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阴茎腹侧皮肤岛状瓣一期尿道下裂修复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确认阴茎皮肤血液供应模式,提出新的尿道下裂治疗术式,方法:灌注解剖8例男性尸体。应用阴茎腹侧皮肤岛状瓣于造尿道,以阴囊中以瓣覆盖阴茎腹侧创面的新方法治疗10例尿道下裂患儿。结果:临床应用10例,仅1例发生尿瘘,经地良好。结论:本法使再造尿道的血运有保证,亦避免了在阴茎皮肤不足时,在阴茎背侧作松驰切口,或是将阴茎埋入阴囊内的二期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尿道下裂患儿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urethroplasty, TIP)后10年以上的随访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TIP术初次治疗尿道下裂的362例患儿临床资料。患儿中位年龄为15个月, 年龄范围为8~84个月;中位尿道缺损长度为1.5 cm, 尿道缺损长度范围为0.5~3.0 cm。根据阴茎脱套后腹侧弯曲的程度进行区分, 患儿阴茎弯曲度<15°为轻度下弯或无下弯, 15°~35°为中度下弯, >35°为重度下弯。本研究中, 轻度下弯或无下弯的患儿有254例, 中度下弯的患儿有108例。根据阴茎腹侧弯曲矫正后尿道开口的位置进行区分, 开口于冠状沟至阴茎根部远端的患儿为轻中度尿道下裂, 开口于阴茎根部至会阴的患儿为重度尿道下裂, 其中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有302例, 重度尿道下裂患儿有60例。对所有患儿进行TIP术治疗, 对中度下弯的患儿辅行阴茎背侧白膜折叠术。术后复查随访, 记录患儿尿道狭窄、尿道瘘以及阴茎弯曲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 (Duckett)联合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阴囊型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2~ 12岁 18例尿道缺损长度 (4 .0~ 6 .0 )cm的严重阴囊型尿道下裂患儿 ,均应用包皮岛状皮瓣成形术联合阴囊中隔成形术治疗。结果 术后 10~ 12d拔除支架管 ,排尿正常 ,1例术后 2个月出现尿道外口狭窄 ,余患儿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联合手术方法治疗阴囊型尿道下裂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带蒂睾丸鞘膜瓣覆盖尿道在会阴型尿道下裂分期手术中应用,对其治愈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0例会阴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6~11岁,平均3.5岁;均为会阴型尿道下裂,合并有严重阴茎下弯畸形和阴茎阴囊转位;阴茎伸直后尿道缺损长度6.0~7.5 cm,平均6.5 cm;均为初次手术。本组均采用分期手术,一期行Byars术,二期行Duplay术,完成尿道成形术后,根据新建尿道的大小和长度,游离合适大小的带蒂睾丸鞘膜瓣,转移覆盖新建尿道。结果 本组一期治愈19例,无并发症,治愈率为95%(19/20);发生术后尿瘘1例(5%),术后半年经尿道瘘修补后治愈。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阴茎外观满意,勃起正常,无疼痛,未发生尿道瘘、尿道狭窄和尿道憩室样扩张。结论 分期手术治疗会阴型尿道下裂相对简单、易掌握,应用带蒂睾丸鞘膜瓣覆盖尿道能增加新建尿道及吻合口的组织覆盖面及厚度,提供良好的血供,有效地提高会阴型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明显减少术后尿道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尿道下裂再手术病例中睾丸鞘膜与其他软组织覆盖对防止尿道皮肤瘘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进行尿道成形和尿瘘修补治疗的尿道下裂再手术患者226例,年龄2岁1个月至34岁9个月(平均年龄9岁5个月)。95例远段尿道裂开,107例尿瘘,28例尿道狭窄,24例尿道憩室,23例残留阴茎下曲,52例为分期手术一期术后。术中未采用软组织覆盖18例,阴囊肉膜瓣覆盖46例,阴茎皮下筋膜瓣覆盖74例,邻近软组织覆盖35例,睾丸鞘膜覆盖53例。术后留置尿管5~14d,随访24~67个月。结果无软组织覆盖组中,5例出现尿瘘(27.8%),阴囊肉膜瓣覆盖组7例出现尿瘘(15.2%),阴茎皮下筋膜瓣覆盖组7例尿瘘(9.5%),以邻近软组织覆盖组4例尿瘘(11.4%),睾丸鞘膜覆盖组中2例出现尿瘘(3.8%)。运用卡方检验对各组进行比较,尿瘘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6.978,P=0.008),各组间两两比较,睾丸鞘膜组与无软组织覆盖组间(x^2=8.589,P=0.003)、睾丸鞘膜组与阴囊肉膜组间(x^2=3.863,P=0.049),带蒂筋膜组与无组织覆盖组间(x^2=4.237,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尿道下裂治疗中应强调对成形尿道进行软组织覆盖,睾丸鞘膜较其他常用软组织能够更有效减少尿道下裂再手术后尿道皮肤瘘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6.
阴茎阴囊皮瓣翻转埋藏法治疗各型尿道下裂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保留尿道板与翻转阴茎阴囊皮瓣或皮管形成尿道法治疗各型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984年前采用的单纯阴茎阴囊皮瓣埋藏法进行改进,包括保留尿道板并与翻转阴茎阴囊皮瓣或皮管形成尿道,保证尿道正位开口,伴阴茎阴囊转位者一期矫正,取消膀胱造瘘等。结果:用改进术式治疗各型小儿尿道下裂312例,一期成功266例(85.3%),因尿瘘、尿道狭窄等手术失败46例(14.7%)。结论:改进后的保留尿道板并与翻转之阴茎阴囊皮瓣或皮管形成尿道法是治疗本病较理想的方法,支架管替代膀胱造瘘和同时矫正阴茎阴囊转位不但简化了手术步骤,而且有利于手术一期成功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患儿,男,4岁,因左侧阴囊内肿物6个月,逐渐增大3d入院。体查:左侧阴囊及腹股沟区可触及一约5cm×3.5cm×3.5cm大小的囊性肿物,阴囊内可触及睾丸,牵拉睾丸,肿物可上下移动,局部皮肤正常无压痛,透光试验阳性,增加腹压时肿物无明显变化。右侧阴囊及睾丸大小正常。入院诊断为:左侧精索鞘膜积液。于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分离麻醉下行左侧精索鞘膜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术中切开鞘膜囊,排出清亮液体;将鞘膜囊提出切口外,见囊内突出一约4cm×2cm×1cm大小如蚕豆样的囊性肿物,表面暗红,基底部与精索血管相连;予保护精索血管、输精管,并紧贴其表…  相似文献   

8.
尿道下裂手术方法选择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尿道下裂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总结2000-2003年治疗490例尿道下裂的临床经验。无阴茎下弯或轻度阴茎下弯通过阴茎背侧白膜折叠矫正后的尿道下裂手术方法,包括:尿道口位于舟状窝患儿选用尿道口前移、阴茎头成型(MAGPI);尿道口位于阴茎体、阴茎根患儿用加盖岛状包皮瓣法(Onlay);Snodgrass法用于尿道板发育好的远端前型尿道下裂以及部分再次手术病例;合并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应用带蒂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型术(Duckett)及Duckett Duplay术式。结果 各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MAGPI为95.5%(21/22例);Snodgrass 93.3%(14/15例),Snodgrass用于再次手术的患儿效果72.4%(21/29例);Onlay 95.5%(213/223例);Duckett 90.8%(157/173例);Duckett Duplay 81.6%(31/38例)。结论 应根据尿道下裂有无合并阴茎下弯及尿道开口位置和阴茎发育的状况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适应证及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总结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的78例尿道下裂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冠状沟型18例,阴茎体型54例,阴茎阴囊型6例。14例为尿道成型失败者,52例合并阴茎下弯畸形行阴茎背侧12点处白膜折叠短缩,留置导尿管12~14d。拔管后常规前尿道扩张。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2年,一次手术成功71例(91.0%),阴茎外观正常。无下弯畸形,尿道口位于阴茎头正位,成纵行裂隙状,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7例(9.0%)发生尿道瘘,经尿道扩张后自愈2例,4例已行尿瘘修补术,1例再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均成功。结论Snodgrass尿道成形术适用于近、远端型,无或有轻中度阴茎下弯,尿道板发育良好的患儿,手术保留了尿道板,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手术成形效果好,易于掌握及推广。对尿道成形失败而阴茎所剩皮肤极少者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林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2,11(3):225-227,231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小儿泌尿生殖系畸形,已经发表的手术方法多达300余种,但目前尚没有一种通用满意的方法。Barcat按阴茎下曲矫正后尿道口的不同位置,将尿道下裂分为前段型尿道下裂(阴茎头、冠状沟、阴茎前1/3)、中段型尿道下裂(阴茎中1/3)、后段型尿道下裂(阴茎后1/3、阴茎阴囊交界、阴囊、会阴),其中阴茎阴囊交界、阴囊、会阴型尿道下裂称为重型尿道下裂。重型尿道下裂疗效差,术后并发症多,是采取一期手术还是分期手术尚有争议。现就近年来重型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术式的选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精索近侧入路鞘突管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及其对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54例鞘膜积液采用精索近侧入路行鞘突管高位结扎术。结果 本组54例一次性治愈,其中3例阴囊水肿,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精索近侧入路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手术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置尿道成形术在特殊形态阴茎头型尿道下裂和单纯性严重阴茎弯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实施间置尿道成形术治疗的特殊形态阴茎头型尿道下裂伴严重弯曲(>30°)或伴阴茎体段尿道菲薄者9例和单纯严重阴茎弯曲畸形(>30°)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初次手术年龄25-109个月,中位年龄40个月。手术方法包括:不分期间置尿道成形术2例,分期间置尿道成形术9例。术后随访8个月-12年,随访内容包括阴茎形态、排尿情况,有无尿瘘、尿道狭窄和检测尿流率。尿流率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中间置尿道长度为2.2-4.2 cm,平均长度3.2 cm。术后随访阴茎无弯曲,排尿顺畅且尿线不分叉,阴茎外形满意。并发尿瘘2例,其中分期和不分期手术各1例,经再次手术修复成功;无尿道狭窄和尿道憩室患儿。最大尿流率术后3个月为(8.3±1.0)mL/s、6个月为(6.7±1.9)mL/s,与健康对照组[(12.3±3.0)m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1、3.864,均P<0.05),而术后1年最大尿流率[(10.5±3.7)mL/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置尿道成形术治疗儿童轻微的阴茎头型尿道下裂同时伴严重阴茎弯曲和/或阴茎体段尿道发育不良者及严重阴茎弯曲畸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带蒂阴囊中缝带蒂皮瓣转移覆盖技术在治疗尿道下裂病例多次手术后皮肤缺损中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收集我院12例患儿,年龄5~15岁,平均8.4岁.均为外院多次尿道下裂术后失败患儿.为再次治疗入我院.所有患儿均接受口腔黏膜镶嵌尿道成形术一次完成手术.完成尿道重塑后,在阴囊皮肤血供解剖学的基础上,对于重度尿道下裂患儿经多次术后皮瓣遭严重破坏而不足的患儿,采用阴囊中缝皮瓣游离,转移覆盖于阴茎腹侧创面皮肤缺损处.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12例患儿全部获得随访,所有患儿皮瓣完全成活,无尿道瘘及尿道憩室,术后2周出现尿道狭窄1例.接受会阴尿道镜检查,确定为口腔黏膜与原尿道吻合口狭窄,扩张后治愈.长期随访患儿阴茎下弯矫正满意,尿道外口位于阴茎头正位,排尿通畅,无尿道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阴茎及阴囊外观满意.结论 对于接受多次尿道下裂修补术后需要重新接受手术的患儿,由于多次手术对阴茎皮瓣破坏严重,再次行尿道下裂修补术时,我们选择游离带蒂阴囊中缝皮瓣覆盖新尿道,较传统上阴茎阴囊皮肤覆盖新尿道的张力较低,覆盖范围广并避免了皮肤的臃肿感.该手术方法简单,操作难度不高,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外形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尿道下裂术后假性尿道憩室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假性尿道憩室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术后假性尿道憩室15例,年龄1.5~14岁,原临床分型均为中~重度尿道下裂,全部病例首次手术均接受了正位尿道口一期尿道成形术。出院时排尿正常,阴茎外形满意。结果 出院后7~90d开始尿线变细、排尿费力,呈进行性加重,排尿时阴茎腹侧局限性隆起,排尿后滴沥,用手挤压阴茎腹侧隆起处可见尿液从尿道外口溢出,类似于先天性尿道憩室。15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0.5~13年,14例痊愈,1例术后半年症状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尿道下裂术后假性尿道憩室是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和排尿后滴沥,重新修复尿道和解除远端尿道或外口狭窄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方法,至今已知的术式多达300余种.根据矫正阴茎下弯后尿道口退缩位置,可将尿道下裂分为:远端型(阴茎头型、冠状沟型、阴茎远端1/3),中段型(阴茎中、近端1/3),近端型(阴茎阴囊型、阴囊型、会阴型),其中近端型尿道下裂称为重型尿道下裂.重型尿道下裂由于阴茎下弯重,尿道缺损长,一期手术修复难度大.尤其是背侧包皮发育差、包皮不宽裕的患者,单独应用Duckett术往往较难获得成功,且Duckett段尿道过长,受血管蒂游离的长度限制,常不能满足新尿道的充分覆盖,术后易出现尿瘘、阴茎扭转等并发症;而采用游离组织修复虽可节省局部皮肤组织,但并发症较多且有继发创伤.因此对于重型尿道下裂常需多个皮瓣进行联合修复.目前学术界推崇保留尿道板的术式.以下介绍全剥离并保留尿道板加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一期修复重型尿道下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度尿道下裂多次手术皮肤缺损患儿采用口腔黏膜镶嵌式尿道成形阴囊中缝带蒂皮瓣转移覆盖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入住本院的16例尿道下裂手术治疗失败需再次手术病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7.5岁。尿道重塑均采用口腔黏膜镶嵌尿道成形术,再游离阴囊中缝带蒂皮瓣将之转移至阴茎腹侧创区皮肤缺损处,均顺利完成手术。结果16例患儿术后均通过电话预约门诊复查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患儿阴囊中缝转移皮瓣均成活,排尿顺畅,尿道外口位置良好,无尿道憩室和尿道瘘发生,阴茎阴囊外观患儿家长满意。结论多次进行手术修补失败的尿道下裂患儿采用口腔黏膜镶嵌尿道成形术重塑尿道后联合阴囊中缝带蒂皮瓣转移覆盖术治疗,术后患儿阴茎阴囊外观满意,无尿道憩室尿道瘘发生,疗效满意,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尿道延伸术在小儿尿道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尿道延伸术在小儿尿道外科中的应用指征及疗效。方法 总结应用尿道延伸术治疗 87例患儿的疗效和随访情况。其病种有尿道下裂属冠状沟型 4 1例 ,远段阴茎体型 15例 ;阴茎下曲畸形 2 2例 (Ⅱ型者 7例 ,Ⅲ型者 15例 ) ;感染性尿道外口严重狭窄 3例 ;尿道下裂术后并外口狭窄及假性尿道憩室 6例。术中尿道延伸长度多数为 1.5~ 2 .8cm。 5例阴茎下曲矫直不满意行背侧白膜折叠横缝予以矫正。结果 术后 7~ 14d拔除导尿管 ,除 1例因感染致前移尿道退缩形成尿瘘外 ,其余排尿好 ,顺利出院。经随访 1~ 2年 ,5 6例尿道下裂中 ,4例有轻度外口狭窄 ,经 3~ 8次扩张治愈。 1例尿道瘘经修补治愈 ;6例尿道下裂术后者 ,2例又有狭窄 ,经 3~ 6个月扩张后治愈。 4例阴茎勃起时有 <10°的下曲 ,其中 2例行阴茎海绵体背侧白膜折叠横缝矫正。结论 尿道延伸术适应于尿道末段缺如或排尿障碍性疾病的治疗 ,小儿尿道延伸长度不宜超过 3.0cm。手术方法简单 ,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预置精索外筋膜改良唇黏膜移植的方法,同期联合局部皮瓣尿道成形一期修复术治疗手术修复失败的尿道下裂,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作者采用预置精索外筋膜移植床一期治疗13例修复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患儿,年龄2.5~6岁,患儿至少经历1次失败的尿道下裂手术,阴茎体与睾丸大小、质地均尚可,术前合并不同程度阴茎弯曲。沿原手术切口暴露原手术建立的尿道,人工勃起试验均提示存在阴茎体下弯(弯曲15°~45°)。自腹侧弯曲最显著处完全离断原尿道海绵体,深达阴茎海绵体白膜后完全伸直阴茎,剔除白膜表面原手术后瘢痕组织,尿道缺损长度2.2~4.9 cm;于一侧睾丸鞘膜表面自睾丸底部到腹股沟管处解剖长段精索外筋膜后,将其转移覆盖于白膜表面尿道缺损处,取同等长度的下唇黏膜移植于精索外筋膜表面,固定后游离局部带蒂阴茎皮肤加盖成型新尿道,一期完成重建手术。结果13例患儿留置导尿管3周后拔除,随访12~40个月后,2例出现尿道瘘(1例位于冠状沟、1例位于阴茎根部),均再次行手术修补;1例阴茎头裂开未予处理,1例尿道外口狭窄行尿道外口扩张后治愈。所有患儿阴茎勃起时无下弯,患儿家长对其术后阴茎体外观满意。结论通过预置精索外筋膜可增加唇黏膜的获取率,有效避免移植物挛缩的问题,可一次性完成尿道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尿道下裂修复手术中阴茎腹侧Buck筋膜重建技术的应用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共收治43例重度尿道下裂患儿,年龄7个月至8岁2个月,中位年龄1岁4个月。初次手术40例,其中重度尿道下裂36例,包括阴茎阴囊型10例、阴囊型15例、会阴型11例;先天性短尿道4例。合并症情况:合并明显阴茎阴囊转位35例;阴茎显露不良21例;隐睾7例9侧;腹股沟斜疝3例。另外3例为尿道下裂外院手术后残留阴茎Ⅳ型下弯。术中用游离包皮内板卷管尿道成形后,采用阴茎腹侧Buck筋膜重建技术进行成形尿道的覆盖。观察患儿术后近期尿流率、并发症发生情况、HOSE评分。结果 43例手术均一期完成,重建尿道2. 5~7. 5 cm,平均3. 8 cm;同时完全矫正阴茎阴囊转位、阴茎显露不良、隐睾和斜疝;患儿随访时间5~23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阴茎伸直满意,阴茎阴囊转位均矫正,外观满意。28例完成尿流率检查,尿流率4. 5~12. 8 m L/sec,平均8. 2 m L/sec。HOSE评分为13~16分,平均15. 1分。一次手术成功率93%(40/43),术后发生尿瘘3例,1例术后1个月自行愈合,2例尿瘘患儿术后半年以上行尿瘘修补术获得成功;阴囊感染1例,切口引流后痊愈;无尿道狭窄、皮肤坏死、尿道憩室等并发症发生。阴茎显露不良3例。结论应用阴茎腹侧Buck筋膜重建技术治疗重度尿道下裂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46,XX男性综合征1例林涛,龚以榜,李旭良,魏光辉,何大维患儿:男,4岁。因尿道下裂(阴茎阴囊型)入院。一般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外阴检查,阴茎发育与年龄相当,但向腹侧弯曲,包皮如帽状垒积于阴茎背侧,尿道开口于阴茎根部,未见其他异常开口。阴囊分裂,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