P=0.14l;F=1.393,P=0.267,组间P值0.061-0.897,显示差异均无显著性。②游泳力竭后即刻组CK,CK—MB,LDH升高,与对照组相比,t值分别为4.027,10.666,9.413,P值均&;lt;0.0l,差异有显著性。③大负荷运动后6h组CK,CK-MB,LDH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是0.044,0.015,0.019,P值均&;lt;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①游泳力竭后即刻CK,CK—MB,LDH升高,但cTnI未有升高,尚需进一步动态检测cTnI。②大负荷运动后,动态检测未见有血清cTnI升高,提示未有心肌损伤。③大负荷运动后6h组出现的CK,CK-MB,LDH升高是否表明有心肌损伤应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有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mTOR活性与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总量(t-mTOR)及磷酸化mTOR(p-mTOR)与磷酸化的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1.5h/d训练,共7周。运动结束后分别在24h或48h取材,测定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t-mTOR蛋白表达、p-mTOR和p-P70^S6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胰岛素浓度降低;各运动组t-mTOR升高;p-mTOR和p-P70^S6K活性增高显著。结论:运动能提高大鼠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mTOR与P70S6K磷酸化及mTOR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