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腰骶丛神经的断层解剖学及可视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观测“虚拟中国人”(virtual Chinese Human,VCH)Ⅰ号女性腰骶丛神经连续横断面的走行,建立腰骶丛神经的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 应用虚拟中国人女Ⅰ号(VCH-F Ⅰ)数据集,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腰骶丛神经的构成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应用Amira 3.1(TGS)软件对腰骶丛神经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 在VCH Femalel的骨盆薄层断面图像上可以清楚地显示了腰骶丛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和盆腔的其它结构,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的反映腰骶丛神经的解剖学结构特点。结论 VCH Female Ⅰ号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腰骶丛神经断面解剖,为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虚拟中国人女Ⅰ号(VCH-FⅠ)臂丛神经可视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观测“虚拟中国人”(VirtualChineseHuman,VCH)Ⅰ号女性臂丛神经连续横断面的走行,建立臂丛神经的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虚拟中国人女Ⅰ号(VCH-FⅠ)数据集,在颈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臂丛神经与椎管、脊髓、横突孔、椎动脉等结构,应用Amira3.1(TGS)软件对臂丛神经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在VCH-FⅠ的颈部薄层断面图像上清楚地显示了臂丛神经以及颈段其它的结构,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的反映臂丛神经的解剖学结构特点。结论VCH-FⅠ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臂丛神经解剖,为臂丛神经损伤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化可视技术在骨科建模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①应用“虚拟中国人”(VCH)男性3号数据集,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膝部及小腿主要解剖结构,应用Amira 3.1软件对膝关节、小腿主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②对明胶一氧化铅灌注的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连续CT扫描,观察足背动脉的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应用Amira 3.1软件对足背皮瓣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③应用VCH女性1号、男性1号足踝CT扫描图像重建并立体显示其结构。④选取典型骨折患者的CT扫描图像重建并立体显示骨折情况。⑤选择典型胸椎CT连续断层扫描数据集,将断层扫描数据导入Amira3.1软件,三维重建各椎体数字解剖模型,模拟椎弓根的固定情况并立体显示。结果各薄层断面图像上可清楚地显示骨、主要血管、神经的分支和其它结构,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各自的解剖学结构特点。结论重建的图像可以提供骨关节正常三维动态解剖,为皮瓣设计、骨折分类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解剖学依据,同时为下一步虚拟手术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虚拟中国人”V C HⅠ号(V C H-FⅠ)女性臂丛神经连续横断面的走行。方法应用V C H-FⅠ数据集,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臂丛神经与椎管、脊髓、横突孔、椎动脉等结构。结果在V C H-FⅠ的颈部薄层断面图像上清楚地显示了臂丛神经以及颈段的其它结构。结论V C H-FⅠ号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臂丛神经断面解剖,为下一步臂丛神经的三维重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与虚拟现实技术在皮瓣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目的研究数字化与虚拟现实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解剖设计与可视化中的应用。方法①应用“虚拟中国人”男性3号数据集,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旋股外侧动脉的主要解剖结构,应用Amira 3.1 (TGS)软件对股前外侧皮瓣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②明胶一氧化铅混悬液灌注的新鲜成人下肢标本1具,行连续螺旋CT扫描,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应用Amira 3.1软件对股前外侧皮瓣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结构特点。结论重建的图像可以提供正常股前外侧皮瓣三维动态解剖,为临床教学术前皮瓣设计提供了直观的数字化解剖依据;同时可为下一步虚拟手术的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虚拟肝脏图像三维重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数字化虚拟肝脏三维重建的方法。方法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女性I号(virtual chinese human female No.1,VCH-F1)肝脏数据集中DSCF2511-2520连续图像,采用三维重建插值算法生成三维立体图,根据切片图像各点的颜色和位置特征,自动判断肝脏实体和肝脏管道的位置,并以不同的颜色进行显示。结果肝脏实体部分显示较强的立体感,通过上下左右不同层面的旋转,可获得各种立体形态的图像和肝脏管道结构。结论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女性I号肝脏数据集图像精确,三维重建插值算法生成肝脏和肝脏管道三维图像清晰,是理想的三维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三种人体数据集的腓骨瓣三维可视化应用. 方法 ①健康自愿者2人,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双下肢扫描,观察腓动脉及其分支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将下肢二维灰度.DICOM格式图像以三维体数据的形式输入计算机,应用Amira4.1软件对腓动脉及腓骨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②取新鲜捐献尸体1具,采用改良的明胶-氧化铅灌注术经腹主动脉灌注,灌注后对双下肢行连续螺旋CT扫描,观察腓动脉及其分支的分布情况.利用Amira4.1软件对腓动脉及其分支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③应用"虚拟中国人"(VCH)男性3号数据集,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小腿主要解剖结构,应用Amira4.1软件对小腿主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 结果 运用Amira4.1图像处理软件,在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中可清晰地观察到外科腓骨瓣各解剖结构的形态,特别是腓动脉的分支情况和体表的投影得到很好的显示.利用软件的Movie Maker模板创建电影文件,将其制作为电影,画面清晰流畅,可直观、立体地显示形态特征. 结论 三种数据集重建的图像可以提供正常腓骨瓣三维动态解剖,对腓骨瓣的临床试验、基础研究、临床训练和手术规划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po)AⅠ—CⅢ-AⅣ基因簇多态性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的关系,揭示胆固醇结石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对胆固醇结石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ApoAⅠ—CⅢ-AⅣ基因簇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研究,检测ApoAⅠ-CⅢ-AⅣ基因位点XmnAⅠ及MspAⅠ。结果胆石组和对照组均以X1、M1等位基因为主,多为X1X1、M1M1纯合子基因型。胆石组各基因型和各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石组女性患者正常型基因X1X1纯合子频率和正常等位基因X1的频率低于对照组女性,突变型基因X1X2杂合子、X2X2纯合子以及突变型等位基因X2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石组男性患者正常型基因M1M1纯合子频率低于对照组男性,而突变型基因M1M2杂合子频率高于对照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AⅠ—CⅢ-AⅣ基因簇XmnⅠ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女性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有关,而MspⅠ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胰腺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胰腺及其周围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为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应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选取从脾上缘至十二指肠下段连续断面图像,对断面图像轮廓进行数据分割,并运用体数据绘制及表面绘制的重建方法,在计算机上对胰、脾外形及其内部管道系统与其毗邻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 重建出了胰腺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该模型具有多种显示功能,可显示任意切面的结构,同时也可以任意放大、缩小和任意角度旋转观察.结论 该模型直观揭示了胰、脾及其毗邻区域的三维解剖结构,有助于临床解剖教学以及该区域病变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腰骶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单侧下肢手术的体会董维猛**湘西金矿职工医院麻醉科,湖南沅陵(419607)我们将腰骶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单侧小儿下肢手术,现将有关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20例,年龄3~13岁,其中男性88例,女性32例。均为急诊及择期单...  相似文献   

11.
12.
正常成人阴茎及其毗邻组织结构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正常成人阴茎及其毗邻结构的数字化可视模型,为阴茎整形修复获得手术前后形变参数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建立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chinese visible human,CVH)部分连续图像,运用表面绘制的方法,对阴茎及其毗邻组织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可视化模型可清晰显示阴茎内部及毗邻结构的形态、分布特点和相互间的三维空间解剖关系。重建图像能单独或联合显示,并可进行任意径线和角度的适时三维测量。结论阴茎可视化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出该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内部空间毗邻关系,可为成人阴茎整形修复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形态学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中国人体肝脏及依据肝内格利森 (Glisson)系统第三级分支所划分的肝段数字化可视模型 ,为肝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肝段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我所建立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肝脏部位连续图像 ,观察其二维形态结构 ,并运用体数据绘制及表面绘制的重建方法 ,分别在IntelPentium 4处理器计算机和SGI工作站上对肝脏、胆囊外形及肝内管道系统主支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 肝脏及肝内管道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肝脏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 ,以及肝内管道系统主支的分布特点和相互间的三维空间解剖结构关系 ,并可对三维重建模型进行任意经线和角度的适时三维测量。结论 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较好地提供完整而精确的解剖学断面数据 ,肝内管道系统的三维重建可视化模型准确反映出该肝脏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其管道间的空间毗邻关系 ,可为肝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学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三维数字化可视模型,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介入手术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我所获取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连续图像,运用体绘制和面绘制重建法对颈静脉、腔静脉、心脏、肝脏及肝内静脉管道系统的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所经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位置毗邻关系,以及肝内管道系统主支的走行分布和相互间空间解剖结构关系,并对三维重建模型进行任意经线和角度的三维测量。结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三维重建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准确反映出该路径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其空间毗邻关系,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虚拟腰椎的三维重建及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数字化虚拟腰椎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重建,建立基于中国数字人数据的腰椎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 采用南方医科大学虚拟中国人数据集,选取L4椎体上关节突上缘至L5椎体下关节突下缘的连续断层图像,为适当减少后期图像处理工作量,于每两层选取一张,总共185张断层图像。使用Photoshop软件对断层图像进行配准、分割、格式转换等处理。将不同结构的分割图像分别导入Mimics 10.01软件中,完成三维重建。将不同结构的STL格式的三维模型导入到Mimics软件中,配合软件中的各功能模块,完成对其结构的三维重建及可视化研究。结果 建立的数字化虚拟腰椎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模型各结构可单独显示,改变透明度,可观察各结构的位置毗邻关系,并具有任意移动、旋转、缩放、切割、三维测量和多重显示等功能,实现了任意视角下的三维可视化,并能为脊柱内镜手术仿真系统提供可靠的三维模型。结论 数字化虚拟腰椎的三维重建及可视化,可真实地显示腰椎及其周围组织的重要结构,为腰椎解剖学、个性化诊疗规划和虚拟腰椎手术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腰丛的解剖及其在腰椎前外侧入路微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腰丛在腰椎前外侧入路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解剖学特点.方法 通过15具成人腰椎标本、2具腰段的断层图片和3个数字人腰段数据集,观察腰丛的走行及其与腰大肌及腰椎横突的关系.结果 L2-5腰丛在腰椎侧方的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正面按从外到内的顺序排列,侧面按从腹侧到背侧的方向排列.腰神经出椎间孔的角度从L1到L5逐渐增加.横突与腰丛的关系紧密.断层解剖显示,腰丛在不同节段始终位于腰大肌的后1/3,因此在切开腰大肌暴露腰椎时,切开位置不宜超过腰大肌的后1/3,腰大肌的前2/3是切开安全区.结论 暴露腰椎侧前方切开腰大肌时,注意不要超过腰大肌的前2/3,以避免腰丛的损伤.横突可以作为手术中的解剖学标志,用以明确腰丛的解剖位置,避免术中腰丛损伤.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手术路径的三维重建及其可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构建基于PC的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入路可视化模型。方法通过16排螺旋CT进行脊柱腰段和相邻动脉的三维重建了解其空间关系。将采集的脊柱腰段薄层断面数据分割后,导入3D lancet可视化系统中,用该系统将分割后的脊柱腰段及其周围主要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入路可视化。结果脊柱腰段与血管CT三维重建影像显示腰动脉的走行、与椎间盘、上关节突的关系以及髂血管与L5~S1椎间盘的关系。脊柱腰段三维解剖模型和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脊柱腰段主要结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成功模拟显示后外侧入路和前入路虚拟路径及其相互间的三维空间解剖结构关系。结论基于PC的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入路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模型准确反映出该脊柱腰段主要结构的特点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可为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上胸椎前方入路重要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为学习此区域的解剖和制定术前计划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第三军医大学提供的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选取T1椎体上缘到T5椎体下缘层面的连续断面图像,导入Photoshop CS中进行自动化批处理裁切后转变为JPEG图像。然后再分别导入3DDoctor3.5和Amira4.0两个软件程序中进行表面重建和体积重建。结果:表面重建模型可以旋转至任何角度,各解剖结构可单独或同时显示,可以从任何视角观察。体积重建模型可以提供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任意斜切面的二维图像,能提供丰富的内部细节。结论:上胸椎前方入路重要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清晰地显示各个重要解剖结构的大体形态、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十分有助于学习这一复杂区域的解剖和术前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