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功能检查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变化特点,并掌握其意义。方法对50例哮喘患者分别于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进行肺通气功能、肺容量、脉冲震荡法检测,比较参数,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PEF)及25%、50%、75%肺活量时最大用力呼气流量(FEF25、FEF50、FEF75)、深吸气量(IC)、残气量(RV)、残气和肺总量比(RV/TLC)、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5)、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外周气道阻力(R5-R20)、震荡频率为5Hz时电抗值(X5)等的变化。结果 FVC、FEV1/FVC、FVC/pre、FEV1、FEV1/pre、PEF、PEF/pre、FEF25、FEF50、FEF75、FEF25/pre、FEF50/pre、FEF75/pre、X5在急性发作期显著低于缓解期,RV、RV/TLC、Fres、Z5、R5、R20在急性发作期显著高于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EV1缓解期较急性发作期的改善值和改善率均显著高于FVC,PEF的改善率最高,FEV1/FVC的改善率最低。另外,RV也有较高的改善率。Z5、R5缓解期较急性发作期的改善值增大,R20改善值〉R5-R20,X5改善率最高,Fres也有较高的改善率。结论哮喘气道阻力的增加以中心气道阻力为主,其治疗反应以流速改善型为主。IOS在区分气道阻塞的部位和治疗反应类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54例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每组各27例,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主要包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0)、气道阻力(Raw)、最大呼气中断流量(MMEF)、最大呼气流量(PEF)以及残气容积/肺容量(RV/TLC)等。运用潮气量法对气道反应性进行测定,将醋甲胆碱作为激发试剂。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MMEF、FEV1.0低于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P〈0.05);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可逆性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P〈0.05)。结论对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查,对气道反应性进行测定,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鉴别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肺功能检查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变化特点,并掌握其意义.方法 对50例哮喘患者分别于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进行肺通气功能、肺容量、脉冲震荡法检测,比较参数,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PEF)及25%、50%、75%肺活量时最大用力呼气流量(FEF25、FEF50、FEF75)、深吸气量(IC)、残气量(RV)、残气和肺总量比(RV/TLC)、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5)、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外周气道阻力(R5-R20)、震荡频率为5Hz时电抗值(X5)等的变化.结果 FVC、FEV1/FVC、FVC/pre、FEV1、FEV1/pre、PEF、PEF/pre、FEF25、FEF50、FEF75、FEF25/pre、FEF50/pre、FEF75/pre、X5在急性发作期显著低于缓解期,RV、RV/TLC、Fres、Z5、R5、R20在急性发作期显著高于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EV1缓解期较急性发作期的改善值和改善率均显著高于FVC,PEF的改善率最高,FEV1/FVC的改善率最低.另外,RV也有较高的改善率.Z5、R5缓解期较急性发作期的改善值增大,R20改善值>R5-R20,X5改善率最高,Fres也有较高的改善率.结论 哮喘气道阻力的增加以中心气道阻力为主,其治疗反应以流速改善型为主.IOS在区分气道阻塞的部位和治疗反应类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乔华 《医药论坛杂志》2011,(18):181-182
目的对比分析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方法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3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气道阻力(Raw)、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通过潮气量法测定气道反应性,醋甲胆碱(Mch)作为激发试剂。结果与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较低,而气道阻力(Raw)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支气管激发实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阻力(Raw)没有明显变化,而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阻力(Raw)变化非常明显,这些都表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比,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可逆性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功能检查与气道反应性测定,对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方法 :对 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建立定时肺功能测定。结果 :VC、FVC低于正常 15例 ,FEV1 0 %低于正常 12例 ,MEFV小气道功能异常 75例 ,MMEF异常 75例 ;RV、FRC、TLC有 12例出现不同程度增加 ,DLCO测定 5 0例中有 12例降低 ,PEFR有 15例减少 ,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哮喘发作。结论 :通过肺功能长时期随访测定 ,可了解小气道变化 ,提高对本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98例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致敏因素或非致敏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可逆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等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以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双肺布满喘鸣音为主。多数在年幼或青年时发病,并在春秋季或遇寒时发作。哮喘发作时来去较快,且以呼气性困难为特点,哮喘停止后如同正常人一样。但如反复发作,不能缓解,可发展为肺气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FEV1和FIV1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相关性。方法观察支气管哮喘80例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PEF,FEV1,FVC,FIV1和FIVC的变化。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PEF,FEV1和FIV1等指标,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均有明显的差异,且FEV1改善率和FIV1改善率在统计学无差异。结论在评价支气管可逆性方面,FIV1与FEV1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两者具有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0岁,工人,主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憋4年余"于2010年12月入院.患者对冷风、油烟刺激敏感,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肺CT、支气管镜等检查均"未见异常",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予吸入激素、抗炎、解痉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于2010年11月突发晕厥,当时查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26 mm Hg(1 mm Hg=0.133 kPa),行气管插管,改善后成功脱机拔管.既往体健,不吸烟,长期从事汽车修理工作,接触油漆,曾有猫狗饲养史.入院体格检查:双肺可闻及双相哮鸣音.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572/mm3;血清IgE 2728.12 IU/ml;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自身抗体、冷凝集试验、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记物、G/GM试验阴性.肺功能(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用力肺活量(FVC)68%,用力呼气1秒率( FEV1/FVC) 46%,用力呼气1秒量(FEV1)占预计值39%,50%肺活量位用力呼气流速( FEF50%) 21%,75%肺活量位用力呼气流速(FEF75%)22%,用力呼气峰值流速(PEF) 32%,最大自主通气量(MVV) 25%,残气容积/肺总量比(RV/TLC) 223%,气道阻力(Raw) 500%,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 66%;气道可逆试验:FEV1绝对值提高<200 ml,FEV1改善率4%.胸部CT(图1):双肺纹理增重,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可疑支气管扩张,右中间支气管内见一月芽形充盈缺损,左下肺斑片影.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幼年或中青年发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至老年。其病程长,气道炎症持续存在,形成气道重构。另一种是进入老年才开始起病,即老年起病的支气管哮喘。老年起病的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而临床医生由于偏见,往往不顾患者的临床特征,一味地强调有无气道可逆性,常常对这类患者尤其是老年男性患者更倾向于诊断为肺气肿,而非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 ,对易感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但目前尚无法从根本上治疗此症。哮喘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等。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金匮肾气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中医科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证属肺肾两虚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哮喘1~2级治疗方案(布地奈德气雾剂+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以金匮肾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和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31%(24/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6%(16/24)(P<0.05),治疗组FEV1、FEV1/FVC和MV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RC、TLC和RV/T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命质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匮肾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提高常规治疗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咳嗽变异型哮喘与支气管哮喘肺功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肺功能特征,提高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方法分别用支气管舒张试验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肺功能较典型哮喘FEV1/FVC轻度降低。支气管激发试验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75%显著下降。结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与MMEF/FVC比值及其下降有关,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 disease,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高.由于发展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现代医学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不完全性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晚期常并发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呼吸内科10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随机分为吸入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组43例,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29例,噻托溴铵组28例。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治疗后肺功能改善率。结果: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的总有效率为88.4%,明显高于噻托溴铵组的67.9%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的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的肺功能改善率高于其他两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较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因并发肺气肿、肺心病或肺内感染而危及生命,必须高度重视。文章收集儿科和呼吸内科病房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6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合文献学习将X线胸片在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作用分析进行报告。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男性46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6岁,哮喘病史3个月至5年不等。临床表现:反复发作性哮喘,呼吸困难伴有胸闷和咳嗽、痰少,合并感染时发热,T〉38℃。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致敏因素或非致敏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可逆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等病理变化,临床以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咳嗽、呼气为主的双肺喘鸣音为主要特征。临床治疗时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就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措施,总结相关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7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3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54例,占73.97%;有效15例,占20.55%;无效4例,占5.48%,其中1例患者因并发肺源性心脏病而死亡。住院时间7~30d,平均18.6d。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120例社区老年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方法 按照随机双盲的方法社区12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常规抗哮喘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治疗上联合痰热清治疗,疗程14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和病菌感染情况。结果 感染肺炎克雷伯菌(57/120,47.5%)、铜绿假单胞菌(19/120,15.8%)、脓杆菌(14/120,11.7%)、大肠埃希菌(18/120,15%)、葡萄球菌(4/120,3.3%)、自色念珠菌(8/120,6.6%)。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应用痰热清联合常规治疗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致敏因素或非致敏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可逆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等病理变化,临床以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咳嗽、呼气为主的双肺喘鸣音为主要特征.临床治疗时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就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病、多发病,而支气管哮喘患者广谱抗生素、激素的应用使真菌感染率明显上升。笔者对我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16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抗真菌治疗在住院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作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7例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1]。其中男79例,女88例,年龄19~85岁。有合并症121例(72.5%),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16例(69.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1例(36.5%),高血压病32例(1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