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表现、检查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咳嗽和发热是MP肺炎主要临床症状,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占39.4%,且常伴有喘息.采用MP抗体诊断试验盒检测血清MP-IgM抗体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良好.结论 儿童MP肺炎可能有提前趋势,MP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有关.MP-IgM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标准.早期规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咽拭子支原体培养方法,检测180例喘息性疾病息儿MP阳性率。同时设无喘息症状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84例为对照组。结果:喘息组MP阳性71例,阳性率3039.4%,对照组阳性34例,阳性率为18.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关系密切,对反复喘息患儿一定要注意到MP感染的可能,及时予咽拭子支原体培养及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与肺炎支原体(MP) 联合检测在儿童喘息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哮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680例,根据有无喘息症状、肺部哮鸣音分为喘息组和无喘息组,其中喘息组362例,无喘息组318例,两组患儿均联合检测RSV与MP。结果:680例患儿中单一病原体阳性共221例,其中RSV阳性检出率为18.24%,MP阳性检出率为14.26%,RSV合并MP阳性检出率为2.79%。喘息组RSV、MP阳性检出率以及家族史、特应性体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喘息组(P<0.05)。喘息组获得预防干预患儿哮喘发病率明显低于未干预患儿(P<0.05)。结论:RSV与MP联合检测有助于筛查喘息性疾病患儿的病原菌,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实现对症治疗,同时对患儿哮喘的预防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沙燕 《首都医药》2013,(18):31-32
目的通过对患儿血清检测阳性结果的统计,总结不同月份所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现状和阳性情况,从而对急性呼吸道感染预防、诊断以及尽早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从检测的标本中抽取2012年9月~2013年4月共1377份。方法为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中IgM抗体。针对检测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1,2,3型副流感病毒5种病毒进行统计研究。结果 1377份血清标本中共检出阳性病毒577份,总阳性率为41.90%,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检出的阳性标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3.17%、3.05%、0.65%、9.80%、5.23%。结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阳性情况会随着季节中月份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近年来已成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的98例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对68例喘息性疾病患儿进行MP抗体检测,并对哮喘患儿MP检测阳性者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随访。结果 68例小儿哮喘性疾病MP阳性33例,阳性率48.53%,其中哮喘病18例,阳性9例,治疗后随访完全者7例,哮喘再发严重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MP作为一种致病微生物与哮喘的关系不容忽视,与喘息再发有密切关系,MP作为小儿喘息性疾病诱发因素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哮喘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P.结果 84例患儿阳性27例,阳性率为32.14%;病程在7天内者,阳性率为19.51%;病程超过7天者,阳性率为44.1 8%;两组阳性率经卡方检验有差异性(χ2=5.86 P<0.05).结论 在儿童喘息性疾病中应重视MP感染.PCR技术用于检测MP,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标本易于采集等优点,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2013-2015年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儿950例,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季节分布,肺炎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950例患儿送检样本中检测出120例阳性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12.63%.其中0~6个月婴儿的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最低,3~14岁患儿的检出率最高;55例男患儿检测出阳性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10.19%,65例女患儿检测出阳性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15.85%;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阳性检出率为20.00%,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阳性检出率为10.97%;夏季患儿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17.52%,高于春、秋、冬季;肺炎支原体对吉他霉素、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多西环素敏感率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低;120株标本中耐药组有34株,非耐药组有86株,其中耐药组有21株发生基因突变,非耐药组有10株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率显著低于耐药组.结论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生在3~14岁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夏季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致病菌株及耐药情况选择针对性抗菌药物,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9.
ELISA法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和对系统、多器官损害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经ELISA法检测,284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MP—IgM阳性48例,阳性率16.90%。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感染容易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对于持续发热、顽固性剧咳喘息、普通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改善者,应及时进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以免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肺炎患儿住院期间肺外损害表现。方法连续选择近一年前往辽河油田总医院妇婴医院儿科就诊及住院治疗的儿童肺炎患儿264例,他们入院时痰液病原学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按是否为支原体感染分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肺外损害表现。结果264例儿童肺炎患儿痰液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其中病毒感染患儿112例(42.42%),细菌感染患儿53例(20.08%),支原体感染患儿89例(33.71%),衣原体感染患儿10例(3.79%)。支原体感染组住院期间的心脏、消化、神经、肾脏、血液系统异常表现例数及胸膜、皮肤及关节损害例数均明显多于肺支原体感染(病毒、细菌及衣原体感染)组(P均<0.01-0.05)。结论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住院期间肺外损害表现较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IgE、EOS在婴幼儿喘息型肺炎与非喘息型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72例婴幼儿肺炎患者分为喘息型肺炎40例,非喘息型肺炎32例,与同期健康查体儿30例,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IL-8、TNF-α、IgE以及外周血EOS水平。同时对喘息型肺炎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肺炎患儿血清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喘息型肺炎组的IL-8、TNF-α、IgE均高于非喘息肺炎组(P<0.05);外周血EOS计数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喘息型肺炎中不同病程和病情的TNF-α水平不同。结论 IL-8、TNF-α在婴幼儿肺炎尤其是喘息型肺炎中起着重要作用;TNF-α水平与喘息型肺炎病程和病情相关;喘息型肺炎IgE较高;RSV和MP是喘息型肺炎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 2013—2018年天津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儿童的病原谱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采集 痰和/或咽拭子标本行细菌培养鉴定;采集血清样本行 9 种呼吸道病原体 IgM 抗体联合检测,包括甲型流感病毒 (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PIVs)、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嗜肺军团菌 1型(LP-1)、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n)、肺炎支原体(MP),同时检测血清 MP抗体滴度(≥1∶160定义为阳性)。结果共纳入 ARI住院患儿 7 832例,其中 5 353例完成细菌培养鉴定,7 449例完成 9种呼吸道病原体 IgM抗体及 MP抗体滴度检测,4 970例完成上述所有病原学检查。7 832例患儿中 3 291例至少检测到 1种病原体,病原总检出率为 42.0% (3 291/7 832);细菌总检出率 20.1%(1 078/5 353),以肺炎链球菌(5.3%)、肺炎克雷伯菌(4.0%)、大肠埃希菌(2.7%)、金黄色葡萄球菌(1.9%)、流感嗜血杆菌(1.6%)检出率较高;病毒总检出率为 4.31%(321/7449),以 IFB(2.8%)、PIVs(0.6%)常见;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 30.0%(2 241/7 449),以 MP(29.3%)检出率最高。不同性别、季节、年龄段、疾病类 型之间病原检出率有所不同。4 970例完成全部病原学检查的患儿中 379例检测到 2种以上病原体,合并感染检出率 为 7.6%(379/4 970),其中非典型病原体合并细菌、非典型病原体合并病毒、细菌合并病毒感染检出率分别为 3.8% (191/4 970)、3.0%(150/4 970)、0.6%(28/4 9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合并感染是普通肺炎进展为重症肺炎的独立风险因素(OR=1.916;95%CI:1.415~2.595;P<0.01)。结论 2013—2018年天津地区 ARI住院患儿 MP单独及合并感染检出率均较高,且近年有增高趋势;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儿童 ARI的常见致病菌;合并感染是疾病进展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儿内科5岁以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非细菌病原体IgM抗体,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1 976例5岁以下儿内科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中8种常见非细菌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检测11 976例标本非细菌病原体IgM抗体,其中流感病毒B型(FluB)、肺炎支原体(MP)阳性率较高,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FluA)、嗜肺军团菌(LP)。MP在2013-2014 年5、6、7、8月份的阳性率均较高,FluA在1、2月份和11、12月份感染率高,FluB、副流感病毒在6、12月份的感染率高于其他月份。MP阳性率在春夏季显著高于秋冬季。MP感染率2岁以上儿童高于2岁以下婴幼儿,RSV主要感染2岁以下的婴幼儿。结论: 2012年11月至2015年8月泉州地区引起5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非细菌病原体主要是FluB、MP,不同病原体在不同的月份感染率有差别。MP在春夏季的感染率较高。2岁以上儿童MP感染率较高,而RSV主要感染2岁以下的婴幼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肺炎支原体及其他病原检测情况。结果:(1)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33.27%)、肺炎支原体(15.21%)、人类偏肺病毒(11.37%)、人类博卡病毒(4.92%)、副流感病毒-3(4.34%);(2)支气管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26.05%)、肺炎链球菌(14.72%)、呼吸道合胞病毒(8.32%)、流感嗜血杆菌(5.81%)、人类偏肺病毒(5.77%);(3)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52.25%)、肺炎链球菌(12.72%)、人类博卡病毒(5.87%)、人类偏肺病毒(4.70%)、呼吸道合胞病毒(2.94%);(4)间质性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39.15%)、呼吸道合胞病毒(23.64%)、腺病毒(6.98%)、人类博卡病毒(3.49%)、肺炎链球菌(3.49%);(5)哮喘急性发作病原检出率依次是肺炎支原体(30.81%)、肺炎链球菌(15.01%)、呼吸道合胞病毒(13.15%)、人类偏肺病毒(10.09%)、流感嗜血杆菌(5.71%)、人类博卡病毒(3.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分别是引起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单一病原,也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急性发作仅次于病毒的第二常见病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MP快速鉴定培养基对本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29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咽拭子进行MP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42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96例,总阳性率22.4%;其中男性阳性率21.3%,女性阳性率23.6%,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中,春季发病率最高(29.2%),夏季发病率最低(15.7%),夏季与春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分别与秋、冬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试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最高45.8%,对罗红霉索的耐药率(44.8%)次之,对左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的耐药率最低(均为19.8%).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宁波某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交叉感染的情况,为儿童呼吸道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入院用日本富士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为阳性患儿337例,同时用郑州安图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体IgM(INFA)、乙型流感病毒抗体IgM(INFB)、嗜肺军团菌抗体IgM(LP)、副流感病毒1、2、3型抗体IgM(PIV)、腺病毒抗体IgM(ADV)、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M (RSV)、肺炎衣原体抗体IgM (Cpn).结果 337例MP-IgM阳性患儿混合感染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比率为60.5% (204/337).其中混合感染一种病原体比率为37.4%(126/337),以INFB为主;混合感染两种病原体比率为16.9%(57/337),以INFB+ADV和INFB+PIV为主;混合感染三种及以上病原体比率为6.2% (21/337),以INFB+ PIV+ADV为主,混合感染均以24岁为主.结论 本地区MP患儿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交叉感染率相对较高,并以MP+INFB模式为主,应对此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鄂东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洪  章杰  王涤宇  李敏  张丽  李涛 《安徽医药》2018,22(3):483-485
目的 了解9种呼吸道病原体在鄂东地区不同年龄段住院儿童中的分布特征,为临床精准性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检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2015年6月-2016年5月1440例静脉采集血液,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9种病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记录结果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肺炎支原体(MP)、乙型流感病毒(INF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嗜肺军团菌(LP)检出率依次为22.71%、15.56%、5.07%、4.38%、3.13%、2.99%,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甲型流感病毒(INFA)偶见;阳性率主要年龄特征为:MP:3.0~ <6.0岁占39.45%、1.0~ <3.0岁占35.47%,INFB:3.0~<6.0岁占48.22%、1.0~<3.0岁占40.18%,RSV:1.0~ <3.0岁31.51%、0.5~<1.0岁28.77%,ADV:1.0~<3.0岁33.33%、0.5~<1.0岁及3.0~<6.0岁均为25.40%,PIV:1.0~ <3.0岁53.33%、3.0~<6.0岁26.67%,LP:3.0~<6.0岁60.47%、1.0~<3.0岁27.91%;混合感染占总阳性率的33.28%,多为MP参与的组合感染.结论 MP和INFB是鄂东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3.0~<6.0岁年龄段住院儿童中MP、INFB、LP阳性比例最高,其次为1.0~ <3.0岁;RSV、ADV、PIV在1.0~<3.0岁住院呼吸道儿童中阳性比例最高;MP是鄂东地区住院儿童感染主要非典型病原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松江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呼吸道病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Ig)M检测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所有因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患者5 769例(其中男性3 335例,女性2 434例,年龄3 d~86岁)的血清样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流感病毒A型(influenza A virus,INFA)、流感病毒B型(influenza B virus,INF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及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对所得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的3 57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呼吸道病原体谱抗体IgM检测结果为阳性者279例,阳性率为7.8%(279/3 579);其中阳性率相对较高的病原体是INFB和INFA,阳性率分别为3.16%(113/3 579)和1.06%(38/3 579)。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2 19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呼吸道病原体谱抗体IgM检测结果为阳性者284例,阳性率为12.97%(284/2 190);其中阳性率相对较高的病原体是INFB和INFA,阳性率分别为7.21%(158/2 190)和3.88%(85/2 190)。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松江区呼吸道病原体抗体IgM检测阳性率的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经鼻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重症肺炎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接受nCPAP治疗的354例重症肺炎患儿的病原学资料。结果:354例患儿nCPAP使用时间(72.45±43.04)h。痰病原阳性288例(81.36%),其中病毒202例(70.14%),细菌167例(57.99%),混合病原109例(37.85%)。共检出病原体435株,包括病毒220株(50.57%),以呼吸道合包病毒(RSV)检出率最高(115株);细菌181株(41.61%),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77株)。不同季节、年龄组病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率为94.92%,高于细菌检出率(52.54%)。结论:使用nCPAP的住院重症肺炎患儿病原主要是病毒,以RSV为主,其次为细菌,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痰标本病原检出率较灌洗液高,抗生素使用率偏高。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政祥  孙燕飞  苏红 《安徽医药》2009,13(11):1432-1433
目的采用肺炎支原体(MP)选择性培养-药敏法初步探讨住院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中MP的耐药状况。方法对住院的咳嗽3 d以上的呼吸道感染婴幼儿400例,取咽拭子标本培养检测MP,并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有无真菌;对MP阳性且培养基中无真菌的病例测其血清MP-IgM,另取咽拭子标本培养行药敏检测,观察MP对10种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咽拭子培养MP阳性且培养基中无真菌者100例,占25.0%,其中27例血清MP-IgM阳性;MP对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达33%-38%,而甲砜霉素和环丙沙星等耐药率为6%-11%。结论MP是住院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约1/3病例对大环内酯类耐药;采用培养-药敏法检测MP及其耐药性时应排除真菌等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